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析茶文化对体育精神的塑造 被引量:4
1
作者 唐溢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36-237,共2页
体育精神是体育运动的核心和精粹,是体育运动最高级的产物。同样体育精神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在体育运动中产生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仅指导着体育运动爱好者如何更好的从事体育运动,更是给每个有思想的人以人生观、价值观和... 体育精神是体育运动的核心和精粹,是体育运动最高级的产物。同样体育精神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在体育运动中产生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仅指导着体育运动爱好者如何更好的从事体育运动,更是给每个有思想的人以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启迪。中国在漫长的体育运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体育精神,这与长期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形成的茶文化有一些相通之处。本文主要探讨茶文化与中国体育精神的互通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体育精神 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质测试中力量素质评价指标与测试方法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被引量:45
2
作者 范洪彬 孙有平 季浏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0-87,共8页
力量素质测试是当前世界各国和地区体质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各国的不同测试理念,各个测试体系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共性与差异。首先,由于人体运动的解剖结构特点,形成了测试指标在不同身体部位的“体块”分布,各“体块”指标数量... 力量素质测试是当前世界各国和地区体质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各国的不同测试理念,各个测试体系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共性与差异。首先,由于人体运动的解剖结构特点,形成了测试指标在不同身体部位的“体块”分布,各“体块”指标数量限定严格;上肢可选指标多却相对集中;下肢测试必要性存在分歧;同一部位相同指标的适用年龄及性别差异较大。其次,上肢力量测试指标以修正引体向上、标准俯卧撑(男)和修正(屈膝)俯卧撑(女)的可靠性及有效性较高;躯干侧重屈肌力量测试而忽视伸肌力量考察且屈肌测试指标‐仰卧起坐测试要求差异较大,双脚不固定、躯干运动幅度为35°~45°等动作形式要求与节奏测试的可靠性与有效性较高;补充躯干指标以90°Dynamic Trunk Extension 及平板支撑为参考;下肢指标立定跳远存在“技术性”争议,连同两种下蹲跳需进行重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测试 力量素质 指标体系 测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梳理与反思:60年来中国学生体质力量素质测试的科学性考量 被引量:20
3
作者 孙有平 范洪彬 季浏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13,24,共8页
自1954年中国颁布第一个官方学生体质测试标准以来,中国学生体质力量测试已经走过60年,但其指标设置的科学性尚需考证。新中国"劳卫制"时期的力量素质指标体系偏重力量-运动技能指标,躯干力量指标缺失;"锻炼标准"... 自1954年中国颁布第一个官方学生体质测试标准以来,中国学生体质力量测试已经走过60年,但其指标设置的科学性尚需考证。新中国"劳卫制"时期的力量素质指标体系偏重力量-运动技能指标,躯干力量指标缺失;"锻炼标准"时期力量—运动技能指标仍被倚重,但增加了女性躯干力量指标;"健康标准"时期指标设置趋于一般力量,但不够全面。身体局部指标设置中上肢指标数量繁多且依据性别、年龄选测要求较高,其可靠性与有效性较低;躯干力量测试指标单一(仰卧起坐)并有年龄及性别限制,且测试方法的有效性较低;立定跳远为下肢唯一测试指标且有"技能学习"等因素影响争议,有效性有待实验证实。未来中国学生体质力量测试指标设置可进行如下优选:上肢修正引体向上、俯卧撑(男)或屈膝俯卧撑(女)三选一,躯干多种仰卧起坐优选与补充俯卧背伸和平板支撑,下肢进行立定跳远与两种下蹲跳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体质 健康标准 力量素质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肌电贡献率的上肢不同力量素质指标年龄、性别通用性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范洪彬 孙有平 季浏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3-97,共15页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贡献率比较体质测试中修正(屈膝)俯卧撑、修正引体向上及90°俯卧撑3个力量素质上肢指标在不同年龄和性别因素上的通用性。方法:以6~14岁学生(共270人)为受试对象(每1岁为1个年龄水平,每个年龄水平男、女...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贡献率比较体质测试中修正(屈膝)俯卧撑、修正引体向上及90°俯卧撑3个力量素质上肢指标在不同年龄和性别因素上的通用性。方法:以6~14岁学生(共270人)为受试对象(每1岁为1个年龄水平,每个年龄水平男、女生各15人),以表面肌电aEMG为测试指标,测试每个学生全身14块肌肉在完成上述2或3个力量素质指标的肌电值,并标准化为表面肌电贡献率;对6~14岁学生修正(屈膝)俯卧撑、修正引体向上所有肌肉的肌电贡献率分别进行关于年龄和性别的双因素方差分析;对12~14岁男生3个力量素质指标所有肌肉的肌电贡献率分别进行关于年龄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分别进行指标间差异的比较。结果:6~14岁学生修正(屈膝)俯卧撑对于年龄、性别及其交互作用显著的肌肉分别为2、7、6块,年龄效应差异显著的年龄组成对数量男、女生共计110对,性别效应差异显著的肌肉数量为13块,年龄组为22个;6~14岁学生修正引体向上对于年龄、性别及其交互作用显著的肌肉分别为3、3、6块,年龄效应差异显著的年龄组成对数量男、女生共计116对,性别效应差异显著的肌肉数量为9块,年龄组为18个;12~14岁男生修正(屈膝)俯卧撑、修正引体向上及90°俯卧撑对于年龄效应差异显著的肌肉分别为0、2、2块,年龄组的成对数量分别为0、2、2。结论:6~14岁学生完成修正(屈膝)俯卧撑的年龄及性别通用性优于修正引体向上;12~14岁男生完成修正(屈膝)俯卧撑的年龄通用性优于90°俯卧撑与修正引体向上,后两者通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 肌肉贡献率 体质测试 力量素质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肌电贡献率测试3种姿势仰卧起坐的年龄、性别通用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有平 范洪彬 季浏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6-133,共8页
利用表面肌电贡献率比较了体质测试中3种不同姿势仰卧起坐(双臂胸前交叉、双手放大腿上、双臂体侧)在不同年龄和性别因素上的通用性,为科学、准确筛选出最优姿势的仰卧起坐提供理论依据。以6~14岁学生270人为测试对象,测试每个学生全身1... 利用表面肌电贡献率比较了体质测试中3种不同姿势仰卧起坐(双臂胸前交叉、双手放大腿上、双臂体侧)在不同年龄和性别因素上的通用性,为科学、准确筛选出最优姿势的仰卧起坐提供理论依据。以6~14岁学生270人为测试对象,测试每个学生全身14块肌肉在完成上述力量素质测试时的肌电值,并标准化为表面肌电贡献率;对3种不同姿势的仰卧起坐所有肌肉的肌电贡献率,分别进行年龄和性别的双因素方差分析和指标间差异的比较。结果可见,双臂胸前交叉仰卧起坐年龄、性别及其交互作用显著的肌肉分别为1、7、2块,年龄效应差异显著的年龄组成对数量为男女生共计45对,性别效应差异显著的肌肉数量为9块,年龄组为5个;双手放大腿上仰卧起坐年龄、性别及其交互作用显著的肌肉分别为5、6、5块,年龄效应差异显著的年龄组成对数量为男女生共计101对,性别效应差异显著的肌肉数量为11块,年龄组为13个;双臂体侧仰卧起坐年龄、性别及其交互作用显著的肌肉分别为2、10、3块,年龄效应差异显著的年龄组成对数量为男女生共计82对,性别效应差异显著的肌肉数量为13块,年龄组为11个。结果说明6~14岁学生完成3种不同姿势仰卧起坐年龄及性别通用性当属双臂胸前交叉的仰卧起坐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理学 表面肌电 躯干力量 仰卧起坐 年龄 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