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杨丽萍舞蹈作品中民间文化意象的阐释
被引量:4
- 1
-
-
作者
王大桥
周媛
-
机构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8-81,共4页
-
文摘
民间文化意象源自古老的神话传说及与之相关的宗教仪式,它们承载着原始先民的生存状态、原始信仰和观物运思方式。杨丽萍的舞蹈作品运用"月亮"、"火"、"雨"、"树"、"孔雀"等民间文化意象来参与舞蹈意境的建构,从而使她的舞蹈作品呈现出丰厚的诗意蕴涵和独特的审美风格。
-
关键词
杨丽萍
舞蹈作品
民间文化意象
宗教仪式
舞蹈意境
审美风格
月亮意象
火意象
雨意象
-
Keywords
Yang Liping
dance work
folk
cultural images
interpretation
-
分类号
J705
[艺术—舞蹈]
I207.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略论张岱《陶庵梦忆》的审美特质
被引量:5
- 2
-
-
作者
许卫全
-
机构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39-42,共4页
-
文摘
论文结合晚明社会特有的思想、文学景观,对张岱的《陶庵梦忆》从题材、人物、笔法等 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最终得出其审美特质世俗化的结论。
-
关键词
张岱
《陶庵梦忆》
审美特质
俗趣
-
分类号
I207.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周萍形象新论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陈留生
-
机构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
出处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62,49,共5页
-
文摘
本文从长期不被周萍研究者重视的剧作文本的具体交待、撰写、对话以及作者自己的创作中来开掘这个形象的本然意蕴。
-
关键词
《雷雨》
周萍
形象
-
分类号
J824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民间"的提纯——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民间"建构
被引量:1
- 4
-
-
作者
赵江荣
-
机构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
出处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03-109,共7页
-
文摘
陈思和提出的民间理想形态的基本特征是自由自在、丰富多元的生命表达。以此考察中国现代乡土小说, 无论是民间文化视角的选择、民间形态的建构取向,还是民俗运用,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民间书写始终是在片面、 单一的向度上展开,启蒙、审美、政治,构成不同时期的基本形态。这种单向发展的"提纯"倾向,不仅遮蔽了民间的 真实存在,也导致了民间建构过程中真正审美精神的流失。
-
关键词
乡土小说
民间
中国现代
陈思和
启蒙
倾向
真实
建构
基本形态
政治
-
Keywords
the folk
purification
enlightenment
aestheticism
politics
-
分类号
G6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从叶圣陶的文学创作论看语文阐释学
- 5
-
-
作者
董菊初
-
机构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江苏连云港
-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4-49,共6页
-
文摘
语文课程改革亟待新理论的指导。特别是落实“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性质特点,就必须建立与之相关的语文阐释学。这就不仅要吸收国外的研究成果,更要总结自己民族的解释学经验。叶圣陶先生的文学创作论,从模式、内容、态度、方法、方式、原则等几个方面,对建立汉语文阐释学有着全面而深刻的启示。
-
关键词
语文课程改革
叶圣陶文学创作论
语文阐释学
-
分类号
G62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唐宋诗词中夕阳意象解读
- 6
-
-
作者
马济萍
-
机构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
出处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74-77,共4页
-
文摘
夕阳的美学境界是神秘幽远的空间构成,表现为心灵与艺术的契合。在唐宋诗词意象里,诗人对夕阳情有独钟,夕阳不仅是感伤的,也是审美的。日暮西山的肃杀气氛吻合了离人的黯然神伤的情愫,温馨如画的夕阳晚照又让我们体验到了人类最深刻的审美感受。
-
关键词
唐宋诗词
夕阳
情感
-
Keywords
Tang-Song poetry
the setting Sun
Sensibilities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