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康志愿者WibergⅢ型髌骨内侧面软骨定量值可能存在差异:一项基于T_(2)-mapping及合成磁共振的研究
1
作者 唐聪 严高武 +5 位作者 李勇 赵林伟 范小萍 陈雪 刘滔 翟颖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76-780,共5页
目的:对比健康志愿者WibergⅢ型及稳定型髌骨内、外关节面软骨的厚度、T2值及合成磁共振定量值(T1、T2、PD值),分析髌软骨MRI定量的差异。方法:采用GE premier 3.0T合成磁共振成像技术、T_(2)-mapping技术对97例健康志愿者行膝关节扫描;... 目的:对比健康志愿者WibergⅢ型及稳定型髌骨内、外关节面软骨的厚度、T2值及合成磁共振定量值(T1、T2、PD值),分析髌软骨MRI定量的差异。方法:采用GE premier 3.0T合成磁共振成像技术、T_(2)-mapping技术对97例健康志愿者行膝关节扫描;据Wiberg分型标准,将髌骨分为Ⅰ-Ⅲ型;Ⅰ-Ⅱ型纳入稳定型髌骨组,Ⅲ型髌骨纳入不稳定髌骨组。由2位放射诊断医师独立测量软骨的厚度、T2值及合成磁共振定量值,并对结果一致性进行检测;最终评估及比较不同类型髌骨测量值的差异。结果:与稳定组相比,WibergⅢ型髌骨内侧面软骨厚度明显较薄(P<0.05),髌内侧面软骨T2值(T_(2)-mapping)及合成磁共振T2、PD值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髌内侧面软骨T1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ibergⅢ型及稳定组髌骨外侧面软骨厚度、软骨T1、T2及P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稳定性髌骨相比,WibergⅢ型髌骨内侧面软骨厚度、部分软骨MRI定量值均存在差异。髌软骨MRI定量研究需要考虑髌骨形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 软骨 形态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和CT特征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学英 杜娟娟 +6 位作者 张菊 蒋锐 付泉水 刘婷婷 罗江 蒋东林 张小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1-456,F0002,共7页
目的:探讨老年性急性胰腺炎(AP)不同年龄段的临床和CT特征。方法:纳入来自3家三甲综合医院的确诊AP的643例老年患者临床和CT影像资料,根据年龄分为3组:轻度老年组(65~74岁)、中度老年组(75~84岁)和高龄组(≥85岁)。收集并评估3组AP患者... 目的:探讨老年性急性胰腺炎(AP)不同年龄段的临床和CT特征。方法:纳入来自3家三甲综合医院的确诊AP的643例老年患者临床和CT影像资料,根据年龄分为3组:轻度老年组(65~74岁)、中度老年组(75~84岁)和高龄组(≥85岁)。收集并评估3组AP患者的临床和CT特征。结果:轻度老年组胸腔积液发生率、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肌酐和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其他2组(P<0.05)。轻度老年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发生率、甘油三酯水平及治愈率更高(P<0.05)。中度老年组患者低白蛋白血症和肝功能异常发生率较高(P<0.05)。高龄组冠心病发生率、平均血小板体积、AP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及死亡率高于其他2组(P<0.05)。结论:老年AP患者不同年龄段各有其特征。高龄组患者尽管基于CT的ANP发生率更低,但其胸腔积液发生率及并发冠心病比例更高,临床进展更严重,预后也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老年人 临床特征 计算机体层成像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在回路深度学习垂体分割模型的建立
3
作者 冷渌清 花蕊 +3 位作者 石峰 陈明 吴玉桥 朱珠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0-334,共5页
目的:采用深度学习方法,通过人在回路的方式进行迭代式标注-训练,建立垂体分割模型,实现垂体体积人工智能(AI)测量。方法:将1285例颅脑3D T 1WI图像按5~15岁、16~25岁、26~50岁、51~70岁年龄段分组,每个年龄组随机选择80例,分成4批次进... 目的:采用深度学习方法,通过人在回路的方式进行迭代式标注-训练,建立垂体分割模型,实现垂体体积人工智能(AI)测量。方法:将1285例颅脑3D T 1WI图像按5~15岁、16~25岁、26~50岁、51~70岁年龄段分组,每个年龄组随机选择80例,分成4批次进行试验。初始每组选择3例图像进行人工预标注神经垂体和腺垂体,输入计算机进行学习,获取初始模型。应用模型对一批数据进行分割,获得分割后的神经垂体、腺垂体与垂体总体积数据,将分割结果进行人工校准,获得校准后相对应的体积数据作为金标准。用前一组校准后的分割图像进行计算机迭代式学习优化模型,再用优化后模型对新一组图像分割与校准,重复上述过程,最终将校准前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认定深度学习建模成功。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Dice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结果:从第2批次开始,除5~15岁年龄段外,其它年龄段神经垂体体积在校准前后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腺垂体与垂体总体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批次,各年龄段神经垂体、腺垂体与垂体总体积在校准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37~0.928),Dice值大于0.941,Spearman相关系数大于0.969。结论:通过迭代式训练进行深度学习建模可构建垂体分割模型,实现垂体体积AI自动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 深度学习 人在回路 自动分割 迭代式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虚拟单能技术在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胡纳 李勇 +4 位作者 赵林伟 陈洪 冯英 杨国庆 付泉水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38-41,56,共5页
目的:采用双源CT单能及双能技术进行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并对比二者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探讨双源CT双能模式下的虚拟单能技术在支气管动脉成像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1月胸部CT增强病患64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 目的:采用双源CT单能及双能技术进行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并对比二者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探讨双源CT双能模式下的虚拟单能技术在支气管动脉成像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1月胸部CT增强病患64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单能组及双能组),每组32例。对比剂采用碘帕醇(370 mgI/mL),剂量为1.2 m L/kg,流速固定在4.0 m/s,追加生理盐水40 mL。单能组每个病患得到一组增强图像,双能组可生成40~190 keV多组图像,并通过虚拟单能技术自动得出对比度信噪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最高的一组图像,将得出的两组图像进行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支气管动脉CT值、噪声(Standard deviation,SD)、CNR、信噪比(Single-to-noise ratio,SNR)以及辐射剂量等参数进行对比。结果:两名放射科主任医师对支气管动脉主观评分结果呈优秀吻合(所有Kappa值>0.8)。与单能组相比,双能组右侧和左侧支气管动脉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明显更高(P<0.001,P=0.001)。除此之外,在双能组中,左右支气管动脉的CT值(P<0.001,P<0.001)、噪声(P<0.001,P<0.001)、CNR(P=0.001,P=0.003)、SNR(P=0.012,P=0.035)均显著高于单能组。辐射剂量方面,双能组与单能组的CTDI和DLP均无明显差异(P=0.097,P=0.132)。结论:双源CT双能模式下的虚拟单能量技术能够提高支气管动脉的血管成像质量,显示更细小的血管走形,更好的满足诊断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脊膜动静脉瘘8例影像学检查
5
作者 陈小容 王秀容 +1 位作者 王强 许二赫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3087-3089,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SDAVF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SDAVF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SDAVF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8例患者脊髓MRI检查示大部分患者有脊髓水肿信号,脊髓前后有葡行的血管流空影;部分患者有脊髓软化坏死信号。全部患者均经... 目的:通过分析SDAVF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SDAVF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SDAVF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8例患者脊髓MRI检查示大部分患者有脊髓水肿信号,脊髓前后有葡行的血管流空影;部分患者有脊髓软化坏死信号。全部患者均经脊髓血管造影明确诊断。结论:脊髓MRI可对SDAVF进行初步诊断,确诊及瘘口的精确定位有赖于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动静脉瘘 脊髓MRI 脊髓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测量正常中晚孕胎儿大脑主要径线的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严静 严高武 +7 位作者 王微 杨国庆 李勇 付泉水 赵林伟 陈洪 秦伟 杨汉丰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25-229,共5页
目的探讨3.0T MRI测量正常胎儿头颅主要径线的可重复性及其与孕周的相关性;建立MRI对正常胎儿大脑发育的量化评价方法。方法收集219胎超声检查初步提示胎脑解剖结构正常的胎儿。采用3.0T MR仪扫描胎儿颅脑。由2名MRI医师测量胎儿脑双顶... 目的探讨3.0T MRI测量正常胎儿头颅主要径线的可重复性及其与孕周的相关性;建立MRI对正常胎儿大脑发育的量化评价方法。方法收集219胎超声检查初步提示胎脑解剖结构正常的胎儿。采用3.0T MR仪扫描胎儿颅脑。由2名MRI医师测量胎儿脑双顶径、脑额枕径、骨双顶径、骨额枕径、头围、胼胝体长度及小脑横径,评价观察者间的可重复性,并对胎儿颅脑主要径线与孕周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2名医师应用MRI测量胎儿颅脑主要径线的可重复性好(组内相关系数均>0.7);胎儿脑双顶径、脑额枕径、骨双顶径、骨额枕径、头围、胼胝体长度、小脑横径与孕周均呈正相关(r=0.957、0.974、0.949、0.959、0.971、0.887、0.985,P均<0.001)。结论 3.0T MR用于测量正常中晚孕胎儿大脑主要径线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孕中晚期胎儿脑生物测量参数随孕龄呈二次多项式函数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胎儿 大脑 孕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胃癌病灶内癌细胞浸润性生长及血管新生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沈小程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2期3100-3103,共4页
目的:研究术前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胃癌病灶内癌细胞浸润性生长及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诊断为局部晚期胃癌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放化疗组术前接受卡培他滨+顺铂化疗联合调强适形放... 目的:研究术前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胃癌病灶内癌细胞浸润性生长及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诊断为局部晚期胃癌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放化疗组术前接受卡培他滨+顺铂化疗联合调强适形放疗,化疗组术前接受卡培他滨+顺铂化疗。取两组患者手术切除的胃癌病灶,测定增殖相关基因、侵袭相关基因、血管新生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放化疗组胃癌病灶内Rab27B、Bax、Caspase-3、PTPN13、E-cadherin、THBS2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化疗组,EZH2、PRR1、EPHA2、HDAC5、N-cadherin、Twist1、ANGPTL2、ANGPTL5、GOLPH3、HIF-1α的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化疗组。结论:术前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胃癌病灶内癌细胞的浸润性生长及血管新生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同步放化疗 增殖 侵袭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 PET/CT观察三七总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彭一檬 余录 +2 位作者 谭华 尤强 张春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66-1770,共5页
目的采用Micro PET/CT观察经三七总皂苷(PNS)治疗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脑葡萄糖代谢动态变化,探讨PNS影响葡萄糖代谢的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及PNS组,每组10只,以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目的采用Micro PET/CT观察经三七总皂苷(PNS)治疗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脑葡萄糖代谢动态变化,探讨PNS影响葡萄糖代谢的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及PNS组,每组10只,以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造模成功后2、6、24、48及72 h各组Micro PET/CT图像,测定感兴趣容积(VOI)的标准摄取值(SUV);对比术后72 h各组大鼠脑组织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和葡萄糖转运蛋白3(GLUT-3)表达。结果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各时间点脑组织SU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NS组术后6、24、48及72 h SUV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术后6 h脑缺血灶糖代谢水平最低,术后24 h、48 h及72 h不同程度恢复。模型组及PNS组GLUT-1、GLUT-3平均光密度值高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且PNS组高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 PNS可通过影响GLUT-1及GLUT-3表达而提高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葡萄糖代谢,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18F氟脱氧葡萄糖 大鼠 三七总皂苷 葡萄糖转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髌股关节解剖学参数评估髌腱-股外侧髁撞击综合征:基于MRI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瞿晓春 李勇 +1 位作者 姚尧 刘滔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0-484,共5页
目的:基于MRI对比分析髌股关节解剖学定量参数(滑车沟角、外侧滑车倾斜度、外侧滑车长度、滑车沟深度、Insall-Salvati指数)在评估髌腱-股骨外侧髁撞击征(PT-LFCFS)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18年6月-2021年6月在本院经临床诊断为PT-LF... 目的:基于MRI对比分析髌股关节解剖学定量参数(滑车沟角、外侧滑车倾斜度、外侧滑车长度、滑车沟深度、Insall-Salvati指数)在评估髌腱-股骨外侧髁撞击征(PT-LFCFS)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18年6月-2021年6月在本院经临床诊断为PT-LFCFS的31例患者和髌骨高位但无PT-LFCFS的20例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纳入本研究。所有受试者行膝关节MRI扫描(矢状面T1WI及横轴面、冠状面和矢状面脂肪抑制质子加权成像),测量滑车沟角、外侧滑车倾斜度、外侧滑车长度、滑车沟深度和Insall-Salvati指数,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定量参数值在3组间的差异,进一步采用最小差异法(LSD)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滑车沟角和Insall-Salvati指数在3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外侧滑车倾斜度、外侧滑车长度及滑车沟深度在3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Insall-Salvati指数在PT-LFCFS组与髌骨高位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1),在PT-LFCFS组与对照组、髌骨高位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滑车沟角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鉴别PT-LFCFS与高位髌骨时,滑车沟角和Insall-Salvati指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7和0.551。结论:MRI能较准确地评估髌股关节解剖变异。滑车沟角可能是髌腱-股骨外侧髁撞击征发生的重要解剖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腱-股骨外侧髁撞击综合征 髌骨高位 解剖学参数 磁共振成像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内脏脂肪在肾细胞癌生物侵袭性及预后评估中的研究
10
作者 刘渝 李勇 +3 位作者 陈茜 唐铭悦 杨阳 邬颖华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43-1346,共4页
肥胖与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高腹腔内脏脂肪往往预示着恶性程度更高的肾细胞癌病理亚型及组织学分级。然而,在肾细胞癌预后中腹腔内脏脂肪堆积却与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相关。因此,了解腹腔内脏脂肪对肾细胞癌生物学行... 肥胖与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高腹腔内脏脂肪往往预示着恶性程度更高的肾细胞癌病理亚型及组织学分级。然而,在肾细胞癌预后中腹腔内脏脂肪堆积却与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相关。因此,了解腹腔内脏脂肪对肾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对临床诊疗决策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腹腔内脏脂肪在肾细胞癌生物侵袭性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 腹内脂肪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