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被引量:5
1
作者 陈瑶 张晓辉 +4 位作者 许兰平 刘开彦 秦炯 杨艳玲 黄晓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09-413,共5页
目的: 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X-linked adrenoleukodystrophy,ALD)是一种严重的遗传性疾病,导致神经系统迅速恶化和过早死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仍然是唯一能阻止该疾病神经症... 目的: 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X-linked adrenoleukodystrophy,ALD)是一种严重的遗传性疾病,导致神经系统迅速恶化和过早死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仍然是唯一能阻止该疾病神经症状的治疗方法。然而,许多患者缺乏合适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匹配相关供体,必须依赖替代供体作为干细胞来源,故本研究探讨采用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患儿。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 8例无HLA完全相合供体的ALD儿童接受了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预处理方案主要用药为马利兰(9.6 mg/kg)、环磷酰胺(200 mg/kg)和氟达拉滨(90 mg/m^2 ),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药物包括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环孢菌素A、霉酚酸酯和短疗程甲氨蝶呤。结果: 8例患儿均接受父亲来源的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患儿中位年龄为8岁(范围5~12岁),供者中位年龄为36(32~40)岁。干细胞来源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动员的骨髓联合动员后的外周血采集物,总有核细胞中位数为10.89 (9.40~12.16)×10^8 /kg, CD34^+细胞中位数为7.06(0.74~ 7.80 )×10^6 /kg。中性粒细胞植入发生在移植后11 d(范围8~13 d),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为移植后10 d(范围8~12 d),所有患儿在植入时均获得完全的供体细胞嵌合。4例患儿患有Ⅱ~Ⅳ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例患儿患有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均无重度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GVHD)发生。所有患儿中发生2例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血症,2例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血症。总体来看,7例患儿无严重相关移植合并症发生且均生存,1例患儿移植后125 d癫痫后脑疝死亡。结论:初步观察表明,采用这种新方案的单倍体异基因干细胞移植能成功地实现ALD患者的完全供体嵌合;根据我们的经验,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倍体相合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晚发重症肺炎患者治疗与预后转归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曹乐清 周婧睿 +16 位作者 陈育红 陈欢 韩伟 陈瑶 张圆圆 闫晨华 程翼飞 莫晓冬 付海霞 韩婷婷 吕萌 孔军 孙于谦 王昱 许兰平 张晓辉 黄晓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13-1020,共8页
目的:探讨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SCT)后出现晚发重症肺炎(late-onset severe pneumonia,LOSP)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与肺炎预后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在北京大... 目的:探讨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SCT)后出现晚发重症肺炎(late-onset severe pneumonia,LOSP)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与肺炎预后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allo-SCT后出现LOSP的82例患者的治疗药物启用时间,尤其是抗病毒药物和激素类药物的启用时间与肺炎预后转归的关系。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χ^(2)检验若涉及多组(n>2),其检验水准采用Bonferroni校正。结果:在82例患者中,LOSP的中位发病时间为移植后220 d(93~813 d),患者60 d的生存率为58.5%(48/82),其中好转患者对应的中位好转时间为18 d(7~44 d),死亡患者的中位死亡时间为22 d(2~53 d)。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抗病毒药物启用距离LOSP发病的时间(<10 d vs.≥10 d,P=0.012)和激素启用距离抗病毒药物的时间(<10 d vs.≥10 d,P=0.027)是影响LOSP患者60 d生存情况的因素。根据上述多因素分析结果进一步将患者分为4组:A组(抗病毒<10 d且激素≥10 d)、B组(抗病毒<10 d且激素<10 d)、C组(抗病毒≥10 d且激素≥10 d)和D组(抗病毒≥10 d且激素<10 d),其60 d生存率分别为91.7%、56.8%、50.0%和21.4%。结论:在接受allo-SCT后出现LOSP的患者中,抗病毒药物及激素类药物的启用时间与肺炎预后相关,早期加用抗病毒药物且在其后晚加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生存率最高,提示对于病因不明确的LOSP患者需高度怀疑病毒感染继发过度免疫反应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肺炎 抗病毒药 糖皮质激素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愈2例8p11骨髓增殖综合征患者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3
作者 许兰平 陈瑶 +1 位作者 石红霞 黄晓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93-996,共4页
目的:报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愈2例罕见8p11骨髓增殖综合征患者。方法:总结2例8p11骨髓增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实验室特征及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过程。结果:病例1,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伴白细胞异常升高,骨髓增生极度活跃,... 目的:报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愈2例罕见8p11骨髓增殖综合征患者。方法:总结2例8p11骨髓增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实验室特征及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过程。结果:病例1,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伴白细胞异常升高,骨髓增生极度活跃,骨髓细胞遗传学示46,XY,(8;13)(p11;q12)。淋巴结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病例2,多发浅表淋巴结肿大伴血常规异常就诊,血白细胞明显升高伴血小板减少,骨髓增生极度活跃,骨髓细胞遗传学示t(8;9)(p11;q32),分子生物学检测CEP110-FGFR1融合基因阳性,淋巴结活检为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2例患者均行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相合同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无病存活分别为移植后16年和6年。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8p11骨髓增殖综合征的有效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 同种 骨髓增殖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NOD/SCID/IL2rγnull新生小鼠异种移植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4
作者 孔圆 刘艳荣 +3 位作者 刘开彦 黄晓军 Fumihiko Ishikawa Mine Harada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62-768,共7页
本研究旨在应用NOD/SCID/IL2rγnull新生小鼠建立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异种移植模型。NOD/SCID/IL2rγnull新生期(出生48 h之内)小鼠经亚致死剂量(100 cGy)137Cs全身照射后,由面静脉输注FACSAria流式细胞仪分选纯化的B-ALL患... 本研究旨在应用NOD/SCID/IL2rγnull新生小鼠建立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异种移植模型。NOD/SCID/IL2rγnull新生期(出生48 h之内)小鼠经亚致死剂量(100 cGy)137Cs全身照射后,由面静脉输注FACSAria流式细胞仪分选纯化的B-ALL患者骨髓CD3-CD4-CD8-CD34+CD19+细胞,于移植后8-12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受鼠外周血、骨髓和脾脏中人源细胞的植入水平及其免疫表型,并通过HE染色评价人源B-ALL细胞在受鼠各组织器官中的迁移浸润能力。结果表明,在接受B-ALL患者CD34+CD19+细胞移植的受鼠外周血、骨髓和脾脏细胞中,不仅检测到了不同程度的人源B-ALL(huCD45+CD19+)细胞的植入〔(83.36±10.05)%,(93.88±5.05)%,(88.31±5.01)%〕,而且植入细胞具有与B-ALL患者相似的细胞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此外,人源B-ALL细胞广泛迁移浸润到受鼠的肝脏、肺脏、肾脏和脑等组织器官中。结论:NOD/SCID/IL2rγnull新生小鼠模型能够支持B-ALL患者CD34+CD19+细胞的高水平植入,是对人B-ALL进行体内功能性研究的新型异种移植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SCID/IL2rγnull小鼠 新生小鼠 异种移植 B-A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K细胞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过继性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及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春键 贾晋松 江浩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5-709,共5页
自然杀伤(NK)细胞为体内固有免疫细胞,无需抗原致敏即可直接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等。随着对NK细胞抗肿瘤机制深入认识、NK细胞扩增方法优化等方面的进展,以NK细胞为基础的血液肿瘤过继免疗法越来受到关注,尤其异体N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 自然杀伤(NK)细胞为体内固有免疫细胞,无需抗原致敏即可直接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等。随着对NK细胞抗肿瘤机制深入认识、NK细胞扩增方法优化等方面的进展,以NK细胞为基础的血液肿瘤过继免疗法越来受到关注,尤其异体N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疗效显著。随着精准医学发展、NK细胞抗肿瘤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逐步开展,相信不久的将来更为有效的异体N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方案会使更多的AML患者获益。本文就NK细胞生物学特点、细胞的制备方法、在非移植背景下AML中的临床应用及在AML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以期为后续的深入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细胞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过继性免疫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化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6
作者 孔圆 王亚哲 +1 位作者 胡玥 黄晓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3-77,共5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新型人源化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小鼠异种移植模型。4-6周NOD/SCID小鼠经亚致死剂量60Co全身照射后,给予抗小鼠CD122单克隆抗体腹腔注射,在预处理后24 h内经小鼠膝关节骨髓腔注射Ph+ALL患者骨髓单...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新型人源化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小鼠异种移植模型。4-6周NOD/SCID小鼠经亚致死剂量60Co全身照射后,给予抗小鼠CD122单克隆抗体腹腔注射,在预处理后24 h内经小鼠膝关节骨髓腔注射Ph+AL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于移植后8-12周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受鼠骨髓和脾脏中人源细胞的植入水平及其免疫表型,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Q-PCR)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受鼠骨髓和脾脏中人BCR/ABL1水平,并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抗人CD19,抗人CD34免疫组化染色评价人源Ph+ALL细胞在受鼠各组织器官中的迁移浸润能力。结果表明,在接受Ph+ALL患者细胞移植的受鼠骨髓和脾脏细胞中,人源Ph+ALL(huCD45+CD19+)细胞不仅有不同程度植入,而且植入细胞具有与Ph+ALL患者相似的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特征。此外,人源Ph+ALL细胞还广泛迁移浸润到受鼠的脑、肝脏和肾脏等组织器官中。结论:抗CD122抗体预处理的NOD/SCID小鼠联合骨髓腔注射能够支持Ph+AL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有效植入,为人类Ph+ALL白血病启动细胞鉴定及临床新药筛选研究提供一种新型异种移植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 SCID小鼠 抗小鼠CD122 异种移植小鼠模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PH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表达CD123的CD34+CD19+细胞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预测的新标记 被引量:1
7
作者 孔圆 黄晓军 +4 位作者 郝乐 秦亚溱 江倩 江浩 刘艳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0,共5页
本研究探讨CD123在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chromosome-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ALL)患者CD34+CD19+细胞上的表达特点及其在复发预测中的作用。2010年1月-2012年4月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经规范化诊治... 本研究探讨CD123在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chromosome-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ALL)患者CD34+CD19+细胞上的表达特点及其在复发预测中的作用。2010年1月-2012年4月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经规范化诊治的49例18-60岁初诊Ph+ALL患者纳入本研究,在初诊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通过多色流式细胞术监测CD34+CD19+细胞上CD123的荧光强度及表达比例,同时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Q-PCR)监测BCR-ABL1融合基因变化。与正常B祖细胞相比,获得完全缓解后任意时间点骨髓标本中异常高表达CD123的CD34+CD19+细胞大于10个定义为免疫残留阳性(FCM阳性)。结果表明,①初诊及复发Ph+ALL患者CD34+CD19+细胞上CD123的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 intensity,MFI)〔8.52(3.71-32.35)vs 8.93(4.79-29.74)vs 1.31(0.21-1.75),P<0.05〕,以及异常高表达CD123的CD34+CD19+细胞比例〔84.63%(55.07%-99.96%)vs 84.50%(57.68%-99.80%)vs 0.99%(0.45%-1.83%),P<0.05〕均显著高于健康供者的正常B祖细胞。入组的全部初诊及复发Ph+ALL患者的CD34+CD19+细胞均高表达CD123。②多色流式细胞术监测异常高表达CD123的CD34+CD19+细胞和RQ-PCR检测BCR-ABL1融合基因的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n=49例,360对,Spearman r=0.90,P<0.0001)。③13例复发患者中有11例在复发前3个月MRD监测表明,在复发前中位时间60(30-73)天均检出FCM阳性。结论:通过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异常高表达CD123的CD34+CD19+细胞可与RQ-PCR检测BCR-ABL1融合基因互为补充,共同应用于Ph+ALL患者的MRD监测以及复发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23 CD34+ CD19+细胞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PH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EVI1高表达的中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特点及早期治疗效果 被引量:3
8
作者 段文冰 宫立众 +8 位作者 贾晋松 主鸿鹄 赵晓甦 江倩 赵婷 王婧 秦亚溱 黄晓军 江浩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90-995,共6页
目的:探讨EVI1基因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临床生物学特点及其对早期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在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诊治的361例AML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3例AML患... 目的:探讨EVI1基因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临床生物学特点及其对早期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在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诊治的361例AML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3例AML患者EVI1基因阳性,分析比较其临床特征和生物学特征,并比较中危及高危伴EVI1+AML患者的临床与生物学特征及诱导缓解率,分析获得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的影响因素。32例健康供者进行EVI1/ABL基因水平检测,确定EVI1表达的异常界值。结果:以EVI1/ABL基因定量表达≥8.0%作为EVI1的阳性表达。在361例初发AML中,EVI1+AML患者共33例(9.1%),其中男性16例,女性17例,中位年龄45(18~67)岁,中位随访期为6.6(0.7~13.2)个月。中危核型17例,包括正常核型9例,1例+8;高危核型14例,包括7例-7/7q-,4例t(v;11q23),3例inv(3)/t(3;3),2例未见分裂象。33例患者1个疗程完全缓解率为42.4%,总CR率为60.6%。按《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预后分层,分为中危组16例,高危组17例,无低危组患者。中危组与高危组1个疗程CR率分别为68.8%和17.6%(P=0.005),总CR率分别为81.3%和41.2%(P=0.032),复发率为7.7%和14.3%。单因素分析,高危染色体核型对1个疗程CR率及总体CR率均有影响(P=0.004、0.029)。高危组患者病死率显著高于中危组(41.2%vs.6.3%,P=0.039),且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显著低于中危组(P=0.012)。结论:EVI1基因在AML中常伴中、高危核型表达,对于AML患者来说可能不是独立的预后因素,伴-7/7q-、t(v;11q23)及inv(3)/t(3;3)等高危染色体核型的预后差,其1个疗程CR率及总CR率、长期生存率低,病死率高,应尽早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EVI1基因 缓解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基因测序研究伴CEBPA-bZIP突变的成人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基因突变谱及危险分层 被引量:1
9
作者 曹雷茗 廖明玥 +7 位作者 周亚兰 江浩 江倩 常英军 许兰平 张晓辉 黄晓军 阮国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31-1637,共7页
目的:探讨伴CEBPA-bZIP突变的成人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CN-AML)患者的基因突变谱及预后意义。方法:对141例伴CEBPA-bZIP突变的成人CN-AML初诊骨髓DNA样本进行靶区测序,结合突变信息及临床数据构建基于无白血病生存率的Nomogram模型... 目的:探讨伴CEBPA-bZIP突变的成人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CN-AML)患者的基因突变谱及预后意义。方法:对141例伴CEBPA-bZIP突变的成人CN-AML初诊骨髓DNA样本进行靶区测序,结合突变信息及临床数据构建基于无白血病生存率的Nomogram模型。根据预后因素进行危险分层,采用Kaplan-Meier法探讨风险调整的缓解后治疗的获益程度。结果:经多因素Cox分析后4个因素被纳入本研究的Nomogram模型,由此得到一个风险评分计算的方程:危险分数=1.3002×WBC(≥18.77×10^(9)/L)+1.4065×CSF3R突变阳性+2.6489×KMT2A突变阳性+1.0128×DNA甲基化相关基因突变阳性。根据该模型进一步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46例(分数=0)和高风险组95例(分数>0),预后分析结果表明,高风险组中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5年无白血病生存率、5年总体生存率和5年累积复发率分别93.5%、97.1%和3.5%,接受维持化疗的患者分别为32.9%、70.5%和63.4%,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而在低风险组中并未观察到类似的获益。结论:伴CEBPA-bZIP突变的成人CN-AML具有复杂的共突变模式,基于CFS3R、KMT2A和DNA甲基化相关基因的突变情况联合白细胞水平构建的Nomogram模型可将该组患者进一步细分为相对低风险组和相对高风险组;对于高风险组患者,推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其缓解后的治疗方案。以上数据将有助于伴CEBPA-bZIP突变的成人CN-AML的预后评估及治疗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代测序 急性髓系白血病 正常核型 CEBPA-bZIP突变 Nomogra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CD138免疫磁珠分选结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细胞遗传学异常 被引量:14
10
作者 高露 刘清 +13 位作者 师岩 党辉 何琦 王峥 冯麟 李叶 王晓燕 李娜 宋文杰 王燕琳 孔舒 路瑾 黄晓军 赖悦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07-812,共6页
目的:比较直接荧光原位杂交技术(D-FISH)和CD-138磁珠分选结合FISH(MACS-FISH)的方法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的细胞遗传学异常。方法:对31例MM患者进行了传统G显带核型分析,并采用探针组合(1q21,D13S319,RB1,IgH,P53)同时进行D-FISH法和MA... 目的:比较直接荧光原位杂交技术(D-FISH)和CD-138磁珠分选结合FISH(MACS-FISH)的方法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的细胞遗传学异常。方法:对31例MM患者进行了传统G显带核型分析,并采用探针组合(1q21,D13S319,RB1,IgH,P53)同时进行D-FISH法和MACS-FISH法的检测。对17例IgH重组异常的患者,进一步利用IgH/FGFR3,IgH/MAF,IgH/CCND1 3种探针进行FISH检测。结果:31例患者中5例(16.1%)核型分析具有异常克隆。采用直接FISH法有13例(41.9%)检出异常,而采用CD138磁珠分选浆细胞后有25例(80.6%)检出异常。二者异常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42)。采用D-FISH法,1q21,D13S319,RB1,IgH,P53 5种探针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22.6%,25.8%,29%,38.7%和9.7%;而采用MACS-FISH法上述5种探针异常检出率分别为48.4%,45.2%,48.4%,67.7%和16.1%。骨髓浆细胞比例≥20%时,D-FISH与MACS-FISH异常检出率一致;骨髓浆细胞比例<20%,MACS-FISH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D-FISH法,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0)。结论:利用CD-138磁珠分选后进行FISH检测能显著提高MM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检出率。常规核型分析结合MACS-FISH是MM细胞遗传学异常克隆检测的理想方法,尤其适用于骨髓浆细胞比例小于20%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荧光原位杂交 免疫磁珠分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化疗期间的认知行为干预 被引量:49
11
作者 张鹍 王颜 +1 位作者 桂嵘嵘 颜霞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以心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的认知行为干预在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焦虑、抑郁的作用。方法将120例初治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健康教育、个体化心理疏导;观察... 目的探讨以心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的认知行为干预在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焦虑、抑郁的作用。方法将120例初治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健康教育、个体化心理疏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专业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认知行为干预,包括ABC转换思维练习、书写感恩日记、听音乐、冥想、运动等。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在干预前(入院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干预2周(完成诱导化疗出院前)和干预4周(第2次入院时)对两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干预前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2周、4周时SDS评分和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有助于减少患者治疗期间的负面心理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焦虑 抑郁 ABC转换思维练习 冥想 音乐 运动 认知行为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芯片电泳及毛细管电泳在筛查急性髓系白血病FLT3-ITD基因突变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冷馨 李玲娣 +2 位作者 李金兰 黄晓军 阮国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4-49,共6页
本研究旨在比较微芯片电泳及毛细管电泳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FLT3-ITD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可靠性。应用PCR-微芯片电泳和PCR-毛细管电泳法同时检测214例初治AML患者DNA样本FLT3-ITD基因突变,并通过直接测序法进行序列分析。PCR-微芯片电... 本研究旨在比较微芯片电泳及毛细管电泳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FLT3-ITD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可靠性。应用PCR-微芯片电泳和PCR-毛细管电泳法同时检测214例初治AML患者DNA样本FLT3-ITD基因突变,并通过直接测序法进行序列分析。PCR-微芯片电泳结果显示,FLT3-ITD突变阴性151例,阳性58例(58/214,27.1%),可疑阳性5例(5/214,2.3%);PCR-毛细管电泳结果显示,FLT3-ITD突变阴性147例,阳性67例(67/214,31.3%)。在毛细管电泳结果为阳性的67例样本中,其中4例微芯片电泳结果为阴性,5例为可疑阳性,用直接测序法进行检测,结果均为突变阳性。这一结果揭示,PCR-毛细管电泳法用于检测FLT3-ITD突变更为准确,虽然微芯片电泳组与毛细管电泳组FLT3-ITD突变检测阳性率并无显著差异(卡方检验,P>0.05)。结论:PCR-微芯片电泳与PCR-毛细管电泳均可作为简便的FLT3-ITD基因突变筛查方法,但作为新的检测手段,PCR-毛细管电泳法准确度与测序法一致、可用,而PCR-微芯片电泳法作为诊断检测的方法,其准确度有待于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FLT3-ITD基因突变 聚合酶链式反应 微芯片电泳 毛细管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焦虑障碍的现况调查 被引量:5
13
作者 曲姗 陈育红 +4 位作者 许兰平 张晓辉 王昱 胜利 谢稚鹃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91-895,共5页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焦虑障碍的检出率和危险因素,为早期识别和干预白血病患者中焦虑障碍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设计为现况调查,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5月在某综合医院血液科确诊的白血病患者548人,首先应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焦虑障碍的检出率和危险因素,为早期识别和干预白血病患者中焦虑障碍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设计为现况调查,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5月在某综合医院血液科确诊的白血病患者548人,首先应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为筛查工具,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为诊断工具,分别评估该人群中焦虑症状和焦虑障碍的检出率。其次分析社会人口学资料及临床分型,了解共患焦虑障碍的危险因素。再次比较GAD-7和M.I.N.I.两种检查工具的一致性。结果:白血病患者焦虑症状的检出率(筛查阳性率)为19.2%(105/548),各类焦虑障碍检出率(诊断阳性率)为13.3%(73/548),其中女性(23.5%vs.16.1%)、非在职者(39.4%vs.15.0%)、分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者(23.7%vs.15.7%)中筛查阳性率高于男性、在职者和白血病分型为急性髓性白血病(AML)者。筛查阳性率高于诊断阳性率,二者一致性评价kappa值为0.43,P<0.001。结论:白血病患者各类焦虑症状的检出率为19.2%,应该注意性别、职业状态、白血病临床分型等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焦虑 广泛性焦虑量表 现况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光心态塑造”辅导对血液科护士孤独感及幸福感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鹍 杨申淼 +2 位作者 刘树佳 吴王娟 颜霞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7-240,共4页
目的:观察"阳光心态塑造"辅导对血液科护士孤独感及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科59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使用UCLA孤独量表及总体幸福感量表在授课前完成基线调查,采用"阳光心态塑造"... 目的:观察"阳光心态塑造"辅导对血液科护士孤独感及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科59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使用UCLA孤独量表及总体幸福感量表在授课前完成基线调查,采用"阳光心态塑造"辅导对护士进行培训,分别于授课后1周、3周、2个月、6个月、12个月再次调查。结果:分析结果显示,与授课当天比较,授课后1周、3周、2个月、6个月护士的孤独感无明显改善(P>0.05),幸福感显著提高(P<0.05);授课后12个月护士的孤独感显著降低(P<0.05),幸福感显著提高(P<0.05)。结论:"阳光心态塑造"辅导可显著降低护士的孤独感,提高幸福感,并且具有一定的长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感 幸福感 护士 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