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教学模式在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4期6146-6146,6189,共2页
以遵义医学院为例,阐述PBL教学模式在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结果表明:93.41%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法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 PBL 人体寄生虫学 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苯咪唑对旋毛虫幼虫及其寄生肌肉的组织学与组织化学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晖 黄学贵 +1 位作者 万启惠 张曦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40,共3页
目的 观察甲苯咪唑对旋毛虫幼虫及其寄生的骨骼肌的作用。方法 观察沙鼠感染旋毛虫后的幼虫移行期和成囊期经甲苯咪唑治疗 (即感染后 2 0d、5 0d)幼虫及其寄生肌肉组织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变化。结果 甲苯咪唑治疗后幼虫虫体不完整 ... 目的 观察甲苯咪唑对旋毛虫幼虫及其寄生的骨骼肌的作用。方法 观察沙鼠感染旋毛虫后的幼虫移行期和成囊期经甲苯咪唑治疗 (即感染后 2 0d、5 0d)幼虫及其寄生肌肉组织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变化。结果 甲苯咪唑治疗后幼虫虫体不完整 ,出现空泡 ,5 0d治疗组囊壁结构明显破坏 ;幼虫SDH、NADH -TR、ATPase活性降低 ,LDH活性增高 ,两治疗组肌肉组织SDH、NADH -TR、ATPase均高于相应对照组 ,而LDH活性低于对照组。结论 甲苯咪唑可以破坏旋毛虫囊包的囊壁 ,损伤虫体 ;可抑制旋毛虫幼虫的有氧代谢 ;治疗后肌肉组织有氧代谢增强 ,而无氧糖酵解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咪唑 旋毛虫幼虫 肌肉 组织学 组织化学 抗蠕虫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DR、DQ基因多态性与遵义地区汉族流行性出血热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罗军敏 孙万邦 +4 位作者 黄学贵 冯继红 张忆雄 宋明英 姚新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42-844,848,共4页
目的:探讨HLA-DR、DQ基因多态性与遵义地区汉族流行性出血热(EHF)的关联性。方法:采用群体研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10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患者组)和100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进行HLA-DR、DQ基因分... 目的:探讨HLA-DR、DQ基因多态性与遵义地区汉族流行性出血热(EHF)的关联性。方法:采用群体研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10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患者组)和100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进行HLA-DR、DQ基因分型,比较其等位基因频率(GF),并计算其相对危险度(RR)。结果:EHF患者组HLA-DRB1*16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RR=3.58,χ2=4.916,P=0.0266<0.05);患者组HLA-DQ各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研究提示在遵义地区汉族人群中,HLA-DRB1*16基因与EHF呈正相关,HLA-DRB1*16基因可能是EHF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DR DQ基因 流行性出血热(EHG) 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遵义地区汉族HLA-DRB1、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罗军敏 孙万邦 +4 位作者 黄学贵 冯继红 张忆雄 姚新生 宋明英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42-544,548,共4页
目的:从基因水平调查遵义地区汉族人群HLA-DRB1、DQB1等位基因频率,并了解其多态性分布状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对遵义汉族200名健康个体进行HLA-DRB1、DQB1等位基因分型。结果:遵义地区汉族HLA-DRB1、... 目的:从基因水平调查遵义地区汉族人群HLA-DRB1、DQB1等位基因频率,并了解其多态性分布状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对遵义汉族200名健康个体进行HLA-DRB1、DQB1等位基因分型。结果:遵义地区汉族HLA-DRB1、DQB1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中低分辨水平,共检出13个DRB1基因,7个DQB1基因,DRB1*09、DRB1*08及DQB1*05基因频率相对较高;DRB1*10及DQB1*04基因频率相对较低。与我国北方、南方汉族比较,更接近南方汉族人群。结论:遵义汉族人群HLA-DRB1、DQB1基因具有较为丰富的多态性,其分布符合南方汉族的特点,可能与重庆汉族人群有较为密切的民族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遵义 HLA-DRB1、DQB1 基因频率 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遵义县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分析
5
作者 刘国琴 黄学贵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97-98,共2页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流行病学 贵州 遵义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带绦虫TSOL18基因的表达、纯化和兔抗血清的制备 被引量:12
6
作者 周必英 周泠 +2 位作者 刘美辰 刘晖 张曦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77-980,985,共5页
目的构建猪带绦虫重组质粒pGEX-TSOL18,表达纯化TSOL18重组蛋白,制备兔抗重组蛋白血清。方法全基因合成猪带绦虫TSOL18抗原编码基因,定向克隆到pGEX-1λT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GEX-TSOL18;转化大肠埃希菌ArcticExpress(DE3),IPTG诱导表... 目的构建猪带绦虫重组质粒pGEX-TSOL18,表达纯化TSOL18重组蛋白,制备兔抗重组蛋白血清。方法全基因合成猪带绦虫TSOL18抗原编码基因,定向克隆到pGEX-1λT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GEX-TSOL18;转化大肠埃希菌ArcticExpress(DE3),IPTG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分析表达情况;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重组蛋白,免疫兔制备抗血清;ELISA测定抗血清的效价,Western blot鉴定抗血清的特异性。结果全基因扩增出393bp的TSOL18抗原编码基因,酶切和测序鉴定证实TSOL18基因成功插入pGEX-1λT中;SDS-PAGE分析显示表达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41kDa,经亲和层析后可获得纯度为75%的重组蛋白;ELISA测定抗血清的效价为1∶256 000,Western blot证实该抗血清能与重组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猪带绦虫TSOL18基因能在大肠埃希菌中高效表达,成功制备了高纯度的TSOL18重组蛋白和高滴度的兔抗重组蛋白血清,为猪带绦虫的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带绦虫 TSOL18 重组蛋白 抗血清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b-Eg95-EgA31融合基因疫苗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28
7
作者 周必英 陈雅棠 +1 位作者 李文桂 杨梅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02-506,共5页
目的构建和鉴定细粒棘球绦虫(Eg)重组双歧杆菌(Bb)-Eg95-EgA31融合基因疫苗。方法自行设计引物,从细粒棘球蚴包囊中分离原头节,超声粉碎后提取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分别扩增Eg95和EgA31抗原编码基因,然后采用基因拼接法(gene SOEing)... 目的构建和鉴定细粒棘球绦虫(Eg)重组双歧杆菌(Bb)-Eg95-EgA31融合基因疫苗。方法自行设计引物,从细粒棘球蚴包囊中分离原头节,超声粉碎后提取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分别扩增Eg95和EgA31抗原编码基因,然后采用基因拼接法(gene SOEing)剪接Eg95和EgA31,得到Eg95-EgA31融合基因,经BamHⅠ和EcoRⅠ双酶切,定向克隆到大肠杆菌-双歧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GEX-1λT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构建重组质粒pGEX-Eg95-EgA31,抽提质粒进行双酶切鉴定,电穿孔法转化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a bifidum,Bb),构建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b-Eg95-EgA31融合基因疫苗,抽提质粒进行PCR扩增鉴定。结果RT-PCR扩增出约1 016bp的Eg95-EgA31融合基因;重组质粒用双酶切鉴定可切出预期大小片段,以具有氨苄青霉素抗性的rBb中抽提的质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可得到约1016bp的Eg95-EgA31融合基因片段。结论成功构建了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b-Eg95-EgA31融合基因疫苗,为该疫苗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重组Bb—Eg95-EgA31融合基因疫苗 构建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滞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8
作者 刘流 贺莉芳 +1 位作者 刘晖 晏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7409-7411,共3页
昆虫是世界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节肢动物,作为自然界中长期生存的生物,其具有高度的适应能力,滞育就是其适应能力的表现之一。昆虫滞育期间维持极低的代谢速率,无明显的形态学变化。这一表面看来似乎静止的状态有其复杂的生理学及生... 昆虫是世界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节肢动物,作为自然界中长期生存的生物,其具有高度的适应能力,滞育就是其适应能力的表现之一。昆虫滞育期间维持极低的代谢速率,无明显的形态学变化。这一表面看来似乎静止的状态有其复杂的生理学及生物化学基础,昆虫的滞育一直为人们所关注。从20世纪10年代初开始,学者们对引起滞育的环境因素、滞育的生理生化、内分泌学、滞育激素的分离纯化等进行了大量研究。笔者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昆虫滞育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滞育 诱导因素 生理生化 内分泌学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蝇幼虫抗菌蛋白对JEC和A375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万启惠 贺莉芳 +2 位作者 刘晖 张曦 徐大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71-974,共4页
目的研究家蝇幼虫抗菌蛋白对JEC和A375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在体外培养的JEC和A375肿瘤细胞中分别加入0.02%、0.1%、0.5%、2.5%和12.5%浓度的抗菌蛋白,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计算细胞凋亡指数;HE及AO染色法观察凋亡... 目的研究家蝇幼虫抗菌蛋白对JEC和A375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在体外培养的JEC和A375肿瘤细胞中分别加入0.02%、0.1%、0.5%、2.5%和12.5%浓度的抗菌蛋白,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计算细胞凋亡指数;HE及AO染色法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对照组采用不含抗菌蛋白的等量培养基。结果JEC细胞的凋亡指数/增殖指数(AI/PI)随浓度的增加而递增,2.5%抗菌蛋白组和12.5%抗菌蛋白组PI及凋亡率明显升高,G0/G1期下降。对A375细胞,12.5%抗菌蛋白组的G2/M期、S期、G0/G1期、G2/M期、AI/PI及PI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蝇幼虫抗菌蛋白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来抑制JEC细胞生长;其对A375细胞的抑制可能是通过细胞周期阻滞以及诱导细胞凋亡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幼虫 抗菌蛋白 肿瘤细胞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及原生质体的分离与纯化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德林 张林 +3 位作者 储士润 韦欣 钱刚 郑明辉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95-800,共6页
为建立起白及原生质体分离纯化的技术体系,以白及组培苗叶片为材料,经不同方式预处理后,用不同浓度的纤维素酶、果胶酶、离析酶和甘露醇组合进行酶解,将释放出来的原生质体用过滤和离心的方法进行纯化,最后用荧光素双醋酸酯(FDA)法对纯... 为建立起白及原生质体分离纯化的技术体系,以白及组培苗叶片为材料,经不同方式预处理后,用不同浓度的纤维素酶、果胶酶、离析酶和甘露醇组合进行酶解,将释放出来的原生质体用过滤和离心的方法进行纯化,最后用荧光素双醋酸酯(FDA)法对纯化的原生质体进行活力率测定,以期系统建立起酶解法从叶片中分离纯化出白及原生质体的技术流程。结果发现在低温黑暗+0.75 mol·L^(^(-1))甘露醇条件下对叶片进行预处理、酶液组合为1.5%纤维素酶Cellulase R^(-1)0+0.4%果胶酶Pectolyase Y-23+0.5%离析酶Macerozyme R^(-1)0+0.75 mol·L^(^(-1))甘露醇、酶解液p H值保持在5.8、摇床转速120 r·min^(^(-1))、酶解4 h时,得到的原生质体产量最大,达4.72×10~6个·g^(^(-1)),活力率也达90.4%。本研究构建了用白及叶片分离和纯化原生质体的技术流程,为白及遗传资源的拓展和遗传改良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原生质体 分离 纯化 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带绦虫TSO45W-4B-TSOL18融合基因在长双歧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必英 刘美辰 杨凤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89-892,共4页
目的在成功构建猪带绦虫大肠杆菌-双歧杆菌穿梭表达质粒pGEX-TSO45W-4B-TSOL18的基础上,研究猪带绦虫TSO45W-4B-TSOL18融合基因在长双歧杆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将猪带绦虫大肠杆菌-双歧杆菌穿梭表达质粒pGEX-TSO45W-4B-TSOL18电转化入... 目的在成功构建猪带绦虫大肠杆菌-双歧杆菌穿梭表达质粒pGEX-TSO45W-4B-TSOL18的基础上,研究猪带绦虫TSO45W-4B-TSOL18融合基因在长双歧杆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将猪带绦虫大肠杆菌-双歧杆菌穿梭表达质粒pGEX-TSO45W-4B-TSOL18电转化入长双歧杆菌,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达情况。结果酶切、PCR和测序证实,重组质粒pGEX-TSO45W-4B-TSOL18成功转入长双歧杆菌。SDS-PAGE显示,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55kD,与预期结果相一致。Western blot显示,重组蛋白能被兔抗血清、囊虫病猪血清和囊虫病患者血清所识别。结论猪带绦虫TSO45W-4B-TSOL18融合基因能够在长双歧杆菌中获得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特异的抗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带绦虫 TSO45W-4B-TSOL18融合基因 长双歧杆菌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蝇幼虫血细胞类型及免疫功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晏容 刘流 +1 位作者 刘晖 贺莉芳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4-107,共4页
目的用不同方法观察家蝇3龄幼虫血细胞的形态,并对血细胞进行分类和免疫功能研究,为昆虫血细胞形态、分类及免疫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1)应用姬氏染色结合相差显微镜及荧光染色方法观察家蝇3龄幼虫血细胞形态,并对家蝇3龄幼虫血细胞... 目的用不同方法观察家蝇3龄幼虫血细胞的形态,并对血细胞进行分类和免疫功能研究,为昆虫血细胞形态、分类及免疫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1)应用姬氏染色结合相差显微镜及荧光染色方法观察家蝇3龄幼虫血细胞形态,并对家蝇3龄幼虫血细胞进行分类;(2)观察家蝇3龄幼虫感染大肠杆菌后不同时间血细胞总数(THC)、各类血细胞数量(DHC)及形态的变化;(3)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家蝇3龄幼虫离体血细胞感染大肠杆菌后的形态变化;(4)采用酶细胞化学技术测定感染前后家蝇3龄幼虫血细胞中ACP、POD活性的变化。结果 (1)家蝇3龄幼虫血细胞可分为原血胞、浆血胞、粒血胞、珠血胞、类绛血胞5类,其中浆血胞又分为大核浆血胞和小核浆血胞两种;(2)感染后各时间组血细胞总数、浆血胞和粒血胞数量均显著升高,且浆血胞和粒血胞聚集成堆,出现细胞变形、空泡等形态变化;感染后16h、24h组的珠血胞数显著升高;原血胞和类绛血胞数量和形态无明显变化;(3)家蝇幼虫离体血细胞感染大肠杆菌后粒血胞周围见大量细菌聚集,浆血胞、粒血胞聚集成团将细菌包裹形成包囊,未见原血胞、珠血胞、类绛血胞形态的变化;(4)感染后浆血胞和粒血胞中ACP、POD的活性增强,感染前后原血胞、珠血胞、类绛血胞中均未见ACP、POD的阳性反应物。结论通过3种方法能很好地将家蝇3龄幼虫血细胞分为5类,其中浆血胞和粒血胞是家蝇幼虫参与免疫反应的主要细胞类型,珠血胞不参与感染后的早期细胞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幼虫 血细胞 分类 细胞免疫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分子杂交检测厩真厉螨经叮刺传播姬鼠型和家鼠型HFRSV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建伟 孟阳春 +4 位作者 李允鹤 周洪福 诸葛洪祥 赖培新 王建民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8,I000,共6页
目的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一步证明革螨在传播两型HFRS中的作用。方法将叮刺感染姬鼠型(76—118株)HFRSV乳鼠后第10天厩真厉螨270只和家鼠型(UR株)HFRSV后第10天厩真后螨200余只,分别制成组织悬液接种正常乳鼠,用Dig标记HFRSVCDNA... 目的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一步证明革螨在传播两型HFRS中的作用。方法将叮刺感染姬鼠型(76—118株)HFRSV乳鼠后第10天厩真厉螨270只和家鼠型(UR株)HFRSV后第10天厩真后螨200余只,分别制成组织悬液接种正常乳鼠,用Dig标记HFRSVCDNA探针原位分子杂交检测接种后第9天鼠肺;将叮刺感染乳鼠后螨在适宜条件下饲养至100天以上,分别叮刺4~5日龄正常乳鼠,于第3天取鼠肺冰冻切片,经Dig标记HFRSVCDNA探针原位分子杂交检测。结果叮刺76一118株病毒感染乳鼠螨悬液接种4只乳鼠,3只阳性,UR株接种6只,全部阳性;76—118株组饲养至132天,UR株组102天的螨叮刺正常乳鼠后,也从鼠肺中检出病毒RNA。结论首次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证明该螨可通过叮刺获得姬鼠型和家鼠型HFRSV,螨群体不但维持76—118株病毒132天以上、UR株102天以上,而且均能经叮刘传播,说明此螨能作为姬鼠型和家鼠型HFRSV的适宜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这一发现为我国的HFRS疫区保存和演变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有流行病学意义;原位分子杂交可缩短用敏感动物分离革螨体内HFRSV的时间,可用于革螨等媒介昆虫传HFRSV的实验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厩真厉螨 传播媒介 原位杂交 肾综合征出血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带绦虫重组双歧杆菌疫苗不同保存条件下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必英 刘美辰 杨凤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45-648,共4页
目的研究猪带绦虫TSO45W-4B基因、TSOL18基因和TSO45W-4B-TSOL18融合基因的重组双歧杆菌(Bb)疫苗在不同保存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分别将猪带绦虫重组质粒pGEX-TSO45W-4B、pGEX-TSOL18和pGEX-TSO45W-4BTSOL18电转入长双歧杆菌(B.longum)... 目的研究猪带绦虫TSO45W-4B基因、TSOL18基因和TSO45W-4B-TSOL18融合基因的重组双歧杆菌(Bb)疫苗在不同保存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分别将猪带绦虫重组质粒pGEX-TSO45W-4B、pGEX-TSOL18和pGEX-TSO45W-4BTSOL18电转入长双歧杆菌(B.longum),获得阳性菌株pGEX-TSO45W-4B/B.longum、pGEX-TSOL18/B.longum和pGEXTSO45W-4B-TSOL18/B.longum,分别置于不同条件下保存,取出菌液,抽提质粒,电泳检测,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阳性菌株pGEX-TSO45W-4B/B.longum、pGEX-TSOL18/B.longum和pGEX-TSO45W-4B-TSOL18/B.longum分别在常温下、4℃、-20℃、-80℃、-196℃(液氮中)分别保存48h、1周、1月、2月,抽提质粒,电泳发现阳性菌株pGEX-TSO45W-4B/B.longum、pGEX-TSOL18/B.longum和pGEX-TSO45W-4B-TSOL18/B.longum在液氮中、-80℃、-20℃中比较稳定,而在普通的室温环境下,很快发生质粒丢失现象。结论猪带绦虫TSO45W-4B基因、TSOL18基因和TSO45W-4B-TSOL18融合基因的重组Bb疫苗低温保存最稳定,常温最差,这为猪带绦虫重组Bb疫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带绦虫 重组双歧杆菌疫苗 保存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b-Eg95-EgA31疫苗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必英 陈雅棠 +1 位作者 李文桂 杨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观察细粒棘球绦虫(Eg)重组双歧杆菌(Bb)-Eg95-EgA31疫苗免疫小鼠后其免疫应答的动态变化。方法:将疫苗分别采用口服灌胃和鼻腔内接种免疫BALB/c鼠,分别于免疫后2、4、6、8、10、12、14、16、18和20周用ELISA法测定免疫小鼠血清中Ig... 目的:观察细粒棘球绦虫(Eg)重组双歧杆菌(Bb)-Eg95-EgA31疫苗免疫小鼠后其免疫应答的动态变化。方法:将疫苗分别采用口服灌胃和鼻腔内接种免疫BALB/c鼠,分别于免疫后2、4、6、8、10、12、14、16、18和20周用ELISA法测定免疫小鼠血清中IgG及其亚类和IgE水平。用MTT法测定脾淋巴细胞的增殖,用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2、IFN-γ、TNF-α和IL-10水平,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脾CD4+和CD8+T细胞百分率。结果:口服免疫小鼠血清IgG、IgG2a、IgG2b、IgG1、IgG3和IgE水平分别在免疫后8、2、6、6、8和10周达到峰值。脾淋巴细胞悬液中IL-12、IFN-γ、TNF-α和IL-10水平分别在免疫后4、2、4和6周达到峰值。脾淋巴细胞增殖在免疫后6周达到峰值;脾CD4+T细胞在免疫后6周达到峰值,脾CD8+T细胞无明显变化。鼻腔内接种免疫小鼠血清IgG、IgG2a、IgG2b、IgG1、IgG3和IgE水平分别在免疫后10、6、10、8、8和10周达到峰值。脾淋巴细胞悬液中IL-12、IFN-γ、TNF-α和IL-10水平分别在免疫后2、2、4和8周达到峰值。脾淋巴细胞增殖在免疫后6周达到峰值;脾CD4+T细胞在免疫后6周达到峰值,脾CD8+T细胞无明显变化。口服免疫和鼻腔内接种是两种较好的免疫途径,且前者优于后者。结论: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b-Eg95-EgA31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重组BB-EG95-EGA31疫苗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N-γ和L-NNA对感染旋毛虫沙鼠血清和小肠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贺利芳 万启惠 +1 位作者 刘兴安 张曦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1-104,共4页
目的 探讨IFN -γ和L -NNA对感染旋毛虫沙鼠血清和小肠NO水平的影响及其对小肠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  (1)给予不同浓度的IFN -γ或L -NNA作用于正常和感染旋毛虫后不同时期的沙鼠 ,测定血清和小肠NO生成量。 (2 )观察小肠组织病... 目的 探讨IFN -γ和L -NNA对感染旋毛虫沙鼠血清和小肠NO水平的影响及其对小肠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  (1)给予不同浓度的IFN -γ或L -NNA作用于正常和感染旋毛虫后不同时期的沙鼠 ,测定血清和小肠NO生成量。 (2 )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1)在各期沙鼠血清和小肠中 ,IFN -γ表现为促进NO合成。 (2 )L -NNA表现出不同的影响。它抑制感染鼠血清NO生成 ,却促进正常鼠血清NO合成。在沙鼠小肠 ,L -NNA降低正常鼠及感染后 4 0d组NO水平 ,却促进感染后 7d、2 5d组NO的合成。 (3)小肠病理变化 :在给予IFN -γ或L -NNA组 ,药物低剂量组与未用药组相比无明显改变。高剂量组 ,可见肠组织破坏更严重 ,两种药物之间病变程度无明显差别。结论  (1)IFN -γ能促进血清和小肠NO合成。 (2 )L -NNA对感染后不同时期沙鼠血清和小肠的NO合成有抑制或促进作用。 (3)过高的NO产量能使小肠组织的炎症病变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N-Γ L-NNA 旋毛虫感染 沙鼠 血清 小肠 γ-干扰素 NG-硝基-L-精氨酸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粪便生产家蝇蛆用于肉鸡饲养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学贵 刘晖 +1 位作者 贺莉芳 张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期164-165,共2页
[目的]为养殖场的畜禽粪便生产家蝇蛆用于肉鸡饲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观察用养殖场的不同粪料饲养家蝇蛆的生产效果,并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蝇蛆粉用于肉鸡饲养,研究其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蝇蛆养殖的粪料以猪粪或猪粪与其... [目的]为养殖场的畜禽粪便生产家蝇蛆用于肉鸡饲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观察用养殖场的不同粪料饲养家蝇蛆的生产效果,并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蝇蛆粉用于肉鸡饲养,研究其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蝇蛆养殖的粪料以猪粪或猪粪与其他粪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发酵后饲养家蝇蛆效果好;饲料中添加蝇蛆粉能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以添加5.0%蝇蛆粉最为适宜。[结论]畜禽粪便生产家蝇蛆用于肉鸡饲料,既可解决粪便污染又可节约饲养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 蝇蛆 粪便 肉鸡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蒿甲醚用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大鼠的治疗及其对IL-6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必英 戴晓煌 万启惠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0-582,604,共4页
目的从病理学和细胞因子角度探讨蒿甲醚对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理。方法给SD大鼠皮下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建立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治疗组给予蒿甲醚治疗。ELISA双抗夹心法... 目的从病理学和细胞因子角度探讨蒿甲醚对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理。方法给SD大鼠皮下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建立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治疗组给予蒿甲醚治疗。ELISA双抗夹心法分别检测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6水平。结果与感染对照组比较,蒿甲醚治疗组症状显著改善、肺印片中卡氏肺孢子虫包囊数目显著减少、肺组织炎症明显减轻、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IL-6水平明显下降。结论蒿甲醚具有一定抗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作用,能够降低PCP大鼠IL-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甲醚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I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b-Eg95-EgA31疫苗诱导小鼠脾细胞亚群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必英 陈雅棠 +1 位作者 李文桂 杨梅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细粒棘球绦虫(Eg)重组双歧杆菌(Bb)-Eg95-EgA31疫苗免疫和Eg原头节攻击后小鼠的囊重抑制率及脾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将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b-Eg95-EgA31疫苗分别采用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鼻腔内接种和口服灌胃4种途径免疫BALB/c小... 目的探讨细粒棘球绦虫(Eg)重组双歧杆菌(Bb)-Eg95-EgA31疫苗免疫和Eg原头节攻击后小鼠的囊重抑制率及脾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将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b-Eg95-EgA31疫苗分别采用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鼻腔内接种和口服灌胃4种途径免疫BALB/c小鼠,免疫后8周每鼠用50个Eg原头节攻击感染,感染后25周剖杀小鼠,分离细粒棘球蚴包囊并称重,计算囊重抑制率;取脾,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4+和CD8+T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同时设有空载体、Bb和MRS对照。结果以上4种疫苗接种组小鼠的囊重抑制率分别为45.33%、41.33%、70.67%和62.67%;疫苗接种组的脾CD4+和CD8+T细胞亚群显著增加,鼻腔内接种和口服免疫组的的CD4+T细胞亚群和CD4+/CD8+比值显著高于皮下和肌肉注射组。结论CD4+和CD8+T细胞亚群在疫苗诱导的保护力中起重要作用。疫苗鼻腔内接种和口服免疫是两种较好的免疫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重组Bb—Eg95-EgA31疫苗 脾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Sr RNA基因巢式PCR-RFLP分析两株牛源隐孢子虫分离株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晖 袁忠英 +2 位作者 沈玉娟 冯耀宇 曹建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18S rRNA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鉴定上海(简称SH-BOV)和徐州(简称XZ-BOV)两株牛源隐孢子虫。方法改良-抗酸染色确定感染隐孢子虫的上海株和徐州株牛粪... 目的18S rRNA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鉴定上海(简称SH-BOV)和徐州(简称XZ-BOV)两株牛源隐孢子虫。方法改良-抗酸染色确定感染隐孢子虫的上海株和徐州株牛粪,提取DNA后经18S rRNA基因巢式PCR扩增,扩增产物测序后用Blast和MEGA软件进行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同时扩增产物分别用SspⅠ和VspⅠ单酶切,且XZ-BOV扩增产物用DdeⅠ酶切后进行RFLP分析。结果通过18S rRNA基因分析,SH-BOV与1株巴西牛隐孢子虫Cryptospridiumbovis同源性为100%,种系发育树上两者在同一分支;XZ-BOV与安氏隐孢子虫C.andersoni同源性为99%,种系发育树上两者在同一分支。扩增产物分别用SspⅠ和VspⅠ单酶切后,可鉴别出SH-BOV为C.bovis,XZ-BOV为C.andersoni或C.muris。XZ-BOV扩增产物用DdeⅠ酶切后可鉴别出XZ-BOV为C.andersoni。结论上海株牛源隐孢子虫(SH-BOV)鉴定为牛隐孢子虫(C.bovis),徐州株牛源隐孢子虫(XZ-BOV)鉴定为安氏隐孢子虫(C.anderso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隐孢子虫 安氏隐孢子虫 18S RRNA基因 巢式PCR—R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