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准医学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 被引量:37
1
作者 陈长仁 何发忠 +1 位作者 周宏灏 张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29-1632,共4页
20世纪末以来的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推动现代医学从循证医学时代进入精准医学时代。精准医学借助研究组学信息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根据病人个体特异性通过药物基因组学等制定和实施个体化的精准医疗,以期提升临床结... 20世纪末以来的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推动现代医学从循证医学时代进入精准医学时代。精准医学借助研究组学信息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根据病人个体特异性通过药物基因组学等制定和实施个体化的精准医疗,以期提升临床结果并减少非必要的副作用。在中国推进精准医学的研究与转化将有助于改善我国的医疗现状,发挥巨大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医学 个体化医疗 基因组学 药物基因组学 表型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易感候选基因在世界不同人群中的多样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弓弦 张超 +5 位作者 伊利亚斯.艾萨 时瑛 杨雪唯 努尔斯曼古丽.奥斯曼 关亚群 徐书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43-559,共17页
近10年来兴起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相关研究结果获得了大量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候选易感基因,了解这些候选基因在正常人群中的遗传多样性程度以及在不同人群间的遗传差异,不但有助于阐明2型糖尿病的遗... 近10年来兴起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相关研究结果获得了大量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候选易感基因,了解这些候选基因在正常人群中的遗传多样性程度以及在不同人群间的遗传差异,不但有助于阐明2型糖尿病的遗传机理,而且对于今后在特定人群中进行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通过对GWAS数据库和相关文献的搜索和整理确定了170个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基因或基因区域;随后基于千人基因组计划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对这些候选基因在世界范围内14个人群间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进一步确定了在人群间存在显著差异的易感基因,并分析了这些基因的多样性特征。在所研究的14个世界人群中,2型糖尿病候选易感基因的遗传多样性与基因组范围的平均水平没有显著差异;但其中8个易感基因IL20RA、RNMTL1-NXN、NOTCH2、ADRA2A-BTBD7P2、TBC1D4、RBM38-HMGB1P1、UBE2E2和PPARD在群体间呈现显著差异,其中最明显的是IL20RA基因(FST=0.152),该易感基因在非洲人群和非非洲人群间存在显著等位基因频率和单倍型频率差异。14个人群中易感基因遗传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非洲人群与非非洲人群之间的群体遗传结构的不同所造成的。进一步比较东西方人群间的2型糖尿病候选基因遗传结构差异,发现在东西方人群中同样存在明显的群体遗传结构差别,其中DGKB-AGMO(FST=0.173)和JAZF1(FST=0.182)是差异最显著的易感基因。本研究通过对群体间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遗传结构进行比较,鉴别出一些差异特别显著的易感基因,对今后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与不同人群间发病率和易感性差异的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易感基因 遗传多样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世界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基因组学方法在环境微生物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捷孟 戚继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1-59,共9页
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元基因组学研究方法成为了理解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元基因组学方法不需要将环境样本中的微生物单独分离培养,而是作为整体进行研究,因而可以回避传统研究时分离培养微生物的困... 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元基因组学研究方法成为了理解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元基因组学方法不需要将环境样本中的微生物单独分离培养,而是作为整体进行研究,因而可以回避传统研究时分离培养微生物的困难。基于这一优势,人体、海洋和土壤等环境有关的各项环境微生物测序计划相继启动,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元基因组测序数据分析中所经常采用的方法,以及有关流程的优势和局限性,并进一步讨论了这些方法在各种环境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和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基因组 高通量测序 生物信息 环境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浪精神病患者诊治中的伦理问题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汪崇泽 琚明亮 +2 位作者 孟美玲 蔡雷 贺林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年第12期1500-1504,共5页
流浪精神病患者作为社会人群中的特殊群体,存在独特性,在其诊疗中存在诸多伦理问题,如自愿原则与非自愿医疗,保护性约束,患者隐私权保障,个性化治疗与公平等问题。因此,为保障精神病患者的权益,送住入院时应严格遵循非自愿住院治疗标准... 流浪精神病患者作为社会人群中的特殊群体,存在独特性,在其诊疗中存在诸多伦理问题,如自愿原则与非自愿医疗,保护性约束,患者隐私权保障,个性化治疗与公平等问题。因此,为保障精神病患者的权益,送住入院时应严格遵循非自愿住院治疗标准,遵循医学伦理四原则,存在冲动、消极等危及自身或他人风险时,给予保护性约束,对精神障碍做出诊断。同时给予心理疏导,最少限制患者为准则,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人性化服务,注意隐私权的保护,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精神病人 医学伦理 个性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拷贝核基因的组分特征研究十字花科植物的系统发生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哲 黄建勋 戚继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6-95,共10页
近年来人们在十字花科物种系统发生关系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研究发现十字花科可分为3个主要类群,但是这些类群内部以及类群间的进化关系还不明确。旨在快速准确地解决十字花科物种系统发生关系,通过选取39个十字花科物种及两个外类群物... 近年来人们在十字花科物种系统发生关系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研究发现十字花科可分为3个主要类群,但是这些类群内部以及类群间的进化关系还不明确。旨在快速准确地解决十字花科物种系统发生关系,通过选取39个十字花科物种及两个外类群物种作为研究材料,使用系统发生基因组学方法获得了覆盖所选物种的低拷贝同源基因集合。进一步通过CVTree方法分析低拷贝核基因的组分特征,得到了高度支持与稳定的十字花科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十字花科被分为6个主要的类群,其中3个主要类群的划分与前人的分类结果高度一致,并且增加了两个新类群,此外,前人研究中存在争议的第二类群在本研究结果中成为有稳定支持的单系群。表明基于大量低拷贝同源基因集合并结合组分矢量分析,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十字花科物种的系统发生关系。因此,CVTree方法不仅适用于研究原核生物、真菌等微生物的系统发生关系,也可以用来探究十字花科植物等高等生物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花科 系统发生关系 组分矢量 低拷贝核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沿信息技术在生物医学大数据中的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11
6
作者 郑广勇 曾涛 李亦学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24-929,共6页
近年来,随着以高通量组学检测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biological technology,BT)的发展,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开始进入大数据时代。面对高维度、跨层次、多模态生物医学大数据,科学研究需要数据密集型科研新范式。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 近年来,随着以高通量组学检测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biological technology,BT)的发展,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开始进入大数据时代。面对高维度、跨层次、多模态生物医学大数据,科学研究需要数据密集型科研新范式。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的蓬勃发展为这种新型研究范式的实践提供了技术手段。本文对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在生物医学大数据中的应用进行了描述,并对数据密集型科研新范式支撑环境的构建提出了前瞻展望,以期建立融合BT&IT技术的新型研究方案和科研新范式,最终推动生物医学研究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学 云计算 区块链 人工智能 数据密集型科研新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隐花色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吕垣澄 吴晓晖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64-870,共7页
动物隐花色素(Cryptochrome)分为I型和II型,对生物钟的调控作用广为人知。I型隐花色素可以感受光信号而介导转录抑制物降解,II型隐花色素不需感受光而直接充当转录抑制物。近期研究发现,动物隐花色素还参与免疫应答和糖代谢,并为果蝇等... 动物隐花色素(Cryptochrome)分为I型和II型,对生物钟的调控作用广为人知。I型隐花色素可以感受光信号而介导转录抑制物降解,II型隐花色素不需感受光而直接充当转录抑制物。近期研究发现,动物隐花色素还参与免疫应答和糖代谢,并为果蝇等动物光信号诱导的化学磁感知所必需。对动物隐花色素的进一步研究将增加对动物感知磁场过程的了解,也将帮助开发针对糖尿病等疾病的干预方法。文章重点综述了动物隐花色素的克隆与表达、结构特征、生理功能及作用机制,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隐花色素 生物钟 化学磁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接因子异质核糖核蛋白A2B1在癌细胞和衰老细胞中的相反表达趋势及其对癌细胞衰老的调控 被引量:1
8
作者 曹君红 陈蒙 +7 位作者 贾琦 赵昭昭 文海梅 姚钧 余鹏 马海静 倪挺 魏刚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6-75,共10页
剪接因子异质核糖核蛋白A2/B1(HNRNPA2B1)与人类及小鼠的寿命相关,并在多个癌症的病程进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HNRNPA2B1能否在细胞衰老这一与个体衰老和抑制癌症密切相关的生物学过程中发挥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发现,HNRNPA2B1在... 剪接因子异质核糖核蛋白A2/B1(HNRNPA2B1)与人类及小鼠的寿命相关,并在多个癌症的病程进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HNRNPA2B1能否在细胞衰老这一与个体衰老和抑制癌症密切相关的生物学过程中发挥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发现,HNRNPA2B1在多个癌症体系中呈显著上调表达趋势,而在多个细胞衰老体系中则呈显著下调表达趋势,暗示HNRNPA2B1对细胞衰老和癌症具有潜在调控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在多种癌细胞中稳定敲低HNRNPA2B1均可诱导系列细胞衰老相关表型。分子水平的研究表明,HNRNPA2B1的低表达可导致超过1 000个基因发生显著的可变剪接变化,其中包含与细胞衰老有因果关系的基因。进一步研究发现,转录因子E2F1可调节HNRNPA2B1的表达变化。综上,E2F1-HNRNPA2B1是在癌症发展和细胞衰老中均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个通路,通过对该通路的调控,可望从诱导癌细胞衰老的角度为相关癌症的研究及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核糖核蛋白A2/B1(HNRNPA2B1) 癌症 细胞衰老 E2F转录因子1(E2F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