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随机误差对光伏组件安装设备行星轮系影响机理研究
1
作者 苏祺 王海波 钱华政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2-548,共7页
光伏组件安装设备作为新型特种设备,为减小系统振动、保证光伏组件稳定精确安装,针对动力传动系统中行星轮系双功率输入的微调工况,采用集中质量法,考虑时变啮合刚度、齿侧间隙等非线性因素,建立平移-扭转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 光伏组件安装设备作为新型特种设备,为减小系统振动、保证光伏组件稳定精确安装,针对动力传动系统中行星轮系双功率输入的微调工况,采用集中质量法,考虑时变啮合刚度、齿侧间隙等非线性因素,建立平移-扭转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各轮齿的制造、安装误差对轮系的振动及均载特性影响。研究表明:当存在制造安装误差时,太阳轮浮动可自动定心适应误差影响,在行星架误差下太阳轮偏离理论原点最远;行星轮误差对系统响应影响最为显著,相较于其他部件误差产生的振动位移存在量级差异;所有行星轮均产生相同误差时系统的均载特性优于仅有单一行星轮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组件 误差 数学模型 行星轮系 均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丁酸甘油酯和甘露寡糖对菊黄东方鲀生长性能、体组成及肠道健康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翟秋玲 张春晓 +3 位作者 孙云章 王玲 宋凯 张璐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197-2208,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三丁酸甘油酯(TB)与甘露寡糖(MOS)对菊黄东方鲀生长性能、体组成及肠道健康指标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作为对照,分别在基础饲料(干物质基础)中添加50 mg/kg TB、100 mg/kg TB、150 mg/kg TB、50 mg/kg TB+250 mg/kg MOS、100... 本试验旨在研究三丁酸甘油酯(TB)与甘露寡糖(MOS)对菊黄东方鲀生长性能、体组成及肠道健康指标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作为对照,分别在基础饲料(干物质基础)中添加50 mg/kg TB、100 mg/kg TB、150 mg/kg TB、50 mg/kg TB+250 mg/kg MOS、100 mg/kg TB+250 mg/kg MOS,配制成5种试验饲料。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15.99±0.15)g的菊黄东方鲀36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菊黄东方鲀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随着TB添加量的增加先升高,在添加量为100 mg/kg时达到最大值,而后趋于平稳。与50 mg/kg TB组相比,50 mg/kg TB+250 mg/kg MOS组菊黄东方鲀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升高(P<0.05)。此外,50 mg/kg TB+250 mg/kg MOS组的增重率显著高于100 mg/kg TB+250 mg/kg MOS组(P<0.05)。联合添加组的肝胰腺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对应添加量的单独添加组(P<0.05),肝糖原含量则均显著低于对应添加量的单独添加组(P<0.05),且以100 mg/kg TB+250 mg/kg MOS组的肝糖原含量最低。50 mg/kg TB+250 mg/kg MOS组的肠道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50 mg/kg TB+250 mg/kg MOS组与50 mg/kg TB组相比,血清总蛋白和葡萄糖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显著降低(P<0.05)。对于肠道需氧异养细菌数量,50 mg/kg TB+250 mg/kg MOS组与50 mg/kg TB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100 mg/kg TB+250 mg/kg MOS组与100 mg/kg TB组相比则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50 mg/kg TB+250 mg/kg MOS组的肠道弧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肠道乳酸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联合添加组的前肠和后肠绒毛高度和宽度均高于对应添加量的单独添加组,但二者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50 mg/kg TB+250 mg/kg MOS可维护菊黄东方鲀的肠道健康,增强肠道消化酶活力,提高饲料效率和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丁酸甘油酯 甘露寡糖 菊黄东方鲀 生长性能 体组成 肠道菌群 肠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甘草酸对刺参生长、免疫及抗病力的影响 被引量:43
3
作者 陈效儒 张文兵 +6 位作者 麦康森 谭北平 艾庆辉 徐玮 马洪明 王小洁 刘付志国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31-738,共8页
以初始体重为(6.80±0.00)g左右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循环水系统中进行8周饲喂实验,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梯度的甘草酸对刺参生长、免疫及其抗病力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 以初始体重为(6.80±0.00)g左右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循环水系统中进行8周饲喂实验,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梯度的甘草酸对刺参生长、免疫及其抗病力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50、100和200mg/kg的甘草酸,共配制4种实验饲料。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甘草酸对刺参的成活率没有影响,各处理组均为100%。饲料中添加200mg/kg甘草酸可显著提高刺参的特定生长率(SGR)(P<0.05)。当饲料中甘草酸添加量为200mg/kg时,刺参体腔细胞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溶菌酶(LZM)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添加组(P<0.05)。当饲料中甘草酸添加量为100和200mg/kg时,刺参体腔细胞O2-产量(CO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50mg/kg添加组(P<0.05)。100mg/kg的甘草酸同时还显著提高了刺参体腔细胞NOS活性和LZM活性(P<0.05)。50mg/kg添加组以上各免疫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养殖实验结束后,通过注射刺参腐皮综合症致病菌灿烂弧菌(Vibriosplendidus)进行刺参攻毒实验,攻毒后14d内对照组与50mg/kg添加组的累计发病率(分别为38.3%和36.7%)显著高于100和200mg/kg添加组(分别为30.0%和26.7%)(P<0.05)。实验可得到以下结论:(1)饲料中添加200mg/kg甘草酸可以提高刺参养殖的产量,同时可以提高刺参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2)在研究中,全周期养殖期间投喂甘草酸不会产生免疫疲劳或其他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甘草酸 免疫力 抗病力 免疫增强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肠道cDNA文库构建及部分ESTs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学俊 屈刚 +6 位作者 朱文漓 张黎 王娟 吴江 刘汉元 陈放 徐恒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1-258,共8页
本项研究以雌性草鱼肠道为实验材料,采用非均一化的Oligo-dT引物定向克隆技术构建了草鱼肠道组织的cDNA文库,对文库质量的分析结果表明:cDNA文库的库容量至少为2.3×105,重组率达95%,平均插入片断长度大于1000bp。挑取cDNA克隆进行... 本项研究以雌性草鱼肠道为实验材料,采用非均一化的Oligo-dT引物定向克隆技术构建了草鱼肠道组织的cDNA文库,对文库质量的分析结果表明:cDNA文库的库容量至少为2.3×105,重组率达95%,平均插入片断长度大于1000bp。挑取cDNA克隆进行5’端测序,总共进行了1571个成功反应,其中1411条ESTs长度大于100bp,初步拼接得到939个单基因簇(Unigene),其中包括188个重叠群(Contigs),751个单拷贝EST(Singletons)。使用BLAST软件将这些序列同GenBank等数据库进行比对、查询和注释,结果显示418条序列有相关同源性,其他的521(55.5%)条序列没有明显的同源性(E-valu 1.00E-10),但是也同时揭示出在这些ESTs中能够发现新功能基因的相当可能性。本研究结果对草鱼以及其他鲤科鱼类的消化系统功能基因的筛选和发现具有指导意义。此外,草鱼肠道cDNA文库的构建和EST测序工作将为草鱼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肠道 CDNA文库 EST 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棉籽粕饲料中补充赖氨酸和铁对青鱼幼鱼生长、免疫力及组织中游离棉酚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胡毅 张俊智 +4 位作者 黄云 肖调义 钟蕾 米海峰 彭慧珍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443-3451,共9页
以初始平均体重为(7.01±0.05)g的青鱼为研究对象,配制5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以含40%豆粕的饲料作为豆粕对照饲料,含41%棉籽粕的饲料作为高棉籽粕饲料,并在高棉籽粕饲料中分别用0.342%的晶体赖氨酸(有效含量79%)、0.115%的七水硫... 以初始平均体重为(7.01±0.05)g的青鱼为研究对象,配制5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以含40%豆粕的饲料作为豆粕对照饲料,含41%棉籽粕的饲料作为高棉籽粕饲料,并在高棉籽粕饲料中分别用0.342%的晶体赖氨酸(有效含量79%)、0.115%的七水硫酸亚铁以及0.342%的晶体赖氨酸+0.115%的七水硫酸亚铁等量替代面粉,以研究高棉籽粕饲料中补充赖氨酸和铁对青鱼幼鱼生长、免疫力及组织中游离棉酚含量的影响。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与豆粕对照组相比,高棉籽粕组青鱼的特定生长率、血液红细胞数量以及血清补体4含量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活力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显著升高(P<0.05),同时肝脏游离棉酚累积,但在高棉籽粕饲料中同时补充铁与赖氨酸可显著提高青鱼的特定生长率和血液红细胞数量(P<0.05),并与豆粕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高棉籽粕饲料中补充铁可显著提高青鱼血清补体4含量(P<0.05),补充赖氨酸或铁可显著提高血清溶菌酶活力(P<0.05)并显著降低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P<0.05),且单一补充铁时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与豆粕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高棉籽粕饲料中补充铁可显著降低肌肉和肝脏中游离棉酚含量(P<0.05),补充赖氨酸可显著升高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P<0.05)。由结果可知,高棉籽粕饲料中补充铁和赖氨酸能促进青鱼幼鱼的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肌肉和肝脏中游离棉酚含量,同时补充铁和赖氨酸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籽粕 青鱼 赖氨酸 生长 免疫力 游离棉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叶酸和VB_(12)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和抗病力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魏建军 张帆 +3 位作者 田文静 李二超 吴强强 陈立侨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69-1075,共7页
为研究叶酸和VB_(12)协同作用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和抗病力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2.57±0.03)g的幼蟹60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幼蟹,分别投喂对照组(不添加叶酸和VB_... 为研究叶酸和VB_(12)协同作用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和抗病力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2.57±0.03)g的幼蟹60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幼蟹,分别投喂对照组(不添加叶酸和VB_(12)),单一VB_(12)组(0.2 mg/kg),单一叶酸组(2.3 mg/kg)和联合处理组(0.2 mg/kg VB_(12)+2.3 mg/kg叶酸)的饲料8周。在养殖实验结束后,先统计成活率和称重,然后从每个处理组随机选取30只幼蟹,用2×10~8 CFU/m L的嗜水气单胞菌注射攻毒2周。实验结果表明:幼蟹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存活率在联合处理组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单一叶酸或VB_(12)组相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联合处理组的血清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单一叶酸或VB_(12)组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联合处理组的血清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溶菌酶活性和血细胞总数等指标最高,其次是单一叶酸组和VB_(12)组,而对照组最低。投喂联合处理组饲料幼蟹的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最高,而丙二醛含量和累积死亡率最低。以上结果表明,叶酸和VB_(12)对幼蟹的生长、生理代谢和免疫性能均可能有互补和协同作用,养殖生产中建议饲料中叶酸和VB_(12)添加量分别为2.3 mg/kg和0.2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叶酸 VB12 生长 非特异性免疫力 嗜水气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鲢鱼小清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7
7
作者 蔡秋凤 曹敏杰 +3 位作者 刘光明 刘源 杜雪莉 王锡昌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31-734,738,共5页
目的:制备抗鲢鱼主要过敏原小清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基本特性进行鉴定。方法:采用硫酸铵盐析、离子交换柱层析和凝胶过滤柱层析等方法纯化鲢鱼小清蛋白;以纯化的小清蛋白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鲢鱼小清蛋白单克隆抗体... 目的:制备抗鲢鱼主要过敏原小清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基本特性进行鉴定。方法:采用硫酸铵盐析、离子交换柱层析和凝胶过滤柱层析等方法纯化鲢鱼小清蛋白;以纯化的小清蛋白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鲢鱼小清蛋白单克隆抗体;通过ELISA法确定抗体亚型;通过腹水诱生法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以Protein G Sepharose亲和层析柱纯化制备的单克隆抗体;运用Western blot鉴定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以ELISA法分析单克隆抗体的结合位点。结果:从100 g鲢鱼肌肉中可获得约30 mg高纯度小清蛋白;SDS-PAGE结果表明,得到的抗小清蛋白单克隆抗体(A4-C1)纯度较高,亚类为IgG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4-C1只与鱼肉粗提物中的小清蛋白产生反应,特异性良好;ELISA分析表明,制备的抗鲢鱼小清蛋白单克隆抗体与商品化抗蛙小清蛋白单克隆抗体(PARV-19)的结合位点可能具有很大部分的重叠,或者存在较大的空间位阻效应。结论:研究中制备的杂交瘤细胞株能稳定分泌高特异性的抗鲢鱼小清蛋白单克隆抗体,可用于后续淡水鱼类小清蛋白检测方法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清蛋白 鲢鱼 单克隆抗体 纯化 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喂水平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生长、肠道消化酶活性及部分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云飞 彭慧珍 +4 位作者 刘庄鹏 胡毅 吕怡航 李昭林 张德洪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4-120,共7页
为探究不同投喂水平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生长、肠道消化酶活性及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分别以初始体重为(68.85±0.44)g和(26.67±0.17)g的2种规格黄鳝为研究对象,大规格按照体重的2.8%、3.6%、4.4%和5.2%投喂;小规格按... 为探究不同投喂水平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生长、肠道消化酶活性及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分别以初始体重为(68.85±0.44)g和(26.67±0.17)g的2种规格黄鳝为研究对象,大规格按照体重的2.8%、3.6%、4.4%和5.2%投喂;小规格按照体重的3.0%、4.0%、5.0%、6.0%和7.0%投喂;每个处理组设置3个重复,大规格组50尾/箱,小规格组100尾/箱,实验持续56 d。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投喂水平的增加,2种规格黄鳝增重率、饲料系数、肝体比以及全鱼脂肪含量都显著升高(P<0.05),但全鱼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大规格黄鳝在投喂水平为4.4%和5.2%时增重率达到最高水平,且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大规格黄鳝肠道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随投喂水平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大规格黄鳝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胆固醇(TC)含量先升后降,血清甘油三脂(TG)含量呈上升趋势;大规格黄鳝在投喂水平为4.4%时,SOD和溶菌酶(LZM)活性达到组间较高水平。随着投喂水平的增加,小规格黄鳝肠道胰蛋白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血清TG、TC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血糖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在投喂水平为6%时,小规格黄鳝的SOD和LZM活性均处在较高水平。本研究表明,当大规格黄鳝投喂水平为4.4%、小规格黄鳝投喂水平为5%–6%时,黄鳝的生长性能达到较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投喂水平 生长 肠道消化酶 血清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三重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黄锦炉 汪开毓 +5 位作者 肖丹 刘贝贝 王均 黄凌远 付希 王浩丞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4-261,共8页
参照GenBank发表的无乳链球菌sip、cpsE这两个高度保守基因设计两组特异性引物,应用已报道的无乳链球菌cpsL基因高度保守序列的引物作为阳性对照引物,经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参数优化,建立一种检测无乳链球菌的三重PCR方法,并应用本三重PC... 参照GenBank发表的无乳链球菌sip、cpsE这两个高度保守基因设计两组特异性引物,应用已报道的无乳链球菌cpsL基因高度保守序列的引物作为阳性对照引物,经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参数优化,建立一种检测无乳链球菌的三重PCR方法,并应用本三重PCR方法检测40尾人工感染罗非鱼样本和22尾临床上收集的疑似无乳链球菌感染鱼样本。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三重PCR方法具有良好特异性,检测无乳链球菌DNA样本时出现三条扩增条带,检测其他7种供试菌株DNA则不出现出任何扩增条带,对无乳链球菌DNA样本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32ng/μl,最适Mg2+浓度为37.5mmol/L,整个检测过程耗时100min左右。40尾人工感染罗非鱼的肝脏、肾脏组织DNA样本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22尾疑似无乳链球菌感染鱼的肝脏、肾脏组织DNA样本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2.7%,以上两批样本检测结果与常规细菌鉴定方法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 三重PCR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猪情期启动营养调控分子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5
10
作者 吴德 卓勇 +5 位作者 吕刚 徐盛玉 林燕 车炼强 方正锋 李勇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020-3032,共13页
养猪生产中后备母猪年更新率高达40%-50%,哺乳母猪断奶后情期启动失败被淘汰比例占30%-40%,50%的母猪终身仅提供30-40头断奶仔猪就被淘汰,给养猪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大量研究表明,下丘脑Kisspeptin信号系统在调控雌性动物情期启动和... 养猪生产中后备母猪年更新率高达40%-50%,哺乳母猪断奶后情期启动失败被淘汰比例占30%-40%,50%的母猪终身仅提供30-40头断奶仔猪就被淘汰,给养猪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大量研究表明,下丘脑Kisspeptin信号系统在调控雌性动物情期启动和卵泡发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猪的情期启动只有在营养充足、机体处于合成代谢时才能发生和维持。营养是推动后备母猪由生长向繁殖转换,或断奶母猪由泌乳向繁殖转换的物质基础。本文提出了营养调控母猪情期启动的几种理论假设,综述了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D3和部分矿物元素对机体代谢和下丘脑Kisspeptin信号的影响及其在调控母猪情期启动方面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 母猪 Kisspeptin神经元 情期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脂多糖对斑点叉尾免疫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汪开毓 黄锦炉 +2 位作者 肖丹 彭浪 黄艺丹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3-440,共8页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是近年来引起斑点叉尾高致死性、传染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为了研究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脂多糖对斑点叉尾的免疫保护作用,实验选用了400尾健康斑点叉尾,随机分成Ⅰ、Ⅱ、Ⅲ、Ⅳ四个...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是近年来引起斑点叉尾高致死性、传染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为了研究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脂多糖对斑点叉尾的免疫保护作用,实验选用了400尾健康斑点叉尾,随机分成Ⅰ、Ⅱ、Ⅲ、Ⅳ四个组,每组用鱼100尾,每组下设两个重复,每个重复用鱼50尾,以腹腔注射的方式分别向Ⅰ、Ⅱ、Ⅲ、Ⅳ四个组的斑点叉尾注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脂多糖、无花果多糖加脂多糖、全菌灭活苗和生理盐水,在试验第0、第28天时分别进行首次免疫和加强免疫,试验期间每隔7d,对试验鱼的血液白细胞杀菌活性、补体C3含量、IgM含量和血清凝集效价滴度进行测定;试验第49天时进行活菌攻毒。结果表明,首免后,接种脂多糖、无花果多糖加脂多糖的试验鱼血清凝集效价滴度明显升高,白细胞杀菌活性、补体C3含量、IgM含量也明显增加;加强免疫后,脂多糖、无花果多糖加脂多糖的试验鱼血清凝集效价滴度峰值分别为1∶256和1∶512,白细胞杀菌活性峰值分别为0.565和0.511,补体C3含量峰值分别0.194和0.180mg/mL,IgM含量峰值分别1.415和1.464mg/mL,免疫保护率分别为70.0%和65%。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脂多糖和脂多糖+无花果多糖受免鱼的上述指标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地高于生理盐水注射组,这两者的免疫保护效果优越于全细胞灭菌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斑点叉尾 脂多糖 无花果多糖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胞外产物对斑点叉尾损伤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耿毅 汪开毓 +2 位作者 肖丹 陈德芳 黄锦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5-352,共8页
采用硫酸铵盐析从嗜麦芽假单胞菌培养物中提取其胞外产物,通过腹腔注射方式,进行了嗜麦芽假单胞菌(P.maltophilia)胞外产物对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损伤的系统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嗜麦芽假单胞菌胞外产物具有较强的毒力,对... 采用硫酸铵盐析从嗜麦芽假单胞菌培养物中提取其胞外产物,通过腹腔注射方式,进行了嗜麦芽假单胞菌(P.maltophilia)胞外产物对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损伤的系统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嗜麦芽假单胞菌胞外产物具有较强的毒力,对斑点叉尾(42.5±4.4)g的半致死剂量(LD50)为3.21mg蛋白/kg体重。病鱼出现神经症状,腹部和下颌充血、出血,腹部膨大,腹腔内充满大量淡黄色或带血的腹水,胃肠道黏膜充血、出血,肠套叠,肝、脾、肾肿大等临床病变。组织学病变主要表现为全身多组织、器官水肿,出血、变性、坏死以及炎症反应,特别是脑、骨骼肌、肝、脾、肾和胃肠道的损伤较为严重。超微结构观察发现病鱼肝、脾、肾和骨骼肌等器官的细胞的超微结构均有较为严重的破坏,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或溶解消失,呈空囊状,内质网扩张,细胞核变形,染色质溶解或固缩;研究中还发现嗜麦芽假单胞菌胞外产物可致淋巴细胞凋亡,脾和肾间质内淋巴细胞均表现为细胞核染色质浓缩边移,或核固缩成一个或数个团块凝聚在核膜周边,形成凋亡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假单胞菌 胞外产物 致病性 病理学 斑点叉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镁添加量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体成分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田文静 魏建军 +3 位作者 李二超 禹娜 吴强强 陈立侨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5-312,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镁添加量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体成分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5、3.0、4.5、6.0和7.5 g/kg镁( L-天门冬氨酸镁形式),制成镁含量实测值分别为0.98、1.43、3.40、4.79、6.65和7.98 g/kg的...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镁添加量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体成分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5、3.0、4.5、6.0和7.5 g/kg镁( L-天门冬氨酸镁形式),制成镁含量实测值分别为0.98、1.43、3.40、4.79、6.65和7.98 g/kg的6种试验饲料。选取平均体重为(2.97±0.01) g的中华绒螯蟹幼蟹90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幼蟹。每组幼蟹随机投喂1种试验饲料,试验期为10周。结果表明:添加3.0 g/kg镁组幼蟹的增重率、存活率和全蟹粗蛋白质含量最高,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 P〉0.05)。幼蟹日摄食率、饲料系数及全蟹粗脂肪、水分和粗灰分含量各组之间亦无显著差异( P〉0.05)。全蟹中镁含量随着饲料中镁添加量的升高而升高,而钙含量则在未添加镁组最高,导致此组的钙镁比最高。幼蟹肝胰腺和血清中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 )含量随着饲料中镁添加量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在添加3.0 g/kg镁组达到最高值,其肝胰腺中GSH含量显著高于添加7.5 g/kg镁组( P〈0.05),血清中GSH含量显著高于未添加镁组( P〈0.05);血清和肝胰腺中丙二醛( MDA)含量则随着饲料中镁添加量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在添加3.0 g/kg镁组获得最低值,显著低于其他各组( P〈0.05)。由此得出,以L-天门冬氨酸镁为镁源,当饲料中镁添加量为3.0~4.5 g/kg时中华绒螯蟹幼蟹的生长效果较好;以肝胰腺中GSH含量为判据,采用二次回归模型进行拟合发现,当饲料中镁添加量为3.76 g/kg(饲料中镁含量为4.39 g/kg)时,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抗氧化能力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生长 体成分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胞质苹果酸脱氢酶(cMDH)的序列克隆及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文漓 顾继锐 +3 位作者 辜文博 吴江 刘汉元 徐恒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6-72,共7页
以实验室构建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肠道cDNA文库苹果酸脱氢酶(cMDH)EST序列为基础,采用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从健康雌性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肠道细胞RNA中获得1391 bp的草鱼肠道cMDH的cDNA序列(NCBI登录号:EU56... 以实验室构建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肠道cDNA文库苹果酸脱氢酶(cMDH)EST序列为基础,采用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从健康雌性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肠道细胞RNA中获得1391 bp的草鱼肠道cMDH的cDNA序列(NCBI登录号:EU569765)。结果显示:该序列包含62 bp的5′非编码区(5′-UTR),330 bp的3′非编码区(3′-UTR),典型加尾信号AATAA位于polyA起点上游16 bp。开放阅读框ORF长999 bp,共编码333个氨基酸,预测蛋白等电点为6.67,大小为36 kDa。多序列比对显示草鱼胞质苹果酸脱氢酶具有典型的苹果酸脱氢酶功能区保守序列,该酶与斑马鱼cMDH相似度最高达到95.5%,与模式植物拟兰介的相似度为57.8%,其预测三级结构具有典型cMDH功能区。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草鱼cMDH属于多拷贝基因家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肠道 胞质苹果酸脱氢酶 CDNA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脂肪源和乳化剂对牛蛙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力及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冯伟 王玲 +2 位作者 张春晓 宋凯 张璐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54-1962,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以猪油或鱼油为脂肪源的饲料中添加乳化剂对牛蛙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力及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2×2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2种脂肪源(猪油和鱼油)和2个乳化剂添加水平(0和300 mg/kg),配成4种等氮等能... 本试验旨在研究以猪油或鱼油为脂肪源的饲料中添加乳化剂对牛蛙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力及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2×2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2种脂肪源(猪油和鱼油)和2个乳化剂添加水平(0和300 mg/kg),配成4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将初始平均体重为(19.01±0.01)g的180只牛蛙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蛙,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未添加乳化剂的鱼油组增重率(WGR)和摄食量(FI)显著高于未添加乳化剂的猪油组(P<0.05)。添加乳化剂的猪油组WGR和FI显著高于添加乳化剂的鱼油组(P<0.05)。添加乳化剂的猪油组WGR、FI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未添加乳化剂的猪油组(P<0.05),2组之间饲料系数(FCR)、氮沉积率(NRE)、能量沉积率(ERE)均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乳化剂的鱼油组的各生长性能指标与未添加乳化剂的鱼油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牛蛙胴体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添加乳化剂的猪油组全体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未添加乳化剂的猪油组(P<0.05)。各组牛蛙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中添加乳化剂显著提高以猪油为主要脂肪源牛蛙的肠道脂肪酶活力(P<0.05),而对以鱼油为主要脂肪源牛蛙的影响不显著(P>0.05)。各组牛蛙肝脏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无显著差异(P>0.05)。在以猪油为主要脂肪源时,添加乳化剂显著提高肝脏丙二醛(MDA)含量(P<0.05);在以鱼油为主要脂肪源时,添加乳化剂对肝脏MDA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根据结果得出,在以猪油为主要脂肪源的饲料中添加乳化剂可提高牛蛙的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蛙 脂肪源 乳化剂 生长性能 体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Sip基因的克隆、鉴定及分子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锦炉 汪开毓 +4 位作者 肖丹 王均 付希 王浩丞 连海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4-560,共7页
利用设计的特异性引物,扩增出了分离自患病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强毒株Sip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MD19-T载体上,之后对重组质粒进行了PCR和双酶切(BamHⅠ+HindⅢ)鉴定,并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Sip基因进行分子特性分析。结果显示,罗非鱼源无... 利用设计的特异性引物,扩增出了分离自患病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强毒株Sip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MD19-T载体上,之后对重组质粒进行了PCR和双酶切(BamHⅠ+HindⅢ)鉴定,并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Sip基因进行分子特性分析。结果显示,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Sip编码氨基酸序列具有极高保守性,与人源、哺乳动物源无乳链球菌亲缘性达100%,存在1个由25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具有1个与免疫调节功能相关的LysM结构域,具有与蛋白翻译后修饰功能相关的磷酸化位点33个和N-糖基化位点2个,编码多肽链中疏水区大于亲水区,是一种膜外蛋白。密码子偏爱性分析表明,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Sip基因密码子使用频率差异较大,密码子偏爱性与真核生物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 Sip基因 克隆 分子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酚对鲫鱼麻醉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6
17
作者 陈德芳 汪开毓 +4 位作者 肖丹 王均 阳涛 谢述琼 华天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88-291,共4页
采用丁香酚对鲫鱼(130±10g)进行了麻醉效果的研究。结果显示:水温28℃下,丁香酚浓度在37~80mg/L时,鲫鱼都能被理想麻醉,且随着浓度的增加,麻醉时间缩短,但复苏时间延长;丁香酚浓度为40mg/L,水温在20.6~35℃时,鲫鱼都能被理想麻醉... 采用丁香酚对鲫鱼(130±10g)进行了麻醉效果的研究。结果显示:水温28℃下,丁香酚浓度在37~80mg/L时,鲫鱼都能被理想麻醉,且随着浓度的增加,麻醉时间缩短,但复苏时间延长;丁香酚浓度为40mg/L,水温在20.6~35℃时,鲫鱼都能被理想麻醉;水温28℃,丁香酚浓度在40mg/L时,麻醉时间为7min,复苏率为100%,空气暴露时间15min,复苏率为100%。丁香酚可以被用作鲫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酚 麻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嗜盐光合菌的分离及对养殖污水的处理效果 被引量:3
18
作者 顾继锐 苏艳秋 +2 位作者 伍翠芳 府跃军 徐恒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51,共7页
以海南虾池特殊生境底泥为菌源,富集、分离出一株嗜盐光合菌,命名HPSB2,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特征峰值测定及生理生化检测。结果显示:其与红环菌科(Rhodocyclaceae)索氏菌属(Thauera)特性相似,16SrDNA序列比对显示与Thauera aminoarom... 以海南虾池特殊生境底泥为菌源,富集、分离出一株嗜盐光合菌,命名HPSB2,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特征峰值测定及生理生化检测。结果显示:其与红环菌科(Rhodocyclaceae)索氏菌属(Thauera)特性相似,16SrDNA序列比对显示与Thauera aminoaromatica和Thauera mechemichensis相似性达99%。该菌株最适生长温度40℃,最适pH值6.5,最适盐度15‰,最适光强>3000 lx,能耐受45℃高温,在pH值9.5、盐度70‰时仍能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Photosynthesis bacteria) 菌株鉴定 水质改良剂 污水处理 微生态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腺苷酸基琥珀酸裂解酶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屈刚 顾继锐 +4 位作者 辜文博 朱文漓 吴江 刘汉元 徐恒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05-1111,共7页
腺苷酸基琥珀酸裂解酶(Adenylosuccinate lyase,ADSL)是嘌呤核苷酸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研究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肠道cDNA文库为基础,应用PCR、RT-PCR和RACE技术,成功获得了草鱼肠道组织腺苷酸基琥珀酸裂解酶基因的cDNA全... 腺苷酸基琥珀酸裂解酶(Adenylosuccinate lyase,ADSL)是嘌呤核苷酸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研究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肠道cDNA文库为基础,应用PCR、RT-PCR和RACE技术,成功获得了草鱼肠道组织腺苷酸基琥珀酸裂解酶基因的cDNA全长和基因组DNA全长。该基因全长1584 bp,包含一个144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82个氨基酸,与其他脊椎动物比对显示,其序列具有较高的保守性。草鱼腺苷酸基琥珀酸裂解酶基因组DNA由13个外显子和12个内含子组成,其外显子拼接位点非常保守,遵循GT-AG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肠道 腺苷酸基琥珀酸裂解酶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蛋白水解物对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生长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婷婷 陈效儒 +4 位作者 梁萌青 王成强 郑珂珂 徐后国 陈齐勇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6-105,共10页
实验以基础饲料组[含30%鱼粉蛋白(FM)]为对照组,用鱼蛋白水解物(FPH)、猪血蛋白水解物(PBPH)、酵母蛋白水解物(YPH)和豆粕蛋白水解物(SPH)分别替代配方中10%的鱼粉蛋白,配制成5组等氮等脂的饲料,喂养初始平均体重为31.99 g的花鲈(Lateol... 实验以基础饲料组[含30%鱼粉蛋白(FM)]为对照组,用鱼蛋白水解物(FPH)、猪血蛋白水解物(PBPH)、酵母蛋白水解物(YPH)和豆粕蛋白水解物(SPH)分别替代配方中10%的鱼粉蛋白,配制成5组等氮等脂的饲料,喂养初始平均体重为31.99 g的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8周,探讨饲料中不同蛋白水解物对花鲈生长、饲料利用、体组成成分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处理组实验鱼存活率在97.78%–98.89%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FPH组与FM组的末重和特定生长率最高,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PBPH组、SPH组和YPH组(P<0.05);FPH组饲料效率高于FM组、PBPH组和YPH组(P>0.05),且显著高于SPH组(P<0.05);各实验处理组鲈鱼摄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FPH组蛋白效率比显著高于FM组、PBPH组、SPH组和YPH组(P<0.05);FPH组、FM组和YPH组的蛋白质沉积率显著高于PBPH组和SPH组(P<0.05)。饲料中添加FPH和YPH会显著增加花鲈肝脏和血清中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FM组、PBPH组和SPH组(P<0.05)。FPH组的花鲈鱼体粗蛋白含量高于FM组和YPH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FPH组显著高于PBPH组和SPH组(P<0.05)。综上所述,4种不同蛋白水解物替代鱼粉后投喂花鲈幼鱼,鱼蛋白水解物效果最好,其次是酵母蛋白水解物、猪血蛋白水解物和豆粕蛋白水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蛋白水解物 生长 非特异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