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辽市东弗里生羊本土化选育技术实践
1
作者 包雨鑫 王丽霞 +5 位作者 王海锋 韩玉国 付明山 包磊 李偲 赵心悦 《中国畜牧业》 2025年第12期52-54,共3页
内蒙古自治区聚焦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着力推动奶绵羊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据通辽市农牧局数据统计,每年羊产业投资规模达1亿多元,现有羊养殖场1904家,其中羊养殖标准化示范场8家。预计在2025年年末... 内蒙古自治区聚焦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着力推动奶绵羊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据通辽市农牧局数据统计,每年羊产业投资规模达1亿多元,现有羊养殖场1904家,其中羊养殖标准化示范场8家。预计在2025年年末,羊存栏量达600万只,羊出栏量达500万只,羊肉产量达到9万吨,加工转化率达41%,建设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加工企业8家,使全产业链产值达到65亿元。为进一步促进羊产业的健康发展,通辽市及各旗县政府积极响应自治区号召,制定了羊产业链的相关扶持政策,从整体布局、发展模式、种子工程、补齐短板、市场销售、要素保障等方面,形成了未来发展的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化选育 东弗里生羊 奶绵羊产业集群 通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化肥研究进展及其在通辽市玉米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2
作者 崔石新 王迎男 +4 位作者 刘涵淼 裴宽 王丹 郑威 张超 《现代园艺》 2025年第8期154-156,共3页
随着我国推行化肥减施增效行动以来,有机肥替代化肥已成为农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从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土壤酶活性3个方面概括了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土壤生物学性状的影响,从作物光合特性、产量及养分... 随着我国推行化肥减施增效行动以来,有机肥替代化肥已成为农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从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土壤酶活性3个方面概括了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土壤生物学性状的影响,从作物光合特性、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3个方面探讨了有机肥替代化肥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针对通辽市玉米施肥现状,总结了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实际运用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以期为当地玉米产业绿色高效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替代化肥 土壤 作物 通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全量还田配合深松提升土壤水分储量及玉米水分利用效率
3
作者 王春雷 李雅剑 +7 位作者 周宝元 刘涵淼 李从锋 张超 冯晔 裴宽 金虎 王丹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4-914,共11页
【目的】通过优化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改变农田土壤物理性状,实现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为西辽河平原区玉米可持续增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本研究基于通辽市农牧业科学院试验示范基地玉米长期定位试验,设置常规浅旋+秸秆不还田(RT... 【目的】通过优化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改变农田土壤物理性状,实现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为西辽河平原区玉米可持续增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本研究基于通辽市农牧业科学院试验示范基地玉米长期定位试验,设置常规浅旋+秸秆不还田(RT)、推茬清垄条深旋+秸秆不还田(SCN)、推茬清垄条深旋+秸秆全量还田(SCA)、深松+秸秆不还田(STN)、深松+秸秆全量还田(STA)、深翻+秸秆不还田(PTN)、深翻+秸秆全量还田(PTA)、免耕+秸秆不还田(NTN)、免耕+秸秆全量还田(NTA)共9种处理,于2018—2020年连续3年开展田间试验,对比分析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下土壤物理性状、水分状况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探讨影响水分利用效率的关键土壤因子。【结果】几种耕作方式中,STA处理降低0—45 cm耕层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和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效果最佳。与RT处理相比,STA处理土壤容重3年平均降低8.18%,土壤孔隙度增加11.69%,40—8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增加8.03%,土壤贮水量增加8.23%,耗水量降低6.82%,玉米产量提高17.34%,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1.36%。其中土壤贮水量与土壤含水量对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的贡献率最大,分别是64.59%、62.89%。【结论】与常规浅旋相比,秸秆全量还田配合深松降低了0—45 cm土层的容重,提高了土壤孔隙度,增强了土壤贮水性能,在提高玉米产量的同时显著降低耗水量,因而,该措施可推荐为西辽河平原区春玉米高产、农田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耕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秸秆还田 玉米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蓖麻bZIP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冬艳 张春玲 +3 位作者 冯研 王丽新 昝睿 狄建军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2期27-35,共9页
为了解蓖麻bZIP基因家族成员的组成和家族进化关系及特征,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鉴定家族成员,进行基因结构、蛋白质保守基序分析及系统发育分析,同时分析其蛋白的理化性质、磷酸化位点和互作关系,以及该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和表达量... 为了解蓖麻bZIP基因家族成员的组成和家族进化关系及特征,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鉴定家族成员,进行基因结构、蛋白质保守基序分析及系统发育分析,同时分析其蛋白的理化性质、磷酸化位点和互作关系,以及该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和表达量。结果表明,共鉴定出46个蓖麻bZIP基因家族成员,位于10个染色体上;基因结构与蛋白质保守基序较为复杂,可分为11个亚族,包含25个基序;与拟南芥进化相似,较为保守;bZIP蛋白为亲水性蛋白,位于细胞核、细胞膜和叶绿体,主要通过丝氨酸的磷酸化来发挥生物学作用,蛋白RcbZIP18、RcbZIP27、RcbZIP2、RcbZIP17和RcbZIP46之间的联系较多,通过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参与蓖麻各个生长时期;该基因家族均参与叶、茎、根和胚等生长时期的发育调控,其中RcbZIP10、RcbZIP25和RcbZIP44在叶片和种子中表现出明显的组织差异性。上述结果为蓖麻bZIP基因家族成员的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 bZIP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系统进化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松耕作对不同密度春玉米根系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春雷 金虎 +3 位作者 郑威 周文喜 高丽辉 冯晔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15-19,共5页
以TK601春玉米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深松和不深松2个处理,副区为密度处理,分析深松耕作对不同密度春玉米根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可增加20~40 cm和40~60 cm土层根系干物质重比例,有效降低各土层根系丙二醛含量,提... 以TK601春玉米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深松和不深松2个处理,副区为密度处理,分析深松耕作对不同密度春玉米根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可增加20~40 cm和40~60 cm土层根系干物质重比例,有效降低各土层根系丙二醛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减轻高密度种植条件下植株倒伏倒折加重等不利于生产的问题。合理密植结合深松耕作是发挥春玉米增产潜能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深松耕作 密度 干物质重 抗氧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对春小麦光合特性及干物质转运的影响
6
作者 吕静波 崔凤娟 +10 位作者 王磊 崔天宇 郭方亮 呼瑞梅 王振国 李岩 李默 邓志兰 徐庆全 谢美娟 王海泽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8-63,共6页
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春小麦光合特性及干物质转运的影响,为西辽河平原春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以哲麦90、蒙蜀麦1号这2个春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设4个施氮量,依次为0 kg/hm^(2)(N0)、120 kg/hm^(2)(N1)、150 kg/hm^(2)(N2)、180 kg/hm^... 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春小麦光合特性及干物质转运的影响,为西辽河平原春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以哲麦90、蒙蜀麦1号这2个春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设4个施氮量,依次为0 kg/hm^(2)(N0)、120 kg/hm^(2)(N1)、150 kg/hm^(2)(N2)、180 kg/hm^(2)(N3),分析不同施氮量对小麦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并研究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小麦茎叶干物质转运量、转运效率及其对产量的贡献率,探索叶片光合特性与茎叶干物质转运量、转运效率及籽粒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SPAD值、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茎叶干物质转运量、转运效率、贡献率、产量等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表现为N1>N2>N3>N0。相关分析表明,小麦花后各时期的叶片SPAD值与籽粒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与茎叶干物质转运量、茎转运效率、茎叶贡献率、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本试验条件下,小麦叶片光合特性、茎叶干物质转运量、转运效率、贡献率、产量达到最大值的最佳施氮量为12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春小麦 光合特性 干物质 产量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在肉牛临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吴佳琦 王梓 +5 位作者 高丽娟 郑海英 赵江还 崔志伟 王东阳 刘洁 《养殖与饲料》 2025年第7期60-64,共5页
[目的]探究天然、绿色、无公害的中草药在肉牛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安全性及应用潜力,为提升肉牛养殖效益和整体健康水平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综述了中草药的生物学功能和在肉牛疾病防治中的应用与现代研究成果,分析其作用机制和实... [目的]探究天然、绿色、无公害的中草药在肉牛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安全性及应用潜力,为提升肉牛养殖效益和整体健康水平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综述了中草药的生物学功能和在肉牛疾病防治中的应用与现代研究成果,分析其作用机制和实际效果。[结果]中草药凭借抗菌、抗病毒以及免疫调节等作用,有效调节机体生理机能和增强抗病能力,防治各类疾病,在肉牛临床治疗中展现出独特优势。[结论]中草药在肉牛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肉牛疾病防治新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兽医临床 对症治疗 肉牛 健康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肉牛产业中的应用
8
作者 王梓 吴佳琦 +2 位作者 高丽娟 郑海英 赵江还 《中国动物保健》 2025年第5期130-132,共3页
随着人们对畜产品质量和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中草药添加剂作为一种绿色、安全、高效的饲料添加剂,在牛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详细阐述了中草药抗菌消炎、抗病毒、免疫及抗氧化调节等方面的药理作用,介绍了在肉牛产业中的应... 随着人们对畜产品质量和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中草药添加剂作为一种绿色、安全、高效的饲料添加剂,在牛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详细阐述了中草药抗菌消炎、抗病毒、免疫及抗氧化调节等方面的药理作用,介绍了在肉牛产业中的应用情况,分析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旨在为中草药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肉牛 饲料添加剂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内蒙古大豆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9
作者 郭方亮 王文迪 +7 位作者 叶英杰 韩新奇 刘琦 吕静波 刘晓芳 齐佳睿 刘涵淼 张智勇 《大豆科技》 2025年第2期32-36,40,共6页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大豆生产基地,大豆产业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18—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年鉴及实地调研数据为研究对象,从大豆生产、加工、贸易方面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大豆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指出存在大豆...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大豆生产基地,大豆产业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18—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年鉴及实地调研数据为研究对象,从大豆生产、加工、贸易方面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大豆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指出存在大豆品种“多乱杂”、高产栽培技术落后;种植成本高、收益及规模化程度低;仓储难、销售不畅;精加工水平低;补贴力度不足等产业发展难题,提出加大优良品种选育力度、规范栽培措施,加强良种良法推广力度,提高土地和生产力整合能力,扶持龙头企业,提高大豆种植补贴标准等建议,旨在为促进内蒙古自治区大豆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大豆 产业发展 对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新品种“蒙科红10号”的选育
10
作者 韩新奇 叶英杰 +4 位作者 王梦 刘琦 杨柳青 包敖日格勒 高立佳 《辣椒杂志》 2025年第2期48-51,共4页
“蒙科红10号”是采用单株系统选择法经多世代提纯选育的中熟常规品种。该品种分枝多、节间短,植株生长势强,株高77 cm,开展度60 cm。植株坐果能力强,商品性好,生育期约为174 d。果实羊角形,青果深绿色,红果深红色;果纵径14.6 cm,果横径... “蒙科红10号”是采用单株系统选择法经多世代提纯选育的中熟常规品种。该品种分枝多、节间短,植株生长势强,株高77 cm,开展度60 cm。植株坐果能力强,商品性好,生育期约为174 d。果实羊角形,青果深绿色,红果深红色;果纵径14.6 cm,果横径4.2 cm,果肉厚0.26 cm,鲜椒单果质量约19.8 g;果实维生素C含量165 mg/100 g(FW),辣椒素含量5.20 mg/kg,二氢辣椒素含量5.79 mg/kg。每667 m^(2)鲜椒产量2100 kg左右;田间抗CMV和炭疽病,中抗TMV和疫病;适宜在东北生态区内蒙古通辽、赤峰,辽宁朝阳,吉林白城、松原等无霜期140 d以上的地区春季育苗露地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蒙科红10号” 常规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对节水抗旱稻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11
作者 张凤杰 李扬 +4 位作者 王宏伟 塔娜 王健 张力焱 包红霞 《北方水稻》 2025年第4期1-7,17,共8页
针对节水抗旱稻氮肥施用量的问题,研究氮肥减施对节水抗旱稻产量与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2022年进行盆栽试验,设置不施氮肥(N0)为对照、低氮N1(纯氮126 kg/hm^(2))、中氮N2(纯氮153 kg/hm^(2))、常规氮N3(纯氮180 kg/hm^(2))和高氮N4(纯... 针对节水抗旱稻氮肥施用量的问题,研究氮肥减施对节水抗旱稻产量与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2022年进行盆栽试验,设置不施氮肥(N0)为对照、低氮N1(纯氮126 kg/hm^(2))、中氮N2(纯氮153 kg/hm^(2))、常规氮N3(纯氮180 kg/hm^(2))和高氮N4(纯氮200 kg/hm^(2))5个处理。结果表明:节水抗旱稻在N3条件下产量最高,但N2处理产量与N3处理差异不显著,N2处理通过降低氮肥投入,获得了较高经济效益。N3处理通过氮肥的总量控制和合理运筹可持续增加节水抗旱稻生物量并最终达到最大值,N2处理进行氮肥减量优化后与N3处理差异不显著,表明具有减施氮肥的空间。随施氮量的提高,节水抗旱稻氮素积累量显著提高,但当施氮量超过153 kg/hm^(2)时节水抗旱稻成熟期氮素积累量增加幅度放缓,因此采用N2的施氮量时,可能会减少氮肥的浪费。综合产量、氮素吸收利用、投入成本等因素,节水抗旱稻适宜的氮肥用量为153~18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抗旱稻 氮肥利用效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