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近红外技术的覆盆子药材品质分析
1
作者 汪传宝 胡淳莉 +5 位作者 占建勇 李海申 姜玲 郑平汉 王志安 孙健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9期2126-2136,共11页
为构建基于近红外光谱数据的定量预测模型,实现对覆盆子中鞣花酸和山柰酚-3-O-芸香糖苷含量的快速预测,本研究收集了不同来源的覆盆子样本,采集其近红外光谱(NIR),通过高效液相(HPLC)检测其鞣花酸和山柰酚-3-O-芸香糖苷的含量,运用MATLA... 为构建基于近红外光谱数据的定量预测模型,实现对覆盆子中鞣花酸和山柰酚-3-O-芸香糖苷含量的快速预测,本研究收集了不同来源的覆盆子样本,采集其近红外光谱(NIR),通过高效液相(HPLC)检测其鞣花酸和山柰酚-3-O-芸香糖苷的含量,运用MATLAB R2020b软件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运用竞争自适应重加权抽样CARS筛选特征波长,建立偏最小二乘(PLS)和随机森林(RF)模型筛选出最佳预处理方法,进而筛选出最佳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应用SNV+FD+CARS+PLS模型可获得鞣花酸的最优预测结果,定量模型测试集的相关系数(R^(2)_(p))为0.9038,应用SG+FD+CARS+PLS模型可获得山柰酚-3-O-芸香糖苷的最优预测结果,R^(2)_(p)为0.7586。经归一化和一阶导数组合处理的近红外数据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模型中能够判别区分覆盆子合格品,累积方差值R^(2)Y为0.728,预测率Q^(2)为0.681。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快速预测覆盆子中鞣花酸和山柰酚-3-O-芸香糖苷的含量,对覆盆子样品进行品质初步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盆子 鞣花酸 山柰酚-3-O-芸香糖苷 近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资源化学学科引领中药资源全产业链循环利用与绿色发展的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7
2
作者 段金廒 郭盛 +8 位作者 宿树兰 郭兰萍 赵明 刘睿 严辉 王团结 王振中 肖伟 黄璐琦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14-1122,共9页
中药资源化学学科的概念、内涵与外延、目标与任务等的提出及建设发展已20年。回顾20年的建设发展历程,围绕中药资源的科学生产与有效利用不断探索与创新实践,理论内涵进一步丰富,研究模式进一步完善,技术体系进一步拓展,形成了系列研... 中药资源化学学科的概念、内涵与外延、目标与任务等的提出及建设发展已20年。回顾20年的建设发展历程,围绕中药资源的科学生产与有效利用不断探索与创新实践,理论内涵进一步丰富,研究模式进一步完善,技术体系进一步拓展,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并得到推广应用,服务于中药资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中药资源全产业链提质增效与绿色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随着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快速增长和产业链的不断拓展延伸,中药农业与中药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弃物及副产物与日俱增,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已成为行业发展面临的新的重大问题。以中药资源全产业链循环利用与低碳绿色发展的模式建立与实例分析,以及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产业示范园区创建为主线,展示近些年来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以期为中药资源产业由线性经济模式向循环经济模式的低碳绿色转型提供示范和参考,为中药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和新质生产力创造提供借鉴,为推动中药资源产业领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低碳绿色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资源 中药资源产业 中药农业 中药工业 废弃物及副产物 循环利用 低碳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掌叶覆盆子根活性成分对未成熟果实品质的指示作用分析
3
作者 汪传宝 江治良 +6 位作者 胡淳莉 俞国良 占建勇 姜玲 郑平汉 王志安 孙健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0期2352-2358,共7页
本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对掌叶覆盆子根和未成熟果实中活性成分进行测定,将根中鞣花酸和没食子酸含量分别与未成熟果实中鞣花酸和山柰酚-3-O-芸香糖苷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中掌叶覆盆子根部鞣花酸含量为0.88%... 本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对掌叶覆盆子根和未成熟果实中活性成分进行测定,将根中鞣花酸和没食子酸含量分别与未成熟果实中鞣花酸和山柰酚-3-O-芸香糖苷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中掌叶覆盆子根部鞣花酸含量为0.88%~2.02%,没食子酸含量为0.52%~1.10%;未成熟果实中鞣花酸含量为0.07%~0.32%,山柰酚-3-O-芸香糖苷含量为0.03%~0.16%。根中鞣花酸和没食子酸总含量与未成熟果实中鞣花酸的含量呈现出线性相关,决定系数R^(2)为0.7409。当根中鞣花酸和没食子酸总含量高于2.60%时,其未成熟果实中鞣花酸含量预测值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指标要求。根中鞣花酸和没食子酸含量与未成熟果实中山柰酚-3-O-芸香糖苷含量未呈现线性相关。本研究表明,可以通过在休眠期测定根部鞣花酸和没食子酸含量对果实中鞣花酸含量高的育种材料进行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叶覆盆子 鞣花酸 没食子酸 山柰酚-3-O-芸香糖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解吸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分析研究炙甘草炮制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机制
4
作者 刘莹 余琳琳 +2 位作者 方小伟 陈焕文 吴栋 《质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0-452,共13页
利用蜂蜜炮制加工甘草可增加其有效成分含量,具有补益作用,但炮制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机制尚不明确,且产地与炙甘草品质密切相关。本实验在无需任何样品预处理的条件下,采用中性解吸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ND-EESI-MS)技术,以80%甲醇为萃取剂... 利用蜂蜜炮制加工甘草可增加其有效成分含量,具有补益作用,但炮制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机制尚不明确,且产地与炙甘草品质密切相关。本实验在无需任何样品预处理的条件下,采用中性解吸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ND-EESI-MS)技术,以80%甲醇为萃取剂,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对甘草蜜炙过程中4种不同炮制程度的甘草样本进行分析,并比较了内蒙古、新疆、甘肃、安徽、广东和江西等产地的炙甘草品质。采用碰撞诱导解离(CID)对目标离子进行分析,共鉴定出炙甘草中35种化合物,其中己醛、辛醛、丝氨酸、脯氨酸、己酸甲酯、水杨酸甲酯、柠檬烯、山奈酚、香橙素和甘草香豆素等17种化合物在正离子模式下检出;没食子酸、咖啡酸、甘草素、芒柄花素、柚皮素、光甘草定、甘草苷、芹糖甘草苷、甘草酸和甘草次酸等18种化合物在负离子模式下检出。结果表明,基于质谱分析数据的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可有效区分甘草蜜炙过程中4种不同炮制程度的甘草样本,且光甘草酚、刺槐黄素、甘草香豆素和甘草次酸等物质含量在加工过程中不断积累;6种地理来源的炙甘草样本可有效区分,其中,内蒙古炙甘草中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素和柚皮素等物质含量较高,品质较优。该方法为快速、原位、无损分析中药材炮制加工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机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解吸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ND-EESI-MS) 甘草 主成分分析(PCA)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 有效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补阳还五汤调节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对少弱精子症大鼠锌稳态和生殖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张岳阳 刘绍明 +3 位作者 焦拥政 邹迪新 赵明 郭海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10-516,共7页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BYHWD)对少弱精子症(OAS)大鼠锌稳态和生殖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OAS组、左卡尼汀(L-carnitine,0.323 g/kg)组、BYHWD低剂量(BYHWD-L,19.5 g/kg)组、BYHWD中剂...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BYHWD)对少弱精子症(OAS)大鼠锌稳态和生殖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OAS组、左卡尼汀(L-carnitine,0.323 g/kg)组、BYHWD低剂量(BYHWD-L,19.5 g/kg)组、BYHWD中剂量(BYHWD-M,39 g/kg)组、BYHWD高剂量(BYHWD-H,78 g/kg)组,每组10只。除control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取腺嘌呤灌胃给药构建OAS模型。模型构建成功后,各组大鼠均灌胃处理,给予对应剂量药物或生理盐水,1次/d,持续4周。记录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检测精子计数及活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血清睾酮(T)、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催乳素(PRL)水平,睾丸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含锌酶醇脱氢酶(ADH)、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测定睾丸组织锌含量;HE染色观察各组睾丸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睾丸组织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OAS组大鼠精子活力、精子计数、血清T和E2水平均明显降低,FSH、LH、PRL水平均明显升高,睾丸组织锌含量以及含锌酶ADH、ALP、LDH水平均显著降低,IL-1β、IL-6、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均P<0.05);睾丸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损伤。与OAS组相比,各药物干预组大鼠精子活力、精子计数增加,血清T和E2水平升高,FSH、LH、PRL水平降低,睾丸组织锌含量以及含锌酶ADH、ALP、LDH水平升高,IL-1β、IL-6、TNF-α水平降低,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减少(均P<0.05);睾丸组织损伤程度减轻。结论BYHWD能够改善OAS大鼠的生殖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锌稳态和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补阳还五汤 少弱精子症 锌稳态 生殖功能 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E随机森林的多特征优选甘草识别
6
作者 周珂 张广雨 +3 位作者 史婷婷 李祎 常然然 孟更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7期11714-11725,共12页
及时准确地掌握甘草空间分布信息,能够为甘草产业健康发展和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依托GEE(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以内蒙古甘草主产区磴口县为研究区,以哨兵1号(Sentinel-1)、哨兵2号(Sentinel-2)和SRTM数字高程数据为数据... 及时准确地掌握甘草空间分布信息,能够为甘草产业健康发展和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依托GEE(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以内蒙古甘草主产区磴口县为研究区,以哨兵1号(Sentinel-1)、哨兵2号(Sentinel-2)和SRTM数字高程数据为数据源,构建多源多维分类特征集合,设计6种不同方案探讨光谱特征与不同类型特征相结合以及特征优选对甘草识别的影响,最后使用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对甘草进行识别。结果表明:指数特征在甘草识别中的贡献率最为显著,纹理特征的贡献率位居其次,光谱特征贡献率位列第三,极化特征的贡献率相对较低,而地形特征的贡献最小。特征优选能够减少冗余,并且提升识别精度,总体精度为91.15%,Kappa系数为0.87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遥感 特征降维 遥感影像 信息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全基因组测序研究及应用进展
7
作者 陈虞超 施文韬 +3 位作者 李莹 郭生虎 袁媛 杨建国 《宁夏农林科技》 2025年第1期31-44,50,共15页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应用历史悠久,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全基因组测序(WGS)是揭示生物体基因组特征的主要研究手段,在药用植物研究中受到高度关注并被广泛应用,已成为促进该领域研究创新发展的关键...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应用历史悠久,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全基因组测序(WGS)是揭示生物体基因组特征的主要研究手段,在药用植物研究中受到高度关注并被广泛应用,已成为促进该领域研究创新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之一。介绍了WGS基本原理及其测序技术更新迭代过程,按照时间顺序整理了2010—2023年完成的WGS药用植物种类,归纳出药用植物WGS发展历程;概述了WGS在揭示药用植物进化与驯化、有效成分合成的分子机制,以及其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鉴定、分子辅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现状,探讨了药用植物WGS研究及应用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深入开展药用植物全基因组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全基因组测序 泛基因组 种质资源鉴定 分子辅助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爪哇木棉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8
作者 朱虹 陈旭阳 +5 位作者 王升志 谢智任 谢丽翠 王一如 张小坡 陈德力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111-1120,共10页
爪哇木棉隶属于木棉科,是一种具有重要生态和观赏价值的药用植物,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该植物被广泛用作传统药物,近年来其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倍受关注。爪哇木棉的化学成分丰富多样,主要包括萜类、黄酮类、酚类、甾体类化合物... 爪哇木棉隶属于木棉科,是一种具有重要生态和观赏价值的药用植物,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该植物被广泛用作传统药物,近年来其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倍受关注。爪哇木棉的化学成分丰富多样,主要包括萜类、黄酮类、酚类、甾体类化合物等。现代药理活性研究表明,爪哇木棉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和抗肿瘤等丰富的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近30年来,国内外爪哇木棉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为热带特色药用资源爪哇木棉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爪哇木棉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毛淫羊藿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赖锟阳 崔欣萍 +7 位作者 张宇飞 闫滨滨 万修福 孙楷 康传志 吕朝耕 张燕 朱寿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1-195,I0033,I0034,共7页
目的探究中药柔毛淫羊藿的生态适宜性,挖掘柔毛淫羊藿潜在的适生栽培地,促进柔毛淫羊藿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法基于实地调研、文献收集、中国数字标本馆共收集68条有效点位数据,根据柔毛淫羊藿的生理习性选择了54个生态因子,通过最大信息... 目的探究中药柔毛淫羊藿的生态适宜性,挖掘柔毛淫羊藿潜在的适生栽培地,促进柔毛淫羊藿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法基于实地调研、文献收集、中国数字标本馆共收集68条有效点位数据,根据柔毛淫羊藿的生理习性选择了54个生态因子,通过最大信息熵(MaxEnt)模型研究柔毛淫羊藿在中国的潜在生态适宜区。结果CI指数、4月降水、年日照时长、高程、1月平均温、HI指数是对柔毛淫羊藿分布影响较大的6个生态因子,柔毛淫羊藿主要分布于我国甘肃、陕西南部,四川中北部、贵州中北部,重庆东南部、湖南部等地区。结论本研究对柔毛淫羊藿的生态适宜性区划与2004年版《中国植物志》中描述的范围基本一致,可为柔毛淫羊藿在我国的资源调查、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毛淫羊藿 最大信息熵 地理信息技术 生态因子 生态适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空间布局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需求的关联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苏香燕 周妍 +3 位作者 张成鹏 王征禹 池秀莲 王庆刚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113-5123,共11页
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参与全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以来,我国围绕“三区四带”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已系统实施了52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工程实施在巩固重要生态屏障、保护重要物... 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参与全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以来,我国围绕“三区四带”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已系统实施了52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工程实施在巩固重要生态屏障、保护重要物种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尚未有研究从生物多样性保护视角系统评价山水工程布局的合理性。结合生物多样性保护需求,评价现有工程的空间分布特征,辨识未来工程优先区,以期为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提供参考。采用县级珍稀物种分布数量、植被覆盖退化程度、潜在生态胁迫强度3项指标,构建了中国县级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和优先级指数,并以国家层面划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域为研究范围,结合已有工程布局、自然保护区分布开展空缺分析,辨识了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需求的未来山水工程优先区。结果表明:1)我国珍稀物种丰富度较高区域的生态状况总体良好,县域珍稀物种数量大于100种的县有168个,其中植被覆盖退化面积占比超过20%的县仅有24个。2)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域面积为393万km^(2),已实施山水工程与其重叠面积约为64万km^(2),涉及42个山水工程,对应珍稀物种数量丰富度多为中等水平。3)当前已实施山水工程多位于我国中东部地区,未来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需求的山水工程区可优先考虑大兴安岭、天山西麓和北麓、横断山区、云南高原等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 空缺分析 优先区 空间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椒毒酚阿拉伯糖苷缓解过氧化氢诱导的猪肠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机制
11
作者 刘瑞 朱永平 +9 位作者 李芳 段文静 刘伯帅 李德锋 朱晓艳 孙浩 王成章 王志昌 史莹华 崔亚垒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35-4051,共17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花椒毒酚阿拉伯糖苷(Xan)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猪肠上皮细胞(IPEC-J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IPEC-J2细胞活力,将IPEC-J2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Xan组、Xan+H_(2)O_(2)... 本试验旨在研究花椒毒酚阿拉伯糖苷(Xan)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猪肠上皮细胞(IPEC-J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IPEC-J2细胞活力,将IPEC-J2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Xan组、Xan+H_(2)O_(2)组和H_(2)O_(2)组,每组3个重复。采用流式细胞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IPEC-J2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试剂盒检测抗氧化酶活性及炎性因子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测定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olt)检测Nrf2信号通路蛋白和凋亡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1)与0μmol/L Xan组相比,10μmol/L Xan组的IPEC-J2细胞活力无显著差异(P>0.05);IPEC-J2细胞内ROS含量显著降低(P<0.05),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因此,后续选用10μmol/L Xan处理IPEC-J2细胞。2)与Control组相比,Xan组的IPEC-J2细胞内ROS含量显著降低(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升高(P<0.05),Nrf2、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HO-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3)与Control组相比,H_(2)O_(2)组的IPEC-J2细胞中ROS含量显著升高(P<0.05),CAT和T-SOD活性及T-AOC显著降低(P<0.05),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Nrf2、HO-1、NQO1、CAT和SOD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Nrf2、HO-1、NQO1和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Kelch样ECH关联蛋白1(Keap1)和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4)与H_(2)O_(2)组相比,Xan+H_(2)O_(2)组的IPEC-J2细胞中ROS含量显著降低(P<0.05),CAT和T-SOD活性及T-AOC显著升高(P<0.05),IL-1β和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Nrf2、HO-1、NQO1、CAT和SOD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Nrf2、HO-1、NQO1和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iNOS、Keap1和Bax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Xan可以通过激活IPEC-J2细胞内Nrf2信号通路,增加抗氧化酶的表达,降低ROS和炎性因子含量,从而发挥其抗氧化作用,并可以通过调节Bcl-2/Bax信号通路发挥抗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毒酚阿拉伯糖苷 过氧化氢 IPEC-J2细胞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T-NIR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的不同产地柴胡快速鉴别及含量预测研究
12
作者 刘欣慧 余代鑫 +5 位作者 郑慧丽 严辉 郭盛 郭兰萍 宿树兰 段金廒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54-1262,共9页
该研究基于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FT-NIR)技术与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了不同产地柴胡的定性模型及指标性成分含量快速预测模型。首先选用多元散射校正(MSC)、标准正态变换(SNV)、一阶导数(1stD)、二阶导数(2ndD)等多种组合筛选最优光谱... 该研究基于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FT-NIR)技术与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了不同产地柴胡的定性模型及指标性成分含量快速预测模型。首先选用多元散射校正(MSC)、标准正态变换(SNV)、一阶导数(1stD)、二阶导数(2ndD)等多种组合筛选最优光谱预处理方法,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K-近邻(KNN)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产地柴胡药材进行快速鉴别;基于区间组合优化(ICO)筛选最优光谱波段,构建柴胡指标性成分含量的最优偏最小二乘法(PLS)定量模型。MSC的光谱预处理方法判别准确率最优,为97.5%,可用于产地判别模型的构建。KNN、RF、SVM算法对训练集样品的预测准确率可达100%。基于ICO的PLS模型的预测相对分析误差(RPD)均大于2,预测决定系数(Rp2)均大于0.90,预测性能优异。结果表明FT-NIR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用于不同产地柴胡药材的区分及指标性成分含量的快速预测。该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靠,对快速评价柴胡质量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近红外光谱 柴胡皂苷A 柴胡皂苷D 化学计量学方法 产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同时测定芍药甘草方中10种成分的含量
13
作者 肖丹 李翔 +5 位作者 白瑞斌 张炳坤 罗志强 张恬 郝庆秀 杨健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48-155,共8页
芍药甘草方是中药经典方剂,在兽医兽药领域亦有广泛应用,为对其质量进行全面评价,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UPLC-QQQ-MS),同时测定该方剂中10种成分含量的方法。采用BEH C18色谱柱,以0.1%甲酸-乙腈/0.1%甲酸-水为流... 芍药甘草方是中药经典方剂,在兽医兽药领域亦有广泛应用,为对其质量进行全面评价,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UPLC-QQQ-MS),同时测定该方剂中10种成分含量的方法。采用BEH C18色谱柱,以0.1%甲酸-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以多反应离子监测、负离子模式扫描检测得到相应的提取离子流图,进一步以峰面积进行定量。结果显示:芍药甘草方中苯甲酰芍药苷、芍药苷、没食子酰芍药苷、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异甘草苷、甘草苷、甘草酸、新甘草苷、芹糖甘草苷、甘草皂苷G2等10种成分在各自线性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为0.993~0.999,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6.4%~102.2%,相对标准偏差(RSD)均<5.0%。该定量方法可用于芍药甘草方中10种成分的定量分析,能为其高标准质量控制和深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甘草方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 质量控制 芍药苷 甘草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药休眠特性及生理生化指标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14
作者 刘力玮 逯通烁 +6 位作者 孟义江 杨太新 刘晓清 万修福 方超 随梦飞 葛淑俊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0-166,共7页
为明确山药的休眠特性,以河北省道地药材小白嘴山药为试验材料,分时期测定休眠期内根茎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相关酶活性及内源激素含量,探讨不同处理对山药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药根茎不同节位休眠时间不同。顶部休眠时间为97 d... 为明确山药的休眠特性,以河北省道地药材小白嘴山药为试验材料,分时期测定休眠期内根茎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相关酶活性及内源激素含量,探讨不同处理对山药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药根茎不同节位休眠时间不同。顶部休眠时间为97 d,可比基部、下部、上部提早发芽8~10 d;贮藏30 d内,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贮藏30~60 d,PPO活性、可溶性糖和脱落酸等指标含量较低。贮藏60 d后,PPO活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IAA、GA 3等指标含量都开始明显上升。山药根茎的POD活性和脱落酸ABA含量在贮藏60 d后开始下降,50 mg/L的GA 3溶液对收获后60 d的山药休眠的解除效果最好,可提前发芽17 d;低温处理和光照处理都可有效缩短山药的休眠时间,促进山药休眠的解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根茎 休眠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叶片人参皂苷成分对灰葡萄孢菌侵染的响应及转录组分析
15
作者 焦晓林 殷梦奇 +4 位作者 陈星星 徐江 郭帅 杨斌 马维思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7-906,共10页
为了探究三七叶片抗灰霉病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病原灰葡萄孢菌侵染三七叶片后人参皂苷Rd、Rb1、Rc、Rb3的含量变化,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叶片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表明,灰葡萄孢菌侵染12 h后,三七叶片4种人参皂... 为了探究三七叶片抗灰霉病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病原灰葡萄孢菌侵染三七叶片后人参皂苷Rd、Rb1、Rc、Rb3的含量变化,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叶片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表明,灰葡萄孢菌侵染12 h后,三七叶片4种人参皂苷含量比对照增加39.02%~86.56%,侵染24 h后4种人参皂苷含量开始下降,降幅为0.31%~62.51%。转录组测序结果发现与未接菌对照相比,灰葡萄孢菌侵染三七叶片12与24 h差异表达基因均显著富集于三萜类成分生物合成途径。病原菌侵染12 h主要诱导三七叶片人参皂苷生物合成通路中磷酸甲羟戊酸激酶基因(PMVK)与羟甲基丁烯基-4-磷酸合成酶基因(HDS)表达上调,从而促进人参皂苷的合成增加。侵染24 h三七叶片不再维持HDS基因的高表达状态,可能是造成人参皂苷含量下降的原因。本研究基于转录组数据筛选出了PMVK、HDS两个关键酶基因在三七叶片人参皂苷成分响应灰葡萄孢菌侵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深入理解三七与灰霉菌互作机制并开展抗灰霉病分子育种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病原胁迫 三萜皂苷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蕊草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
16
作者 李华珍 周修腾 +5 位作者 麻淑芳 周小龙 荆聪 廖司仪 舒广文 杨新洲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2-610,共9页
为探究檀香科植物百蕊草(Thesium chinense Turcz.)的化学成分,探寻其中的活性化合物,综合应用正相硅胶柱层析、HP-20大孔树脂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HPLC(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分离手段对百蕊草的乙酸乙酯提取部位进... 为探究檀香科植物百蕊草(Thesium chinense Turcz.)的化学成分,探寻其中的活性化合物,综合应用正相硅胶柱层析、HP-20大孔树脂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HPLC(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分离手段对百蕊草的乙酸乙酯提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从该部位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以下20个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鉴定为升麻素(1)、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2)、山奈酚-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3)、山奈酚(4)、[7-Hydroxy-2-(4-hydroxy-phenyl)-4-oxo-4H-chromen-5-yl]-acetic acid(5)、5-carbomethoxymethyl-4′,7-dihydroxyflavone(6)、香草酸(7)、反式阿魏酸(8)、肉桂酸(9)、正十五烷酸(10)、咖啡酸乙酯(11)、4-羟基肉桂酸(12)、脱落酸(13)、(+)-去氢催吐萝芙木醇(14)、3-甲氧基-1H-吡咯(15)、D-半乳糖醇(16)、橙黄胡椒酰胺乙酸酯(17)、香草酸乙酯(18)、anacolosine(19)、(-)-5-O-阿魏酰奎宁酸甲酯(20).除化合物2、3、4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这丰富了百蕊草的化学成分,为探究百蕊草的药效物质基础、临床应用及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蕊草属 百蕊草 化学成分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和正交法优化茅苍术地上部分总黄酮提取工艺
17
作者 张阿琴 朱静 +2 位作者 谷巍 黄美子 王升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75-80,86,共7页
本试验以茅苍术地上部分为研究材料,以乙醇浓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为因素,以茅苍术地上部分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结果基础上,分别通过正交试验法和响应面法对茅苍术地上部分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正交法获... 本试验以茅苍术地上部分为研究材料,以乙醇浓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为因素,以茅苍术地上部分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结果基础上,分别通过正交试验法和响应面法对茅苍术地上部分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正交法获得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使用65%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控制料液比为50 mL/g,提取50 min,使用该工艺,提取率可达到4.13%。响应面法获得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使用66.31%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控制料液比为53.21 mL/g,提取43.75 min,预测平均提取率为4.18%,工艺验证提取率为4.16%。通过两种方法,得出相似的最佳工艺,但响应面法可以提供更多更精确的信息,并且可以预测理论提取率,产率也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苍术 地上部分 总黄酮 响应面法 正交法 超声辅助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贻贝主要化学成分分析及其不同季节差异研究
18
作者 黄潇正 钟倩倩 +9 位作者 潘欣妤 包旺林 冯旗园 尹继洲 梁豇玉 颜盛汉 周继东 孙继鹏 吴皓 刘睿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3-392,共10页
目的分析舟山嵊泗贻贝不同采收月份中多类型资源化学成分差异,同时比较不同产地贻贝成分差异,为其资源综合利用提供思路。方法分别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UHPLC-QqQ-MS)、分光光度法对舟山嵊泗全年12个月份及5个不同产地的... 目的分析舟山嵊泗贻贝不同采收月份中多类型资源化学成分差异,同时比较不同产地贻贝成分差异,为其资源综合利用提供思路。方法分别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UHPLC-QqQ-MS)、分光光度法对舟山嵊泗全年12个月份及5个不同产地的贻贝中核苷类、氨基酸类、水溶性蛋白、总糖、多糖成分含量进行分析评价;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LS-DA)及TOPSIS法对贻贝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贻贝中检测出氨基酸成分16种,核苷成分11种。舟山嵊泗贻中的全年总氨基酸类平均含量为4851.74μg·g^(-1),总核苷类平均含量为921.40μg·g^(-1),水溶性蛋白、多糖、总糖平均含量分别为51.32 mg·g^(-1)、74.39μg·g^(-1)、417.22 mg·g^(-1)。嵊泗贻贝核苷类成分3、4月份最高,氨基酸类成分、水溶性蛋白4、5月份最高,多糖、总糖成分10、11月份最高。不同资源化学成分的PCA、PLS-DA结果表明,不同季节采收的舟山嵊泗贻贝样品存在较大差异。熵权TOPSIS法分析表明,舟山嵊泗贻贝3、4月份(S7、S8)综合得分优于其他地区,且嵊泗贻贝4月份(S8)综合得分最高,确定为最佳采收月份。结论基于多类型资源化学比较结果表明,嵊泗贻贝不同采收季节资源化学成分存在较大差异,嵊泗贻贝品质优于其他地区,4月为其最佳采收季节,可为贻贝质量评价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嵊泗贻贝 资源性化学成分 采收月份差异 核苷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山楂含水量快速无损分析方法
19
作者 白瑞斌 王慧 +3 位作者 王宏鹏 洪家顺 周骏辉 杨健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4期95-107,共13页
[目的/意义]为实现山楂水分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本研究探索了一种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机器学习算法的检测方法。[方法]首先,收集458个来自不同产区不同品种的新鲜山楂样品,分别采集每个样品在可见-近红外波段(Visible to Near Infrar... [目的/意义]为实现山楂水分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本研究探索了一种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机器学习算法的检测方法。[方法]首先,收集458个来自不同产区不同品种的新鲜山楂样品,分别采集每个样品在可见-近红外波段(Visible to Near Infrared,VNIR)和短波红外(Short-Wave Infrared,SWIR)波段的高光谱数据,利用阈值分割算法确定每个山楂的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提取果实ROI的平均反射光谱作为原始数据。随后,采用卷积平滑、乘法散射校正、标准正态变换、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五种预处理方法,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随机森林与多层感知机等机器学习方法,系统评估不同摆放方式(果柄朝侧面、朝上、朝下及三者融合)和光谱范围(VNIR、SWIR、VNIR+SWIR)对模型预测性能的影响。最后,采用连续投影算法、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算法、变量迭代空间收缩方法,以及离散小波变换-逐步回归(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Stepwise Regression,DWT-SR)四种方法对全波段数据进行降维处理,进一步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模型效率。[结果和讨论]果柄朝下的摆放方式、SWIR波段范围(940~2500 nm)及一阶导数预处理组合下,SVR模型表现最优,测试集的绝对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_(p))为0.8605、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 p)为0.7111、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 p)为0.9142、相对分析误差(Ratio of Performance to Deviation,RPD)为2.6776。在性能最优分析条件下,DWT-SR方法基于小波基函数“db6”在分解层级为1时,提取出17个关键特征波段,所建模型在降低数据维度的同时可以保持高水平预测性能(R^(2)_(p)=0.8571、MAE_(p)=0.6692、RMSE p=0.9252、RPD=2.6457)。[结论]本研究证明了高光谱成像结合机器学习方法在山楂水分无损检测中的可行性,为果品水分在线监测及智能分选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 高光谱成像 小波变换 支持向量机 含水量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参中6种环烯醚萜和苯丙素类化合物含量检测及抗炎活性研究
20
作者 张民达 李海申 +5 位作者 孙健 王盼 邱萍 俞国良 周潮滨 王志安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0期2455-2461,共7页
本研究旨在分析玄参中6种环烯醚萜和苯丙素类化合物的含量分布规律,并探讨其与抗炎活性的相关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12批玄参样品中桃叶珊瑚苷、哈巴苷、毛蕊花糖苷、安格洛苷C、哈巴俄苷及肉桂酸的含量;同时利用RAW264.7细胞(... 本研究旨在分析玄参中6种环烯醚萜和苯丙素类化合物的含量分布规律,并探讨其与抗炎活性的相关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12批玄参样品中桃叶珊瑚苷、哈巴苷、毛蕊花糖苷、安格洛苷C、哈巴俄苷及肉桂酸的含量;同时利用RAW264.7细胞(小鼠单核巨噬细胞)模型评估不同玄参样品的抗炎活性。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聚类分析及相关性分析,对样品的化学成分和抗炎活性进行系统解析,以筛选出关键的差异化合物及抗炎相关成分。结果显示,玄参样品中桃叶珊瑚苷的含量为0.80%~1.54%,哈巴苷的含量为0.65%~1.92%,毛蕊花糖苷的含量为0.05%~0.47%,安格洛苷C的含量为0.25%~0.52%,哈巴俄苷的含量为0.19%~0.61%,肉桂酸的含量为0.01%~0.07%,不同样品的NO抑制率在22.33%~40.76%;主成分分析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样品间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差异化合物为肉桂酸、桃叶珊瑚苷和哈巴苷;聚类分析及相关性分析表明,哈巴苷和毛蕊花糖苷与抗炎活性呈正相关。通过对玄参活性成分及抗炎活性的测定,明确了其差异化合物及抗炎相关成分,为将苯丙素类化合物纳入玄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参 环烯醚萜 苯丙素 抗炎活性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