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茬口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转运、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海洋
靳海洋
+8 位作者
宋航
潘秀燕
闫雅倩
杨习文
曾昭海
臧华栋
郑念
李向东
贺德先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0,共10页
设置冬小麦—夏玉米、冬小麦—夏花生、冬小麦—夏大豆、冬小麦—夏玉米‖夏花生和冬小麦—夏玉米‖夏大豆5种种植模式,分析不同茬口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转运、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筛选可以提高冬小麦产量的轮作模式,为黄淮海平...
设置冬小麦—夏玉米、冬小麦—夏花生、冬小麦—夏大豆、冬小麦—夏玉米‖夏花生和冬小麦—夏玉米‖夏大豆5种种植模式,分析不同茬口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转运、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筛选可以提高冬小麦产量的轮作模式,为黄淮海平原多样化种植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夏大豆茬口下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氮吸收量总体上均最高,其中,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比夏玉米、夏花生、夏玉米夏花生间作、夏玉米夏大豆间作茬口显著增加15.2%、5.0%、13.3%、8.4%,氮吸收量分别增加11.3%、2.3%、13.6%、14.5%。夏大豆茬口下冬小麦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分别比夏玉米、夏花生、夏玉米夏花生间作、夏玉米夏大豆间作茬口显著增加25.4%、18.6%、37.6%、16.4%,花前干物质转运率分别提高7.0%、9.6%、14.3%、5.6%,花前干物质转运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分别提高8.5%、12.8%、23.6%、7.3%。夏大豆茬口下冬小麦花前氮转运率、花前氮转运对籽粒氮的贡献率、花后氮积累量均较高;氮吸收效率最高,分别比夏玉米、夏花生、夏玉米夏花生间作、夏玉米夏大豆间作茬口显著提高11.3%、7.1%、15.2%、15.9%;氮利用效率以夏玉米夏大豆间作茬口最高,夏大豆茬口次之,两者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夏大豆茬口下冬小麦穗数分别比夏玉米、夏花生、夏玉米夏花生间作、夏玉米夏大豆间作茬口提高20.5%、5.9%、20.0%、16.0%,产量分别显著提高16.0%、11.9%、15.9%、5.8%。综上,夏大豆茬口有利于促进冬小麦地上部物质的生产和氮素吸收,提高小麦穗数,增加产量,冬小麦—夏大豆为最优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茬口
干物质积累与转运
氮素吸收利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生态承载力和秸秆资源的河南省牛养殖潜力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聂胜委
张巧萍
+4 位作者
罗鹏
闫祥洲
潘秀燕
王辉
李金平
《中国牛业科学》
2024年第5期29-36,共8页
[目的]:本文通过分析河南省及各地(市)的牛饲养潜力,为牛养殖业合理规划布局,推动种养循环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土地生态承载力、秸秆资源量等为基础,研究分析了河南省各地(市)的饲养量潜力和增量潜力。[结果]基于土地生...
[目的]:本文通过分析河南省及各地(市)的牛饲养潜力,为牛养殖业合理规划布局,推动种养循环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土地生态承载力、秸秆资源量等为基础,研究分析了河南省各地(市)的饲养量潜力和增量潜力。[结果]基于土地生态承载力、年可收集利用的秸秆资源量因素,河南省牛年饲养量潜力分别达5235.85、1907.81万头,分别有4597.96、1269.95万头的增量空间;其中南阳、周口、驻马店、新乡、商丘、信阳分别有588.77、577.32、552.90、335.18、435.97、395.86万头和107.74、203.27、136.05、103.43、134.93、140.84万头牛增量空间;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焦作、濮阳、许昌、漯河、鹤壁、济源分别有136.15、212.37、174.78、192.07、268.41、124.44、181.77、167.54、110.77、80.78、15.88万头和29.16、44.93、15.78、29.60、91.51、41.61、67.22、56.89、44.42、27.39、1.40万头牛增量空间。[结论]总之,河南省发展牛养殖业秸秆资源富足,饲养量潜力和增量潜力大;应加强政策引导和区域差异化养殖模式的研究,促进种养循环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秸秆资源量
河南省
牛养殖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麦种植技术优化及病虫害防治策略
被引量:
5
3
作者
王辉
马学理
+2 位作者
张雷
许纪东
潘秀燕
《种子科技》
2024年第12期96-98,共3页
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种植过程中面临着各种病虫害的威胁,不仅直接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也给环境带来了潜在风险。为了实现小麦的高产稳产和可持续种植,从土壤管理、水资源管理、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种植过程中面临着各种病虫害的威胁,不仅直接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也给环境带来了潜在风险。为了实现小麦的高产稳产和可持续种植,从土壤管理、水资源管理、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探讨了小麦种植技术优化及病虫害防治策略,为农民种植小麦提供科学的技术指导,实现小麦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植技术
病虫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产小麦新品种遂麦162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
2
4
作者
潘秀燕
许纪东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10期161-164,共4页
遂麦162是遂平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豫农416为母本、偃展4110为父本选育出的高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株高适中、群体好、整齐度好、株型松紧适度、抗倒一般、落黄好。2023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区域试验及推广种植示范表明,遂麦162是一个高产...
遂麦162是遂平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豫农416为母本、偃展4110为父本选育出的高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株高适中、群体好、整齐度好、株型松紧适度、抗倒一般、落黄好。2023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区域试验及推广种植示范表明,遂麦162是一个高产、综合性状好、适应性强的小麦新品种。本文作者通过对遂麦162的选育过程、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进行阐述,以期为该品种的生产和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遂麦162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麦新品种遂麦13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
1
5
作者
王辉
郑念
+4 位作者
许纪东
潘秀燕
陈长山
马学理
马卫红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6期169-172,共4页
遂麦132是遂平县农业科学试验站以豫农416作母本、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资源材料XNS16-2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高产半冬性小麦新品种,2022年通过河南省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好、适应性强等特点。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
遂麦132是遂平县农业科学试验站以豫农416作母本、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资源材料XNS16-2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高产半冬性小麦新品种,2022年通过河南省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好、适应性强等特点。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主要性状及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生产和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遂麦132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麦种植过程中的需肥特性与施肥技术探讨
被引量:
4
6
作者
王辉
郑念
+2 位作者
陈长山
潘秀燕
许纪东
《河北农机》
2023年第22期154-156,共3页
小麦作为适应环境能力较强的植物,世界各地都有小麦作物的种植,我国小麦的种植量非常大,因此也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是我国人民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可以被制成各种食品和饮料,并且其自身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因此提高小麦作物的...
小麦作为适应环境能力较强的植物,世界各地都有小麦作物的种植,我国小麦的种植量非常大,因此也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是我国人民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可以被制成各种食品和饮料,并且其自身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因此提高小麦作物的产量与质量对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国实现粮食安全保障的关键。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那么就必须对土壤实施合理的施肥。小麦种植中的施肥技术以及小麦需肥特性的研究直接关系到小麦种植的品质和产量,施肥可以为小麦提供丰富的营养,增加土壤的肥沃程度,因此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对小麦需肥特性的研究,同时探讨施肥中需要严格遵守的相关原则来进行施肥技术的分析,本文进一步明确了小麦施肥的选择和施肥方法等,为小麦种植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种植
需肥特性
施肥技术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茬口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转运、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海洋
靳海洋
宋航
潘秀燕
闫雅倩
杨习文
曾昭海
臧华栋
郑念
李向东
贺德先
机构
河南
农业
大学农学院
河南省
农业
科学
院小麦
研究所
遂平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中国
农业
大学农学院
出处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0,共10页
基金
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251111110900)
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HARS-22-01-G5)
+2 种基金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自主创新项目(2024ZC003)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23TD07)
河南省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2025HYTP073)。
文摘
设置冬小麦—夏玉米、冬小麦—夏花生、冬小麦—夏大豆、冬小麦—夏玉米‖夏花生和冬小麦—夏玉米‖夏大豆5种种植模式,分析不同茬口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转运、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筛选可以提高冬小麦产量的轮作模式,为黄淮海平原多样化种植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夏大豆茬口下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氮吸收量总体上均最高,其中,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比夏玉米、夏花生、夏玉米夏花生间作、夏玉米夏大豆间作茬口显著增加15.2%、5.0%、13.3%、8.4%,氮吸收量分别增加11.3%、2.3%、13.6%、14.5%。夏大豆茬口下冬小麦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分别比夏玉米、夏花生、夏玉米夏花生间作、夏玉米夏大豆间作茬口显著增加25.4%、18.6%、37.6%、16.4%,花前干物质转运率分别提高7.0%、9.6%、14.3%、5.6%,花前干物质转运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分别提高8.5%、12.8%、23.6%、7.3%。夏大豆茬口下冬小麦花前氮转运率、花前氮转运对籽粒氮的贡献率、花后氮积累量均较高;氮吸收效率最高,分别比夏玉米、夏花生、夏玉米夏花生间作、夏玉米夏大豆间作茬口显著提高11.3%、7.1%、15.2%、15.9%;氮利用效率以夏玉米夏大豆间作茬口最高,夏大豆茬口次之,两者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夏大豆茬口下冬小麦穗数分别比夏玉米、夏花生、夏玉米夏花生间作、夏玉米夏大豆间作茬口提高20.5%、5.9%、20.0%、16.0%,产量分别显著提高16.0%、11.9%、15.9%、5.8%。综上,夏大豆茬口有利于促进冬小麦地上部物质的生产和氮素吸收,提高小麦穗数,增加产量,冬小麦—夏大豆为最优种植模式。
关键词
冬小麦
茬口
干物质积累与转运
氮素吸收利用
产量
Keywords
Winter wheat
Preceding crop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Nitrogen uptake and utilization
Yield
分类号
S51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生态承载力和秸秆资源的河南省牛养殖潜力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聂胜委
张巧萍
罗鹏
闫祥洲
潘秀燕
王辉
李金平
机构
河南省
农业
科学
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
研究所
河南省
农业
科学
院畜牧
研究所
河南省
遂平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中国牛业科学》
2024年第5期29-36,共8页
基金
河南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HARS-22-13-G02).
文摘
[目的]:本文通过分析河南省及各地(市)的牛饲养潜力,为牛养殖业合理规划布局,推动种养循环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土地生态承载力、秸秆资源量等为基础,研究分析了河南省各地(市)的饲养量潜力和增量潜力。[结果]基于土地生态承载力、年可收集利用的秸秆资源量因素,河南省牛年饲养量潜力分别达5235.85、1907.81万头,分别有4597.96、1269.95万头的增量空间;其中南阳、周口、驻马店、新乡、商丘、信阳分别有588.77、577.32、552.90、335.18、435.97、395.86万头和107.74、203.27、136.05、103.43、134.93、140.84万头牛增量空间;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焦作、濮阳、许昌、漯河、鹤壁、济源分别有136.15、212.37、174.78、192.07、268.41、124.44、181.77、167.54、110.77、80.78、15.88万头和29.16、44.93、15.78、29.60、91.51、41.61、67.22、56.89、44.42、27.39、1.40万头牛增量空间。[结论]总之,河南省发展牛养殖业秸秆资源富足,饲养量潜力和增量潜力大;应加强政策引导和区域差异化养殖模式的研究,促进种养循环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秸秆资源量
河南省
牛养殖潜力
Keywords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crop straw resources
henan Province
cattle’s feeding potential capacity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麦种植技术优化及病虫害防治策略
被引量:
5
3
作者
王辉
马学理
张雷
许纪东
潘秀燕
机构
遂平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种子科技》
2024年第12期96-98,共3页
文摘
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种植过程中面临着各种病虫害的威胁,不仅直接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也给环境带来了潜在风险。为了实现小麦的高产稳产和可持续种植,从土壤管理、水资源管理、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探讨了小麦种植技术优化及病虫害防治策略,为农民种植小麦提供科学的技术指导,实现小麦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小麦
种植技术
病虫害防治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产小麦新品种遂麦162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
2
4
作者
潘秀燕
许纪东
机构
河南省
遂平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10期161-164,共4页
文摘
遂麦162是遂平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豫农416为母本、偃展4110为父本选育出的高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株高适中、群体好、整齐度好、株型松紧适度、抗倒一般、落黄好。2023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区域试验及推广种植示范表明,遂麦162是一个高产、综合性状好、适应性强的小麦新品种。本文作者通过对遂麦162的选育过程、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进行阐述,以期为该品种的生产和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小麦
遂麦162
选育
栽培技术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麦新品种遂麦13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
1
5
作者
王辉
郑念
许纪东
潘秀燕
陈长山
马学理
马卫红
机构
河南省
遂平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驻马店市驿城区诸市镇人民政府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6期169-172,共4页
文摘
遂麦132是遂平县农业科学试验站以豫农416作母本、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资源材料XNS16-2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高产半冬性小麦新品种,2022年通过河南省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好、适应性强等特点。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主要性状及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生产和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小麦
遂麦132
选育
栽培技术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麦种植过程中的需肥特性与施肥技术探讨
被引量:
4
6
作者
王辉
郑念
陈长山
潘秀燕
许纪东
机构
遂平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河北农机》
2023年第22期154-156,共3页
文摘
小麦作为适应环境能力较强的植物,世界各地都有小麦作物的种植,我国小麦的种植量非常大,因此也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是我国人民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可以被制成各种食品和饮料,并且其自身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因此提高小麦作物的产量与质量对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国实现粮食安全保障的关键。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那么就必须对土壤实施合理的施肥。小麦种植中的施肥技术以及小麦需肥特性的研究直接关系到小麦种植的品质和产量,施肥可以为小麦提供丰富的营养,增加土壤的肥沃程度,因此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对小麦需肥特性的研究,同时探讨施肥中需要严格遵守的相关原则来进行施肥技术的分析,本文进一步明确了小麦施肥的选择和施肥方法等,为小麦种植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关键词
小麦种植
需肥特性
施肥技术
应用效果
分类号
S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茬口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转运、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王海洋
靳海洋
宋航
潘秀燕
闫雅倩
杨习文
曾昭海
臧华栋
郑念
李向东
贺德先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生态承载力和秸秆资源的河南省牛养殖潜力分析
聂胜委
张巧萍
罗鹏
闫祥洲
潘秀燕
王辉
李金平
《中国牛业科学》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小麦种植技术优化及病虫害防治策略
王辉
马学理
张雷
许纪东
潘秀燕
《种子科技》
202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高产小麦新品种遂麦162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潘秀燕
许纪东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小麦新品种遂麦13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王辉
郑念
许纪东
潘秀燕
陈长山
马学理
马卫红
《农业科技通讯》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小麦种植过程中的需肥特性与施肥技术探讨
王辉
郑念
陈长山
潘秀燕
许纪东
《河北农机》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