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色土坡耕地植物篱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谌芸 何丙辉 +1 位作者 向明辉 陈晶晶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7-52,共6页
在四川盆地紫色土区通过标准径流小区试验,研究新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豆科银合欢属)植物篱、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禾本科香根草属)植物篱对坡耕地水土流失和微地形的影响。结果表明:10°,15°坡耕地上,新银... 在四川盆地紫色土区通过标准径流小区试验,研究新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豆科银合欢属)植物篱、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禾本科香根草属)植物篱对坡耕地水土流失和微地形的影响。结果表明:10°,15°坡耕地上,新银合欢植物篱和香根草植物篱均表现出一定的水土保持效应,此效应需要约2年时间才开始显现。据2010年和2011年径流小区的水土流失监测数据知,植物篱对泥沙的控制效应优于对径流的控制效应;同坡度时,香根草植物篱对径流泥沙的拦截效应优于新银合欢植物篱;定植时间较长时,植物篱的减流减沙效益较好,尤其表现在固土减沙方面;坡度对径流泥沙的影响显著于植物篱对径流泥沙的影响,但定植植物篱2年,二者对径流泥沙的影响差距缩小。此外,定植植物篱2年,植物篱改变坡耕地微地形的效应开始显现,篱带前出现泥沙淤积带,篱带间农地坡度变缓,篱带下出现土坎,此种现象以15°坡耕地比10°坡耕地、香根草植物篱小区比新银合欢植物篱小区、底行植物篱带处比中行及顶行植物篱带处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篱 降雨量 降雨强度 减流率 减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降雨下川中丘陵区不同年限植物篱水土保持效用 被引量:9
2
作者 李铁 谌芸 +4 位作者 何丙辉 向明辉 唐菡 刘枭宏 王润泽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35,共9页
通过对遂宁水土保持试验站内不同坡度(10°和15°)植物篱小区及对应对照小区为期7年的水土流失定位观测,探究了天然降雨条件下香根草植物篱和新银合欢植物篱在其生长年限增长过程中对紫色土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 通过对遂宁水土保持试验站内不同坡度(10°和15°)植物篱小区及对应对照小区为期7年的水土流失定位观测,探究了天然降雨条件下香根草植物篱和新银合欢植物篱在其生长年限增长过程中对紫色土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植物篱开始发挥其水土保持作用时,减流率(年均)达10.5%~20.0%,减沙率(年均)达53.5%~54.5%,减流作用随年限增长波动较大,减沙作用逐渐趋稳;(2)10°香根草植物篱水土保持效果最优,其减流和减沙作用均在生长年限为1年时开始发挥,10°新银合欢植物篱次之,其减沙作用较减流作用提前约1年凸显,15°香根草植物篱最弱,其布设小区多数次降雨减流率均明显低于10°植物篱小区;(3)总体上植物篱能够降低坡度对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加剧作用,其中径流流失减少28.9%,泥沙流失减少11.3%,并削弱降雨量与径流泥沙的相关程度;(4)平均径流系数和降雨引发泥沙量随植物篱年限增长逐渐趋稳,其中10°小区香根草植物篱和新银合欢植物篱对特大暴雨(12 h降水总量>140.0 mm)和大暴雨(12 h降水总量为70~140 mm)下产生的径流系数消减明显,达15.0%~34.4%,各植物篱对所有降雨等级平均单位降雨所产生泥沙量均有明显消减作用,达34.1%~4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高植物篱 减流率 减沙率 降雨量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遂宁组母质封禁后的土壤侵蚀规律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杨远祥 朱雪梅 +3 位作者 邵继荣 林立金 吴咏 蒋小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4-28,共5页
通过遂宁市水土保持试验站母质侵蚀观测场长期连续观测试验,收集1991—2000年资料,采用数据分析方法,对遂宁组紫色土母质侵蚀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母质侵蚀区在封禁10 a内的年际地表径流模数与年际降雨量变化趋势一致,而土壤侵... 通过遂宁市水土保持试验站母质侵蚀观测场长期连续观测试验,收集1991—2000年资料,采用数据分析方法,对遂宁组紫色土母质侵蚀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母质侵蚀区在封禁10 a内的年际地表径流模数与年际降雨量变化趋势一致,而土壤侵蚀模数总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径流深与降雨量呈正相关,与降雨时间呈负相关。(3)降雨量和平均降雨强度两因子对土壤侵蚀量影响不显著,土壤侵蚀量与地表径流深在封禁期前4 a内能建立回归方程。由此认为,采用封禁管理来防治紫色土母质侵蚀可行,封禁至少8 a以上土壤侵蚀强度类型才由剧烈侵蚀逐渐转化为轻度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遂宁组 紫色母质 降雨量 径流深 土壤侵蚀量 封禁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耕种模式下遂宁组紫色土坡耕地产流产沙特征 被引量:12
4
作者 任雨之 郑江坤 +4 位作者 付滟 王文武 曾倩婷 向明辉 陈鑫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38,共9页
基于遂宁水土保持试验站1989—2016年次降雨数据,划分出Ⅰ(小雨强长历时)、Ⅱ(中雨强长历时)、Ⅲ(中雨强中历时)、Ⅳ(大雨强短历时)4种雨型,依据耕种模式划分出4个时段,分析坡耕地产流产沙规律。结果表明:(1)1991—1992年,等高沟垄两端... 基于遂宁水土保持试验站1989—2016年次降雨数据,划分出Ⅰ(小雨强长历时)、Ⅱ(中雨强长历时)、Ⅲ(中雨强中历时)、Ⅳ(大雨强短历时)4种雨型,依据耕种模式划分出4个时段,分析坡耕地产流产沙规律。结果表明:(1)1991—1992年,等高沟垄两端加档方式保水保土作用最佳,且在各雨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斜坡沟垄随角度增加保土保水作用逐渐减弱。(2)2004—2005年,农耕地顺坡垄作的产沙量为横坡垄作的10~20倍,而产流量为横坡垄作的1~3倍,说明横坡垄作减沙效应优于减流效应,且种植黄花较种植玉米水土保持作用更强。(3)2006—2008年,农耕地栽植新银合欢植物篱初期地表扰动大,产流产沙量较对照小区大;各小区产流量在不同雨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Ⅱ雨型下横坡红苕/玉米—小麦小区产沙量显著大于其余雨型(P<0.05),为其余雨型的4.4~26.7倍。(4)2013—2016年,植物篱已定植3年,植物篱小区水土保持效果均优于对照小区,减沙效应优于减流效应,且香根草植物篱水土保持效果整体优于新银合欢植物篱,Ⅲ雨型下各小区产沙量呈极显著差异(P<0.01)。整体来看,等高沟垄耕作两端加档方式最佳,利于农耕地保土蓄水;植物篱减沙效果明显,但定植初期产沙量增加,且存在占用农田和影响机耕等问题,故应结合实际选择适宜的耕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耕种模式 雨强 产沙量 径流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遂宁组母质侵蚀与治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泽渊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7-38,共2页
遂宁市中区母质侵蚀面积 5 9 9km2 ,属极强度侵蚀区。母质颗粒淤塞水道、淤毁农田及塘库埝工程 ,降低了工程防洪灌溉效益。遂宁组母质易风化 ,风化后的碎屑黏聚力弱、结构力差 ,易遭受径流侵蚀。治理遂宁组母质侵蚀 ,应实行治标与治本... 遂宁市中区母质侵蚀面积 5 9 9km2 ,属极强度侵蚀区。母质颗粒淤塞水道、淤毁农田及塘库埝工程 ,降低了工程防洪灌溉效益。遂宁组母质易风化 ,风化后的碎屑黏聚力弱、结构力差 ,易遭受径流侵蚀。治理遂宁组母质侵蚀 ,应实行治标与治本相结合 ,采用水平沟、鱼鳞坑等工程整地 ,沿山坡修筑排洪沟、建沉沙凼与蓄水池 ,并进行工程护坡处理 ,因地制宜建立果梯 ,护坡缝间、果梯埂坡宜栽植串叶松香草、蓑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质侵蚀 遂宁组 成因 治理技术 川中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雨型下紫色土区坡耕地产流产沙特征 被引量:34
6
作者 马星 郑江坤 +5 位作者 王文武 陈鑫 秦伟 单志杰 郎登潇 廖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21,共5页
利用遂宁水土保持试验站5个径流小区1984—2015年次降雨和径流输沙数据,基于降雨过程定量划分出4种雨型,分析了雨型对不同坡度坡耕地产流产沙的作用。结果表明:径流深与各时段最大雨强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随着坡度的增加,最大相... 利用遂宁水土保持试验站5个径流小区1984—2015年次降雨和径流输沙数据,基于降雨过程定量划分出4种雨型,分析了雨型对不同坡度坡耕地产流产沙的作用。结果表明:径流深与各时段最大雨强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随着坡度的增加,最大相关系数所对应的雨强时段越短;冲刷量均与Ⅰ平均呈极显著相关,且相关系数最大。径流深、冲刷量与雨强拟合关系均为幂函数,分别为"凸型"和"凹型"增函数,且拟合度区间分别为[0.79,0.88]和[0.90,0.97],说明冲刷量和雨强的关系更密切。各雨型下的产流产沙量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同一坡度下基本表现为雨型Ⅳ(短历时、大雨强)>雨型Ⅲ(中历时、中雨强)>雨型Ⅱ(长历时、中雨强)>雨型Ⅰ(长历时、小雨强),其中,雨型Ⅳ明显大于雨型Ⅰ且达到显著水平(p<0.05),且在15°小区的响应最为明显。雨型Ⅳ是造成该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主要降雨类型,且径流深和冲刷量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加,故应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着重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坡度 雨强 雨型 径流深 冲刷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银合欢篱对紫色土坡地土壤有机碳固持的作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郭甜 何丙辉 +5 位作者 蒋先军 马云 吴咏 向明辉 谌芸 唐春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0-197,共8页
土壤有机碳的固持对保持土壤肥力以及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田间定位试验,探讨了新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篱对10°和15°的紫色土农耕地(玉米地)和经济林地(油桃地)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影响。... 土壤有机碳的固持对保持土壤肥力以及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田间定位试验,探讨了新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篱对10°和15°的紫色土农耕地(玉米地)和经济林地(油桃地)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3a的新银合欢篱的10°和15°农耕地、10°经济林地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比相应的无植物篱的对照地提高41.53%、43.29%、32.15%。经济林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呼吸强度显著大于农耕地处理;10°比15°农耕地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呼吸速率及微生物量碳提高;农耕地比经济林地更利于微生物生物量维持。各处理下坡比上坡更利于土壤有机碳蓄积,且土壤呼吸强度提高,但土壤微生物商基本相同。不同处理下,土壤有机碳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各不相同:定植新银合欢篱的10°和15°农耕地、10°经济林地土壤有机碳与有机质含量、土壤微生物碳有极显著的相关性,与全钾呈正相关,与pH负相关;定植新银合欢篱的10°和15°农耕地呼吸强度与有机碳相关关系均达到了极显著性,10°经济林地呼吸强度与有机碳显著相关;土壤微生物指标变化与有机碳的变化趋势一致,能反映土壤质量变化。阐明定植新银合欢篱利于土壤有机碳固持,且能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 植物篱 土壤有机碳 微生物商 呼吸强度 代谢商 土壤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动力学的紫色土区植物篱控制面源污染的临界带间距确定 被引量:9
8
作者 马云 何丙辉 +5 位作者 何建林 吴咏 向明辉 谌芸 唐春霞 郭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0-64,共5页
为了分析确定紫色土区植物篱控制面源污染合适的带间距,该研究基于坡面水流动力学,利用四川省遂宁市水土保持试验站多年观测资料,分析了紫色土区新银合欢植物篱带间距对10°、15°农耕地面源污染的控制机理。结果表明:紫色土区... 为了分析确定紫色土区植物篱控制面源污染合适的带间距,该研究基于坡面水流动力学,利用四川省遂宁市水土保持试验站多年观测资料,分析了紫色土区新银合欢植物篱带间距对10°、15°农耕地面源污染的控制机理。结果表明:紫色土区在天然降雨条件下,为保证植物篱带间距能有效地控制篱带间的土壤流失,坡面发生细沟侵蚀时的径流流速应不大于颗粒粒径<0.02mm土粒的起动流速。通过对坡面细沟发育过程推导表明,紫色土区坡度为10°、15°的坡面布设植物篱时带间距最大分别应为13.73、9.00m。当坡面开始产生细沟侵蚀时的径流流速与颗粒粒径<0.02mm土粒的起动流速刚好处于临界状态时,10°、15°坡面产生细沟侵蚀的最小径流流速分别为0.183、0.190m/s。坡面表土养分流失主要是通过土壤颗粒流失的,植物篱控制坡面土壤颗粒的流失对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学 污染 水土保持 植物篱 带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物篱对紫色土区坡耕地表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黄鑫 蒲晓君 +3 位作者 郑江坤 秦伟 单志杰 李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73-177,215,共6页
为探究植物篱措施对坡耕地表层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基于遂宁水土保持试验站长期定位观测数据,结合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对比分析了香根草和新银合欢植物篱定植3a后径流小区表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植物篱小区表层土壤砂粒含... 为探究植物篱措施对坡耕地表层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基于遂宁水土保持试验站长期定位观测数据,结合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对比分析了香根草和新银合欢植物篱定植3a后径流小区表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植物篱小区表层土壤砂粒含量是对照组的49%-92%,〉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是对照组的110%-119%,表明植物篱能够改善土壤表层的颗粒组成和团聚体含量,且10°小区较15°小区变化更为显著。植物篱小区表层土壤总孔隙度为50.2%-53.2%,空白对照组总孔隙度为45.5%-48.5%;非毛管孔隙度要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毛管孔隙度低于对照组;和对照组相比,植物篱小区表层土壤SOC及TN含量显著增加,土壤TP及TK含量显著减少,15°坡耕地及植物篱上侧较显著。植物篱措施能够显著增加土壤表层的SOC和TN含量,土壤TP和TK含量略有减少,故植物篱小区应适当增加磷钾养分的补充。总体来看,植物篱对坡耕地表层土壤颗粒组成和团聚体的作用大于养分,能显著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其中香根草植物篱对土壤物理结构的改善作用强于新银合欢植物篱。在今后对植物篱措施的应用过程中,应采取相应措施保持土壤结构的稳定性和养分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篱 紫色土 坡度 土壤理化性质 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篱对紫色土区坡地不同土层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马云 何丙辉 +4 位作者 何建林 吴咏 向明辉 徐小军 覃引燕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0-64,70,共6页
通过对土壤0-20 cm及20-40 cm土层土壤微团聚体、机械组成、容重及含水率的测定,研究了新银合欢植物篱对紫色土区坡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区坡度为10°条件下,植物篱对于农耕地小区土壤微团聚体的影响作用大于经济林... 通过对土壤0-20 cm及20-40 cm土层土壤微团聚体、机械组成、容重及含水率的测定,研究了新银合欢植物篱对紫色土区坡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区坡度为10°条件下,植物篱对于农耕地小区土壤微团聚体的影响作用大于经济林地小区的。对农耕地小区土壤0-20 cm层微团聚体粒级为0.05~0.02,0.01~0.005,0.005~0.002,<0.002 mm的质量百分含量影响作用显著;对20-40 cm土层经济林地小区粒级为0.25~0.05 mm土壤微团聚体、农耕地小区粒级为<0.002 mm土壤微团聚体质量百分含量影响作用显著。在农耕地土地利用方式条件下,植物篱对坡度为10°及15°小区的土壤微团聚体在垂直方向分布也有很大程度影响作用,对土壤0-20 cm层各粒级土壤微团聚体的影响作用要大于对土壤20-40 cm层的影响作用。植物篱对于坡度为10°小区土壤机械组成的影响作用大于15°小区的。植物篱对于农耕地及经济林地小区土壤含水率及容重影响作用不显著。植物篱对土壤结构的改善、土壤结构性能的提升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篱 土壤物理性质 土地利用方式 颗粒组成 团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篱对紫色土区坡地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何建林 何丙辉 +5 位作者 马云 吴咏 向明辉 王小川 赵斌 陶俊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5-70,共6页
通过土壤养分测定,研究了新银合欢植物篱对紫色土区坡地农耕地、经济林地两种土地利用方式及10°,15°坡度下土壤0-20 cm及20-40 cm层养分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篱对农耕地小区0-20cm层土壤中SOM、TK,对经济林小区土壤0... 通过土壤养分测定,研究了新银合欢植物篱对紫色土区坡地农耕地、经济林地两种土地利用方式及10°,15°坡度下土壤0-20 cm及20-40 cm层养分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篱对农耕地小区0-20cm层土壤中SOM、TK,对经济林小区土壤0-20 cm层中TK、AP的含量影响作用较显著;植物篱对农耕地小区土壤20-40 cm层中SOM、TN、TP、AK及TK,对经济林小区土壤20-40 cm层中TN、TK、AN及AK的含量影响作用较显著。农耕地及经济林地小区植物篱对土壤0-20 cm层和20-40 cm层养分含量影响作用大体上表现为农耕地>经济林,10°>15°,0-20 cm层>20-40 cm层。此外,土壤0-20 cm层SOM与TP、AK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43,0.581;与AN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05。AN与AK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37。AK与AP呈极显著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篱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养分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篱措施对紫色土坡耕地产流产沙及微地形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马星 王文武 +4 位作者 郑江坤 秦伟 单志杰 陈鑫 向明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5-89,188,共6页
基于遂宁水土保持试验站坡耕地2012—2016年次降雨和径流输沙数据,定量分析了自然降雨下植物篱对坡耕地产流产沙及微地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篱小区总径流深是对照小区的80%~84%,总冲刷量是对照小区的34%~44%,植物篱减沙作用优于减流... 基于遂宁水土保持试验站坡耕地2012—2016年次降雨和径流输沙数据,定量分析了自然降雨下植物篱对坡耕地产流产沙及微地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篱小区总径流深是对照小区的80%~84%,总冲刷量是对照小区的34%~44%,植物篱减沙作用优于减流。对照小区(Ⅱ小区和Ⅴ小区)径流深、冲刷量与平均雨强、降雨量均极显著相关(P<0.01);植物篱小区(Ⅰ小区、Ⅲ小区和Ⅳ小区)径流深、冲刷量与平均雨强、降雨量均呈正相关,其中径流深与降雨量极显著相关。各雨型间产流产沙差异不显著,其中植物篱对A型雨(大雨强、短历时)减流减沙效果优于B型雨(中雨强、中历时)和C型雨(小雨强、长历时)。定植植物篱后,篱带前出现泥沙淤积带,15°香根草(Ⅰ小区)、10°香根草(Ⅲ小区)和10°新银合欢(Ⅳ小区)平均坡度分别演变为11.97°,7.73°和7.89°,香根草植物篱的效果较明显,植物篱使得坡耕地梯田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篱 雨型 坡度 径流深 冲刷量 微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土区植物篱对坡面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郭甜 何丙辉 +5 位作者 蒋先军 马云 吴咏 向明辉 谌芸 唐春霞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4-98,185,共6页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肥力的形成和植物营养的转化起着积极的作用,是土壤肥力和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通过土壤微生物量测定,研究新银合欢植物篱对紫色土区坡地农耕地、经济林地2种土地利用方式及10°,15°坡度...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肥力的形成和植物营养的转化起着积极的作用,是土壤肥力和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通过土壤微生物量测定,研究新银合欢植物篱对紫色土区坡地农耕地、经济林地2种土地利用方式及10°,15°坡度下0-20cm土层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新银合欢植物篱可以明显提高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植物篱对经济林地小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作用总体上大于对农耕地小区的,同时对10°农耕地的影响作用总体上大于对15°农耕地的;下坡的三大微生物数量,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平均含量明显比上坡的多,下坡距离植物篱带最近采样点处三大微生物数量,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明显比其他采样点的多。表明定植新银合欢植物篱有利于减少土壤肥力衰退,有利于土壤碳、氮素固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篱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量氮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降雨条件下紫色土母质水沙输移动态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佳 何丙辉 +1 位作者 吴咏 向明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7-459,共3页
研究了1994~1998年遂宁组母质侵蚀试验场资料,用SPSS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母质侵蚀区降雨-侵蚀模数的年际变化和径流深-侵蚀模数的年际变化规律大致一样。自然降雨条件下研究发现,降雨径流是紫色土母质侵蚀区的主要动力因子,产生径流的... 研究了1994~1998年遂宁组母质侵蚀试验场资料,用SPSS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母质侵蚀区降雨-侵蚀模数的年际变化和径流深-侵蚀模数的年际变化规律大致一样。自然降雨条件下研究发现,降雨径流是紫色土母质侵蚀区的主要动力因子,产生径流的临界降雨量指标是13.908 mm。径流量与输沙模数成直线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遂宁组母质侵蚀 降雨量 径流量 输沙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篱对紫色土区坡地土壤可蚀性变化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巍 何丙辉 +4 位作者 马云 何建林 谌芸 吴咏 向明辉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2年第1期7-12,25,共7页
基于土壤分形维数及EPIC模型,研究紫色土区坡耕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定植新银合欢植物篱对坡面土壤分形特征及可蚀性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定植植物篱能提高坡面土壤粘粒含量,对坡面小区土壤整体的可蚀性没有明显影响。土壤分形维数与... 基于土壤分形维数及EPIC模型,研究紫色土区坡耕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定植新银合欢植物篱对坡面土壤分形特征及可蚀性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定植植物篱能提高坡面土壤粘粒含量,对坡面小区土壤整体的可蚀性没有明显影响。土壤分形维数与砂粒、粉粒含量呈负相关,与粘粒含量呈正相关;土壤可蚀性K值与粉粒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57;与分形维数、砂粒含量、粘粒含量及有机碳含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9,-0.668,-0.603,-0.2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篱 分形维数 土壤可蚀性 机械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官司河流域7种林分枯落物及土壤层水文效应 被引量:4
16
作者 唐素贤 郑江坤 +3 位作者 蒲晓君 史鹏举 孟晨 宫渊波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0-53,共4页
为定量评估森林水源涵养能力,结合野外采样和浸水试验对官司河流域7种林分枯落物及土壤层水文效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林分枯落物蓄积量范围为4.49~13.19 t·hm-2,其中马尾松纯林最大,麻栎纯林最小;各林分枯落物最大持水深和有效... 为定量评估森林水源涵养能力,结合野外采样和浸水试验对官司河流域7种林分枯落物及土壤层水文效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林分枯落物蓄积量范围为4.49~13.19 t·hm-2,其中马尾松纯林最大,麻栎纯林最小;各林分枯落物最大持水深和有效拦蓄量均表现为未分解层大于半分解层,且纯竹林最大,分别为2.87 mm和9.77 t·hm-2。枯落物层持水量和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均显著。各林分0~30 cm土壤总孔隙度变化范围为37.1%~54.3%,竹林和松栎混交林的表层土壤有效持水量最大,分别为256.5、244.5 t·hm-2。纯竹林、松栎混交林持水效果较好,可作为水源涵养林得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水速率 有效拦蓄量 土壤有效持水量 川中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耕种模式下降雨等级对紫色土坡耕地产流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任雨之 郑江坤 +4 位作者 付滟 王文武 曾倩婷 向明辉 陈鑫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0-98,共9页
为了探讨紫色土坡耕地在不同降雨等级下的水土流失特征,为选择水土保持效应高的耕种模式提供依据,基于遂宁水土保持试验站1989—2016年降雨与径流输沙数据,划分4类耕种模式,就不同降雨等级下径流小区产流产沙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为了探讨紫色土坡耕地在不同降雨等级下的水土流失特征,为选择水土保持效应高的耕种模式提供依据,基于遂宁水土保持试验站1989—2016年降雨与径流输沙数据,划分4类耕种模式,就不同降雨等级下径流小区产流产沙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小、中雨基本不造成侵蚀,侵蚀性降雨主要为大、暴雨,集中于6—8月。2)等高沟垄大雨下水土保持效应最好。相比顺坡垄作,横坡垄作大暴雨下可减流50%~56%,暴雨下减沙93%~95%,且差异显著(P<0.05)。顺坡垄作种植黄花较玉米可减沙88%~98%,大、暴雨下差异显著。植物篱定植初期产流产沙反而大于对照区,且在大雨下差异显著;而定植3年后,植物篱减流减沙作用明显,且香根草优于新银合欢。3)沟垄小区产流产沙量在特大暴雨与大、暴雨间差异显著。顺垄黄花小区产流量大,暴雨是大雨下的6.4倍,且差异显著;横(顺)垄小区大暴雨与大、暴雨的产沙量差异显著。定植初期植物篱小区产流量在各降雨等级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油桃小区产沙量在大暴雨与大雨间差异显著。定植3年后植物篱及其对照小区产流产沙量在大暴雨与大、暴雨下均差异显著,大暴雨下产流量和产沙量分别为大、暴雨的3.3~6.6倍和8.8~113.5倍。各类措施减沙均优于减流效应,减沙作用随降雨等级增大呈降低趋势,考虑农业管理和经济收益,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耕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等级 耕种模式 紫色土 径流深 产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地与植被调整对紫色土区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静苑 蒲晓君 +3 位作者 郑江坤 黄鑫 陈鑫 张健全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1-85,共5页
基于川北紫色土区3个径流小区整地前后近20a实测数据,通过建立降雨因子和产流产沙的关系对其降雨特征及产流产沙规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整地后年均降水量较整地前减少约10%,但径流系数和含沙率分别减少了88%和83%。其中,自然破坏... 基于川北紫色土区3个径流小区整地前后近20a实测数据,通过建立降雨因子和产流产沙的关系对其降雨特征及产流产沙规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整地后年均降水量较整地前减少约10%,但径流系数和含沙率分别减少了88%和83%。其中,自然破坏小区经过混交造林调整后产流、产沙分别减少95%和88%(P<0.05),封坡育草小区经过人工补植调整后分别减少90%和80%,荒坡垦种小区经过青砖护埂调整后分别减少78%和81%,说明混交造林水土保持效果最明显。整地前产流、产沙均表现为荒坡垦种>自然破坏>封坡育草,整地后表现为青砖护埂>人工补植>混交造林;荒坡垦种小区与其他小区间整地前后产流产沙差异均显著(P<0.05);由产流产沙量与降雨特征指标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可知,整地后的相关系数均较小,且产流的相关性明显高于产沙。说明降雨因子对整地后的产流、产沙影响较小,水土保持措施起到关键作用。植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结合有效减少该区的产流产沙量,可在该区水土保持建设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整地措施 植被恢复 径流系数 产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与植被变化对川中丘陵区典型小流域侵蚀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付滟 郑江坤 +6 位作者 任雨之 王文武 曾倩婷 向明辉 陈鑫 张云奇 赵鹏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7-74,共8页
为了解年和次降雨尺度下植被变化对解家湾小流域侵蚀产沙的影响,运用RUSLE模型计算小流域降雨侵蚀力,采用双累积曲线法和分离判别法分析侵蚀产沙变化的成因。根据植被调整和双累积曲线变化,分为农作物种植期(1986—1989)、经果林种植期(... 为了解年和次降雨尺度下植被变化对解家湾小流域侵蚀产沙的影响,运用RUSLE模型计算小流域降雨侵蚀力,采用双累积曲线法和分离判别法分析侵蚀产沙变化的成因。根据植被调整和双累积曲线变化,分为农作物种植期(1986—1989)、经果林种植期(1990—2008)和搁荒期(2009—2016);以农作物种植期为基准期,经果林种植期侵蚀产沙量减少了80.24%,其中植被和降雨的贡献率分别为78%和22%,经果林使冠层覆盖增加,根系固土能力增强,并且梯田梗坎可减少产沙。以经果林种植期为基准期,搁荒期侵蚀产沙量增加79.52%,其中植被和降雨的贡献率分别为88%和12%,搁荒期引起的排水不畅会导致梯田梗坎大量溃坏,增加产沙量。流域产沙与植被覆盖大小和梯田埂坎是否完善有直接关系。植被覆盖在一定的降雨侵蚀力区间内减沙作用明显,但超过临界值时,植被减沙作用变弱。增加乔灌层、布设水土保持工程并进行有效田间管护可明显减少侵蚀产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田工程 植被变化 双累积曲线 输沙模数 川中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篱篱前淤积带与篱下土坎土壤水库和抗剪性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翟婷婷 谌芸 +5 位作者 李铁 向明辉 王润泽 唐菡 周涛 刘枭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99-607,共9页
为探究紫色土坡地植物篱篱前淤积带与篱下土坎处土壤贮水能力和抗剪性能的差异及变化规律,选取四川遂宁水土保持试验站10°新银合欢植物篱小区(L10)、10°香根草植物篱小区(V10)和15°香根草植物篱小区(V15),分上、中、下... 为探究紫色土坡地植物篱篱前淤积带与篱下土坎处土壤贮水能力和抗剪性能的差异及变化规律,选取四川遂宁水土保持试验站10°新银合欢植物篱小区(L10)、10°香根草植物篱小区(V10)和15°香根草植物篱小区(V15),分上、中、下坡采集篱前淤积带和篱下土坎(无下坡)0—30 cm耕层土壤,测定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和土壤抗剪强度,计算土壤水库总库容、滞洪库容、内摩擦角φ和粘聚力c。结果表明:(1)同一篱带,篱前淤积带土壤保水贮水能力优于篱下土坎,其中篱前淤积带土壤自然含水率较之篱下土坎显著高6.52%—12.13%。(2)同一篱带,篱下土坎土壤透气性以及土壤抗剪性能均优于篱前淤积带,其中篱下土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较之篱前淤积带显著高5.61%—57.70%。(3)同一小区,篱前淤积带保水贮水能力均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而篱下土坎均为上坡>中坡。其中V15小区上述趋势最明显,其下坡篱前淤积带(上坡篱下土坎)的土壤总库容和滞洪库容分别为上坡篱前淤积带(均为中坡篱下土坎)的1.04倍和1.03倍(1.02倍)。(4)同一小区,篱前淤积带土壤内摩擦角、粘聚力c和抗剪强度均表现为上坡>中坡>下坡,篱下土坎均为上坡>中坡。其中V10小区上述趋势最明显,其上坡篱前淤积带(上坡篱下土坎)上述指标依次为下坡篱前淤积带(均为中坡篱下土坎)的1.06、1.09倍和1.05倍(1.04倍)。(5)一个雨季前后篱前淤积带和篱下土坎土壤透气性、保水贮水能力及抗剪性能均无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篱 微地形 淤积带 土壤总库容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