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OPCon太阳电池电子选择性接触研究
1
作者 叶浩然 何佳龙 +3 位作者 陈杨 苏荣 陈涛 俞健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479,共5页
通过Afors-Het软件模拟建立TOPCon太阳电池模型,系统分析隧穿氧化SiO_(2)层厚度、n^(+)poly-Si层掺杂浓度、背金属电极功函数以及SiO_(2)/n^(+)poly-Si侧的能带偏移量对TOPCon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O_(2)/n^(+)poly-Si叠层钝... 通过Afors-Het软件模拟建立TOPCon太阳电池模型,系统分析隧穿氧化SiO_(2)层厚度、n^(+)poly-Si层掺杂浓度、背金属电极功函数以及SiO_(2)/n^(+)poly-Si侧的能带偏移量对TOPCon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O_(2)/n^(+)poly-Si叠层钝化结构能实现较好的电子选择性传输性能,当SiO_(2)层厚度为1.1 nm、n^(+)poly-Si层掺杂浓度为1×10^(20)cm^(-3)时,是最佳工艺窗口,且显示出改善电子选择性传输层对于TOPCon太阳电池效率提升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钝化 电子特性 模拟平台 TOPC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钻井泥浆絮凝剂调理的固液分离研究
2
作者 李伟 王鑫 刘文士 《石化技术》 2025年第1期228-230,共3页
海上钻井平台空间狭小,暂存空间有限,对处理效率和安全要求(非危险化学品)提出了刚性约束,导致陆地固液分离技术难以简单复制。鉴于海洋油气田开发的特点,实现废弃钻井泥浆的减量化已成为海洋油气田开发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以海上钻... 海上钻井平台空间狭小,暂存空间有限,对处理效率和安全要求(非危险化学品)提出了刚性约束,导致陆地固液分离技术难以简单复制。鉴于海洋油气田开发的特点,实现废弃钻井泥浆的减量化已成为海洋油气田开发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以海上钻井泥浆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pH条件对絮凝剂的固液分离影响,并揭示了相关药剂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以聚合硫酸铁(PFS)为优选药剂,调理后的压滤速度提升至24.56×10^(-5)m^(3)/(m^(2)·s),同时滤饼含水率降低至45.8%。此外,钻井泥浆理化性质的分析显示,PFS通过有效破坏聚合物分子构型和絮凝黏土颗粒,从而实现显著的脱水性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油气田开发 钻井泥浆 絮凝剂 固液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盐催化还原合成氨研究进展
3
作者 苏友义 张明 +4 位作者 陶雯艳 杨萍萍 郭星辰 邓徐 谢佳乐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38,共12页
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能源载体。传统的哈伯法制氨工艺需要高温高压条件,消耗大量能源且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近年来,利用常温常压催化技术将硝酸盐还原合成氨成为可持续合成氨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概述了硝酸盐催化还原合成氨的反应机理... 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能源载体。传统的哈伯法制氨工艺需要高温高压条件,消耗大量能源且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近年来,利用常温常压催化技术将硝酸盐还原合成氨成为可持续合成氨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概述了硝酸盐催化还原合成氨的反应机理,然后深入分析了光/电催化硝酸盐还原合成氨的研究进展。在电催化硝酸盐还原合成氨方面,重点讨论了催化剂改性方法及其在电催化还原硝酸盐过程中增强产氨性能的原因。接着,详细探讨了设计光电催化剂的策略,包括元素掺杂、异质结构建和缺陷工程,以提高催化效率和选择性。最后,总结了硝酸盐催化还原合成氨领域面临的挑战,例如提高反应动力学和改进催化剂稳定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硝酸盐催化还原合成氨技术有望为氨的生产带来革命性变革,减少对传统高能耗工艺的依赖,降低环境负担,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氨 硝酸盐 电催化 催化剂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化双面PERC太阳电池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岚 谢耀辉 +3 位作者 余波 张元秋 常青 张冠纶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7-82,共6页
单面PERC电池已在实验室和产业化都证明了具有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兼容现有常规电池生产线,其生产工艺已逐渐变成单晶硅太阳电池的主流工艺。通过将PERC电池背面的全铝背场改成印刷铝栅线结构,可将单面PERC电池制作成为双面PERC电池。该... 单面PERC电池已在实验室和产业化都证明了具有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兼容现有常规电池生产线,其生产工艺已逐渐变成单晶硅太阳电池的主流工艺。通过将PERC电池背面的全铝背场改成印刷铝栅线结构,可将单面PERC电池制作成为双面PERC电池。该文讨论高效双面PERC电池制作工艺,包括背面抛光反射率,背面氮化硅钝化膜的膜厚和折射率,背面导电铝浆对电池转换效率的影响,通过优化上述工艺,制作正面转换效率为21.67%及背面转换效率为16.06%,双面率为74.11%,可量产双面PERC太阳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面PERC太阳电池 背面钝化 背面抛光 反射率 导电铝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产效率>22.3%的高阻密栅PERC太阳电池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璞 俞健 +3 位作者 陈涛 黄跃龙 吴俊旻 张忠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5-119,共5页
采用低压三步法通磷源扩散制备低掺杂浓度的p-n结,并应用于高阻密栅p型单晶硅钝化发射极局域背接触(PERC)太阳电池。通过增加第二步小氮的流量以改变扩散后硅片的方阻。随着方阻的增大,发射极表面掺杂浓度降低、俄歇复合降低、平均少子... 采用低压三步法通磷源扩散制备低掺杂浓度的p-n结,并应用于高阻密栅p型单晶硅钝化发射极局域背接触(PERC)太阳电池。通过增加第二步小氮的流量以改变扩散后硅片的方阻。随着方阻的增大,发射极表面掺杂浓度降低、俄歇复合降低、平均少子寿命增加。通过ECV测试,研究不同方块电阻对发射极掺杂浓度及结深的影响,结合发射极光电损耗机理的理论分析,确定优化的扩散后方块电阻180Ω/□及激光选择性掺杂区域方阻为80Ω/□,并对应细栅的数目为114。研究表明,随着发射极方块电阻的提高,太阳电池的短波响应显著提高,短路电流稳定提升80 mA,而通过对细栅线设计的优化,可抑制方阻提高对串联电阻及填充因子的影响,高方阻密栅PERC太阳电池的光电性能显著提升,电池效率稳定提升0.28%,转化效率达到22.3%,体现出高方阻密栅技术应用于PERC太阳电池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C太阳电池 高方阻 平均少子寿命 密栅数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掺杂选择性发射极技术在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岚 洪布双 +3 位作者 苏荣 张鹏 杨蕾 张忠文 《太阳能》 2020年第1期70-76,共7页
以激光掺杂选择性发射极(LDSE)技术在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使用太阳电池单二极管模型模拟了反向饱和电流密度与开路电压、比接触电阻与填充因子之间的关系;测试了不同激光功率和激光划线速度对扩散后方块电阻变化值的... 以激光掺杂选择性发射极(LDSE)技术在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使用太阳电池单二极管模型模拟了反向饱和电流密度与开路电压、比接触电阻与填充因子之间的关系;测试了不同激光功率和激光划线速度对扩散后方块电阻变化值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对硅片表面形貌和电化学电容-电压(ECV)法对发射极表面浓度和结深进行了表征;采用5主栅金属化图形设计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通过LDSE工艺参数优化,制备了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1.92%的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研究结果表明,LDSE技术可提高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外量子效率(EQE)短波蓝光响应和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发射极 转换效率 PERC 激光掺杂 单晶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离子电容器正极材料设计策略与研究进展
7
作者 余翼星 杨萍萍 +5 位作者 任富成 陶雯艳 丁锐 闫如玉 陈杨 谢佳乐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4,共10页
锌离子电容器是一种由电池型负极和电容型正极组成的混合型超级电容器,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安全性、低成本等优点。锌离子电容器能量密度仍受限于正极材料的储能能力,因此,如何设计高比电容的正极材料是提高其能量密度的关... 锌离子电容器是一种由电池型负极和电容型正极组成的混合型超级电容器,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安全性、低成本等优点。锌离子电容器能量密度仍受限于正极材料的储能能力,因此,如何设计高比电容的正极材料是提高其能量密度的关键。本文首先对锌离子电容器的发展历程、结构和原理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限制锌离子电容器应用的原因;其次,系统归纳了典型碳基材料和赝电容材料作为正极材料的器件性能及其优点与不足;再次,选取代表性研究工作重点总结了纳米结构设计、复合材料构建、杂原子掺杂三种正极材料设计策略及研究进展;最后,对正极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具体指出深入研究和发现新的电化学机理、开发新型高性能正极材料、探索有效的碳材料改性策略和研制功能性(如柔性)电极材料等研究方向,为制备出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的正极材料提供重要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离子电容器 正极材料 纳米结构 材料复合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接触光伏组件用有机硅绝缘胶的研究与应用
8
作者 黄琪伟 谭小春 +3 位作者 夏正月 孟夏杰 江华 马攀 《太阳能》 2024年第10期77-84,共8页
以不同粘度、不同比例的乙烯基苯基硅树脂与苯基含氢硅树脂作为基体,通过调整配方成分得到4种有机硅绝缘胶的配方,并对不同配方下制得的有机硅绝缘胶进行了太阳电池翘曲高度、铅笔硬度、划格法附着力等物理性能测试,以及湿热试验(DH1000... 以不同粘度、不同比例的乙烯基苯基硅树脂与苯基含氢硅树脂作为基体,通过调整配方成分得到4种有机硅绝缘胶的配方,并对不同配方下制得的有机硅绝缘胶进行了太阳电池翘曲高度、铅笔硬度、划格法附着力等物理性能测试,以及湿热试验(DH1000)、热循环试验(TC200)、湿冻试验(HF10)等老化试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以10 phr的5000 cs乙烯基苯基硅树脂、30 phr的10000 cs乙烯基苯基硅树脂及60 phr的16000 cs苯基含氢硅树脂为基体时制得的有机硅绝缘胶具备高铅笔硬度(9H)、高附着力(划格法附着力等级为0级)、高体积电阻率(10^(16)Ω·cm级)和耐老化性能,与环氧树脂绝缘胶的物理性能相当;且其老化测试后的划格法附着力等级变化不大;其具备比环氧树脂绝缘胶更高的分解温度,太阳电池翘曲高度更低,有助于提高光伏组件制程过程中的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接触光伏组件 绝缘胶 有机硅 铅笔硬度 耐老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形激光掺杂制备PERC电池选择性发射极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陈红元 陈涛 +2 位作者 俞健 黄跃龙 张冠纶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3-388,共6页
研究整形激光掺杂制备选择性发射极(SE)对p型单晶硅钝化发射极局域背接触(PERC)太阳电池的表面金字塔形貌、掺杂分布及电池性能的影响。整形激光具有能量分布均匀、对硅片损伤小等优点。通过改变激光的功率以及激光划线速度在p型单晶硅P... 研究整形激光掺杂制备选择性发射极(SE)对p型单晶硅钝化发射极局域背接触(PERC)太阳电池的表面金字塔形貌、掺杂分布及电池性能的影响。整形激光具有能量分布均匀、对硅片损伤小等优点。通过改变激光的功率以及激光划线速度在p型单晶硅PERC太阳电池制备了不同掺杂分布的发射极。结合3D激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EDS能谱分析、四探针方阻测试仪、电化学电容法等测试分析方法表征了样品的表面形貌、方阻变化、掺杂浓度曲线和电学性能。本文结合光斑重叠率将不同激光功率和激光划线速度采用公式统一转化为激光能量密度,从而得出制备选择性发射极的最佳激光能量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当激光能量密度为0.97 J/cm2时,电池效率可以稳定提升0.25%以上,体现了整形激光SE技术应用于PERC电池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激光掺杂 选择性发射极 外量子效率(EQE) 激光能量密度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