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苯扎贝特改善实验性糖尿病小鼠心肌肥厚作用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杰 丁淑梅 +3 位作者 邱红梅 黄波 吴芹 蒋青松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64-771,共8页
目的观察苯扎贝特(BEZ)对糖尿病小鼠心肌肥厚的治疗作用及其对环氧廿碳三烯酸(EET)的影响。方法小鼠高糖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连续5 d ip给予STZ 40 mg·kg^(-1),7 d后测量小鼠空腹血糖(FBG)值。随机选取FBG≥11.1 mmol·L^(-1)... 目的观察苯扎贝特(BEZ)对糖尿病小鼠心肌肥厚的治疗作用及其对环氧廿碳三烯酸(EET)的影响。方法小鼠高糖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连续5 d ip给予STZ 40 mg·kg^(-1),7 d后测量小鼠空腹血糖(FBG)值。随机选取FBG≥11.1 mmol·L^(-1)的小鼠,继续给予高糖高脂饮食4周后,分为模型组、BEZ 25 mg·kg^(-1)(约为临床常用剂量1/3)组和BEZ 75 mg·kg^(-1)(与临床常用剂量相当)组,ig给药,1次/d,持续4周。每周监测小鼠体质量(BM)及FBG。实验结束时,取血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和14,15-EET含量。以心肌肥厚指数(LVHI)、左心室/体质量比(LV/BM)和心房肽(ANF)表达为心肌肥厚检测指标,HE和Masson染色观察左心室组织病理学改变。逆转录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左心室心肌组织中ANF mRNA和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2J3(CYP2J3)蛋白表达。结果小鼠FBG持续≥11.1 mmol·L^(-1),提示糖尿病形成。4周后,糖尿病小鼠的LVHI,LV/BM和ANF mRNA表达增加(P<0.01),心肌结构损伤,出现心肌肥厚。实验结束时,TG和TCH含量增加(P<0.01);同时,左心室心肌组织CYP2J3表达下调,血清14,15-EET含量减少(P<0.01)。给予BEZ 25和75 mg·kg^(-1)治疗后,FBG均降低,TG和TCH亦减少(P<0.05);但只有BEZ 75 mg·kg^(-1)组小鼠心肌肥厚改善,CYP2J3表达和14,15-EET水平升高(P<0.05)。结论临床相当剂量的BEZ对糖尿病小鼠心肌肥厚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CYP2J3-EET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扎贝特 糖尿病 心肌肥厚 环氧廿碳三烯酸 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2J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试验中常见筛选失败原因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龚诗立 王春华 +4 位作者 宋岩 陈小平 裴彤 胡朝英 张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3期283-287,共5页
目的:分析和总结化学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试验中,受试者筛选失败的常见原因。方法:汇总我院已完成的11项化学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试验中参加筛选体检的1 293名健康成年受试者的筛选结果,对筛选失败的病例进行分析,归纳筛选失败的主要原因。结... 目的:分析和总结化学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试验中,受试者筛选失败的常见原因。方法:汇总我院已完成的11项化学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试验中参加筛选体检的1 293名健康成年受试者的筛选结果,对筛选失败的病例进行分析,归纳筛选失败的主要原因。结果:1 293名受试者中,筛选失败的有702人,筛选失败率为54.29%。受试者筛选失败的原因包括实验室检查异常、生命体征检查异常、辅助检查异常、撤回知情同意、BMI不符合等。筛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有临床意义的实验室检查、生命体征检查和辅助检查异常,共约占67.38%;少部分受试者因不良嗜好导致筛选失败。总体筛选失败率与受试者的年龄呈正相关。结论:提高受试者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加强有关临床试验风险和信息的告知,将有助于提高受试者的筛选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仿制药 生物等效性试验 筛选 实验室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柴胡汤含药血清对HSC-T6细胞增殖及TGF-β/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胡睿 朱志伟 +4 位作者 吴栋清 吴莉 秦颖 肖智 李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149-2152,I0009,共5页
目的:研究小柴胡汤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介导肝星状细胞活化的作用机制。方法:用蒸馏水、水飞蓟宾悬液、小柴胡汤颗粒溶剂对大鼠连续灌胃6 d,末次灌胃后2 h腹主动脉取血,提取各组含药血清,并设置2.5%、5%、10%3个浓度梯度,用DMEM... 目的:研究小柴胡汤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介导肝星状细胞活化的作用机制。方法:用蒸馏水、水飞蓟宾悬液、小柴胡汤颗粒溶剂对大鼠连续灌胃6 d,末次灌胃后2 h腹主动脉取血,提取各组含药血清,并设置2.5%、5%、10%3个浓度梯度,用DMEM培养基配置成含药培养基,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进行培养。用CCK-8法测定小柴胡汤、水飞蓟宾细胞毒性,RT-PCR法测定各组HSC-T6细胞中TGF-β1、Smad2、Smad3、Smad7的mRNA表达,Weston Blot法检测各组HSC-T6细胞中TGF-β1、Smad2、Smad3、磷酸化Smad2/3、Smad7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小柴胡汤和水飞蓟宾含药血清处理24、36、48和60 h后,HSC-T6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在含药血清处理60 h后,TGF-β1、Smad2、Smad3的mRNA水平明显下降,Smad7明显增强,同时TGF-β1、Smad2、Smad3、磷酸化Smad2/3的蛋白表达明显下调,Smad7上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柴胡汤可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活化,其机制与下调TGF-β1的mRNA表达,抑制Smad2/3的磷酸化,上调Smad7的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小柴胡汤 肝星状细胞 TGF-Β/SMAD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HETE在苯扎贝特保护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丁淑梅 张杰 +3 位作者 邱红梅 黄波 吴芹 蒋青松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探讨苯扎贝特(BEZ)对糖尿病肾病小鼠的保护作用及20-HETE的变化。方法利用高糖高脂饮食(HFD)联合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模型,以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白蛋白、肾脏病理检测为指标,确定糖尿病肾病模型建立; Western blot... 目的探讨苯扎贝特(BEZ)对糖尿病肾病小鼠的保护作用及20-HETE的变化。方法利用高糖高脂饮食(HFD)联合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模型,以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白蛋白、肾脏病理检测为指标,确定糖尿病肾病模型建立; Western blot法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和CYP4A蛋白表达; ELISA法检测20-HETE含量。结果 HFD喂养4周后,连续5 d腹腔注射STZ(40 mg·kg-1·d-1),7 d后,模型组小鼠空腹血糖(FBG)持续超过11. 1 mmol·L-1,糖尿病形成且保持稳定; 4周后,糖尿病小鼠BUN、Scr、尿白蛋白增加(P <0. 01),肾脏指数和肾小球体积增大(P <0. 01),同时胶原纤维增加、基底膜增厚,提示糖尿病肾病模型形成。给予BEZ(75 mg·kg-1·d-1)治疗4周,肾脏结构和功能明显改善;同时,BEZ使糖尿病肾病小鼠PPARs、CYP4A表达升高,20-HETE含量增加(P <0. 01)。结论 BEZ对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激活CYP4A-20-HETE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扎贝特 糖尿病肾病 肾功能 PPARS CYP4A 20-HE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斑蝥中3种核苷类成分 被引量:8
5
作者 陈启洪 段灿灿 +1 位作者 李晓飞 张建永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39-943,共5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斑蝥中3种核苷类成分(尿嘧啶、尿嘧啶核苷、次黄嘌呤)的含有量。方法斑蝥75%乙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Phenimenex Synergl 4μm Polar-RP80A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1%冰醋酸-甲醇,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斑蝥中3种核苷类成分(尿嘧啶、尿嘧啶核苷、次黄嘌呤)的含有量。方法斑蝥75%乙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Phenimenex Synergl 4μm Polar-RP80A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1%冰醋酸-甲醇,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4 nm。结果尿嘧啶、尿嘧啶核苷、次黄嘌呤分别在1.01~141.40、20.24~141.68、20.32~142.24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87.0%~102.3%,RSD均不超过4.0%。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斑蝥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蝥 尿嘧啶 尿嘧啶核苷 次黄嘌呤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ARs信号通路在小鼠糖尿病肝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任凯强 薛莱 +3 位作者 黄波 潘文靖 吴堃 蒋青松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5-560,共6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及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在糖尿病肝病中的作用。方法:高能量饲料喂养联合多次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菌素(STZ;40 mg·kg^(-1)·d^(-1),5 d)诱导糖尿病形成后,继续喂养4周,HE染色观察肝脏形...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及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在糖尿病肝病中的作用。方法:高能量饲料喂养联合多次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菌素(STZ;40 mg·kg^(-1)·d^(-1),5 d)诱导糖尿病形成后,继续喂养4周,HE染色观察肝脏形态学改变;检测代表小鼠肝功能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检测空腹血糖(FBG)、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及血清胰岛素水平(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利用q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PARs和炎症相关信号通路中相关m RNA及蛋白表达。结果:给予STZ 7 d后,小鼠FBG持续>11.1 mmol/L,糖尿病形成。4周后,实验结束时血清胰岛素水平及HOMA-IR均明显增加(P<0.01),血脂升高(P<0.01),ALT和AST亦显著增加(P<0.01),病理检查见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提示糖尿病小鼠出现肝损伤。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肝损伤小鼠肝脏PPARα、PPARβ及PPARγ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P<0.01),核因子κB(NF-κB)、环氧合酶2(COX-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的表达则明显上调(P<0.01)。结论:PPARs下调及NF-κB-COX-2/i NOS信号通路激活可能与糖尿病肝损伤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肝病 PPARs信号通路 核因子ΚB 环氧合酶2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味石膏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及其对IgE、EOS、ECP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刘萍 李京 +1 位作者 白鑫宇 YANG Jingyu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970-973,共4页
目的:探讨五味石膏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及其对IgE、EOS、EC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共计纳入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47例,对照组采用氯雷... 目的:探讨五味石膏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及其对IgE、EOS、EC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共计纳入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47例,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片和麻黄素滴鼻液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采用五味石膏汤加减治疗,持续服药2周。收集患者的血液样本,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E、嗜酸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含量,对中医证候积分进行评定,对比两组间临床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状况。结果:对照组改善率74.47%低于研究组改善率91.49%,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2周后血清IgE、EOS、ECP含量降低,发作性鼻痒、流清涕、鼻塞、鼻甲肿大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治疗2周后血清IgE、EOS、ECP含量较低,发作性鼻痒、流清涕、鼻塞、鼻甲肿大较低(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无病例脱落现象,两组间不良率对比,无差异(P〉0.05),对照组基本痊愈复发率37.50%低于研究组基本痊愈复发率4.76%,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五味石膏汤可以提高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显著改善中医证候,降低IgE、EOS、ECP含量,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石膏汤 过敏性鼻炎 中医证候 IGE EOS E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次苷Ⅱ通过改善内质网应激和caspase-12信号改善SHR大鼠左心室功能 被引量:8
8
作者 吴雨婷 李叶丽 +3 位作者 付舒 岳云 孙瑞敏 杨丹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71-575,共5页
目的基于内质网应激与caspase-12信号,探索淫羊藿次苷Ⅱ(icarisideⅡ, ICSⅡ)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SHRs)左心室功能的机制。方法 30只14周龄♂SHRs分为模型组、ICSⅡ低、中、高剂量(4、8、16 mg·... 目的基于内质网应激与caspase-12信号,探索淫羊藿次苷Ⅱ(icarisideⅡ, ICSⅡ)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SHRs)左心室功能的机制。方法 30只14周龄♂SHRs分为模型组、ICSⅡ低、中、高剂量(4、8、16 mg·kg^(-1))组及阳性药氯沙坦(20 mg·kg^(-1))组(n=6);同时,WKY作为空白对照组(n=6)。在第26周给药结束后,麻醉大鼠,用小动物超声检测大鼠左心室功能;RT-PCR检测左心室GRP78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左心室GRP78、cleaved-caspase-12/9/3蛋白水平。结果与WKY组相比,SHR组大鼠左心室舒张末期的内径和后壁厚度增加,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降低;GRP78 mRNA和蛋白水平上调,cleaved-caspase-12/9/3蛋白水平增加(P <0. 05)。与SHR组相比,ICSⅡ中、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组左心室舒张末期的内径和后壁厚度降低(P <0. 05),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增加(P <0. 05); GRP78 mRNA和蛋白水平下调,cleaved-caspase-12/9/3蛋白水平降低(P <0. 05)。结论ICSⅡ可改善SHRs左心室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内质网应激、下调升高的caspase-12信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次苷Ⅱ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左心室功能 内质网应激 GRP78 CASPASE-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胆汁酸代谢网络分析绞股蓝总皂苷降脂作用的机制 被引量:10
9
作者 鲁艳柳 杜艺玫 +5 位作者 秦琳 马菲菲 凌蕾 吴迪 周旭美 何芋岐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43-1148,共6页
绞股蓝总皂苷具有显著的降低血脂的作用,然而其机制尚未明确。课题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将33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D组)、模型组(HFD组)和绞股蓝皂苷组(HFD+GP组),分别给予维持饲料和高脂饲料,从16周开始,每日分别灌... 绞股蓝总皂苷具有显著的降低血脂的作用,然而其机制尚未明确。课题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将33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D组)、模型组(HFD组)和绞股蓝皂苷组(HFD+GP组),分别给予维持饲料和高脂饲料,从16周开始,每日分别灌胃给予绞股蓝总皂250 mg/kg和等体积的空白溶剂,至38周,收集小鼠的血清和肝脏样本。通过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检测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利用UPLC-MS/MS技术对小鼠肝脏14种胆汁酸含量进行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yp7a1、Cyp8b1、Fxr、Shp、Lrh1、Hnf4α基因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有明显的脂肪泡结构,给予绞股蓝总皂苷可以明显减轻肝脏组织的病理改变。与模型组比较,绞股蓝总皂苷可以显著降低血清中TC和LDL-C含量,显著降低肝脏中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甘氨鹅去氧胆酸(GCDCA)和甘氨脱氧胆酸(GDCA)含量,显著升高肝脏中鹅去氧胆酸(CDCA)、脱氧胆酸(DCA)和牛磺脱氧胆酸(TDCA)含量,并在上调肝脏Cyp7a1、Cyp8b1、Fxr和Lrh1基因表达的同时下调Shp的基因表达。绞股蓝总皂苷降脂作用的潜在靶点可能与FXR介导的胆汁酸代谢通路有关,为进一步深入探讨绞股蓝总皂苷降脂作用及其机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总皂苷 胆汁酸代谢网络 高脂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崔加敏 刘婷婷 +3 位作者 孙芳玲 郭德玉 王文 石京山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8-113,共6页
血管新生是指机体在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创伤修复与缺血缺氧条件下,在原有血管丛基础上经出芽或其他方式形成新血管的过程。血管新生大致包括五个阶段:血管基底膜降解、内皮细胞增殖、血管芽生、管腔形成、血管网络稳定及成熟。在缺血... 血管新生是指机体在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创伤修复与缺血缺氧条件下,在原有血管丛基础上经出芽或其他方式形成新血管的过程。血管新生大致包括五个阶段:血管基底膜降解、内皮细胞增殖、血管芽生、管腔形成、血管网络稳定及成熟。在缺血性心脏病中,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其病理特点是心肌血管的狭窄和堵塞,导致心肌梗死。因此,促血管新生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方法之一。多种促血管生成的细胞因子参与到血管新生的过程中,如多肽类生长因子和脂类介质。本文就缺血性心肌梗死后心肌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血管新生 促血管生成因子 多肽类生长因子 急性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斛碱在体外肝微粒体代谢的种属差异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鲁艳柳 刘浩 +4 位作者 曾瑶 黄思 徐亚沙 何芋岐 陆远富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38-1542,共5页
为了在临床前药效和毒理研究中选择与人有相似代谢性质的实验动物,本实验比较了石斛碱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间的代谢差异。将石斛碱在SD大鼠、C57BL/6J小鼠、家兔、犬、豚鼠和人的肝微粒体中,分别进行I相和II相代谢。通过底物消除法分析... 为了在临床前药效和毒理研究中选择与人有相似代谢性质的实验动物,本实验比较了石斛碱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间的代谢差异。将石斛碱在SD大鼠、C57BL/6J小鼠、家兔、犬、豚鼠和人的肝微粒体中,分别进行I相和II相代谢。通过底物消除法分析代谢稳定性,并计算体外消除半衰期(t1/2)。通过保留时间、精确质量数、二级碎片离子信息以及色谱峰面积,对石斛碱在各种属肝微粒体中生成代谢产物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I相反应中,石斛碱体外消除半衰期依次为家兔<豚鼠<大鼠<小鼠<犬<人;在II相反应中,石斛碱在人、豚鼠肝微粒体中代谢非常慢,而小鼠最快。石斛碱在人肝微粒体体外I相反应中,生成的代谢产物与小鼠、犬的相似。因此,可以选择小鼠和犬作为临床前药代和毒理研究的模型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碱 肝微粒体 代谢稳定性 代谢产物 种属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次苷Ⅱ对野百合碱所致肺动脉重构大鼠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叶丽 廖娅 +3 位作者 钱志强 朱玲 李意奇 杨丹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736-1740,共5页
目的研究淫羊藿次苷Ⅱ(ICSⅡ)对野百合碱(MCT)所致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ICSⅡ低、中、高剂量组(4、8、16 mg·kg^(-1))。模型组和ICSⅡ组大鼠经皮下注射MCT诱导... 目的研究淫羊藿次苷Ⅱ(ICSⅡ)对野百合碱(MCT)所致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ICSⅡ低、中、高剂量组(4、8、16 mg·kg^(-1))。模型组和ICSⅡ组大鼠经皮下注射MCT诱导肺动脉重构模型,ICSⅡ组于MCT注射后d 1开始给药至d 28结束,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等量溶媒。HE染色观察肺小动脉形态学变化;TUNEL染色观察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Bax、Bcl-2和活化的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模型组肺小动脉中膜明显增厚;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发生凋亡,TUNEL阳性细胞比率升高(P<0.05);肺组织Bax、Bcl-2、活化的caspase-3的表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ICSⅡ中、高剂量组肺小动脉中膜变薄;细胞凋亡数均明显增加,TUNEL阳性细胞比率升高(P<0.05);肺组织Bcl-2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Bax、活化的caspase-3的表达均上调(P<0.05)。结论 ICSⅡ具有促进MCT所致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上调Bax和活化的caspase-3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次苷Ⅱ 肺动脉重构 凋亡 BAX BCL-2 活化的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盐酸去甲基苯环壬酯对MPTP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英文)
13
作者 周琥 杨培 +1 位作者 石京山 王丽韫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07-913,共7页
目的探究M4受体选择性拮抗剂左旋盐酸去甲基苯环壬酯(R-DM8021)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人多巴胺能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预先给予不同浓度R-DM8021(1×10^(-9),1×10^(-8),1×... 目的探究M4受体选择性拮抗剂左旋盐酸去甲基苯环壬酯(R-DM8021)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人多巴胺能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预先给予不同浓度R-DM8021(1×10^(-9),1×10^(-8),1×10^(-7),1×10^(-6)mol·L^(-1))孵育SH-SY5Y细胞1 h后,加入MPTP1 mmol·L^(-1)共孵育24 h,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形态,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和胱天蛋白酶3前体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TT结果显示,与细胞对照组相比,MPTP 1 mmol·L^(-1)作用SH-SY5Y细胞24 h,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至(44.5±2.7)%(P<0.01);与MPTP组相比,预先给予R-DM8021(1×10^(-9),1×10^(-8),1×10^(-7),1×10^(-6)mol·L^(-1))均可逆转MPTP对SH-SY5Y细胞的损伤作用,细胞存活率分别提高至(80.5±4.7)%,(71.5±8.1)%,(74.4±6.5)%和(61.3±3.2)%(P<0.01)。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与细胞对照组相比,MPTP 1 mmol·L^(-1)作用SH-SY5Y细胞24 h,细胞内ROS含量显著升高至129±22(P<0.01);与MPTP组相比,预先给予R-DM8021(1×10^(-9),1×10^(-8),1×10^(-7),1×10^(-6)mol·L^(-1))显著降低MPTP诱导的胞内ROS释放,细胞内ROS含量降低至84±12,86±15,86±6和88±8(P<0.05)。TUNEL检测显示,与细胞对照组相比,MPTP 1 mmol·L^(-1)作用SH-SY5Y细胞24 h,贴壁细胞染色质皱缩,核膜裂解,并产生大量凋亡小体;与MPTP组相比,预先给予R-DM8021 1 nmol·L^(-1)可显著改善MPTP诱导的细胞凋亡,凋亡小体显著减少。Western蛋白印迹结果显示,与MPTP组相比,R-DM8021 1 nmol·L^(-1)可显著抑制MPTP诱导SH-SY5Y细胞凋亡,降低Bax和胱天蛋白酶3前体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 R-DM8021能有效对抗MPTP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其机制与提高细胞存活率,降低胞内ROS含量,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盐酸去甲基苯环壬酯 SH-SY5Y细胞 细胞损伤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