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孚棕色森林土火烧后主要酶系活性及理化性质的演变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冬生 王荣康 +1 位作者 万富寅 乔光辉 《四川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7,共7页
土壤剖面对比研究显示棕色森林土火烧后大生了剧烈生态演变,黑土变薄,容重加大,毛管孔隙减少,盐基饱和度下降,酸度削弱,有机质损失,NH_3—N挥发殆尽,速效P、K增加等.表层土壤酶火后活性升高的有脲酶、蛋白酶、过氧化物酶、H_2O_2酶,这... 土壤剖面对比研究显示棕色森林土火烧后大生了剧烈生态演变,黑土变薄,容重加大,毛管孔隙减少,盐基饱和度下降,酸度削弱,有机质损失,NH_3—N挥发殆尽,速效P、K增加等.表层土壤酶火后活性升高的有脲酶、蛋白酶、过氧化物酶、H_2O_2酶,这与土壤通透状况改善、酶度降低相联系;降低的有转化酶、淀粉酶、磷酸酶,对应着容重加大,有机质减少和有效P增加;而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对火不敏感,酶活性剖面分布格局火后仍未改变.作者研究认为,为迅速恢复土壤酶系及相应微生物区系间的平衡,人工更新时对火烧迹地生境利用同型森林腐殖质土进行接种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色森林土 火烧迹地 土壤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花楸属野生种质资源的分布状况及应用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大明 徐峥静茹 +6 位作者 马文宝 段秋宇 杨志雄 白斌 李涛 杨才斌 王庆勇 《四川林业科技》 2019年第1期48-51,共4页
结合文献记载和标本记录,对花楸属植物在四川部分地区的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共发现12种花楸的野外分布,其中有4个四川特有种和3个新记录种。部分种类分布海拔范围较广、生境类型多样,具有适应多种不同环境条件的内在潜力,为今后进一步... 结合文献记载和标本记录,对花楸属植物在四川部分地区的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共发现12种花楸的野外分布,其中有4个四川特有种和3个新记录种。部分种类分布海拔范围较广、生境类型多样,具有适应多种不同环境条件的内在潜力,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花楸属植物选种育种和开发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楸属 四川 种质资源 应用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孜山原林区迹地水热条件及营林更新对策——(一)热量条件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金锡 谢国成 +2 位作者 乔光辉 许金铎 施天云 《四川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3-31,共9页
甘孜山原林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北段,为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向川西北草原草甸区的过渡地段,平均海拔3500~4000m左右,地势起伏较缓,多为剥蚀山原地貌,植被属高山草甸丛森林类型,森林呈团状或片段分布,森林建群种以川西云杉、鳞... 甘孜山原林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北段,为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向川西北草原草甸区的过渡地段,平均海拔3500~4000m左右,地势起伏较缓,多为剥蚀山原地貌,植被属高山草甸丛森林类型,森林呈团状或片段分布,森林建群种以川西云杉、鳞皮冷杉、鳞皮云杉为主.本区现有五个中型林业企业,是我省重要的林业生产基地之一.该林区森林多分布于长江上游的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流域的沟谷地段.对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长江上游水系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区 迹地水热条件 营林 森林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黄檀干热河谷扦插试验研究
4
作者 谢大军 冯忠武 +5 位作者 杨刚 文艺 霍志龙 李涛 罗亚 袁小平 《四川林业科技》 2018年第4期49-53,共5页
在四川金沙江干热河谷区,通过采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IBA、NAA、IAA、6-BA)对印度黄檀的扦插繁殖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无论何种处理印度黄檀都有较明显的愈伤组织产生。就生根率而言,IBA处理效果较为明显,IBA100 mg·... 在四川金沙江干热河谷区,通过采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IBA、NAA、IAA、6-BA)对印度黄檀的扦插繁殖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无论何种处理印度黄檀都有较明显的愈伤组织产生。就生根率而言,IBA处理效果较为明显,IBA100 mg·L^(-1)与IBA200 mg·L^(-1)分别插条生根率达到了56%和66%的生根率,但是IBA400mg·L^(-1)与IBA800 mg·L^(-1)处理生根率却只有30%和18%,浓度过高反而不利于愈伤组织形成和根的生长;NAA处理中,只有NAA100 mg·L^(-1)较为明显,生根率达到44%,而IAA处理中,生根率普遍不高,生根率为20%~34%。对照水浸泡处理生根率只有12%,而6BA处理均没有发现生根。试验中的6BA处理和NAA25 mg·L^(-1)处理没有发现生根,也可能是由于试验的其他不可控因素导致,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黄檀 干热河谷 扦插繁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境更新技术研究
5
作者 王金锡 许金铎 +1 位作者 乔光辉 谢国成 《四川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8,共8页
长江上游高原丘陵区系森林生态环境脆弱带。近年来,森林因过度的采伐,使本已恶劣的气候条件更加变坏,传统的营林技术很难适应这一地带的森林更新,保存率极低。研究表明:影响更新的不利因素是苗木生长季有效积温偏低,迹地水份亏缺严重,... 长江上游高原丘陵区系森林生态环境脆弱带。近年来,森林因过度的采伐,使本已恶劣的气候条件更加变坏,传统的营林技术很难适应这一地带的森林更新,保存率极低。研究表明:影响更新的不利因素是苗木生长季有效积温偏低,迹地水份亏缺严重,苗木生长季初期水份温度不协调,牛羊对苗木的践踏等。采用严格选择更新树种和更新季节,尽量利用立地伐桩、困山木等建造有利更新的微生境,结合窄带清林,小穴整地,插枝阴蔽等技术措施,提高了更新成效。通过多项指标的测定,微生境更新技术形成的微生境有效地改善了苗木生存空间的水份热量因素,及多项抗旱性生理指标,大大地提高了更新保存率。本项技术已在当地普遍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丘陵区 微生境 森林 环境 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孜山原高原林区迹地水热条件及营林更新对策——(二)水分条件分析
6
作者 王金锡 谢国成 +2 位作者 乔光辉 许金铎 施天云 《四川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4-22,共9页
甘孜山原高原林区气候属青藏高原类型气候,干湿季分明,雨量分布不平衡,导致了冬春长达半年的干旱期,成为影响苗木保存率的主导因素之一.因此,了解本区水分资源状况,森林采伐后迹地水分条件的变化,对于提高苗木更新质量,寻求尽快恢复森... 甘孜山原高原林区气候属青藏高原类型气候,干湿季分明,雨量分布不平衡,导致了冬春长达半年的干旱期,成为影响苗木保存率的主导因素之一.因此,了解本区水分资源状况,森林采伐后迹地水分条件的变化,对于提高苗木更新质量,寻求尽快恢复森林的途径至为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区 迹地水热条件 营林 森林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丘原林区蜀云杉松球蚜发生规律观察初报 被引量:1
7
作者 章友绪 高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7期146-147,共2页
高原丘原林区蜀云杉松球蚜发生规律观察结果表明,蜀云杉松球蚜危害与海拔、坡向、树龄、林种有密切关系。随海拔升高其危害率递增,当海拔达到3 900 m以后则随海拔升高而危害率递减;阴坡、半阴坡危害率最大,阳坡、半阳坡危害率略低;树龄... 高原丘原林区蜀云杉松球蚜发生规律观察结果表明,蜀云杉松球蚜危害与海拔、坡向、树龄、林种有密切关系。随海拔升高其危害率递增,当海拔达到3 900 m以后则随海拔升高而危害率递减;阴坡、半阴坡危害率最大,阳坡、半阳坡危害率略低;树龄在11~20年危害加重,20年以上危害逐渐下降;蜀云杉松球蚜主要危害川西云杉、紫果云杉的嫩梢。蜀云杉松球蚜种群消长规律变化与温度、湿度的变化呈一定相关关系。在有效积温范围内,温度较高时,松球蚜的发育快,性成熟早,寿命短,产卵期也短;温度较低时,发育慢,性成熟晚,寿命和产卵期较长,湿度要求在60%~90%,对其发育非常有利。在一般环境条件下,越冬虫口基数越大,翌年发生量也越大,危害程度相应更为严重,反之则轻。蜀云杉松球蚜种群数量年周期变动有一定规律性,每隔3~4年大发生1次,有虫株率、虫梢率(虫口密度)都明显上升,造成当年危害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云杉松球蚜 发生规律 高原丘原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杉幼苗移床培育是提高苗木质量的有效措施
8
作者 许金铎 刘建帮 《四川林业科技》 1983年第1期70-72,共3页
云杉是高山林区森林更新的主要树种之一.1979年至今,幼苗移床培育近三百亩.具体做法如下:一。
关键词 云杉 苗木质量 冠根比 茎根比 幼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