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TA和DSA评价膈下动脉解剖学变异和临床相关性:一项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严高文 严高武 +6 位作者 李宏伟 李勇 赵林伟 范小萍 邓建涛 严静 王毅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99-1206,共8页
目的:评价基于CT血管成像(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膈下动脉(IPA)解剖学变异的发生率与临床相关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Scopus、Embase、Google Scholar、CBM、CNKI、WanFang、VIP和Baidu Scholar等数据库,纳... 目的:评价基于CT血管成像(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膈下动脉(IPA)解剖学变异的发生率与临床相关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Scopus、Embase、Google Scholar、CBM、CNKI、WanFang、VIP和Baidu Scholar等数据库,纳入与左、右膈下动脉(LIPA和RIPA)相关的文献,并采用Stata 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篇文献,包括6754例患者。IPA共干和单独起源的汇总发生率分别为29.4%(95%CI:24.8%~34.2%)和70.6%(95%CI:65.8%~75.2%);IPA共干以起源于腹主动脉和腹腔干最为常见,汇总发生率分别为48.2%(95%CI:42.4%~54.1%)和49.0%(95%CI:43.3%~54.7%);RIPA单独起源以腹主动脉和腹腔干最为常见,汇总发生率分别为40.9%(95%CI:36.7%~45.3%)和34.8%(95%CI:30.7%~38.9%);LIPA单独起源以腹腔干和腹主动脉最为常见,汇总发生率分别为58.5%(95%CI:53.2%~63.7%)和32.6%(95%CI:27.3%~38.1%)。结论:IPA的起源变异十分丰富,熟悉IPA的起源变异对介入放射学、胃肠病学、外科学和创伤学医师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下动脉 CT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起源 解剖变异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肺部磨玻璃样病变 被引量:15
2
作者 严高武 孙清泉 +5 位作者 严高文 张川 李兵 徐晓雪 杨汉丰 杜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7-80,共4页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PTNB)诊断肺部恶性磨玻璃样病变(GGO)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因肺部GGO而于我院接受CT引导下PTNB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针道距离,分为A_1(〈5 cm,n=28)、B_1(5~9 cm,n=18)、C_1(〉9 cm,n...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PTNB)诊断肺部恶性磨玻璃样病变(GGO)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因肺部GGO而于我院接受CT引导下PTNB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针道距离,分为A_1(〈5 cm,n=28)、B_1(5~9 cm,n=18)、C_1(〉9 cm,n=14)组;根据GGO在肺内的百分比,分为A_2(50%~90%,n=32)、B_2(〉90%,n=28)组。计算CT引导下PTNB诊断各组肺部恶性GGO的效能并比较其效能差异。结果 CT引导下PTNB诊断肺部恶性GGO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7.50%(42/48)、100%(12/12)、90.00%(54/60)。对于A_1、B_1、C_1组及A_2、B_2组,其诊断效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T引导下PTNB诊断肺部恶性GGO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且其诊断效能与针道距离及GGO在肺内的百分比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组织检查 磨玻璃样病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