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遂昌县规范家禽检疫工作的主要经验
1
作者 缪国平 朱可雄 朱斌 《浙江畜牧兽医》 2004年第5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家禽 动物检疫工作 生猪检疫 产品检疫 遂昌县 防制 “放心肉” “禽流感” 规范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西南山区马铃薯双膜覆盖不同播期试验初报 被引量:2
2
作者 郑建初 麻晓云 钟仙琴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12S期13-13,15,共2页
遂昌县地处山区,种植菜饲兼用的马铃薯已有悠久的历史。但由于播种时间迟,效益较低。试验结果表明,推广早熟品种东农303和双膜覆盖栽培技术,能明显提前收获,提高单产和种植效益。结合市场效益表明,马铃薯采用双膜覆盖的最佳播种期应以1... 遂昌县地处山区,种植菜饲兼用的马铃薯已有悠久的历史。但由于播种时间迟,效益较低。试验结果表明,推广早熟品种东农303和双膜覆盖栽培技术,能明显提前收获,提高单产和种植效益。结合市场效益表明,马铃薯采用双膜覆盖的最佳播种期应以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为最佳,适时播种,大薯比例高,商品性好,产量高,经济效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双膜覆盖 播种期 产量 浙西南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杂交晚粳新组合秀优5号及配套栽培技术
3
作者 汤美玲 程旺大 +2 位作者 唐昌华 郑建初 姚海根 《农业科技通讯》 2007年第11期79-80,共2页
优质高产杂交晚粳稻新组合秀优5号是由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浙江勿忘农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选育而成,其组合为秀水110A秀恢69。2005年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沪农品审稻2005第002号),2006年通过浙江省(浙审稻2006009)和国... 优质高产杂交晚粳稻新组合秀优5号是由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浙江勿忘农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选育而成,其组合为秀水110A秀恢69。2005年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沪农品审稻2005第002号),2006年通过浙江省(浙审稻2006009)和国家品种审定(国审稻20060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晚粳稻 配套栽培技术 新组合 农业科学研究院 南方 品种审定 浙江省 种业集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中浙优8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唐昌华 郑建初 刘美琴 《农业科技通讯》 2007年第10期69-69,共1页
1 选育过程 中浙优8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浙江省勿忘农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用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优质米不育系中浙A为母本与编号为T-8的株系组配而成单季稻新品种。该组合2000年冬在海南测交。2001年夏在中国水稻研究所单季稻测交圃... 1 选育过程 中浙优8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浙江省勿忘农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用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优质米不育系中浙A为母本与编号为T-8的株系组配而成单季稻新品种。该组合2000年冬在海南测交。2001年夏在中国水稻研究所单季稻测交圃成对种植作优势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育过程 中国水稻研究所 杂交稻 技术 栽培 单季稻 新品种 中浙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遂昌菊米无公害栽培技术 被引量:16
5
作者 朱宜根 李子山 +3 位作者 罗春华 涂依琴 王陈华 周春钗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76-178,共3页
通过对遂昌菊米栽培技术的试验和生产实践 ,探明采用筛选良种、增施有机肥、合理密植、科学管理肥水、加强病虫害防治、分批勤采等技术是遂昌菊米获得高产、稳产和优质的关键。增施有机肥和较好的立地条件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关键词 遂昌县 菊米 无公害栽培技术 试验 生产 病虫害防治 立地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泰防治茶尺蠖药效试验总结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彩虹 黄俊媛 +1 位作者 陈月仙 麻小云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11X期88-89,共2页
为更好地发展我县无公害名优茶,提高茶叶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关键是要抓好病虫害的防治,既不能让病虫危害,又不能滥用农药。为做好这一工作,明确天泰可湿性粉剂防治茶尺蠖的效果,笔者在石练镇金苏村茶园内进行了该药防治茶尺蠖幼虫... 为更好地发展我县无公害名优茶,提高茶叶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关键是要抓好病虫害的防治,既不能让病虫危害,又不能滥用农药。为做好这一工作,明确天泰可湿性粉剂防治茶尺蠖的效果,笔者在石练镇金苏村茶园内进行了该药防治茶尺蠖幼虫园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总结 药效试验 茶尺蠖 防治 天泰 市场竞争力 可湿性粉剂 茶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山茭白田里套养田鱼技术
7
作者 罗春华 李子山 +2 位作者 朱宜根 涂依琴 张素娥 《上海蔬菜》 2004年第1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高山地区 茭白 鱼类 套养 栽培技术 养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早稻示范方高产栽培技术总结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林铨 邱诞根 +3 位作者 朱宜根 吴维成 谢文法 黄利军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9-10,共2页
本文总结了68.9hm2杂交早稻汕优浙3示范方,在生长期前期遇持续低温阴雨的不良天气条件下,获得平均产量5641kg/666.7m2的高产。其主要技术经验是选配优良的当家杂交组合;育好壮秧;合理密植,插足落田基本茎蘖... 本文总结了68.9hm2杂交早稻汕优浙3示范方,在生长期前期遇持续低温阴雨的不良天气条件下,获得平均产量5641kg/666.7m2的高产。其主要技术经验是选配优良的当家杂交组合;育好壮秧;合理密植,插足落田基本茎蘖苗;合理运筹肥水,组建良好的高产群体结构;搞好综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汕优浙3 示范 高产 栽培 杂交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育秧不同播量对连作杂交晚稻产量及生育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谢根富 叶成磊 +2 位作者 郑建初 姜仙贵 周明德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57-160,共4页
连作晚稻杂交稻旱育秧不同播量与常规半旱育秧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在旱育秧每666.7m2净秧板播种量5~20kg范围内,5~10kg处理增产显著,故生产上以播量7.5~10kg为宜,并应比常规提前3~5天播种。旱育秧与常... 连作晚稻杂交稻旱育秧不同播量与常规半旱育秧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在旱育秧每666.7m2净秧板播种量5~20kg范围内,5~10kg处理增产显著,故生产上以播量7.5~10kg为宜,并应比常规提前3~5天播种。旱育秧与常规半旱育秧相比,明显改善秧苗素质,增加单株白根数和绿叶数;秧、本田分蘖增生快而多,初始分蘖发生早,出叶速度慢,全生育期推迟3~10天;后期植株挺健,抗性增强,纹枯病病指下降38.8%,有效穗数增加3.5%,但成穗率下降,实粒数增加4.2%,结实率提高2.6个百分点,最终产量提高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 晚稻 旱育秧 播种量 杂交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西丘陵区田塍春玉米套种大豆的开发与利用
10
作者 郑建初 唐昌华 +1 位作者 郑建华 王桂跃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7-28,共2页
浙西丘陵区广有种植田塍豆的传统习惯,其利用面积较大。而遂昌县为典型的丘陵山区,梯田多、落差大,田块小,田塍宽,光温资源、肥水条件较好,因此利用田塍种植一熟夏大豆一直是当地农民种植习惯。为改制增熟,提高田塍的综合利用,... 浙西丘陵区广有种植田塍豆的传统习惯,其利用面积较大。而遂昌县为典型的丘陵山区,梯田多、落差大,田块小,田塍宽,光温资源、肥水条件较好,因此利用田塍种植一熟夏大豆一直是当地农民种植习惯。为改制增熟,提高田塍的综合利用,我们于1992年开始开展了田塍春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套种 增产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水市基层农业网站建设基本思路与前景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端祥 张瑛 +1 位作者 王霞 涂依琴 《浙江农业科学》 2011年第1期182-185,共4页
提出市、县基层农业网站建设在网站设计、网站内容、表现形式、功能利用等方面,要符合农民的行为特点和科技文化素质需求,讲究实际,重在效用,并探讨农业网站建设标准化和科技应用信息化等问题。
关键词 农业 信息化 网站建设 前景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龙卷风防除茶园杂草药效试验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月仙 钟华军 +3 位作者 邱诞根 吴善琪 张益熊 朱彩虹 《江西植保》 2004年第2期90-91,共2页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龙卷风水剂200ml/667㎡防除茶园杂草有很好的速效性及持效期,药后7d总草株防效达88.69%;药后14d总草株防效达95.80%,总草鲜重防效达96.27%,持效期可达20d,与20%克无踪水剂200m1/667㎡处理的防效相当,值得在生...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龙卷风水剂200ml/667㎡防除茶园杂草有很好的速效性及持效期,药后7d总草株防效达88.69%;药后14d总草株防效达95.80%,总草鲜重防效达96.27%,持效期可达20d,与20%克无踪水剂200m1/667㎡处理的防效相当,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龙卷风水剂 杂草 防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展七叶一枝花仿野生林下生态栽培技术研究之思考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国强 严志伟 林文熙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年第3期87-88,共2页
通过种源实验及林下栽培技术研究,突破传统的中药材生产经营模式,选择出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最佳基质栽培和林下栽培模式,以较好解决当前中药材生产面临的药材质量差、资源濒危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三大难题,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再生和... 通过种源实验及林下栽培技术研究,突破传统的中药材生产经营模式,选择出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最佳基质栽培和林下栽培模式,以较好解决当前中药材生产面临的药材质量差、资源濒危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三大难题,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再生和综合利用及中药材生产的三重并举,有广泛的前景和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一枝花 仿野生 林下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西南山区马铃薯双膜覆盖不同播期探讨
14
作者 吴学平 郑建初 《长江蔬菜》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双膜覆盖栽培 马铃薯 浙西南山区 播期 种植规模 经济效益 播种期 遂昌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