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海水围塘养殖生态系统能量收支与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廷友 谢标 林振山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0-84,共5页
对连云港市宋庄镇有机海水养殖基地的海水围塘南美白对虾—缢蛏—梭鱼混养系统和南美白对虾单养系统的能量收支与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机水产养殖方式下,混养系统中能量输入、输出分别为10.54和8.37MJ/m2,单养系统能量输... 对连云港市宋庄镇有机海水养殖基地的海水围塘南美白对虾—缢蛏—梭鱼混养系统和南美白对虾单养系统的能量收支与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机水产养殖方式下,混养系统中能量输入、输出分别为10.54和8.37MJ/m2,单养系统能量输出、输入分别为13.45和10.72MJ/m2。混养系统的光能利用率、光合能转换效率、生物能转换效率、总能转化率和底泥沉积率分别为0.18%、34.51%、48.11%、16.89%和62.41%,单养系统相对应的数据分别为0.19%、24.95%、24.04%、11.17%和68.54%。混养系统除光能利用率外,其他指标均优于单养系统,底泥沉积率亦小于单养系统。从综合生态经济指标来看,混养系统也优于单养系统,但2者综合生态经济指标(EY)均小于1,混养和单养系统都具有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围塘 混合养殖 能量收支 转化效率 有机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植物生理学实验评价体系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唐萍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4期36-37,共2页
从加强对实验预习阶段、实验操作过程的考核,改进对实验报告及学期结束考核的评价标准等方面,对传统的植物生理学实验的评价体系进行了改进,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端正的科学态度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培养出的学生更能... 从加强对实验预习阶段、实验操作过程的考核,改进对实验报告及学期结束考核的评价标准等方面,对传统的植物生理学实验的评价体系进行了改进,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端正的科学态度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培养出的学生更能适应中小学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 评价体系 科学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蜈蚣兰无菌繁殖系的建立 被引量:2
3
作者 程倩 陈梦竹 +4 位作者 罗丽 邵世光 唐萍 郑霞 沈洁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4期515-516,共2页
以蜈蚣兰茎段为外植体,以0.1%HgCl2溶液为外植体表面消毒剂,通过6,8,10和12 min等4个外植体表面消毒时间处理比较,研究对外植体污染率、死亡率和侧芽诱导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消毒时间。结果表明,0.1%HgCl2溶液外植体表面消毒10 min效果最... 以蜈蚣兰茎段为外植体,以0.1%HgCl2溶液为外植体表面消毒剂,通过6,8,10和12 min等4个外植体表面消毒时间处理比较,研究对外植体污染率、死亡率和侧芽诱导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消毒时间。结果表明,0.1%HgCl2溶液外植体表面消毒10 min效果最好,依此建立蜈蚣兰无菌繁殖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兰 外植体 表面消毒时间 无菌繁殖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胁迫对青葙种子发芽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徐加涛 张雷 +2 位作者 史玉文 郑霞 邵世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18488-18489,18500,共3页
[目的]研究海水胁迫对青葙种子发芽的影响。[方法]以青葙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为指标,采用配置成的5个浓度的海水对青葙种子的萌发进行胁迫,观察青葙种子的萌发情况,研究青葙种子的耐盐性。[结果]随海水浓度的提高,... [目的]研究海水胁迫对青葙种子发芽的影响。[方法]以青葙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为指标,采用配置成的5个浓度的海水对青葙种子的萌发进行胁迫,观察青葙种子的萌发情况,研究青葙种子的耐盐性。[结果]随海水浓度的提高,青葙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均表现下降趋势;但海水浓度达到25%时,萌发率仍有近41%;而10%以内浓度的海水对青葙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的影响不大。[结论]青葙种子在萌发时,可以耐受一定程度的盐碱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葙(Celosia argentea L.) 种子萌发 海水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化辣木多糖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马波 朱建国 +1 位作者 邵世光 王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207-210,共4页
以辣木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辣木多糖。利用乙酸酐为乙酰化试剂,对辣木多糖进行乙酰化修饰。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辣木多糖乙酰化修饰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对乙酰化辣木多糖进行抗氧化性实验。结果表明,制备乙... 以辣木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辣木多糖。利用乙酸酐为乙酰化试剂,对辣木多糖进行乙酰化修饰。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辣木多糖乙酰化修饰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对乙酰化辣木多糖进行抗氧化性实验。结果表明,制备乙酰化辣木多糖的最优实验条件为反应时间6 h,反应温度60℃,乙酸酐用量5 m L。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显示,辣木多糖乙酰化改性后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显著增加。表明乙酰化修饰可显著提高辣木多糖的抗氧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 多糖 乙酰化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蜈蚣兰的药用价值及生态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雷 马波 邵世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15960-15961,共2页
[目的]阐述蜈蚣兰的药用价值及生态学特性。[方法]综合有关文献对蜈蚣兰的药用价值、分布、生境、分布区气候特征及植被类型等进行综述。[结果]蜈蚣兰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止血、利水通淋之功效。蜈蚣兰主要分布于我国中... [目的]阐述蜈蚣兰的药用价值及生态学特性。[方法]综合有关文献对蜈蚣兰的药用价值、分布、生境、分布区气候特征及植被类型等进行综述。[结果]蜈蚣兰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止血、利水通淋之功效。蜈蚣兰主要分布于我国中东部的13个省、直辖市。蜈蚣兰分布区的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突出的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四季分明,有霜期短。分布区内的主要植被类型包括暖温性针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结论]该研究为保护珍稀药用植物和研发潜在药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兰 药用价值 分布与生境 气候特征 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蒡叶解剖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邵世光 郑典元 +1 位作者 许云华 张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3期10599-10600,共2页
采用石蜡切片的方法,对牛蒡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牛蒡叶为典型异面叶。上表皮具极少的表皮毛和多数棒状的粘液毛,气孔数较下表皮少,气孔与表皮细胞平齐,同时存在拱起气孔;下表皮密被绒毛。叶肉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 采用石蜡切片的方法,对牛蒡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牛蒡叶为典型异面叶。上表皮具极少的表皮毛和多数棒状的粘液毛,气孔数较下表皮少,气孔与表皮细胞平齐,同时存在拱起气孔;下表皮密被绒毛。叶肉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两者厚度比为5∶3,栅栏组织2层。中脉具3个维管束,小脉外具一层维管束鞘,具有典型的C4植物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 解剖结构 粘液毛 中生植物 C4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升式发酵产细菌纤维素的中试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许云华 马波 +1 位作者 张衡 梁光芸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71-76,共6页
细菌纤维素的气升式发酵相对于机械搅拌式发酵具有低剪切力、运行成本低、周期短等优势,其中试深层发酵试验研究是其工业化生产的必经阶段,有着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利用实验室20 L-100 L-1 000 L气升式发酵罐系统对细菌纤维素进... 细菌纤维素的气升式发酵相对于机械搅拌式发酵具有低剪切力、运行成本低、周期短等优势,其中试深层发酵试验研究是其工业化生产的必经阶段,有着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利用实验室20 L-100 L-1 000 L气升式发酵罐系统对细菌纤维素进行中试试验,测定了葡糖杆菌在100 L种子罐中的对数生长期曲线,研究恒定通风量和逐级增加通风量对1 000 L气升式发酵产细菌纤维素的影响,采用流加碳源葡萄糖的方法维持发酵中后期的碳源浓度、提高纤维素产量。在种子生长曲线对数期的后期(42 h)菌体浓度达到2×10^8 CFU/m L,逐级增加通风量比恒定通风量时的发酵周期缩短了12 h,菌体浓度增加了37%,细菌纤维素终产量提高到2.7 g/L,流加碳源葡萄糖后的纤维素产量相对于未流加时提高了2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中试研究 气升式发酵 发酵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糖醋杆菌RZS01发酵产细菌纤维素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许云华 马波 +3 位作者 张衡 罗丽 张雷 郑霞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8-42,共5页
采用葡糖醋杆菌(Komagataeibacter nataicola)RSZ01进行细菌纤维素发酵试验,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发酵培养基组成进行优化,并研究了菌株保藏时间、接种量和培养基初始p H对BC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保藏期限在30 d以内的菌种可基本保... 采用葡糖醋杆菌(Komagataeibacter nataicola)RSZ01进行细菌纤维素发酵试验,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发酵培养基组成进行优化,并研究了菌株保藏时间、接种量和培养基初始p H对BC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保藏期限在30 d以内的菌种可基本保证BC产量;在接种量为8%、初始pH值为5.2时,最优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2.50%,蔗糖3.00%,玉米浆2.2%,磷酸二氢钾0.35%,硫酸铵0.125%。在此条件下,葡糖醋杆菌RSZ01发酵产细菌纤维素的产量为12.05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糖醋杆菌RSZ01 细菌纤维素 发酵 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飞蓟的个体发育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新波 孙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5期8488-8491,8559,共5页
[目的]研究水飞蓟的个体发育形态学特征。[方法]在实验室内培育幼苗发育研究材料,成株形态发育及解剖材料以露地栽培获得,采用观察记录法研究水飞蓟的外部形态和生长发育节律,然后采用徒手切片法和临时装片法观察叶和根新鲜状态下的结构... [目的]研究水飞蓟的个体发育形态学特征。[方法]在实验室内培育幼苗发育研究材料,成株形态发育及解剖材料以露地栽培获得,采用观察记录法研究水飞蓟的外部形态和生长发育节律,然后采用徒手切片法和临时装片法观察叶和根新鲜状态下的结构,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研究幼苗、根、茎和叶的形态学特征。[结果]种子的萌发方法为子叶出土萌发,适宜浅播;幼苗及成株营养器官结构为典型的草本双子叶植物结构;聚药雄蕊稍短于花冠裂片;雌雄蕊异熟明显,生育期为125~140 d。[结论]该方法对水飞蓟的个体发育形态学特征进行了研究,为水飞蓟规范栽培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飞蓟(Silybum marianum(L.)Gaertn.) 生物学 生长发育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破壁法提取松树皮中原花青素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波 邵世光 何志辉 《中国食品添加剂》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9-122,共4页
以松树皮为原料,采用微生物破壁法提取原花青素。对固液比、接种量、发酵温度及培养时间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松树皮中原花青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固液比为5%,接种量7%,发酵温度35℃,培养时间24h。在此... 以松树皮为原料,采用微生物破壁法提取原花青素。对固液比、接种量、发酵温度及培养时间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松树皮中原花青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固液比为5%,接种量7%,发酵温度35℃,培养时间24h。在此条件下,松树皮中原花青素提取率达8.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树皮 花青素 提取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酯化洋葱多糖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波 鞠家宽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19年第6期73-78,共6页
以洋葱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洋葱多糖。用浓硫酸法对洋葱多糖进行硫酸酯法修饰,采用硫酸酯取代度为指标,对硫酸酯化反应的浓硫酸与正丁醇的体积比和反应时间进行优化,并对不同浓度的硫酸酯化洋葱多糖进行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 以洋葱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洋葱多糖。用浓硫酸法对洋葱多糖进行硫酸酯法修饰,采用硫酸酯取代度为指标,对硫酸酯化反应的浓硫酸与正丁醇的体积比和反应时间进行优化,并对不同浓度的硫酸酯化洋葱多糖进行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硫酸酯化洋葱多糖的较佳工艺为浓硫酸和正丁醇体积比3∶1,反应时间20min和反应温度0℃,在此条件下多糖硫酸根取代度为0.51。同时,洋葱多糖硫酸酯化改性后可显著提高抗氧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 多糖 硫酸酯化 取代度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3
13
作者 罗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22897-22899,共3页
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出发,依据制药岗位的技能要求精选微生物实验教学项目,使教学贴近实际工作内容,教学内容条理化;并对实验改革中教师的教法与师德提出了要求和思考,在改革实践中做到了以考促学、以练精学。
关键词 微生物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粘类芽孢杆菌发酵粗酶液酶解提取葡萄籽中的原花青素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波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18年第3期95-99,共5页
通过多粘类芽孢杆菌液体发酵技术得到富含果胶酶的发酵液,对葡萄籽进行酶解处理提取原花青素。以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原花青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在粘类芽孢杆菌发酵液酶活为313U/mL,料液比... 通过多粘类芽孢杆菌液体发酵技术得到富含果胶酶的发酵液,对葡萄籽进行酶解处理提取原花青素。以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原花青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在粘类芽孢杆菌发酵液酶活为313U/mL,料液比为30 g/L、pH值为9、酶解温度为45℃、时间为70 min的条件下,葡萄籽原花青素的提取率可达到3.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黏类芽孢杆菌 葡萄籽 花青素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搅拌发酵产细菌纤维素的中试研究
15
作者 许云华 朱春林 +4 位作者 张衡 孙汴京 自强 顾焱 孙东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183-188,共6页
细菌纤维素的中试发酵实验研究是其工业化生产的必经阶段,有着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利用实验室20 L-50 L-100 L机械搅拌发酵罐系统对发酵生产细菌纤维素进行了中试实验,测定了葡糖杆菌在20 L种子罐中的生长曲线,研究了不同培养级... 细菌纤维素的中试发酵实验研究是其工业化生产的必经阶段,有着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利用实验室20 L-50 L-100 L机械搅拌发酵罐系统对发酵生产细菌纤维素进行了中试实验,测定了葡糖杆菌在20 L种子罐中的生长曲线,研究了不同培养级数的种子对100 L机械发酵罐的影响,采用转速-溶氧(DO)联动控制法提高发酵中后期的溶氧水平和纤维素产量。结果表明,在种子生长曲线对数期的中后期(30-48 h)移种较佳,使用三级种子移种比一级和二级种子移种的发酵周期分别短62 h和14 h,保持移种后发酵罐的菌体浓度在2.0×10^7CFU/m L以上对缩短发酵过程延滞期有利,转速-DO联动控制可保证发酵中后期DO维持在30%左右,纤维素产量由2.2 g/L提高至2.8 g/L。细菌纤维素的中试实验结果对探索生产工艺、缩短发酵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纤维素产量等方面有明显改善,为其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中试研究 机械搅拌 发酵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调节细菌纤维素膜及其渗透汽化特性研究
16
作者 许云华 张衡 +1 位作者 朱春林 孙东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4-78,共5页
研究了通过碳酸钙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原位调节细菌纤维素(BC)结构的方法,使用该方法制备的细菌纤维素孔隙直径从纳米级增大至4~5μm,且分布均匀;未加入CaCO_3时在发酵过程中pH值为3.43~5.50,加入CaCO_3后pH变化相对平稳,pH值为4.40~5.66;... 研究了通过碳酸钙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原位调节细菌纤维素(BC)结构的方法,使用该方法制备的细菌纤维素孔隙直径从纳米级增大至4~5μm,且分布均匀;未加入CaCO_3时在发酵过程中pH值为3.43~5.50,加入CaCO_3后pH变化相对平稳,pH值为4.40~5.66;细菌纤维素产量由未添加CaCO_3的3.67 g/L增加为5.21 g/L。同时考察了不同乙醇含量对调控后的BC膜渗透汽化性能和分离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控后的BC膜的渗透通量从2.45 kg/(m^2·h)提高到了3.50 kg/(m^2·h),分离因子略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原位调节 碳酸钙 羧甲基纤维素钠 渗透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蒡根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17
作者 邵世光 许云华 +1 位作者 师敏 张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5期11406-11408,共3页
对牛蒡根进行了发育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牛蒡根初生结构中,内皮层细胞具木质加厚,在对应初生木质部脊的部位具有通道细胞。维管形成层活动,产生含大量薄壁组织化的次生维管组织;位于次生韧皮部中的额外形成层活动,产生部分维管组织;... 对牛蒡根进行了发育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牛蒡根初生结构中,内皮层细胞具木质加厚,在对应初生木质部脊的部位具有通道细胞。维管形成层活动,产生含大量薄壁组织化的次生维管组织;位于次生韧皮部中的额外形成层活动,产生部分维管组织;木栓形成层活动,形成大量的、形态不规则的栓内层,三者共同作用形成牛蒡的肉质直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 肉质直根 发育解剖学 异常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飞蓟种子生物学特性初探
18
作者 孙江 刘新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5期8492-8495,共4页
[目的]研究水飞蓟种子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来自3个栽培地点的水飞蓟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种子大小和干粒重的测定,并制作种子半薄切片,研究不同温度下种子的萌发情况。[结果]种子(实际为瘦果)由外皮(果皮和种皮)和胚2部分组成。... [目的]研究水飞蓟种子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来自3个栽培地点的水飞蓟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种子大小和干粒重的测定,并制作种子半薄切片,研究不同温度下种子的萌发情况。[结果]种子(实际为瘦果)由外皮(果皮和种皮)和胚2部分组成。外皮分5层,外侧4层为果皮,内侧1层为种皮。种胚发育完善,没有胚乳,子叶主要储藏物质为脂肪;25℃为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少部分种子具有休眠现象。[结论]该研究积累了水飞蓟种子(果实)的基础生物学资料,为水飞蓟的栽培生产、分类、生药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飞蓟(Silybum marianum(L.)Gaertn.) 千粒重 半薄切片 发芽势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