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银花‘金翠蕾’愈伤组织诱导及植物生长调节剂2,4-D对愈伤组织中绿原酸质量分数的影响
1
作者 陈蓉 罗景鸣 +5 位作者 胡辉亮 申莹莹 彭国平 饶力群 刘实 汪启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0,96,共8页
为构建山银花‘金翠蕾’愈伤组织诱导体系并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2,4–二氯苯氧乙酸(2,4-D)对愈伤组织中绿原酸质量分数的影响,以‘金翠蕾’幼叶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比较不同质量浓度生长调节剂组合对愈伤组织生长量的影响,并分析不同... 为构建山银花‘金翠蕾’愈伤组织诱导体系并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2,4–二氯苯氧乙酸(2,4-D)对愈伤组织中绿原酸质量分数的影响,以‘金翠蕾’幼叶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比较不同质量浓度生长调节剂组合对愈伤组织生长量的影响,并分析不同质量浓度2,4-D对愈伤组织中绿原酸质量分数和绿原酸合成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6 mg/L激动素+1.0 mg/L 2,4-D+0.6 mg/L 6-苄基腺嘌呤组合下30 d‘金翠蕾’愈伤组织生长量最高,为5.505 g。2,4-D对愈伤组织绿原酸质量分数的影响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当2,4-D质量浓度为1mg/L时绿原酸质量分数最高,为26.224 mg/g;2,4-D处理能促进绿原酸合成关键基因HQT与CCoAOMT的表达,说明施加适量植物生长调节剂2,4–D能提升山银花愈伤组织的绿原酸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银花‘金翠蕾’ 愈伤组织 2 4-二氯苯氧乙酸 绿原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物来源绿原酸的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杨焕治 胡佑帆 +3 位作者 杨岚 张城 杨中杨 彭国平 《湖南农业科学》 2019年第1期68-70,73,共4页
为优化绿原酸的提取工艺,试验对比了不同的提取溶剂、溶液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等因素对金银花、山银花、杜仲叶和烟叶中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优化方案为:金银花、山银花、杜仲叶的绿原酸提取溶剂为60... 为优化绿原酸的提取工艺,试验对比了不同的提取溶剂、溶液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等因素对金银花、山银花、杜仲叶和烟叶中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优化方案为:金银花、山银花、杜仲叶的绿原酸提取溶剂为60%乙醇,烟叶中绿原酸提取溶剂为蒸馏水;提取温度60℃,料液比1∶16,提取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金银花、山银花、杜仲叶、烟叶中的绿原酸提取率最高分别可达6.05%、6.01%、2.07%、2.33%。该提取工艺确保提取物成分与其天然状态相近,有利于进一步的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提取工艺 金银花 山银花 杜仲叶 烟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与代谢组料慈竹的耐盐机制分析
3
作者 杜娟 陈咸吉 +6 位作者 王哲 聂现辉 陈彦超 艾文胜 孟勇 汪启明 彭国平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41,共7页
选取盐处理组(1.0%NaCl溶液浇灌)和对照组(用井水浇灌)料慈竹的成熟叶片进行转录组与代谢组分析,分析料慈竹在转录水平与次生代谢物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共检测到差异基因487个,其中上调基因257个,下调基因230个;G... 选取盐处理组(1.0%NaCl溶液浇灌)和对照组(用井水浇灌)料慈竹的成熟叶片进行转录组与代谢组分析,分析料慈竹在转录水平与次生代谢物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共检测到差异基因487个,其中上调基因257个,下调基因230个;GO功能分析基因差异表达(DEGs)结果显示,在盐胁迫下叶片中DNA出现损伤,甲基转移酶复合物富集最多;DEGs的KEGG富集分析发现,料慈竹的糖类、氨基酸类代谢相关途径富集种类较多,次生代谢产物途径富集数量最多;盐处理后差异表达的次生代谢物共有225种,上调的有77种,下调的有148种,其中差异表达显著上调的次生代谢产物1种(log_(2)(FC)≥1),为葫芦巴碱,下调的有20种(log_(2)(FC)≤-1),主要为酚酸类及黄酮类化合物;料慈竹在长时间的盐胁迫下依靠自身的甲基化复合物相关基因调控稳定了基因的表达,但盐胁迫仍然导致DNA受到损伤;通过初生代谢能力的提高及下游苯丙素类生物合成途径的减少,料慈竹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葫芦巴碱等渗透压调节物质含量提高,维持了渗透压,保证在盐胁迫下的生理活性,提高了在含盐环境中的生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料慈竹 盐胁迫 代谢组 转录组 苯丙素类生物合成 基因差异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茯苓多糖对肠道病毒71型的抗病毒活性及其机制研究
4
作者 曾露芝 吴春晨 +5 位作者 向蒙 彭逸斯 王哲 汪启明 刘实 彭国平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111,共8页
为研究羧甲基茯苓多糖(CMP)对肠道病毒71型(EV71)的抗病毒活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CCK-8法检测CMP对人恶性胚胎横纹肌瘤细胞(RD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致细胞病变效应(CPE)法观察CMP对EV71感染引起的CPE的抑制作用;采用致半数细胞病理... 为研究羧甲基茯苓多糖(CMP)对肠道病毒71型(EV71)的抗病毒活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CCK-8法检测CMP对人恶性胚胎横纹肌瘤细胞(RD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致细胞病变效应(CPE)法观察CMP对EV71感染引起的CPE的抑制作用;采用致半数细胞病理改变的病毒感染剂量(TCID50)法检测CMP对EV71感染性病毒颗粒的抑制水平;采用RT-qPCR法检测EV71结构蛋白VP1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VP1、P62、LC3、Caspase-3、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0、250、500、1000μg/mL)CMP对RD细胞无明显的细胞毒性;与对照组相比,CMP在无毒性浓度范围内可有效抑制EV71的复制,且能够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病变效应;CMP可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EV71病毒结构蛋白VP1的表达和子代感染性病毒颗粒的产生;CMP可下调EV71病毒感染的RD细胞中的LC3-Ⅱ、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茯苓多糖 肠道病毒71型 抗病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苓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欣 熊芳琪 +3 位作者 余倩莎 张城 唐娟 彭国平 《湖南农业科学》 2016年第5期85-88,共4页
为了改进茯苓多糖的提取工艺,以茯苓粉为原料,通过对Na OH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料液比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探讨了茯苓多糖提取的优化条件。结果表明:茯苓多糖提取的最优制备工艺为:反应时间8 h,碱浓度0.7 mol/L,料液比1∶30,反... 为了改进茯苓多糖的提取工艺,以茯苓粉为原料,通过对Na OH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料液比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探讨了茯苓多糖提取的优化条件。结果表明:茯苓多糖提取的最优制备工艺为:反应时间8 h,碱浓度0.7 mol/L,料液比1∶30,反应温度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茯苓多糖 提取工艺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构型羧甲基茯苓多糖(CMP)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焕治 刘欣 +3 位作者 杨岚 张城 杨中扬 彭国平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9-33,共5页
为探究不同构型羧甲基茯苓多糖(CMP)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构-效"关系,在不同制备条件下,采取碱液分批提取法,获取不同CMP组分.通过GPC-RI-MALS方法,测定CMP的数均分子量(M_n)、均方根旋转半径(RMS),拟合RMS得到CMP的空间构型图,... 为探究不同构型羧甲基茯苓多糖(CMP)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构-效"关系,在不同制备条件下,采取碱液分批提取法,获取不同CMP组分.通过GPC-RI-MALS方法,测定CMP的数均分子量(M_n)、均方根旋转半径(RMS),拟合RMS得到CMP的空间构型图,其斜率对应CMP的不同空间构型.并对不同CMP组分的还原能力进行检测.结果获得的CMP_1~CMP_(11)不同组分,其重均分子量M_w为1.683×10~5~2.99×10~5. CMP_2和CMP_3构型为无规则卷曲,CMP_6,CMP_7,CMP_9,CMP_(10)及CMP_(11)为类球构型.NaOH浓度0.8 mol/L、反应时间8 h、乙醇体积分数80%条件下制备的CMP_8组分的分子构型斜率为0.37,其还原能力最强(0.702).可知CMP的制备条件决定其空间构型,而空间构型决定其抗氧化活性.类球构型的CMP抗氧化能力强于其他构型CMP组分,无规则卷曲构型的CMP组分抗氧化活性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茯苓多糖(CMP) 分子构型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合致病病毒及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杨颖 彭国平 +2 位作者 刘实 饶力群 汪启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24期98-101,共4页
百合病毒病是当前制约百合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深入了解百合病毒的种类和致病的作用机制,可为百合感病种球的早发现、快速检测以及百合无毒种球筛选提供支持。本文介绍了常见的百合致病病毒种类、病毒检测技术以及脱毒技术等方面的... 百合病毒病是当前制约百合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深入了解百合病毒的种类和致病的作用机制,可为百合感病种球的早发现、快速检测以及百合无毒种球筛选提供支持。本文介绍了常见的百合致病病毒种类、病毒检测技术以及脱毒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根据研究结果对开发无毒百合种球的新型筛选和检测技术进行展望,以期为促进百合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致病病毒 病毒检测技术 脱毒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鲜龙牙百合成分提取物褐变的分析
8
作者 张鹏超 王倩 +2 位作者 余倩莎 张城 彭国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7期1320-1321,1325,共3页
对鲜龙牙百合(Lilium brownii var.viridulum Baker)成分提取中的褐变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乙醇提取法和维生素C提取法抑制提取物的褐变,确定了用乙醇提取法抑制褐变的最佳乙醇体积分数为80%;用维生素C提取法抑制褐变的最佳维生... 对鲜龙牙百合(Lilium brownii var.viridulum Baker)成分提取中的褐变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乙醇提取法和维生素C提取法抑制提取物的褐变,确定了用乙醇提取法抑制褐变的最佳乙醇体积分数为80%;用维生素C提取法抑制褐变的最佳维生素C浓度为0.6 g/L,并证实了提取物在后续保存过程中,只需采用合适的抑制剂浓度并置于冰箱即可,无需其他特殊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牙百合(Lilium brownii var.viridulum Baker) 褐变 乙醇 维生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短引物扩增应用的龙牙百合主要病毒鉴定
9
作者 周楚人 郝晓峰 +8 位作者 刘一涵 陈咸吉 肖扬波 曾露芝 向蒙 刘甫智 李桂阳 汪启明 彭国平 《作物研究》 2021年第2期172-176,188,共6页
为确定龙牙百合所感染病毒种类,有效减少百合病毒性病害带来的损失,采用随机取样法在湖南省隆回县取染病植株样本9株,以百合斑驳病毒(Lily mottle virus,LMo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和百合无症病毒(Lily symptomles... 为确定龙牙百合所感染病毒种类,有效减少百合病毒性病害带来的损失,采用随机取样法在湖南省隆回县取染病植株样本9株,以百合斑驳病毒(Lily mottle virus,LMo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和百合无症病毒(Lily symptomless virus,LSV)3种百合主要病毒已公布序列设计短引物,采用95℃预变性15 min,95℃变性10 s、60℃退火30 s、72℃延伸30 s,45个循环进行RT-qPCR。扩增结果为:LMoV-99、LMoV-101引物扩增产物的片段长度在100 bp左右,符合预期设计所能扩增出的片段长度,而LSV-169、CMV-70引物扩增产物的片段长度在50 bp以下,不符合预期片段长度,而LSV-70基本没有获得PCR产物。检测结果为:龙牙百合感染病毒为百合斑驳病毒,未感染黄瓜花叶病毒和百合无症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牙百合 病毒检测 RT-Q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S2序列作为青风藤DNA条形码的研究
10
作者 周池 饶力群 杨华 《湖南农业科学》 2016年第5期1-4,共4页
采用DNA试剂盒法提取采自不同地区的青风藤及其类似植物的基因组DNA,设计通用ITS2引物进行PCR扩增和测序,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从而对青风藤及其类似植物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产地为陕西、贵州、湖北的青风藤样品序列... 采用DNA试剂盒法提取采自不同地区的青风藤及其类似植物的基因组DNA,设计通用ITS2引物进行PCR扩增和测序,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从而对青风藤及其类似植物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产地为陕西、贵州、湖北的青风藤样品序列长度分别为380~437、429~436、434~438 bp,GC含量在54.2%~55.7%,平均GC含量约为55%。青风藤及其类似植物的ITS2序列存在较大差异,且平均K2P遗传距离明显大于青风藤的种内平均K2P遗传距离。这说明内转录间隔区2(ITS2)作为DNA条形码可准确地鉴别青风藤与其他类似植物,为中药材的鉴别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风藤 内转录间隔区2(ITS2) DNA条形码 中药材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糖基转移酶Ⅰ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功能分析
11
作者 周镇中 罗彪 +3 位作者 骆鹰 夏敏 汪启明 饶力群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0-62,共13页
糖基转移酶Ⅰ(GTⅠ)家族是糖基转移酶中的一类,其主要功能涉及黄酮类化合物糖基的转移、淀粉和蔗糖的合成等。为揭示GTⅠ基因家族在粳稻生长发育以及抗逆中的作用,为粳稻GTⅠ基因家族成员的功能研究提供基础,为水稻的品种改良和提高水... 糖基转移酶Ⅰ(GTⅠ)家族是糖基转移酶中的一类,其主要功能涉及黄酮类化合物糖基的转移、淀粉和蔗糖的合成等。为揭示GTⅠ基因家族在粳稻生长发育以及抗逆中的作用,为粳稻GTⅠ基因家族成员的功能研究提供基础,为水稻的品种改良和提高水稻耐高温提供思路,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出30个GTⅠ基因家族成员,并分析了粳稻GTⅠ基因家族成员的基因结构、蛋白质理化性质、染色体定位及基因进化、系统发育关系、保守结构域和蛋白质三维结构建模等。结果显示,粳稻的30个GTⅠ基因家族成员在水稻12条染色体上均有分布,其基因结构、保守基序和遗传进化相对保守,家族成员启动子均预测到脱落酸响应元件,家族蛋白质的三维结构保守含有6个β-折叠和7个α-螺旋。通过转录组数据与实时荧光定量分析,GTⅠ基因家族大部分成员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出现在高温处理后第6小时,其中OS-GT29表达量呈持续高表达。GTⅠ基因家族在拟南芥和粳稻功能存在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糖基转移酶Ⅰ 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高温胁迫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