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论微陆块在中亚造山带演化中的作用:以锡林浩特微陆块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邵济安 田伟 +1 位作者 唐克东 周新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0,共10页
镶嵌状拼合在中亚造山带众多的古老陆壳块体或微陆块,是前期古亚洲洋的特征之一。本文重点讨论的是锡林浩特微陆块,组成微陆块基底的锡林郭勒杂岩既经历了早古生代的构造热事件,也保留了前寒武纪的古老锆石。当晚古生代(C2—P1)造山带... 镶嵌状拼合在中亚造山带众多的古老陆壳块体或微陆块,是前期古亚洲洋的特征之一。本文重点讨论的是锡林浩特微陆块,组成微陆块基底的锡林郭勒杂岩既经历了早古生代的构造热事件,也保留了前寒武纪的古老锆石。当晚古生代(C2—P1)造山带遭受到强烈的伸展变形和底侵作用时,锡林浩特微陆块又起到支柱作用:当微陆块的南、北边缘发生裂谷活动时,微陆块内部却保持了稳定的滨-浅海相沉积环境;在微陆块受到来自上地幔的底侵作用时,微陆块通过伸展背景下非造山的双峰式岩浆活动,及其与微陆块再次重熔有关的碱性花岗岩侵位,使得陆壳发生进一步的垂向增生和固结,保持了造山带的构造格局。本文讨论的正是在底侵作用的深部背景下认识该区在晚石炭世出现的一些独特的地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陆块 中亚造山带 晚古生代 固结 底侵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蒙造山带中段北部晚古生代两期岩浆活动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58
2
作者 李可 张志诚 +4 位作者 冯志硕 李建锋 汤文豪 罗志文 陈彦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2-288,共17页
兴蒙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长期以来是地质学家研究的焦点区域。内蒙古巴彦乌拉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中段北部苏尼特左旗以北,广泛出露晚古生代宝力格组火山—沉积地层和酸性侵入岩体。本文对阿尔善宝拉格附近的宝力格组中性火山岩和... 兴蒙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长期以来是地质学家研究的焦点区域。内蒙古巴彦乌拉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中段北部苏尼特左旗以北,广泛出露晚古生代宝力格组火山—沉积地层和酸性侵入岩体。本文对阿尔善宝拉格附近的宝力格组中性火山岩和侵入其中的花岗斑岩岩墙,及巴彦乌拉苏木南部花岗闪长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定年结果显示,宝力格组火山岩年龄为310.5±0.78 Ma,与巴彦乌拉苏木北部地区火山岩年龄(307.1±6.3Ma,308.9±1.8Ma)一致,证明本区宝力格组地层形成于晚石炭世;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岩墙年龄分别为312.5±0.75 Ma和286.6±0.75 Ma,形成时代分别为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通过区域对比分析认为,兴蒙造山带北部晚古生代存在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两期重要的岩浆活动,统计获得峰值年龄分别为318Ma和281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本区晚石炭世宝力格组火山岩具有由低钾拉斑向钙碱性、碱性系列过渡的特征,并以钙碱性和碱性系列为主;早二叠世花岗斑岩为A型花岗岩,具有与邻区锡林浩特及巴彦乌拉—东乌珠穆沁旗带内A型花岗岩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在花岗岩构造判别图中,花岗斑岩落入后造山区域,晚石炭世到早二叠世期间岩浆的形成环境向后造山环境逐渐演化,同时在SiO2和Na2O对K2O相关图解中,K2O含量具有增高变化的趋势,暗示构造环境有向更加稳定的板内环境演变的特征。因此,结合前人地质资料,兴蒙造山带北部晚古生代大量火山岩浆活动可能与二连—贺根山蛇绿混杂带形成有关,晚石炭世时期研究区处于后造山阶段,随着早二叠世大量A型花岗岩、碱性岩浆和双峰式火山岩的形成,该区进入造山后期更广泛的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力格组火山岩 花岗斑岩岩墙 锆石LA-ICP-MS U-PB定年 碱性花岗岩 后造山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前缘构造特征及变形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鹏远 张进江 +1 位作者 郭磊 杨雄英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1-199,共9页
在北大巴山推覆构造带前缘,北—北东倾斜的城口断裂和南—南西倾斜的高桥断裂形成一背冲式逆冲推覆体系,以两断层为界,其间为一巨型冲起构造。该冲起构造因边界断裂的产状特征、活动强度沿走向的差异,而表现出明显的分段性:其北西段为... 在北大巴山推覆构造带前缘,北—北东倾斜的城口断裂和南—南西倾斜的高桥断裂形成一背冲式逆冲推覆体系,以两断层为界,其间为一巨型冲起构造。该冲起构造因边界断裂的产状特征、活动强度沿走向的差异,而表现出明显的分段性:其北西段为双向逆冲的"正花状"结构;而南东段为反向逆冲为主的"半花状"结构。同构造低温变质绢云母40Ar-39Ar年龄显示,城口断裂在燕山期(约143.3Ma)存在一次强烈的构造活动,导致北大巴构造带进一步逆冲扩展和强烈隆升。在逆冲-推覆向前扩展过程中,受锋缘外侧阻抗的影响,沿前缘部位形成一系列反向逆冲断层,从而形成巨型冲起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巴山 逆冲推覆构造带 反向逆冲断裂 冲起构造 ^40AR-^39AR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天山超高压变质带中志留纪岛弧火山岩岩片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2
4
作者 蒲晓菲 宋述光 +1 位作者 张立飞 魏春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75-1687,共13页
西南天山造山带位于伊犁-中天山板块和塔里木板块之间,普遍被认为是古南天山洋闭合,塔里木板块和伊犁-中天山板块碰撞造山的产物。在西南天山含榴辉岩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我们在哈布腾苏和科普尔特2个地区识别出这一套基性-酸性火山岩... 西南天山造山带位于伊犁-中天山板块和塔里木板块之间,普遍被认为是古南天山洋闭合,塔里木板块和伊犁-中天山板块碰撞造山的产物。在西南天山含榴辉岩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我们在哈布腾苏和科普尔特2个地区识别出这一套基性-酸性火山岩。在哈布腾苏剖面,该套火山岩以酸性岩为主,在野外作为构造岩片与高压-超高压榴辉岩与蓝片岩相间产出。在科布尔特剖面,岩石组合包括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和石英斑岩,具有多个从基性到酸性的岩浆旋迴,并普遍发生绿片岩相变质,与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变质程度有明显差异。大部分岩石具有轻稀土轻度富集,重稀土平坦,高场强元素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的地球化学特征,属于典型的弧火山岩,与大洋岩石圈板块俯冲有关。锆石SHRIMP年龄为420~427Ma,这是西南天山地区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岛弧火山岩,对揭示古南天山洋的演化历史和弧陆碰撞过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弧火山岩 志留纪 超高压变质带 西南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陆造山运动:从大洋俯冲到大陆俯冲、碰撞、折返的时限--以北祁连山、柴北缘为例 被引量:107
5
作者 宋述光 牛耀龄 +1 位作者 张立飞 张贵宾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067-2077,共11页
北祁连山和柴北缘是典型的早古生代大陆造山带,分别发育有北祁连山大洋型俯冲缝合带和柴北缘大陆型俯冲碰撞带。作为早古生代大洋冷俯冲的典型代表,北祁连山经历了从新元古代-寒武纪大洋扩张、奥陶纪俯冲和闭合及早泥盆世隆升造山的过... 北祁连山和柴北缘是典型的早古生代大陆造山带,分别发育有北祁连山大洋型俯冲缝合带和柴北缘大陆型俯冲碰撞带。作为早古生代大洋冷俯冲的典型代表,北祁连山经历了从新元古代-寒武纪大洋扩张、奥陶纪俯冲和闭合及早泥盆世隆升造山的过程。高压变质岩变质年龄为490~440Ma,证明古祁连洋经历了至少50m.y.的俯冲过程。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是大陆深俯冲的结果,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表明,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中榴辉岩的原岩分别来自洋壳和陆壳两种环境。高压/超高压变质的蛇绿岩原岩的年龄为517±11Ma,与祁连山蛇绿岩年龄一致。榴辉岩早期的变质年龄为443~473Ma,与祁连山高压变质年龄一致,代表大洋地壳俯冲的时代,而柯石英片麻岩和石榴橄榄岩所限定的超高压变质时代为420~426Ma,代表大陆俯冲的年龄。从大洋俯冲结束到大陆俯冲最大深度的转换时间最少需要20m.y.。自420Ma起,俯冲的大洋岩石圈与跟随俯冲的大陆岩石圈断离,大陆地壳开始折返,发生隆升和造山。北祁连山和柴北缘两个不同类型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反映了早古生代从大洋俯冲到大陆俯冲、隆升折返的造山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俯冲 造山运动 碰撞 折返 时限 北祁连山 柴北缘 Time HP-UHP North Qilian 超高压变质带 suture zone Early Paleozoic CONTINENTAL deep subduction 早古生代 变质年龄 CONTINENTAL collision building stage 同位素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十三陵-西山髫髻山组火山岩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6
作者 于海飞 张志诚 +2 位作者 帅歌伟 陈彦 汤文豪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07-826,共20页
北京西北部地区分布着大量的火山岩,对北京西山大台和十三陵地区的髫髻山组火山岩分别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和LA-ICP-MS定年,并对十三陵地区的髫髻山组火山岩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十三陵地区的髫髻山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北京西北部地区分布着大量的火山岩,对北京西山大台和十三陵地区的髫髻山组火山岩分别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和LA-ICP-MS定年,并对十三陵地区的髫髻山组火山岩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十三陵地区的髫髻山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和北京西山髫髻山组火山岩具有相似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高Al2O3、CaO、Na2O,低TiO2和MgO,在TAS图中落入粗安岩和英安岩区域,REE分馏明显,LREE富集,HREE亏损,Eu异常不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Sr、Ba,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高的Sr/Y比值,同时Yb和Y的含量较低。在大台地区,分别获得了髫髻山组火山岩底部角砾岩和中部安山岩的SHRIMP 锆石U Pb年龄为152.1±1.9Ma、149±2Ma,侵入到髫髻山组下覆九龙山组地层中一闪长岩岩床年龄为149±3.2Ma;在十三陵地区,分别获得了髫髻山组底部凝灰岩、中部火山角砾岩和上部安山岩的LA-ICP-MS 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57.2±1.2Ma、155.2±1.7Ma、153.1±2.2Ma。结合前人研究,十三陵地区髫髻山组火山时代为157~153Ma,大台地区髫髻山组火山活动时间为152~137Ma,十三陵地区的火山活动时间要稍早于北京西山大台地区。大台地区和十三陵地区地球化学、地质年代学及区域地质特征表明,北京西山和十三陵地区喷发时间的差异是由于燕山运动所形成不整合面的穿时性导致的,位于髫髻山组之下的不整合是一个主不整合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西山 十三陵 髫髻山组 燕山运动 不整合面 穿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山岛早白垩世构造应力解析及区域地质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杰 金爱文 +2 位作者 侯贵廷 付文昭 杨志强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69-1077,共9页
通过对灵山岛野外地质考察及总结前人资料,并利用节理、岩墙和褶皱等应力感应构造的测量分析,得出研究区早白垩世可能存在四期构造作用:莱阳期NW向伸展形成近海盆地,莱阳期末期NW向挤压反转作用,青山期NW向伸展裂谷作用和早白垩世末期N... 通过对灵山岛野外地质考察及总结前人资料,并利用节理、岩墙和褶皱等应力感应构造的测量分析,得出研究区早白垩世可能存在四期构造作用:莱阳期NW向伸展形成近海盆地,莱阳期末期NW向挤压反转作用,青山期NW向伸展裂谷作用和早白垩世末期NW向挤压反转。灵山岛早白垩世两期伸展作用可能是分别对华北地区增厚地壳或岩石圈重力垮塌和岩石圈拆沉的响应,而两期挤压反转作用可能是研究区由伊泽奈崎板块NW向俯冲消减向太平洋板块NW向俯冲过渡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山岛 早白垩世 最大主压应力 构造演化 动力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隆盆地构造、环境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德朝 张进江 +1 位作者 杨雄英 戚国伟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9-89,共11页
位于喜马拉雅北麓的晚新生代吉隆断陷盆地,在中新世晚期—上新世沉积了总厚约300 m的河湖相地层。根据沉积学、碳氧同位素及控盆构造分析,结合已有的古生物学孢粉学资料,恢复了晚新生代盆地构造控制、沉积环境、气候变动及其演变过程;... 位于喜马拉雅北麓的晚新生代吉隆断陷盆地,在中新世晚期—上新世沉积了总厚约300 m的河湖相地层。根据沉积学、碳氧同位素及控盆构造分析,结合已有的古生物学孢粉学资料,恢复了晚新生代盆地构造控制、沉积环境、气候变动及其演变过程;探讨了构造演化和气候变动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指出盆地由早期半封闭型断陷湖盆,中期开放型湖盆,向后期封闭型湖盆的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新生代 吉隆盆地 青藏高原隆升 构造与气候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南天山木扎尔特一带低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P-T轨迹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1
9
作者 李强 张立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83-594,共12页
本文首次报道在新疆西南天山木扎尔特一带发现了二辉石麻粒岩和麻粒岩相变质的堇青石榴矽线石片麻岩。二辉石麻粒岩的矿物组合为单斜辉石-斜方辉石-黑云母-角闪石-斜长石-石英。堇青石榴矽线石片麻岩矿物组合为堇青石-矽线石-石榴石-黑... 本文首次报道在新疆西南天山木扎尔特一带发现了二辉石麻粒岩和麻粒岩相变质的堇青石榴矽线石片麻岩。二辉石麻粒岩的矿物组合为单斜辉石-斜方辉石-黑云母-角闪石-斜长石-石英。堇青石榴矽线石片麻岩矿物组合为堇青石-矽线石-石榴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表明它们是典型的低压麻粒岩相变质岩石,其变质作用经历了两期演化:a.峰期麻粒岩相变质,T=681~705℃,P=5.4~5.8kbar;b.峰后角闪岩相遇变阶段,T=571~637℃,P=4.7~5.3kbar。其变质作用P-T轨迹具有逆时针近等压降温(IBC)的特点,代表该地区可能为塔里木板块向伊犁-中天山板块俯冲过程中,在陆壳一侧所产生的陆源岩浆弧区域,由于受到下部岩浆热源的影响,在拉伸环境下出现低压麻粒岩相变质。通过分析低压麻粒岩相岩石与其南部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大地构造位置和年代关系,我们认为该地区的低压麻粒岩相变质岩石可能与其南部的西天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组成了双变质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麻粒岩相 逆时针近等压降温P-T轨迹 双变质带 木扎尔特 西南天山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前陆冲断带西部古近系盐构造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江海 章雨 +1 位作者 王洪浩 王殿举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5-76,共12页
以库车前陆冲断带西部古近系盐岩层系为重点,研究盐构造主应力方向和垂直挤压方向的变形特征,探讨库车前陆冲断带西部盐构造形成的控制因素及其形成机理。通过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以克深和大北工区为例,对库车前陆冲断带西部典型盐... 以库车前陆冲断带西部古近系盐岩层系为重点,研究盐构造主应力方向和垂直挤压方向的变形特征,探讨库车前陆冲断带西部盐构造形成的控制因素及其形成机理。通过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以克深和大北工区为例,对库车前陆冲断带西部典型盐构造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克深和大北工区的盐构造变形是前展式的,且变形主要集中在山前位置;靠近挤压端基底的早期隆起、先存断裂、同沉积作用以及盐岩层的初始沉积中心,影响了盐构造的形成;垂直挤压方向上,靠近挤压端的盐岩具有较强的侧向流动性,盐岩有向中部运动的速度分量,且越靠近中部运动速率越大,导致盐岩向中部聚集并强烈变形,发育复杂的褶皱样式并出现盐构造与源盐分离的构造组合,局部随逆冲断层冲破地表。相较于二维模拟研究,三维模拟能够完成盐构造主应力方向及其垂直方向的多角度分析,完整认识盐构造形成机制,为盐构造相关油气藏的勘探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坳陷 前陆冲断带 盐构造 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阿尔卑斯Zermatt-Saas洋壳深俯冲超高压变质带与我国新疆西南天山超高压变质带的比较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立飞 吕增 +1 位作者 李旭平 Kurt Bucher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98-506,共9页
根据对西阿尔卑斯Zernatt-Saas带的野外地质考察及有关资料的总结,详细地介绍了西阿尔卑斯Zermatt-Saas洋壳深俯冲超高压变质带的地质概括、岩石组成和变质作用演化过程,并着重与我国新疆西南天山洋壳深俯冲超高压变质带进行了比较,探... 根据对西阿尔卑斯Zernatt-Saas带的野外地质考察及有关资料的总结,详细地介绍了西阿尔卑斯Zermatt-Saas洋壳深俯冲超高压变质带的地质概括、岩石组成和变质作用演化过程,并着重与我国新疆西南天山洋壳深俯冲超高压变质带进行了比较,探讨了这两个洋壳深俯冲超高压变质带在变质作用和地质演化方面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这两个目前世界上已知最典型的洋壳深俯冲超高压变质带的基本地质特征是都具有保存完好的洋壳岩石组合特征和较低的地热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超高压变质带 洋壳深俯冲 西阿尔卑斯 新疆西南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中南部古元古代高温型双变质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守偈 李江海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8-56,共9页
内蒙古中南部集宁—丰镇—土贵乌拉地区发育了一条超高温变质岩带。通过对土贵乌拉地区超高温变质岩的矿物组合研究,发现其中包含了尖晶石+石英、假蓝宝石+石英、斜方辉石+夕线石+石英的超高温标型矿物组合,并且在超高温变质作用区域内... 内蒙古中南部集宁—丰镇—土贵乌拉地区发育了一条超高温变质岩带。通过对土贵乌拉地区超高温变质岩的矿物组合研究,发现其中包含了尖晶石+石英、假蓝宝石+石英、斜方辉石+夕线石+石英的超高温标型矿物组合,并且在超高温变质作用区域内,经历了初始近等压冷却,随后近等温降压的逆时针退变质过程。已有的年代学数据表明,超高温变质作用峰期变质时代为1920Ma左右,降压退变质时代为1850Ma左右。在超高温变质岩带的东南地区,包括怀安—宣化一带,还出露了高压麻粒岩带。高压麻粒岩经历了近等温降压的顺时针退变质过程。年龄数据表明高压麻粒岩峰期变质时代为~1900Ma,退变质时代为1850Ma左右。内蒙古中南部超高温变质岩带和高压麻粒岩带相邻分布、产状相似且变质时代接近,共同构成了类似都城秋穗提出的双变质带;由于其温度偏高,故称为高温型双变质带,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双变质带之一。该高温型双变质带可能反映了内蒙古中南部不同层次地壳物质在早前寒武纪碰撞作用中经历了P-T演化截然不同的变质作用,两条变质带在经历了各自的峰期变质作用后,作为一个共同的地体抬升。对内蒙古中南部古元古代高温型双变质带开展进一步研究,为认识华北克拉通早期构造背景、地壳热演化,特别是板块构造、不同地壳层次的构造作用提供了难得的科学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超高温变质作用 高压麻粒岩 双变质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五台绿岩带锆石年代学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秋根 黄萧 +2 位作者 初航 孙迪 刘文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426-3447,共22页
五台花岗-绿岩带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的中心地区,保存有较完整的地质记录,并赋存条带状铁建造(BIFs)型铁矿,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然而,该绿岩带尚需详细年代学研究来重新厘定其岩石地层划分。本文对该区域三个组,即金岗库组... 五台花岗-绿岩带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的中心地区,保存有较完整的地质记录,并赋存条带状铁建造(BIFs)型铁矿,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然而,该绿岩带尚需详细年代学研究来重新厘定其岩石地层划分。本文对该区域三个组,即金岗库组、柏枝岩组和鸿门岩组中发育的变质火山岩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组成分析。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五台花岗-绿岩带五台群中的金岗库组、柏枝岩组和鸿门岩组的变质火山岩喷发年龄分别为2540±8 Ma、2524~2530 Ma和2513~2517 Ma,同时还记录了~2700 Ma的继承年龄和1930~1853 Ma的变质年龄。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它们的εHf(t)值分别为+0.4~+5.5、+1.2~+7.5和+2.2~+10.5,相应的亏损地幔模式年龄为2639~2845 Ma、2546~2788 Ma和2425~2752 Ma,εHf(t)值呈现大的变化且增加的趋势。结合前人的研究,本文确定了五台群中的金刚库组、庄旺-文溪组、柏枝岩组和鸿门岩组分别形成于~2540 Ma、~2530 Ma、~2525 Ma和~2515 Ma,它们记录了四期火山活动,说明五台绿岩带中的表壳岩系尽管经历了变形变质作用的改造依然保存了较完整的地层层序序列,并提出回撤-前进式俯冲-底冲演化模型。这些结果对理解五台花岗-绿岩带乃至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古元古代构造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B年代学 LU-HF同位素 变质火山岩 花岗-绿岩带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风暴沉积类型恢复海平面变化:以北京西山下苇甸剖面寒武纪中晚期风暴沉积为例 被引量:17
14
作者 景宇轩 刘建波 +2 位作者 闫振 孙永超 许振清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53-668,共16页
华北地区寒武系中发育有大量的风暴沉积,对于此类沉积物的成因前人意见趋于统一,但对其沉积环境的认识仍存在较多争议。在野外细致观察、实测的基础上,结合室内沉积学描述和分析,在北京西山下苇甸剖面寒武系第三统和芙蓉统内识别出5种... 华北地区寒武系中发育有大量的风暴沉积,对于此类沉积物的成因前人意见趋于统一,但对其沉积环境的认识仍存在较多争议。在野外细致观察、实测的基础上,结合室内沉积学描述和分析,在北京西山下苇甸剖面寒武系第三统和芙蓉统内识别出5种沉积相类型,并根据沉积环境将其归入3种相组合,分别形成于浅海碳酸盐缓坡潮下带、深潮下带和页岩盆地环境。在研究地层内,共识别出了49层风暴沉积,基于沉积结构和构造特征,这些风暴沉积层可归入4个风暴沉积大类(原地未破碎风暴沉积、原地破碎风暴沉积、近源风暴沉积、远源风暴沉积)和12个亚类,这些风暴沉积类型形成于不同的环境。根据风暴沉积亚类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及其所指示的环境类型,恢复了北京西山寒武纪中晚期相对海平面的变化历史。通过与用不同方法恢复的北京西山和鲁西地区同时期海平面变化曲线进行对比,发现利用风暴沉积类型所恢复的海平面变化曲线与使用正常沉积类型恢复的海平面变化曲线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因此,风暴沉积类型可以用于恢复长时间尺度的海平面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沉积 海平面变化 寒武系 第三统 芙蓉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古生代侵入岩浆活动期次及基底性质 被引量:5
15
作者 庞博宸 李秋根 +4 位作者 陈隽璐 刘树文 王宗起 陈衍景 肖兵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6,共26页
锆石U Pb定年结果显示:东天山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中酸性侵入岩形成时代为古生代,处于465~265 Ma,可划分为4个期次。分别为:中奥陶世—晚志留世465~413 Ma、中—晚泥盆世391~377 Ma、石炭纪327~308 Ma,以及早—中二叠世284~269 Ma。锆石H... 锆石U Pb定年结果显示:东天山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中酸性侵入岩形成时代为古生代,处于465~265 Ma,可划分为4个期次。分别为:中奥陶世—晚志留世465~413 Ma、中—晚泥盆世391~377 Ma、石炭纪327~308 Ma,以及早—中二叠世284~269 Ma。锆石Hf同位素分析显示,锆石εHf(t)值为6.81~15.73,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839~355 Ma,主要集中在598~429 Ma;465~413 Ma的侵入岩分布在卡拉塔格和大南湖,其εHf(t)值为11.34~15.20,相应的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633~467 Ma;391~377 Ma的侵入岩分布于卡拉塔格,其εHf(t)值为6.81~13.32,相应的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839~497 Ma;327~308 Ma的侵入岩分布在黄山西以及沁城南,其εHf(t)值为11.36~15.73,相应的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575~429 Ma;284~269 Ma的侵入岩分布在土屋西和推克曼塔什,其εHf(t)值为8.94~14.51,相应的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是671~355 Ma。再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揭示,在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底部可能存在老的地壳基底,并对这些岩浆活动有所贡献;该区古生代期间存在大约465 Ma早奥陶世以及330 Ma左右中石炭世2期地壳增生事件,并存在晚奥陶世—晚志留世、中—晚泥盆世和早—中二叠世三期地壳再造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演化 锆石U Pb定年 锆石HF同位素 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 东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中段阿尔山地区第四纪火山地貌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马雨轩 李江海 陈耀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9-298,共10页
基于资源三号(ZY-3)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通过遥感影像解译以及地形起伏度和坡度的定量计算,分析阿尔山火山区的地质地貌特征。共识别出19座第四纪喷发的火山,并且将其划分为5个类型。该... 基于资源三号(ZY-3)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通过遥感影像解译以及地形起伏度和坡度的定量计算,分析阿尔山火山区的地质地貌特征。共识别出19座第四纪喷发的火山,并且将其划分为5个类型。该区火山地貌按地形起伏度可分为4个类型,以低位中山为主(39.61%),其次为低位低山(36.24%)。80%的椭圆形火山锥长轴走向介于45°~75°之间,中值为58.5°,与NE向排列的小东沟火山-十号沟盆地火山-岩山-高山火山链走向平行。火山锥的马蹄形缺口主要朝向为NE向,也有SW向和NW向。NE向与SW向马蹄形缺口的角度中值相差约180°,NW向的马蹄形缺口与NW向的断裂几乎平行,推测存在控制火山喷发和展布的NE向断裂。根据研究结果推断,中生代的基底断裂使该区形成NE走向的脆弱裂隙带,为岩浆提供良好的上侵通道;裂隙控制着岩浆的上升,形成呈NE向线性分布的火山机构,并最终影响地表火山锥的分布和地貌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山火山 火山地貌 遥感影像解译 数字高程模型(DEM) 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艾力格庙地区二叠纪火山-沉积岩系的层序、时代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世超 徐备 +2 位作者 王志伟 张佳明 栗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2-276,共15页
为了查明兴蒙造山带西段二连-满都拉裂陷盆地的充填过程以及其中火山-沉积岩系的时空分布,对西里庙组开展地层层序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探讨盆地形成的构造背景。实测剖面查明,二叠纪西里庙组地层可分为3段,上段和下段为晶屑凝灰岩及流... 为了查明兴蒙造山带西段二连-满都拉裂陷盆地的充填过程以及其中火山-沉积岩系的时空分布,对西里庙组开展地层层序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探讨盆地形成的构造背景。实测剖面查明,二叠纪西里庙组地层可分为3段,上段和下段为晶屑凝灰岩及流纹质岩屑晶屑凝灰岩,中段为暗色沉积岩,构成独特的火山-沉积岩系。上段流纹质凝灰岩的锆石^(206)Pb/^(238)U年龄为282±2 Ma,代表形成年龄;中段碎屑岩的两组锆石年龄峰值分别为304 Ma和450 Ma,另有1颗锆石的年龄为870 Ma,分别代表最大沉积年龄、早古生代造山带的形成时代和晚元古代基底的年龄。中段碎屑岩的年代学测试结果表明,西里庙组火山-沉积岩系的形成时代为304~282 Ma,其层位应置于哲斯组之下。西里庙组中段沉积地层碎屑锆石的物源分析结果为从中古生代构造挤压过程向晚古生代构造伸展过程转化的沉积响应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蒙造山带 艾力格庙地区 西里庙组 二叠纪 火山-沉积岩系 锆石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恒山地区晚太古代变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山松 李秋根 +2 位作者 胡鹏月 Yasin Rahim 李泓莹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3-160,共18页
对恒山地区出露的变质火山岩开展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旨在确定其形成时代,探讨岩石成因及地球动力学意义。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这些变质火山岩喷发于新太古代晚期(2508±20 Ma)。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 对恒山地区出露的变质火山岩开展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旨在确定其形成时代,探讨岩石成因及地球动力学意义。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这些变质火山岩喷发于新太古代晚期(2508±20 Ma)。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恒山变质火山岩由变质玄武岩和变质玄武安山岩组成,SiO_(2)(45.51%~62.67%)、FeO_(T)(4.43%~15.72%)和MgO(3.75%~8.14%)含量变化幅度大,是幔源岩浆经单斜辉石、角闪石和磁铁矿分离结晶的产物。这些变质火山岩富集轻稀土(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重稀土(HREE)和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相对高的Th含量和Th/Yb比值,呈现钙碱性岛弧火山岩的特征。结合不相容元素比值Nb/Yb,Zr/Yb和(Nb/La)_(N)的特点,推测其来源于俯冲带具流体交代特征的富集地幔源区。结合区域构造背景,推断恒山变质火山岩形成于新太古晚期大陆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山地区 新太古代晚期 变质火山岩 地球化学 大陆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问题及其解体方案 被引量:119
19
作者 朱永峰 周晶 +2 位作者 宋彪 张立飞 郭璇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3期487-497,共11页
基于前人的资料和本文获得的锆石SHRIMP数据,故建议解体“大哈拉军山组”。西天山东段拉尔敦达坂一带出露的火山岩是晚石炭世火山作用的产物,建议创名“拉尔敦达坂组”。新源城南的早石炭世火山-沉积岩依然使用“大哈拉军山组”。西天... 基于前人的资料和本文获得的锆石SHRIMP数据,故建议解体“大哈拉军山组”。西天山东段拉尔敦达坂一带出露的火山岩是晚石炭世火山作用的产物,建议创名“拉尔敦达坂组”。新源城南的早石炭世火山-沉积岩依然使用“大哈拉军山组”。西天山西段大面积出露的“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比较复杂,原始创名剖面(特克斯南大哈拉军山一带)分布的早石炭世火山-沉积岩暂时继续使用“大哈拉军山组”的名称,但其北部大面积分布(昭苏北—特克斯—巩留-阿希金矿地区)的火山岩形成于晚泥盆世(而不是以前认为的早石炭世),建议用“特克斯达坂组”表述这套晚泥盆世火山—沉积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大哈拉军山组 石炭纪 泥盆纪 火山岩 锆石SHRIMP 西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准噶尔包古图地区地层火山岩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77
20
作者 郭丽爽 刘玉琳 +3 位作者 王政华 宋达 许发军 苏犁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71-477,共7页
包古图地区位于西准噶尔东南部,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石炭系太勒古拉组、包古图组和希贝库拉斯组,为一套巨厚的半深海相-大陆坡相火山-火山碎屑沉积建造。这套地层的时代归属和地层层序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报导了包古图地区实测地... 包古图地区位于西准噶尔东南部,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石炭系太勒古拉组、包古图组和希贝库拉斯组,为一套巨厚的半深海相-大陆坡相火山-火山碎屑沉积建造。这套地层的时代归属和地层层序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报导了包古图地区实测地层剖面,并从太勒古拉组玄武岩和包古图组及希贝库拉斯组凝灰岩中分别选出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57.5±5.4Ma、332.1±3.0Ma和336.3±2.5Ma。由此确定这套地层属于早石炭世的杜内阶到维宪阶,由下到上依次为太勒古拉组、包古图组和希贝库拉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准噶尔 包古图 火山岩 锆石 U-PB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