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雷菲德菌素A通过激活IRE1-XBP1信号通路增强顺铂诱导的人肺癌GLC-82细胞凋亡 被引量:5
1
作者 吴明松 郑翔 +4 位作者 耿娜娜 张志敏 赵彦禹 王哲 李学英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72-677,共6页
长时间剧烈的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可启动ERS相关通路诱导细胞凋亡;而IREl-XBP1(肌醇需求蛋白1α-X盒结合蛋白1)为高度保守的ERS基本通路。它是最有前景的肿瘤治疗靶点之一。我们研究已证明,布雷菲德菌素A(bref... 长时间剧烈的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可启动ERS相关通路诱导细胞凋亡;而IREl-XBP1(肌醇需求蛋白1α-X盒结合蛋白1)为高度保守的ERS基本通路。它是最有前景的肿瘤治疗靶点之一。我们研究已证明,布雷菲德菌素A(brefeldin A,BFA)能增强顺铂(cisdichlorodiamine platinum,CDDP)的肺癌细胞杀伤作用,但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证明了IRE1-XBP1通路在该协同效应中的作用。Annexin V/PI双染结合流式细胞分析显示,与BFA或CDDP单独处理比较,BFA联合CDDP处理能增强人肺癌GLC-82细胞的凋亡。RT-q PCR和Western印迹揭示,与单独处理比较,BFA联合CDDP处理能增强GLC-82细胞的procaspase3转录本(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以及procaspase3的裂解激活,进一步证明了BFA联合CDDP处理可增强GLC-82细胞凋亡。最重要的是,RT-q 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证明,与单独CDDP处理比较,BFA处理的GLC-82细胞中IRE1、XBP1水平明显上调(P<0.05),而BFA+CDDP处理的细胞中IRE1、XBP1水平进一步上调,超过BFA组(P<0.01)。结果提示BFA和BFA+CDDP处理细胞可激活ERS的IRE1-XBP1通路。这些结果证明,BFA可通过激活ERS中的IRE1-XBP1通路增强顺铂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本研究结果为IREl-XBP1是颇具前景的肿瘤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醇需求蛋白1α X盒结合蛋白1(XBP1) 内质网应激 布雷菲德菌素(BFA) 顺铂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efeldin A通过内质网应激途径协同增强顺铂抗肺癌细胞GLC-82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吴明松 郑翔 +4 位作者 耿娜娜 张志敏 赵彦禹 王哲 李学英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7-593,共7页
已有研究证明,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启动的未折叠蛋白质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信号途径有助细胞存活;然而,长时间剧烈ERS可诱导细胞凋亡,因此,ERS是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抗癌药物具有严重的毒副作... 已有研究证明,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启动的未折叠蛋白质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信号途径有助细胞存活;然而,长时间剧烈ERS可诱导细胞凋亡,因此,ERS是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抗癌药物具有严重的毒副作用,而药物的协同作用是减少抗癌药物使用剂量、减少毒副作用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证明布雷菲德菌素A(brefeldin A,BFA)与顺铂(cis-dichlorodiamine platinum,CDDP)的协同抗肺癌细胞的作用。MTT试验显示,单独应用BFA和顺铂时,它们抑制肺癌细胞GLC-82生长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分别是100 ng/m L和4μg/m L;而采用半量的BFA和CDDP联合处理GLC-82细胞24 h后,其抑制生长作用进一步加强;等效线图解法及联合作用指数分析进一步证明二者具有协同作用。两药的这种协同作用进一步被形态学检查证明——与单独用药比较,除了细胞皱缩,出现了更多的染色质固缩,细胞质及细胞核裂解碎片,乃至形成凋亡小体,提示细胞凋亡的发生。实时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证明,与单独用药比较,联合用药导致内质网应激标志分子GRP78、CHOP表达水平明显增加,提示有内质网应激通路激活。上述结果证明,BFA与CDDP联合用药可增强对肺癌细胞GLC-82的生长抑制作用,其协同机制可能与内质网应激通路的激活有关。我们的结果支持"ERS是肿瘤治疗新靶点"学说,对肺癌的新化疗方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雷菲德菌素A 顺铂 人肺癌细胞系GLC-82 内质网应激 协同作用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雷菲德菌素A联合顺铂增强肺癌GLC-82细胞PERK-ATF4通路的激活水平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明松 郑翔 +4 位作者 耿娜娜 张志敏 赵彦禹 王哲 李学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2302-2305,共4页
目的:研究PERK-ATF4通路的激活水平,以探讨布雷菲德菌素A(BFA)与顺铂(CDDP)的协同抗肺癌的分子机制。方法:以BFA、CDDP单独或联合处理人肺癌GLC-82细胞24、48 h,然后用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ERK、ATF4、p-PERK的表达水平。结果 :... 目的:研究PERK-ATF4通路的激活水平,以探讨布雷菲德菌素A(BFA)与顺铂(CDDP)的协同抗肺癌的分子机制。方法:以BFA、CDDP单独或联合处理人肺癌GLC-82细胞24、48 h,然后用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ERK、ATF4、p-PERK的表达水平。结果 :药物处理24和48 h后,GLC-82细胞PERK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CDDP组最低,在BFA组升高(P<0.05),在BFA+CDDP组进一步升高(P<0.01),其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ATF4表达在CDDP组中差异无显著性,在BFA组中升高,在BFA+CDDP组进一步升高(P<0.05或P<0.01),也高于BFA组和CDDP组(P<0.05或P<0.01)。结论 :BFA联合CDDP上调PERK、ATF4水平,该通路可能是BFA与顺铂协同抗肺癌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 转录活化因子4 内质网应激 布雷菲德菌素A 顺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雷菲德菌素A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增强顺铂抗肺癌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郑翔 耿娜娜 +2 位作者 杨蕾 吴明松 李学英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48-1256,共9页
本研究证明了线粒体凋亡途径在布雷菲德菌素A (brefeldin A,BFA)联合顺铂(cisdichlorodiamine platinum,CDDP)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作用。MTT结果显示,BFA对肺癌GLC-82和NCI-H1299细胞的半数有效抑制浓... 本研究证明了线粒体凋亡途径在布雷菲德菌素A (brefeldin A,BFA)联合顺铂(cisdichlorodiamine platinum,CDDP)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作用。MTT结果显示,BFA对肺癌GLC-82和NCI-H1299细胞的半数有效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分别是100 ng/mL和400 ng/mL,CDDP对GLC-82和NCI-H1299细胞的IC_(50)分别是4μg/mL和15μg/mL;而分别采用半量的BFA和CDDP联合处理GLC-82或NCIH1299细胞后,抑制作用均进一步加强。DAPI染色结果进一步证明了二者的协同作用——与单独用药组相比,细胞核染色质固缩加剧,核裂解碎片增多,乃至形成凋亡小体,表明细胞凋亡的发生。与单药组比较,联合用药导致肺癌GLC-8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 q-RT-PCR及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在联合用药早期(24 h),GLC-82细胞可能通过提高Bcl2表达以促进存活;而在联合用药晚期(48 h),细胞已发生不可逆转的凋亡,Bcl2表达受抑制,同时二者通过促进Bax表达来诱导细胞色素C释放,使胱天蛋白酶3发生剪切激活,最终诱导细胞凋亡发生。提示线粒体凋亡途径可能是BFA协同CDDP抗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机制之一,为肺癌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雷菲德菌素A 顺铂 肺癌 协同作用 线粒体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戴氏绿僵菌多糖对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肖代敏 吕纯莉 +3 位作者 肖建辉 曹喻 张志敏 刘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38-1341,共4页
目的:探讨戴氏绿僵菌多糖对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多次小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Ⅰ型糖尿病模型,观察模型小鼠体重变化,检测空腹血清葡萄糖,免疫器官(脾脏、胸腺)指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脾淋... 目的:探讨戴氏绿僵菌多糖对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多次小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Ⅰ型糖尿病模型,观察模型小鼠体重变化,检测空腹血清葡萄糖,免疫器官(脾脏、胸腺)指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脾淋巴细胞增殖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 G、补体C3、C4的含量等。结果:戴氏绿僵菌多糖能够改善模型小鼠体重;降低模型小鼠血糖含量,中、高剂量的多糖均能显著提高模型小鼠T、B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P<0.01);高剂量能显著提高模型小鼠脾脏指数和血清中Ig G、C3、C4的含量(P<0.01);中、高剂量能显著提高模型小鼠胸腺指数及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P<0.01)。结论:戴氏绿僵菌多糖可增强STZ诱导的Ⅰ型糖尿病模型小鼠的免疫功能和降低Ⅰ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氏绿僵菌 多糖 糖尿病模型 链脲佐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分子GRP78在不同时程吗啡依赖大鼠睾丸中的表达 被引量:6
6
作者 吴明松 罗素元 +3 位作者 郑翔 涂平 白威峰 刘兴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2108-2112,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内质网应激标志分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在不同时程吗啡依赖大鼠睾丸中的表达变化,探索内质网应激在阿片类药物成瘾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分为生理盐水(NS)戒断组、NS消退组、NS点燃组、吗啡(Mor)戒断组、Mor消退组、... 目的:通过观察内质网应激标志分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在不同时程吗啡依赖大鼠睾丸中的表达变化,探索内质网应激在阿片类药物成瘾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分为生理盐水(NS)戒断组、NS消退组、NS点燃组、吗啡(Mor)戒断组、Mor消退组、Mor点燃组,前3组注射NS,后3组皮下注射Mor,建立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大鼠模型。分别于戒断48 h、消退和用吗啡点燃时,取大鼠的睾丸组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GRP78水平。结果:吗啡给药10 d并戒断48 h后,大鼠在伴药箱中的时间为(528.0±81.0)s,显著高于NS对照组(P<0.001),经过17 d自然戒断后在伴药箱中的时间为(396.8±116.9)s,显著低于其戒断时的时间(P<0.001),用吗啡点燃后在伴药箱中的时间为(530.7±91.9)s,显著高于消退时的时间(P<0.001),表明吗啡消退、点燃模型建立成功。GRP78在戒断48 h时表达下调(P<0.05)、消退时表达增加且略高于NS消退组;在点燃时,GRP78水平急剧上调(P<0.01)。结论:睾丸内质网应激参与了吗啡成瘾,内质网应激在阿片类药物成瘾者男性生殖功能紊乱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依赖 吗啡 内质网应激 GRP78 睾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宁酸协同顺铂增强肝癌HepG2细胞内质网应激PERK-ATF4通路的激活水平 被引量:4
7
作者 耿娜娜 吴明松 +3 位作者 郑翔 杨蕾 王宏阳 李学英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53-658,628,共7页
本文主要研究单宁酸(TA)联合顺铂(CDDP)对肝癌Hep G2细胞内质网应激PERK-ATF4通路的影响,以探究TA协同CDDP抗肝癌的分子机制。用180μM TA、0.9μg/m L CDDP单独用药或者联合用药处理肝癌Hep G2细胞24 h和48 h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 本文主要研究单宁酸(TA)联合顺铂(CDDP)对肝癌Hep G2细胞内质网应激PERK-ATF4通路的影响,以探究TA协同CDDP抗肝癌的分子机制。用180μM TA、0.9μg/m L CDDP单独用药或者联合用药处理肝癌Hep G2细胞24 h和48 h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PERK、p-PERK、ATF4、CHOP、Procaspase3与Cleaved caspase3分子的表达水平。q-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A与CDDP联合用药能显著上调细胞PERK、ATF4、CHOP的表达水平和Caspase3的剪切活化水平,下调PERK的磷酸化水平(P<0.01或P<0.05)。TA协同CDDP增强了肝癌Hep G2细胞内质网应激PERK-ATF4通路的激活水平,其可能是通过激活细胞ERS,促进PERK-ATF4通路相关分子和ERS标志性分子CHOP的表达,抑制PERK的磷酸化,从而促进Caspase3的剪切活化来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宁酸 顺铂 肝癌 内质网应激 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活性转录因子4通路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宁酸联合顺铂增强肝癌HepG2细胞IRE1-XBP1通路的激活水平 被引量:4
8
作者 耿娜娜 吴明松 +3 位作者 郑翔 杨蕾 王宏阳 李学英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34-1939,1894,共7页
本文主要研究单宁酸(TA)联合顺铂(CDDP)对肝癌HepG2细胞内质网应激IRE1-XBP1通路的影响。用180μM单宁酸、0.9μg/m L顺铂单独用药或者联合用药处理肝癌HepG2细胞24 h或48 h后,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HepG2细胞的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 本文主要研究单宁酸(TA)联合顺铂(CDDP)对肝癌HepG2细胞内质网应激IRE1-XBP1通路的影响。用180μM单宁酸、0.9μg/m L顺铂单独用药或者联合用药处理肝癌HepG2细胞24 h或48 h后,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HepG2细胞的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IRE1α和XBP-1分子的表达水平。MTT结果显示,单宁酸和顺铂均能显著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且均呈剂量性依赖;二者联合用药能够显著增加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单宁酸与顺铂联合用药能够显著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q-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单宁酸与顺铂联合用药能显著上调细胞IRE1α和XBP-1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单宁酸能够联合顺铂增强肝癌HepG2细胞内质网应激IRE1-XBP1通路的激活水平,提示IRE1-XBP1通路可能是单宁酸和顺铂协同抗肝癌HepG2细胞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宁酸 顺铂 肝癌 内质网应激 肌醇激酶1 X-盒结合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宁酸调控ATF6-CHOP通路增强顺铂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耿娜娜 吴明松 +3 位作者 郑翔 杨蕾 王宏阳 李学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检测内质网应激ATF6-CHOP通路的激活水平,以探究单宁酸(TA)联合顺铂(CDDP)抗肝癌的分子机制。方法用180μmol/L TA、0.9μg/m L CDDP单独用药或者联合用药处理肝癌Hep G2细胞24和48 h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蛋白免疫印... 目的检测内质网应激ATF6-CHOP通路的激活水平,以探究单宁酸(TA)联合顺铂(CDDP)抗肝癌的分子机制。方法用180μmol/L TA、0.9μg/m L CDDP单独用药或者联合用药处理肝癌Hep G2细胞24和48 h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ATF6(ATF6α)、ATF6B(ATF6β)和CHOP的表达水平。结果药物处理24和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TA组、CD-DP组和联合用药组ATF6 m RNA和蛋白水平、ATF6B蛋白水平、CHOP m 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5)。结论 TA能够联合CDDP增强肝癌Hep G2细胞内质网应激ATF6-CHOP通路的激活水平,ATF6-CHOP通路可能是TA和CDDP协同抗肝癌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宁酸 顺铂 肝癌 内质网应激 转录活化因子6 C/EBP同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杜拉放线菌(Actinomadura sp.)FXJ1.344发酵产物的分离鉴定与活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余成 刘宁 +2 位作者 张志敏 黄英 岳昌武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37,共5页
分离鉴定来源于江西酸性红壤中的马杜拉放线菌(Actinomadura)FXJ1.344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并对其中生物活性物质进行分析。采用无水乙醇提取放线菌FXJ1.344发酵菌丝体,粗提物依次用硅胶柱层析法和凝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高效液相色谱... 分离鉴定来源于江西酸性红壤中的马杜拉放线菌(Actinomadura)FXJ1.344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并对其中生物活性物质进行分析。采用无水乙醇提取放线菌FXJ1.344发酵菌丝体,粗提物依次用硅胶柱层析法和凝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制备,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核磁共振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最终得到2个纯化物,分别为6-hydroxytetrangulol和tetrangulol。用滤纸片扩散法和对倍稀释法检测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这2个纯化物均有较好的抗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活性,其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3.90μg/m L和15.6μ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杜拉放线菌 发酵培养 次级代谢产物 分离鉴定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FJS31-2次级代谢产物UK-78623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鹏 邵美云 +5 位作者 刘铁 李晓倩 邓成敏 王苗 张志敏 岳昌武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9-103,共5页
该研究对卤化II型聚酮类抗生素zunyimycins产生菌链霉菌(Streptomyces sp.)FJS31-2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挖掘。次级代谢产物经乙酸乙酯萃取浓缩后,依次采用硅胶柱层析法、薄层层析(TLC)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 该研究对卤化II型聚酮类抗生素zunyimycins产生菌链霉菌(Streptomyces sp.)FJS31-2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挖掘。次级代谢产物经乙酸乙酯萃取浓缩后,依次采用硅胶柱层析法、薄层层析(TLC)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质谱(MS)法和核磁共振(NMR)等分析单体化合物的结构,并采用滤纸片法对其抗菌活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初次从该菌发酵物中分离得到多环内酯类化合物UK-78623,其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抑菌圈直径为25.2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FJS31-2 次级代谢产物 结构鉴定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