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水和地下水开采对通辽市科尔沁区潜水位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束龙仓 张彤豪 +2 位作者 澈丽木格 刘圣昱 刘波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4-966,共13页
变化环境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潜水位动态演化过程识别是当前我国乃至全球水资源领域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为了分析多影响因素下的潜水位时空动态变化,以降水和地下水开采为例,基于通辽市科尔沁区2016年1月—2019年12月实测地下水位... 变化环境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潜水位动态演化过程识别是当前我国乃至全球水资源领域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为了分析多影响因素下的潜水位时空动态变化,以降水和地下水开采为例,基于通辽市科尔沁区2016年1月—2019年12月实测地下水位动态数据,采用Mann-Kendall(MK)趋势检验和栅格代数法分析了区域潜水位的时空变化规律,并利用交叉小波分析、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和多元线性回归法进一步量化分析了不同区域降水和地下水开采对潜水位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科尔沁区潜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均降幅为0.36 m,中部和西部地区潜水位下降较为严重;根据潜水位差值空间分布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潜水位基本平衡区、下降区和严重下降区,其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88%、49.65%和40.47%;基本平衡区的潜水位受降水因素影响显著,受地下水开采变化影响极小,下降区和严重下降区潜水位受地下水开采的影响相较于降水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辽市科尔沁区 潜水位动态 降水 地下水开采 交叉小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回灌条件下通辽市科尔沁区的地下水位响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圣昱 束龙仓 +2 位作者 澈丽木格 张彤豪 刘波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34,共5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科尔沁区内的开采井规模及数量不断扩大增加,造成区内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严重制约着当地的发展。为此,参考地下水位下降较严重区域位置、水系分布、引水工程的引水量及单井的回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科尔沁区内的开采井规模及数量不断扩大增加,造成区内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严重制约着当地的发展。为此,参考地下水位下降较严重区域位置、水系分布、引水工程的引水量及单井的回灌能力等条件,选取河道、回灌井、河道回灌井结合的回灌方式,设计不同降水条件下的9种回灌方案(s1~s9),利用FEFLOW软件建立相应的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并模拟不同的回灌方案,分析各方案下地下水位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丰水年条件下,方案s3的地下水位平均抬升值最大,地下水位的恢复效果最好,而方案s2的单位回灌量最小,回灌效率最高,其次为方案s3,平水年与枯水年条件下结果类似。研究结果可为当地的地下水位恢复和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人工回灌 地下水位 数值模型 科尔沁区 FEFL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沿线水资源配置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徐程 龙岩 +4 位作者 陶剑 张浩森 冯孟娟 李树 李树森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0-33,共4页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经济社会发展空间格局不匹配,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实现资源均衡利用是解决缺水地区水资源紧缺的主要手段。为此,基于2015年1月~2018年9月中线实际监测数据,从库容、灌区、地区水资源量等多角度分析了南水北...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经济社会发展空间格局不匹配,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实现资源均衡利用是解决缺水地区水资源紧缺的主要手段。为此,基于2015年1月~2018年9月中线实际监测数据,从库容、灌区、地区水资源量等多角度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工程(运行初期)中影响沿线地区水资源分配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初期,丹江口水库库容量、灌区需水量、特殊季节(冬季冰期)、城市的发展地位、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人口数量和特殊地区条件等因素均会影响地区水资源分配。研究结果为其他跨流域调水工程中(运行初期)沿线水资源合理分配提供了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分配 灌区需水量 分水口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