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筛选防治玉米灰斑病的低毒高效药剂,明确防治适期。[方法]设置40%丁香·戊唑醇SC、30%吡唑醚菌酯SC、35%氟环·醚菌酯SC、20%唑醚·氟环唑SC、75%肟菌·戊唑醇WG 5种药剂处理,以清水对照,开展玉米灰斑病药剂防治...[目的]筛选防治玉米灰斑病的低毒高效药剂,明确防治适期。[方法]设置40%丁香·戊唑醇SC、30%吡唑醚菌酯SC、35%氟环·醚菌酯SC、20%唑醚·氟环唑SC、75%肟菌·戊唑醇WG 5种药剂处理,以清水对照,开展玉米灰斑病药剂防治筛选试验。[结果]大喇叭口期和吐丝后10 d 2次施药,35%氟环·醚菌酯SC防治效果最佳,达85.7%。[结论]大喇叭口期和吐丝后10 d 2次施用35%氟环·醚菌酯SC为通化地区玉米灰斑病最佳防治方案,兼具高效性与经济性。研究结果为通化地区玉米灰斑病的科学防治提供了参考。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筛选防治玉米灰斑病的低毒高效药剂,明确防治适期。[方法]设置40%丁香·戊唑醇SC、30%吡唑醚菌酯SC、35%氟环·醚菌酯SC、20%唑醚·氟环唑SC、75%肟菌·戊唑醇WG 5种药剂处理,以清水对照,开展玉米灰斑病药剂防治筛选试验。[结果]大喇叭口期和吐丝后10 d 2次施药,35%氟环·醚菌酯SC防治效果最佳,达85.7%。[结论]大喇叭口期和吐丝后10 d 2次施用35%氟环·醚菌酯SC为通化地区玉米灰斑病最佳防治方案,兼具高效性与经济性。研究结果为通化地区玉米灰斑病的科学防治提供了参考。
文摘核因子(Nuclear Factor-Y,NF-Y)是一类能够在植物应对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转录调控作用的转录因子。为探究GmNF-YB2在大豆应对非生物胁迫过程中的功能和分子调控机制,本研究从大豆中克隆GmNF-YB2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对GmNF-YB2的表达量进行检测,通过酵母双杂交方法分析GmNF-YB2蛋白与GmNF-YC6蛋白和GmNF-YC15蛋白的互作情况。结果显示:以大豆叶片c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得678 bp GmNF-YB2基因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GmNF-YB2基因编码1个含有22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预测分子量为24.66 kD,等电点为6.97,是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质,定位于细胞核中;GmNF-YB2蛋白序列中含有一段保守的组蛋白折叠基序HFM。蛋白系统进化分析表明,GmNF-YB2与杨树PdNF-YB7和拟南芥AtNF-YB2的亲缘关系最近。qRT-PCR结果显示,GmNF-YB2在大豆幼苗中能够被干旱、盐和低温胁迫诱导表达,GmNF-YB2在大豆茎中的表达量最高。酵母双杂交结果显示,GmNF-YB2蛋白与GmNF-YC6蛋白和GmNF-YC15蛋白均存在互作关系。结果表明GmNF-YB2可能参与大豆对非生物胁迫的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