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水产品中重金属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林华 欧阳乐飞 +1 位作者 张庆起 高焕 《水产养殖》 CAS 2020年第3期1-4,共4页
重金属能够在水产品中富集,导致水产品大量死亡,有些则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的身体,对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海洋水产品样品中常见的重金属检测方法有原子光谱法和电化学分析法,另外利用发光细菌检测海洋水产品中的重金属离子近年来也引... 重金属能够在水产品中富集,导致水产品大量死亡,有些则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的身体,对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海洋水产品样品中常见的重金属检测方法有原子光谱法和电化学分析法,另外利用发光细菌检测海洋水产品中的重金属离子近年来也引起广泛的关注。该文通过将不同的海洋水产品中的重金属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其优缺点,为进行水产品中重金属检测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水产品 重金属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赖氨酸对水产动物生长性能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正民 胡吉卉 阎斌伦 《科学养鱼》 2022年第2期68-69,共2页
赖氨酸又称为生长性氨基酸,以我国的养鱼业为例,赖氨酸是养殖鱼的必需生长性氨基酸,同时这种氨基酸在植物性蛋白中普遍缺乏(马晓飞,2011)。目前在水产养殖中采用的饲料原料多以玉米、豆粕为主,但玉米和豆粕所含的植物性氨基酸不能满足... 赖氨酸又称为生长性氨基酸,以我国的养鱼业为例,赖氨酸是养殖鱼的必需生长性氨基酸,同时这种氨基酸在植物性蛋白中普遍缺乏(马晓飞,2011)。目前在水产养殖中采用的饲料原料多以玉米、豆粕为主,但玉米和豆粕所含的植物性氨基酸不能满足水产动物的生长需求,水产动物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会使动物生长迟缓,严重的甚至会引发代谢疾病(唐黎标,2011)。所以,在饲料中添加赖氨酸就显得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性蛋白 体内蛋白质 代谢疾病 养殖鱼 水产养殖 水产动物 赖氨酸 生长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地区罗氏沼虾稻田养殖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孙玉琦 周欣玙 +2 位作者 钟豪 张庆起 阎斌伦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4期46-48,共3页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n rosebergii),原产自东南亚,是一种大型淡水虾,适宜气候类型为热带、亚热带,生存温度为15~35℃,最适生长水温为24~30℃[1]。不喜肥水,对水体溶解氧含量要求>5 mg/L,栖息在有水生植物生长的水体清新的底层,白...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n rosebergii),原产自东南亚,是一种大型淡水虾,适宜气候类型为热带、亚热带,生存温度为15~35℃,最适生长水温为24~30℃[1]。不喜肥水,对水体溶解氧含量要求>5 mg/L,栖息在有水生植物生长的水体清新的底层,白天通常潜伏在水底或水草丛中,夜晚出来觅食。在自然界中,其幼体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长大以后常以水生昆虫及其幼虫等为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昆虫 罗氏沼虾 浮游动物 淡水虾 水生植物 生存温度 苏北地区 东南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胁迫对脊尾白虾组织结构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4
作者 周心磊 李青洋 +7 位作者 朱加伟 谢姝敏 王闽涛 杨婷 邢超凡 高焕 张庆起 王攀攀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7-177,共11页
为探究低氧胁迫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组织结构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将脊尾白虾暴露于(2.5±0.2)mg/L低氧环境中24 h,常氧组溶解氧浓度为(7.2±0.2)mg/L,分别采集低氧组及常氧组样品的鳃、肝胰腺和肠道组织,对鳃和... 为探究低氧胁迫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组织结构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将脊尾白虾暴露于(2.5±0.2)mg/L低氧环境中24 h,常氧组溶解氧浓度为(7.2±0.2)mg/L,分别采集低氧组及常氧组样品的鳃、肝胰腺和肠道组织,对鳃和肝胰腺组织进行切片显微观察,并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低氧胁迫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显示,低氧胁迫对鳃和肝胰腺组织结构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低氧组和常氧组脊尾白虾的肠道菌群差异较大,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常氧组脊尾白虾肠道中占绝对优势,低氧组虾肠道中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的数量显著升高(P<0.05),变形菌门数量显著降低(P<0.05)。在科水平上,普氏菌科(Prevotellaceae)和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在低氧组虾肠道中的数量显著高于常氧组(P<0.05),而红杆菌科(Rhodobacteraceae)和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daceae)细菌在低氧组显著降低(P<0.05)。此外,部分潜在病原菌的数量在低氧组中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低氧胁迫显著改变了脊尾白虾肠道菌群结构,导致部分有益菌的数量显著降低,增加了弧菌病及肠道炎症性疾病的发病几率,并对鳃、肝胰腺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研究结果有助于阐释脊尾白虾对低氧环境的响应机制,为脊尾白虾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尾白虾 低氧胁迫 组织结构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籽油替代鱼油对大黄鱼生长性能和肌肉代谢能力的影响
5
作者 陈圣娣 孙子涵 +5 位作者 谭朋 刘宁宁 阎斌伦 高焕 张庆起 牟华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49-57,共9页
试验旨在探究亚麻籽油替代鱼油对大黄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及肌肉代谢能力的影响。选取360尾初重为(3.89±0.01)g的大黄鱼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鱼,配制两种等氮等脂饲料,即鱼油组(FO组,鱼油添加量6%)和亚麻籽油组... 试验旨在探究亚麻籽油替代鱼油对大黄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及肌肉代谢能力的影响。选取360尾初重为(3.89±0.01)g的大黄鱼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鱼,配制两种等氮等脂饲料,即鱼油组(FO组,鱼油添加量6%)和亚麻籽油组(LO组,亚麻籽油完全替代鱼油)。试验期10 w。结果显示,LO组大黄鱼末重和增重率显著低于FO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高于FO组(P<0.05)。与FO组相比,LO组肌肉中亚油酸和α-亚麻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显著下降(P<0.05)。亚麻籽油替代鱼油显著影响了肌肉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AMPK/SIRT1/PGC-1α)通路及糖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P<0.05)。LO组肌肉中乳酸脱氢酶活性及葡萄糖-6-磷酸和乳酸含量显著高于FO组(P<0.05),柠檬酸合酶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FO组(P<0.05)。研究表明,亚麻籽油完全替代鱼油抑制了大黄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降低了肌肉EPA和DHA含量,引起了肌肉AMPK/SIRT1/PGC-1α通路基因表达以及线粒体有氧代谢能力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亚麻籽油 鱼油 生长性能 肌肉代谢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养殖密度对脊尾白虾生长和水体氨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志辉 马杭柯 +5 位作者 张培 徐莞媛 孙金秋 阎斌伦 张庆起 高焕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1-586,共6页
为探讨不同养殖密度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生长、存活以及水体氨氮含量变化规律的影响,设置4个密度梯度(600尾·m^(-3)、900尾·m^(-3)、1 200尾·m^(-3)、1 500尾·m^(-3))对脊尾白虾进行养殖实验,测定... 为探讨不同养殖密度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生长、存活以及水体氨氮含量变化规律的影响,设置4个密度梯度(600尾·m^(-3)、900尾·m^(-3)、1 200尾·m^(-3)、1 500尾·m^(-3))对脊尾白虾进行养殖实验,测定脊尾白虾存活率、特定生长率及水体氨氮含量等指标。结果显示,4个养殖密度(600尾·m^(-3)、900尾·m^(-3)、1 200尾·m^(-3)、1 500尾·m^(-3))条件下水体氨氮含量均值分别为0.61 mg·L^(-1)、0.85 mg·L^(-1)、1.15 mg·L^(-1)、1.49 mg·L^(-1),即随养殖密度升高氨氮含量逐渐增加,且不同养殖密度条件下水体氨氮含量随养殖周期的延长呈现升高的趋势。4个养殖密度(600尾·m^(-3)、900尾·m^(-3)、1 200尾·m^(-3)、1 500尾·m^(-3))条件下脊尾白虾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5.40%、4.55%、4.01%及3.63%,存活率分别为86.11%、86.67%、81.82%及72.22%,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均与养殖密度成负相关关系,且两个指标各组之间大部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可为探索脊尾白虾的最适工厂化养殖条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尾白虾 养殖密度 生长 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疣梭子蟹线粒体基因组SNP在增殖放流家系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赵莲 李志辉 +5 位作者 张培 薛蓓 赖晓芳 张庆起 高焕 阎斌伦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6-163,共8页
为开发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增殖放流分子标志技术,本研究在前期获得三疣梭子蟹线粒体基因组24个SNP位点的基础上,采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检测技术对4个用于增殖放流的家系(A、B、C和D)(代表约80~120万个放流个体)... 为开发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增殖放流分子标志技术,本研究在前期获得三疣梭子蟹线粒体基因组24个SNP位点的基础上,采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检测技术对4个用于增殖放流的家系(A、B、C和D)(代表约80~120万个放流个体)进行了鉴别工作。结果显示,含有SNP位点的22条PCR扩增序列中,有9条SNP位点扩增产物在亲代(母本)及其子代的28个个体之间具有基本一致的熔解峰,且子代个体间Tm的均一性较好,无明显差异;进一步以序列已知的野生型及其突变体作为同一SNP引物扩增片段,在各家系间分析HRM标准曲线,这9个SNP可以成功用于三疣梭子蟹4个放流家系的鉴别。在这9个SNP位点中,可鉴定C家系的有5个,可鉴定B家系的有2个,可鉴定A、D家系的各1个。该研究结果为三疣梭子蟹种质资源的鉴定及标志放流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增殖放流 分子标志 SNP HR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饵料搭配对脊尾白虾幼体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陈建华 张庆起 +1 位作者 高焕 阎斌伦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62-665,共4页
通过脊尾白虾幼体饵料搭配的比较试验,研究了海水小球藻、中肋骨条藻分别与虾片和卤虫无节幼体搭配投喂对脊尾白虾幼体的变态速率、存活率及体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使用虾片的育苗效果较差,幼体发育至2期溞状幼体后开始大量死亡... 通过脊尾白虾幼体饵料搭配的比较试验,研究了海水小球藻、中肋骨条藻分别与虾片和卤虫无节幼体搭配投喂对脊尾白虾幼体的变态速率、存活率及体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使用虾片的育苗效果较差,幼体发育至2期溞状幼体后开始大量死亡,只有约30%的幼体变态成3期溞状幼体;投喂卤虫无节幼体与中肋骨条藻搭配组的脊尾白虾幼体组在第8d时有46%的幼体变态为仔虾,至第10d时幼体100%变态为仔虾;此外,卤虫无节幼体与中肋骨条藻搭配组幼体的存活率为92%,其幼体在1期仔虾平均体长为5.199mm,平均日增长达到0.3079mm/d。由此可见,卤虫无节幼体与中肋骨条藻搭配有利于脊尾白虾幼体的生长发育,可用于脊尾白虾育苗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尾白虾 单胞藻 卤虫 虾片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饵料对脊尾白虾亲虾性腺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建华 张庆起 +2 位作者 高焕 王海华 阎斌伦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0期184-186,共3页
通过比较投喂试验研究了水丝蚓、沙蚕、鲢鱼肉、牡蛎肉、配合饲料、鲢鱼肉+水丝蚓+牡蛎肉(1∶1∶1)及水丝蚓+沙蚕+牡蛎肉(1∶1∶1)对体质量约3 g的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亲虾性腺指数、性腺与肝胰腺比及产卵量等的影响。结... 通过比较投喂试验研究了水丝蚓、沙蚕、鲢鱼肉、牡蛎肉、配合饲料、鲢鱼肉+水丝蚓+牡蛎肉(1∶1∶1)及水丝蚓+沙蚕+牡蛎肉(1∶1∶1)对体质量约3 g的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亲虾性腺指数、性腺与肝胰腺比及产卵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丝蚓+沙蚕+牡蛎肉混合组亲虾性腺与肝胰腺比为1. 425,性腺指数为2. 342,均高于配合饲料组亲虾;水丝蚓+沙蚕+牡蛎肉混合组(2 693粒/尾)亲虾产卵量明显高于鲢鱼肉、牡蛎肉和配合饲料组。表明在脊尾白虾亲虾培育过程中,水丝蚓、沙蚕、牡蛎肉混合作为饵料有利于促进脊尾白虾亲虾性腺的发育和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尾白虾 亲虾 饵料 性腺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池塘养殖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元潮 陆波 +3 位作者 于飞 王强 张德胜 张庆起 《水产养殖》 CAS 2017年第9期38-40,共3页
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与山东省昌邑市海丰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联合选育的国家水产新品种(品种登记号:GS-01-002-2012),2015—2016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渔业技术指导站项目组在连云港赣榆佳信水产... 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与山东省昌邑市海丰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联合选育的国家水产新品种(品种登记号:GS-01-002-2012),2015—2016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渔业技术指导站项目组在连云港赣榆佳信水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展了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的工厂化苗种繁育、池塘养殖和示范推广工作,通过2年的项目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养殖技术 三疣梭子蟹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黄海水产研究所 水产养殖 连云港市 联合选育 苗种繁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尾白虾不同发育期mtDNA拷贝数变化特征分析
11
作者 张培 徐莞媛 +5 位作者 李志辉 高焕 张庆起 赖晓芳 陈建华 阎斌伦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3-179,共7页
为了解脊尾白虾(Exopalaemoncarinicauda)在不同发育期线粒体基因组(mtDNA)拷贝数的变化特征,本研究共采集其8个时期(受精卵期、溞状幼体Ⅰ期、溞状幼体Ⅱ期、溞状幼体Ⅲ期、溞状幼体Ⅳ期、溞状幼体Ⅴ期、仔虾期和成虾期)的DNA样品,利用... 为了解脊尾白虾(Exopalaemoncarinicauda)在不同发育期线粒体基因组(mtDNA)拷贝数的变化特征,本研究共采集其8个时期(受精卵期、溞状幼体Ⅰ期、溞状幼体Ⅱ期、溞状幼体Ⅲ期、溞状幼体Ⅳ期、溞状幼体Ⅴ期、仔虾期和成虾期)的DNA样品,利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上述各发育期单个细胞中的mtDNA拷贝数进行了测定。检测结果显示,脊尾白虾受精卵期、溞状幼体Ⅰ期、溞状幼体Ⅱ期、溞状幼体Ⅲ期、溞状幼体Ⅳ期、溞状幼体Ⅴ期、仔虾期和成虾期的mtDNA拷贝数的均值分别为2366、2648、2644、2873、3559、9948、6452和8872。进一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mtDNA拷贝数与发育时间存在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3。研究表明,随着脊尾白虾不断生长,其单个细胞中mtDNA拷贝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尾白虾 TaqMan探针法 线粒体基因组 不同发育期 拷贝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州湾陆海接力养殖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飞 陆波 +2 位作者 潘元潮 王祥迎 张庆起 《养殖与饲料》 2016年第11期12-14,共3页
从饵料驯化、苗种运输、机械式快速换网、网箱投喂控制等技术方面总结许氏平鲉、黑鲷、鲈鱼3个养殖品种的海州湾陆海接力养殖的关键技术,不仅有效拓展了这3个品种的增养殖业发展空间,而且对其它海水鱼类养殖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接力养殖 关键技术 饵料 苗种 换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露胁迫对脊尾白虾存活率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邓高威 段健诚 +6 位作者 王玉 王林华 欧阳乐飞 高焕 赖晓芳 张庆起 阎斌伦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4-249,共6页
为探究干露胁迫对脊尾白虾存活率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设置常温干燥、常温湿润、低温干燥和低温湿润4个胁迫试验组及1个对照组,计算各组胁迫后12.0 h内脊尾白虾累计存活率,并分析各组胁迫后2.5 h内肌肉中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 为探究干露胁迫对脊尾白虾存活率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设置常温干燥、常温湿润、低温干燥和低温湿润4个胁迫试验组及1个对照组,计算各组胁迫后12.0 h内脊尾白虾累计存活率,并分析各组胁迫后2.5 h内肌肉中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变化。试验结果显示,各组累计存活率差异显著( P <0.05),3.0 h常温干燥组个体全部死亡,常温湿润、低温干燥和低温湿润等3个试验组的累计存活率分别为6.7%、38.9%和40.0%。4个试验组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先降后升趋势,在1.0 h和2.5 h时显著升高( P <0.05);丙二醛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在1.0 h和 1.5 h时显著升高( P <0.05)。试验结果表明,低温湿润可以提高脊尾白虾存活率,干露环境条件可诱导脊尾白虾产生氧化应激反应,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变化明显,可作为干露条件下脊尾白虾机体健康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活率 抗氧化酶 丙二醛 脊尾白虾 干露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β-胡萝卜素添加量对脊尾白虾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玉 柳森 +5 位作者 段健诚 王林华 邓高威 张庆起 阎斌伦 高焕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7-434,共8页
为研究饲料添加剂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生长性能的影响,设定了5种不同浓度的实验饲料:按每kg饲料添加0、0.5、1.0、1.5、2.0 gβ-胡萝卜素饲料添加剂,依次记为A、B、C、D、E组。在盐度为23.0±0.1、pH为7.8±0.... 为研究饲料添加剂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生长性能的影响,设定了5种不同浓度的实验饲料:按每kg饲料添加0、0.5、1.0、1.5、2.0 gβ-胡萝卜素饲料添加剂,依次记为A、B、C、D、E组。在盐度为23.0±0.1、pH为7.8±0.2、水温为16.0~20.0℃、自然光照的实验条件下,投喂脊尾白虾仔虾[(0.29±0.01)g]30 d后,测定脊尾白虾的生长情况以及多种相关抗氧化酶的活力。结果显示,在养殖30 d后,β-胡萝卜素添加浓度在0.5~1.5 g·kg^-1范围内,脊尾白虾的生长指标,包括特定生长率(SGR)、质量增加率(WGR)、存活率(SR)以及肌肉组织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氢酶(CAT)]普遍高于对照组;其中添加量在0.5 g·kg^-1时,SGR、WGR、SR增加幅度达到最高(11.94%、89.88%、83.35%),与对照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添加量分别在0.5、1.0、1.5 g·kg^-1时,SOD、ACP、CAT达到最高(60.84 U·mgprot^-1、66.97 U·mg^-1、4.23 U·mgprot^-1),而碱性磷酸酶(AKP)分别下降41.04%、12.74%、37.74%。添加浓度达到2.0 g·kg^-1时,与对照组相比,SGR不再显著增加(P>0.05),同时存活率下降16.65%;SOD、ACP和CAT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AKP出现了显著增加(P<0.05),相比对照组提高了35.61%。结果表明,添加β-胡萝卜素对提高脊尾白虾的生长和非特异免疫能力有重要作用,添加量在0.5 g·kg^-1时,对本实验规格的脊尾白虾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尾白虾 饲料添加剂 类胡萝卜素 特定生长率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2+)、Mg^(2+)和养殖密度对脊尾白虾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光光 王玉 +5 位作者 段健诚 王林华 邓高威 高焕 张庆起 阎斌伦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28-433,共6页
在盐度22和水温25℃下,将体质量(0.175±0.065)g脊尾白虾饲养在50 cm×40 cm×30 cm的水槽中,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Ca^(2+)(100、200、300 mg/L)、Mg^(2+)(300、600、900 mg/L)质量浓度和养殖密度(200、400、600尾/m3)3种... 在盐度22和水温25℃下,将体质量(0.175±0.065)g脊尾白虾饲养在50 cm×40 cm×30 cm的水槽中,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Ca^(2+)(100、200、300 mg/L)、Mg^(2+)(300、600、900 mg/L)质量浓度和养殖密度(200、400、600尾/m3)3种因素对脊尾白虾生长的影响,以找出最适合脊尾白虾生长的3种因素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养殖密度对脊尾白虾的生长影响最大,其次为Mg^(2+)质量浓度,再次为Ca^(2+)质量浓度;Mg^(2+)质量浓度对脊尾白虾的存活率影响最大,其次为Ca^(2+)质量浓度,再次为养殖密度;综合考虑3种因素的最佳组合水平为Mg^(2+)质量浓度300 mg/L、Ca^(2+)质量浓度100 mg/L、养殖密度600尾/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2+) Mg^(2+) 养殖密度 特定生长率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物絮团对脊尾白虾高密度养殖水体氨氮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杭柯 李志辉 +4 位作者 赖晓芳 陈建华 张庆起 阎斌伦 高焕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72,共5页
为筛选适宜虾类工厂化养殖使用的生物絮团种类,以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为实验材料,探讨了3种不同产地(河南、福建、河北)来源的EM菌产生的生物絮团对脊尾白虾高密度养殖水体氨氮(ammonia nitrogen, AN)浓度的影响。每种生... 为筛选适宜虾类工厂化养殖使用的生物絮团种类,以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为实验材料,探讨了3种不同产地(河南、福建、河北)来源的EM菌产生的生物絮团对脊尾白虾高密度养殖水体氨氮(ammonia nitrogen, AN)浓度的影响。每种生物絮团下共设置600尾/m^3、800尾/m^3、1 000尾/m^3共3个养殖密度,实验周期为8 d。结果显示,应用河南产地的EM菌,在600尾/m^3、800尾/m^3、1 000尾/m^3养殖密度下,水体最终氨氮浓度为1.28 mg/L、1.52 mg/L、1.90 mg/L,日均节水率为50.1%;应用福建产地的EM菌,水体最终氨氮浓度为1.03 mg/L、1.48 mg/L、2.15 mg/L,日均节水率为52.2%;应用河北产地的EM菌,水体最终氨氮浓度为1.58 mg/L、1.78 mg/L、2.74 mg/L,日均节水率为24.4%;而对照组水体最终氨氮浓度分别为1.62 mg/L、2.12 mg/L、3.05 mg/L,以上3种生物絮团在脊尾白虾高密度海水养殖中均有降低水体氨氮的作用,且效果存在显著差异,揭示水产养殖过程中应对适宜的EM菌试剂进行筛选后使用。实验筛选获得了适合脊尾白虾高密度养殖的生物絮团,为进一步开展其工厂化养殖及节水减排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絮团 脊尾白虾 工厂化养殖 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汞胁迫对脊尾白虾肌肉组织损伤及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林华 欧阳乐飞 +3 位作者 高威 段健诚 张庆起 高焕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52,共6页
在水温(25±1)℃下,将体长(4.5±0.5)cm的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放在60 L(50 cm×40 cm×30 cm)的蓝色水箱中,不换水,不投喂,在0 g/L(对照组)、1×10^(-6)g/L、3×10^(-6)g/L和1×10^(-5)g/L... 在水温(25±1)℃下,将体长(4.5±0.5)cm的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放在60 L(50 cm×40 cm×30 cm)的蓝色水箱中,不换水,不投喂,在0 g/L(对照组)、1×10^(-6)g/L、3×10^(-6)g/L和1×10^(-5)g/L浓度的汞(Hg^(2+))胁迫0 h、6 h、12 h、24 h、48 h、72 h和96 h时,每组取3尾虾和0.2 g肌肉,先用液氮速冻,再放入-80℃保存,用于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另取0.5 cm^(3)肌肉用Bouin’s液固定,用于组织切片,同时记录各组试验虾的中毒症状及死亡情况,研究了汞胁迫对虾肌纤维结构及肌肉组织中SOD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汞胁迫组虾的肌纤维结构在前48 h内变化不明显;72 h和96 h时,肌纤维变化明显:低浓度汞胁迫(1×10^(-6)g/L)72 h肌纤维没有明显变化,胁迫96 h部分肌纤维溶解;高浓度汞胁迫(1×10^(-5)g/L)72 h,部分肌纤维溶解,胁迫96 h部分肌纤维断裂。不同浓度Hg^(2+)胁迫后,肌肉组织中SOD活力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24 h时均达到最低值,但不同浓度胁迫组之间存在差异。低浓度胁迫组(1×10^(-6)g/L)的SOD活力在96 h达到最高,为24.639 U/mg;高浓度胁迫组(3×10^(-6)g/L和1×10^(-5)g/L)的SOD活力在72 h时达到最高,分别为21.744 U/mg和25.780 U/mg。这表明,汞胁迫对脊尾白虾代谢会产生影响,导致氧化应激,对脊尾白虾肌肉组织纤维造成一定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尾白虾 汞胁迫 肌纤维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蛸室内水泥池苗种繁育及养殖技术 被引量:3
18
作者 钱耀森 姜典航 +3 位作者 郑小东 孟凡玉 朱骞 张庆起 《养殖与饲料》 2018年第10期35-37,共3页
通过捕获野生短蛸亲体,进行室内水泥池的苗种繁育和养殖研究。试验结果表明,4月份在海州湾附近海域捕获的亲体经过驯化、促熟的过程方可产卵,产卵后雌性亲体具有护卵现象,直至幼体孵化,期间摄食量明显减少。孵化幼体开口饵料可为鲜活卤... 通过捕获野生短蛸亲体,进行室内水泥池的苗种繁育和养殖研究。试验结果表明,4月份在海州湾附近海域捕获的亲体经过驯化、促熟的过程方可产卵,产卵后雌性亲体具有护卵现象,直至幼体孵化,期间摄食量明显减少。孵化幼体开口饵料可为鲜活卤虫无节幼体、枝角类、桡足类,幼体培育饵料有东方新糠虾、东方对虾、菲律宾蛤仔稚贝、光滑河蓝蛤稚贝,养成期间投喂饵料种类主要为鲜活的小型蟹、虾、双壳类和螺类等,饵料偏好性顺序为:蟹类>虾>双壳类>螺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蛸 亲体 饵料 幼体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扇贝挥发性风味物质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崔明仙 李妍 +10 位作者 付睛睛 景福涛 陈希盼 张恩烁 李赞 徐晓辉 冯艳微 孙国华 李彬 王卫军 杨建敏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43-758,共16页
为探究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三种扇贝闭壳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对三... 为探究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三种扇贝闭壳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对三种扇贝闭壳肌在新鲜(40℃)和加热(100℃)情况下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新鲜状态下,海湾扇贝(HWSB-F)、栉孔扇贝(ZKSB-F)、虾夷扇贝(XYSB-F)闭壳肌中,共定性出2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醛类8种,醇类5种,酮类5种,酯类3种,以及醚类、苯类、酸类、烯类和噻唑等。在加热情况下,海湾扇贝(HWSB-C)、栉孔扇贝(ZKSB-C)、虾夷扇贝(XYSB-C)闭壳肌中共定性出5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醛类20种,酯类5种,酮类7种,醇类8种,烯类4种,酸类2种,醚类2种,还包括吡嗪、胺类、苯类、含氧杂环等物质。对三种扇贝闭壳肌新鲜组和加热组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发现新鲜扇贝原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加热后减少,且产生了新的其他种类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扇贝闭壳肌加热组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较多,组成比较复杂,新鲜组的扇贝闭壳肌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较少,组成简单。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在新鲜状态和加热状态下,有效区分三种扇贝闭壳肌组织。三种扇贝闭壳肌挥发性风味物质指纹图谱的建立,丰富了不同扇贝呈味物质的组成成分研究内容,证明GC-IMS技术可快速鉴别三种去壳扇贝闭壳肌的种类,为不同种扇贝闭壳肌以次充好提供检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扇贝 栉孔扇贝 虾夷扇贝 挥发性风味物质 气相-离子迁移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肝肠胞虫感染对脊尾白虾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段健诚 胡吉卉 +5 位作者 沈宇航 邓高威 高威 牟华 张庆起 高焕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5-83,共9页
为探究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感染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肠道菌群的影响,本研究基于16S rRNA基因的测序结果,对感染EHP的脊尾白虾肠道菌群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感染虾与健康虾肠道菌群差异较大,... 为探究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感染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肠道菌群的影响,本研究基于16S rRNA基因的测序结果,对感染EHP的脊尾白虾肠道菌群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感染虾与健康虾肠道菌群差异较大,且其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显著低于健康虾。研究发现,病虾中归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脱硫弧菌科(Desulfovibrionaceae)、弧菌科(Vibrionaceae)、未分类蓝细菌科(unidentified Cyanobacteria)、支原体科(Mycoplasmataceae)和未分类α变形菌科(unidentified Alpha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而归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双歧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及噬几丁质杆菌科(Chitinophagaceae)细菌在健康虾中占据优势地位。EHP侵蚀导致感染虾肠道内潜在致病菌显著增加(P<0.05),增加了其他疾病的易感性。此外,通过Tax4Fun功能预测,发现感染虾肠道菌群主要用于新陈代谢,从而抵抗EHP侵染,维持机体正常功能;健康虾肠道菌群则多用于个体生长与环境信息处理,进而保证生长与存活。本研究从虾肠道菌群结构方面入手,进一步探究了EHP感染对脊尾白虾肠道菌群的影响,以期为EHP的防治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肝肠胞虫 脊尾白虾 肠道菌群多样性 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