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震颤为主型帕金森病与特发性震颤患者脑灌注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邵暇荔 张泳 +1 位作者 金莉蓉 王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42-548,共7页
目的探讨震颤为主型帕金森病与特发性震颤患者的脑灌注差异。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25例震颤为主型帕金森病患者和23例特发性震颤患者,并招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39例对照者,采用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 目的探讨震颤为主型帕金森病与特发性震颤患者的脑灌注差异。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25例震颤为主型帕金森病患者和23例特发性震颤患者,并招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39例对照者,采用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测定脑血流量。结果3组受试者双侧额中回、尾状核、小脑后叶,左侧额上回、海马旁回、枕叶舌回、枕下回、楔前叶,右侧眶部额中回、楔叶、枕上回、枕中回脑血流量存在差异(均P<0.05,AlphaSim校正)。帕金森病组左侧额上回(t=4.891,P<0.05)、左侧额中回(t=4.993,P<0.05)、左侧枕下回(t=4.403,P<0.05)脑血流量低于对照组,右侧眶部额中回脑血流量高于对照组(t=4.162,P<0.05);以及左侧(t=5.471,P<0.05)和右侧(t=4.798,P<0.05)额中回、左侧枕叶舌回(t=4.972,P<0.05)、左侧顶下回(t=4.532,P<0.05)、左侧尾状核(t=5.001,P<0.05)、右侧小脑后叶(t=3.852,P<0.05)脑血流量低于特发性震颤组。结论震颤为主型帕金森病与特发性震颤存在不同的脑灌注模式,提示二者病理生理学机制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特发性震颤 脑血管循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