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或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55
1
作者 苟文军 杨旭 +3 位作者 方晏红 刘灵琳 龙波 刘思源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84-886,共3页
目的 对比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合并白内障的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0例100眼分为2组,A组50例50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 目的 对比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合并白内障的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0例100眼分为2组,A组50例50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B组50例50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12个月,记录并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B组术后12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70±0.17和0.69±0.14,均较术前的0.27±0.02和0.26±0.04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A组、B组术后12个月的眼压分别为(14.93±2.97)mm Hg(1 k Pa=7.5 mm Hg)和(14.82±3.01)mm Hg,均较术前的(36.62±3.30)mm Hg和(37.18±2.96)mm Hg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但B组有27眼眼压高于21 mm Hg,需加用1-2种降眼压药物才能将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A组、B组术后12个月的前房深度分别为(4.56±0.04)mm和(4.60±0.07)mm,均较术前的(1.46±0.25)mm和(1.44±0.27)mm明显加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A组、B组术后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及前房深度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术后13眼出现浅前房,1眼前房少许出血,3眼发生恶性青光眼;B组术后未见浅前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均能有效控制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提高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 小梁切除术 房角分离术 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苟文军 吕红彬 +4 位作者 杨旭 李恒 刘灵琳 李利文 龙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18-821,共4页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早期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早期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凋亡的影响,进而从分子学水平上阐明PPAR-γ激动剂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保护作用,为预防及早期治疗DR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选择90只健康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DM+罗格列酮组和DM组,进一步将每组大鼠分为给药后4周、8周和12周三个时间点进行观察。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50 mg·kg^(-1)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DM大鼠模型。自DM模型成模后第3天起,DM+罗格列酮组大鼠每天给予罗格列酮3 mg·kg^(-1)灌胃,正常对照组和DM组每天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于给药后4周、8周和12周处死各组大鼠,处死前测各组大鼠的血糖和体质量,然后摘除左眼球制成眼杯,采用TUNEL法测定各组大鼠视网膜上RGCs的凋亡指数,并作对比。结果给药后4周、8周和12周,DM组和DM+罗格列酮组大鼠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0.01);DM组和DM+罗格列酮组大鼠的体质量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均为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RGC层上仅见少量的凋亡细胞;各时间点DM+罗格列酮组大鼠RGCs的凋亡指数较DM组明显降低(均为P<0.01);DM组和DM+罗格列酮组大鼠RGCs的凋亡指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0.01)。结论外源性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能够抑制DM大鼠视网膜上RGCs的凋亡,对早期DM大鼠视网膜具有保护作用,有望成为DR新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AR-Γ 罗格列酮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oN蛋白及TGF-β在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苟文军 方晏红 +3 位作者 刘思源 刘灵琳 杨旭 李利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35-1037,共3页
目的观察SnoN蛋白及TGF-β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上的表达,探讨SnoN蛋白及TGF-β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关系,为DR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糖尿病(DM... 目的观察SnoN蛋白及TGF-β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上的表达,探讨SnoN蛋白及TGF-β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关系,为DR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糖尿病(DM)组,每组各10只。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50 mg·kg-1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的方法建立DM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一次性给予等体积柠檬酸三钠-柠檬酸缓冲液腹腔注射。分别于造模后8周和12周处死各组大鼠,均完整摘除各组大鼠的左眼球制成眼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上SnoN蛋白及TGF-β蛋白的表达。结果造模后8周和12周,DM组大鼠血糖值分别为(22.64±3.57)mmol·L-1、(24.08±1.60)mmol·L-1,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4.64±0.91)mmol·L-1、(4.50±0.66)mmol·L-1,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上TGF-β无表达或弱表达,在造模后8周和12周时,DM组大鼠视网膜上TGF-β的OD值分别为0.121 0±0.005 6、0.155 0±0.007 0,均较正常对照组(0.022 0±0.007 9、0.025 0±0.007 0)明显增加(均为P<0.01)。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上SnoN蛋白高表达,在造模后8周和12周时,DM组大鼠视网膜上SnoN的OD值分别为0.412 0±0.011 3、0.214 0±0.006 9,均较正常对照组(0.945 0±0.007 0、0.944 0±0.005 1)明显降低(均为P<0.01),且随着病程的延长,降低更明显。结论 SnoN蛋白对TGF-β信号通路起负反馈抑制作用,能降低TGF-β信号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因此对DR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SnoN蛋白 TGF-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共同性内斜视手术正位率的因素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恒 曾小平 米雪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55-457,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共同性内斜视手术正位率的因素。方法46例共同性内斜视患者按麻醉方式、年龄、病程、斜视度数分组,术前检查包括屈光状态、视力、斜视角测定和牵拉试验。术后对各组正位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6例患者1次治愈35例,未愈11... 目的探讨影响共同性内斜视手术正位率的因素。方法46例共同性内斜视患者按麻醉方式、年龄、病程、斜视度数分组,术前检查包括屈光状态、视力、斜视角测定和牵拉试验。术后对各组正位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6例患者1次治愈35例,未愈11例。全身麻醉组和表面麻醉组正位率分别是76.19%和76.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5,P>0.05);2~7岁、8~14岁、≥15岁3组的正位率分别是83.33%、78.57%、70.00%,3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c=0.7836,P>0.05);病程≤5a组、6~10a组、≥11a组的正位率分别是88.89%、64.29%、71.43%,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c=2.9989,P>0.05);10△~35△组、36△~60△组、≥61△组正位率分别是92.31%、84.21%、50.0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7.6357,P<0.05),其中低、中度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6400,P>0.05),但它们和高度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3300和2.0600,P均<0.05)。结论共同性内斜视手术正位率与麻醉方式、年龄、病程无主要关系,斜视度是影响其术后正位率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斜视 正位率 斜视度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工程角膜移植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全坤 李恒 +3 位作者 杨旭 苟文军 李虹谕 林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1期102-106,共5页
目的探讨生物工程角膜移植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对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0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脱细胞猪角膜基质构建的生物角膜对患眼进行角膜板层移植术,以... 目的探讨生物工程角膜移植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对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0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脱细胞猪角膜基质构建的生物角膜对患眼进行角膜板层移植术,以对侧眼为对照。随访12个月,观察移植后移植物上皮化完成情况,利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移植物角膜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密度和上皮下神经纤维修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中患者均未再发现孢子和菌丝,术后1年,术眼角膜表面曲线光滑度与对侧眼相当。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3 d至1周,随时间延长,患者眼部刺激性症状评分、新生血管评分、移植物透明度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术后3、6、12个月,术眼上皮细胞密度与对侧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6、12个月,术眼内皮细胞密度均显著低于对侧眼(均P<0.05)。术后6个月,术眼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最低(P<0.05),术后12个月,术眼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逐渐增加,但仍显著低于对侧眼(P<0.05)。结论采用生物工程角膜行板层角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工程 真菌性角膜溃疡 脱细胞猪角膜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上Smad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苟文军 刘思源 覃冬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14-1016,1020,共4页
目的探讨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模型视网膜上Smad7表达的影响,研究Smad7的表达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关系,为预防及早期治疗DR提... 目的探讨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模型视网膜上Smad7表达的影响,研究Smad7的表达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关系,为预防及早期治疗DR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选择60只健康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DM+MG132组和DM组。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50mg.kg-1STZ的方法建立DM大鼠模型。自DM模型建立后第3天起,DM+MG132组大鼠每天给予0.1mg.kg-1MG132DMSO液腹腔注射,正常对照组和DM组每天给予0.1mg.kg-1DMSO液腹腔注射。于造模后8周和12周时处死各组大鼠,然后摘出眼球,制成眼杯,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上Smad7蛋白的表达。各指标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的多重比较采用q检验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上Smad7蛋白高表达;DM组造模后8周和12周时大鼠视网膜上Smad7的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分别是0.3408±0.0007、0.1193±0.0028,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8793±0.0015和0.9605±0.0021)(均为P<0.01);DM+MG132组造模后8周和12周时大鼠视网膜上Smad7的OD值分别是0.4864±0.0015、0.5904±0.0122,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0.01);DM+MG132组造模后8周和12周时大鼠视网膜上Smad7的表达较DM组明显增加(均为P<0.01)。结论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能够有效抑制Smad7的表达,对DM大鼠视网膜具有保护作用,因此有望成为DR的新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TGF-β Smads信号转导通路 SMAD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性斜视矫正术前后眼压变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恒 米雪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65-1067,共3页
目的观察共同性斜视矫正术前后眼压变化。方法 34例(65眼)接受共同性斜视矫正术患者,按手术涉及的眼外肌分组:一条水平直肌后退组共44眼,其中单纯一条内直肌后退组19眼,单纯一条外直肌后退组25眼;一条水平直肌后退联合同眼另一条水平直... 目的观察共同性斜视矫正术前后眼压变化。方法 34例(65眼)接受共同性斜视矫正术患者,按手术涉及的眼外肌分组:一条水平直肌后退组共44眼,其中单纯一条内直肌后退组19眼,单纯一条外直肌后退组25眼;一条水平直肌后退联合同眼另一条水平直肌缩短组21眼。检查术眼的术前和术后1 d、2 d、3 d、7 d、2周和1个月的眼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纯一条内直肌后退组患者术前眼压为(16.53±3.56)mmHg(1 kPa=7.5 mmHg),术后1 d、2 d、3 d、7 d、2周、1个月分别为(19.52±3.76)mmHg、(19.22±2.66)mmHg、(19.45±2.81)mmHg、(16.36±3.60)mmHg、(15.61±2.16)mmHg、(15.50±3.11)mmHg;术后1 d、2 d、3 d眼压均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7 d、2周和1个月眼压均接近术前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单纯一条外直肌后退组患者术后1 d、2 d、3 d眼压均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7 d、2周和1个月眼压均接近术前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一条水平直肌后退联合同眼另一条水平直肌缩短组患者术后1 d、2 d眼压均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 d和7 d眼压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2周和1个月眼压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共同性斜视手术中单纯剪断一条水平直肌,仅导致眼压早期升高,术后7 d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剪断两条水平直肌,导致术后早期眼压升高,之后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性斜视 直肌后退术 直肌缩短术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周基底细胞癌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宁 刘又言 +1 位作者 徐小凤 王大庆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9-93,共5页
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是眼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眼睑恶性上皮肿瘤的90%,以下睑多见(50%)。BCC远处转移非常罕见,但易复发。虽然BCC死亡率低,如未及时诊治,可广泛破坏周围组织并向眶内浸润,甚至失明、容貌改变,影... 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是眼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眼睑恶性上皮肿瘤的90%,以下睑多见(50%)。BCC远处转移非常罕见,但易复发。虽然BCC死亡率低,如未及时诊治,可广泛破坏周围组织并向眶内浸润,甚至失明、容貌改变,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目前BCC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本文就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周基底细胞癌 治疗方式 咪喹莫特 CO2 光动力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泛素化调节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苟文军(综述) 吕红彬(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02-904,共3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参与的细胞因子和调节因子众多,其发病机制一直是DR防治研究的热点。研究证实,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参与了DR的发生和发展,Smads蛋白则能介导TGF-β/Smads信号通路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参与的细胞因子和调节因子众多,其发病机制一直是DR防治研究的热点。研究证实,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参与了DR的发生和发展,Smads蛋白则能介导TGF-β/Smads信号通路的激活,进而参与DR的病理过程,而泛素一蛋白酶体途径(UPP)中的泛素连接酶Smurf则参与了TGF-β/Smads信号通路的降解调节。目前,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就UPP对TGF-β/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降解调节在DR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泛素一蛋白酶体途径 转化生长因子-Β Smads信号传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lncRNAMALAT1表达水平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邱煜焱 杨旭 +3 位作者 苟文军 刘思源 康海军 刘灵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71-974,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人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ALAT1)表达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院184例(368眼)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3组:非DR组(T2DM无并发症患者5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人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ALAT1)表达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院184例(368眼)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3组:非DR组(T2DM无并发症患者54例)、非增生组(T2DM合并非增生型DR患者62例)、增生组(T2DM合并增生型DR患者68例)。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患者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T)、血肌酐(Scr)、血尿酸(S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用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血清MALAT1表达水平。用Pearson分析MALAT1与患者其余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发生DR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ALAT1预测DR的价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增生组和非增生组患者年龄、病程、LDL-C、HbA1c、HOMA-IR、IL-6、TNF-α和MALAT1均高于非DR组(均为P<0.05),且增生组患者以上各指标均高于非增生组(均为P<0.05)。三组患者性别、体重指数、高血压占比、高脂血症占比、吸烟占比、饮酒占比、AST、ALT、Scr、SUA、TC、TG、HDL-C、FBG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MALAT1与病程、LDL-C、HbA1c、HOMA-IR、IL-6、TNF-α均呈正相关(均为P<0.05),与AST、ALT、Scr、SUA、TC、TG、HDL-C、FBG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年龄、病程、LDL-C、HbA1c、HOMA-IR、IL-6、TNF-α和MALAT1是T2DM患者发生DR的独立影响因素(均为P<0.05)。MALAT1预测T2DM患者发生DR的AUC为0.843,高于LDL-C(0.464)、HbA1c(0.606)、HOMA-IR(0.601)、IL-6(0.663)、TNF-α(0.694)。MALAT1预测T2DM患者发生DR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34%和71.55%。结论T2DM患者发生DR时血清MALAT1表达水平升高,并且与糖脂代谢、炎症指标及病情进展相关。MALAT1可能是预测T2DM发生DR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长链非编码RNA 人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群SOX2基因与高度近视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严丽英 王星 +2 位作者 邹云春 雷佳红 曾官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51-855,共5页
目的研究SOX2是否可作为中国汉族人群高度近视的候选基因,寻找与高度近视关联的致病基因位点。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关联分析法。将同意参加本研究的83例(160眼)正视者作为对照组,117例(211眼)高度近视患者作为病例组,所有患者均进行详细... 目的研究SOX2是否可作为中国汉族人群高度近视的候选基因,寻找与高度近视关联的致病基因位点。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关联分析法。将同意参加本研究的83例(160眼)正视者作为对照组,117例(211眼)高度近视患者作为病例组,所有患者均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并提取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在中国汉族北京居民的基因型数据库中选取3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采用SNP直接测序法进行基因分型检测。根据所有样本所得各标签SNP的基因型,计算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并使用Bonferroni法进行多重检验矫正;采用χ2检验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分布是否有差异。结果3个标签SNP位点(rs11915160、rs4575941、rs4459940)的基因型结果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都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本研究人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rs4575941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0.03),但经Bonferroni法矫正后,两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0.09);病例组rs4575941位点的等位基因G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值为1.58,等位基因G可能是高度近视的一个危险基因。结论中国汉族人群SOX2基因SNP位点rs4575941与高度近视之间的关联存在可疑性,为了明确相关性,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选择合适的多重检验方法,并结合其他手段进行大数据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SOX2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泪膜变化与视觉质量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邱煜焱 康刚劲 +4 位作者 徐曼华 王妍茜 李茂娇 陈映 刘长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目的观察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术后是否使用人工泪液聚乙二醇滴眼液的泪膜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与术后视觉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眼科就诊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单焦点、非球面人工晶状体... 目的观察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术后是否使用人工泪液聚乙二醇滴眼液的泪膜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与术后视觉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眼科就诊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单焦点、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47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术后常规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普拉洛芬滴眼液、聚乙二醇滴眼液滴眼;对照组(21例),术后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普拉洛芬滴眼液滴眼。2组受试对象均于术前及术后7 d、30 d、90 d分别进行OSDI评分,运用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测泪河高度(tear meniscus height,TMH)、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并采用基于双通道技术的视觉质量分析系统获取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截止频率、基础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 scattering index,OSI)及总OSI,通过计算得出泪膜客观散射指数(tear film objective scattering index,TFOSI)。分析不同时间组间、组内各指标差异及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OSI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7 d OSI较术后30 d、90 d增加,术后30 d、90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TFOSI均较术前增大,治疗组术后7 d(1.35±0.71)大于术前(0.79±0.56),术后30 d(0.73±0.40)、90 d(0.70±0.49)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术后30 d(1.33±0.81)较术后7 d(1.83±0.85)小,而较术前(0.62±0.46)值大,术后90 d(0.75±0.53)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MTF cutoff均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7 d较术前大,较术后30 d、90 d小,而术后30 d和90 d无明显差异;两组TFOSI、OSI与MTF cutoff均存在负相关性。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泪膜稳定性与视觉质量具有相关性,泪膜稳定性的恢复有助于视觉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 泪膜 视觉质量 聚乙二醇滴眼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NALT通过调控Notch信号通路对H2O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妍茜 康海军 +5 位作者 周娟 陈颖 杨涛 王敏 赵越越 康刚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7-223,共7页
目的探讨lncRNA NALT(简称NALT)对H_(2)O_(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H_(2)O_(2)处理人晶状体上皮SRA01/04细胞24 h,CCK-8和qRT-PCR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及NALT表达水平。将NALT过表达质粒转染至SRA... 目的探讨lncRNA NALT(简称NALT)对H_(2)O_(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H_(2)O_(2)处理人晶状体上皮SRA01/04细胞24 h,CCK-8和qRT-PCR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及NALT表达水平。将NALT过表达质粒转染至SRA01/04细胞中,再经100μmol/L H_(2)O_(2)或联合10μmol/L 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DAPT干预24 h,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DCFH-DA荧光探针标记法检测各组细胞ROS水平;化学法检测SOD活性和MDA含量;Annexin V-FITC/PI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Notch1和Hes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随着H_(2)O_(2)干预浓度的增加,SRA01/04细胞增殖活性和NALT表达水平均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0.05)。H_(2)O_(2)干预后,NALT过表达可显著提高SRA01/04细胞增殖活性和SOD活性,降低ROS、MDA及细胞凋亡水平,上调Notch1和Hes1蛋白表达水平(均P<0.05)。然而,联合DAPT干预可逆转NALT过表达对H_(2)O_(2)诱导的SRA01/04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论过表达NALT可改善H_(2)O_(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otch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NALT H2O2 人晶状体上皮细胞 NOTCH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