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北沿海农村职教专业与产业如何调适对接——以《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为中心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志蔚 葛树魁 陈海娟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7期36-40,共5页
从正在实施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视角看,苏北沿海农村职教专业建设明显滞后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专业设置与地方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对接程度较低,甚至脱节。苏北沿海农村职教要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 从正在实施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视角看,苏北沿海农村职教专业建设明显滞后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专业设置与地方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对接程度较低,甚至脱节。苏北沿海农村职教要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围绕传统支柱产业稳定长线专业,瞄准新兴产业创造条件设置新专业,按照高效、生态、外向型农业发展定位,办好涉农专业,依托交通、临港、滩涂等综合优势办好现代服务性专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沿海 农村职教 专业与产业 对接现状 调整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丽萍舞蹈作品中民间文化意象的阐释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大桥 周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8-81,共4页
 民间文化意象源自古老的神话传说及与之相关的宗教仪式,它们承载着原始先民的生存状态、原始信仰和观物运思方式。杨丽萍的舞蹈作品运用"月亮"、"火"、"雨"、"树"、"孔雀"等民间...  民间文化意象源自古老的神话传说及与之相关的宗教仪式,它们承载着原始先民的生存状态、原始信仰和观物运思方式。杨丽萍的舞蹈作品运用"月亮"、"火"、"雨"、"树"、"孔雀"等民间文化意象来参与舞蹈意境的建构,从而使她的舞蹈作品呈现出丰厚的诗意蕴涵和独特的审美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丽萍 舞蹈作品 民间文化意象 宗教仪式 舞蹈意境 审美风格 月亮意象 火意象 雨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幸福课堂:意蕴、特征与建构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明高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1-46,共6页
幸福课堂既体现着学生的幸福,也包含着教师的幸福,是师生生理幸福、心理幸福和伦理幸福的统一。幸福课堂具有安全与自由、民主与关怀、轻松与愉悦、趣味与美感、自主与挑战、合作与分享、满足与实现等特征。建构幸福课堂的策略是走向... 幸福课堂既体现着学生的幸福,也包含着教师的幸福,是师生生理幸福、心理幸福和伦理幸福的统一。幸福课堂具有安全与自由、民主与关怀、轻松与愉悦、趣味与美感、自主与挑战、合作与分享、满足与实现等特征。建构幸福课堂的策略是走向生命关怀,直面日常生活,培育童心童趣,搭建成功平台,提升教学智慧,重建课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课堂 意蕴 特征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言志”到“缘情”——试论中国古典诗学“意”本体论的遮蔽与显明 被引量:4
4
作者 孟宪浦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8-182,共5页
在中国文论史上,"意"与"志"、"情"一样,是文学之为文学最基本的构成因子,但"诗言志"与"诗缘情"作为两种最为基本的诗学本体论,遮蔽了与其所同出的"意"之存在,甚至剥夺了&q... 在中国文论史上,"意"与"志"、"情"一样,是文学之为文学最基本的构成因子,但"诗言志"与"诗缘情"作为两种最为基本的诗学本体论,遮蔽了与其所同出的"意"之存在,甚至剥夺了"意"在诗学本体论上的立足之地。"以意为主",是宋代诗学对中国传统诗学本体论的贡献,是对"诗言志"、"诗缘情"所遮蔽的"写意"诗学本体论的显明,对于今天构建蕴含"言志"、"缘情"与"写意"在内的中国古典诗学本体论,具有不可忽略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言志 诗缘情 “以意为主” 诗学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启蒙叙事的悖论——师陀《马兰》对意识形态压抑的揭示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江荣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4-108,共5页
师陀的小说《马兰》不仅包含对革命宿命论和机械论思想的批判,而且它实际上已暗含着1930年代中国革命启蒙活动的一个悖论:当启蒙以急切功利目标为旨归时,就可能失去本原意义上的清明理性,从而形成一种意识形态霸权,忽视现实生存状态中... 师陀的小说《马兰》不仅包含对革命宿命论和机械论思想的批判,而且它实际上已暗含着1930年代中国革命启蒙活动的一个悖论:当启蒙以急切功利目标为旨归时,就可能失去本原意义上的清明理性,从而形成一种意识形态霸权,忽视现实生存状态中人的日常生活意义和幸福,造成新的压抑。1930年代政治文化语境中形成的这个启蒙悖论一直伴随着革命文学叙事,揭示师陀创作涉及的这一主题,不仅有益于对《马兰》的进一步认识,对思考中国现代启蒙主义文学也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陀 马兰 革命文学 现代启蒙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课程:直面生本教育资源 被引量:3
6
作者 董菊初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8,共2页
关键词 生本教育资源 开发利用 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张岱《陶庵梦忆》的审美特质 被引量:5
7
作者 许卫全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39-42,共4页
论文结合晚明社会特有的思想、文学景观,对张岱的《陶庵梦忆》从题材、人物、笔法等 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最终得出其审美特质世俗化的结论。
关键词 张岱 《陶庵梦忆》 审美特质 俗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苏轼“率意为文”创作现象的理论蕴含 被引量:1
8
作者 孟宪浦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5-89,共5页
"以意为主"、"信笔挥洒"是苏轼文学创作的写照,更是他自觉追求的艺术风格。"率意为文"不是草率随意、散漫轻易的写作状态,而是指以一种平淡自如的笔墨抒写率真之"意"的创作现象,其中蕴含着生... "以意为主"、"信笔挥洒"是苏轼文学创作的写照,更是他自觉追求的艺术风格。"率意为文"不是草率随意、散漫轻易的写作状态,而是指以一种平淡自如的笔墨抒写率真之"意"的创作现象,其中蕴含着生存论根基处的人生感悟与艺术体验,并非天才论所能遮蔽。苏轼以创作与理论的非凡实绩,深化、充实了"以意为主"的诗学见解,使其成为"光辉的美学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意” 生存感悟 创作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萍形象新论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留生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62,49,共5页
本文从长期不被周萍研究者重视的剧作文本的具体交待、撰写、对话以及作者自己的创作中来开掘这个形象的本然意蕴。
关键词 《雷雨》 周萍 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的提纯——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民间"建构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江荣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03-109,共7页
陈思和提出的民间理想形态的基本特征是自由自在、丰富多元的生命表达。以此考察中国现代乡土小说, 无论是民间文化视角的选择、民间形态的建构取向,还是民俗运用,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民间书写始终是在片面、 单一的向度上展开,启蒙、审... 陈思和提出的民间理想形态的基本特征是自由自在、丰富多元的生命表达。以此考察中国现代乡土小说, 无论是民间文化视角的选择、民间形态的建构取向,还是民俗运用,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民间书写始终是在片面、 单一的向度上展开,启蒙、审美、政治,构成不同时期的基本形态。这种单向发展的"提纯"倾向,不仅遮蔽了民间的 真实存在,也导致了民间建构过程中真正审美精神的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小说 民间 中国现代 陈思和 启蒙 倾向 真实 建构 基本形态 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叶圣陶的文学创作论看语文阐释学
11
作者 董菊初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4-49,共6页
语文课程改革亟待新理论的指导。特别是落实“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性质特点,就必须建立与之相关的语文阐释学。这就不仅要吸收国外的研究成果,更要总结自己民族的解释学经验。叶圣陶先生的文学创作论,从模式、内容、态度、方法、... 语文课程改革亟待新理论的指导。特别是落实“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性质特点,就必须建立与之相关的语文阐释学。这就不仅要吸收国外的研究成果,更要总结自己民族的解释学经验。叶圣陶先生的文学创作论,从模式、内容、态度、方法、方式、原则等几个方面,对建立汉语文阐释学有着全面而深刻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程改革 叶圣陶文学创作论 语文阐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先锋小说教学的困境及改革思路
12
作者 穆厚琴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5-116,共2页
中国当代先锋小说教学面临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学生缺乏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相关知识的储备,对80年代先锋文学作品反映的那个特殊年代在认知和感情上有隔膜,极少阅读先锋文学作品等。改革中国当代文学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重视阅读经典作品,... 中国当代先锋小说教学面临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学生缺乏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相关知识的储备,对80年代先锋文学作品反映的那个特殊年代在认知和感情上有隔膜,极少阅读先锋文学作品等。改革中国当代文学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重视阅读经典作品,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思维,是中国当代文学先锋小说教学走出困境的科学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先锋小说 教学困境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普文教学不必请“救兵”
13
作者 张伶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科普文教学 中学 语文教学 《空间和时间旅行》 综合性学习 教学内容 评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诗词中夕阳意象解读
14
作者 马济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74-77,共4页
夕阳的美学境界是神秘幽远的空间构成,表现为心灵与艺术的契合。在唐宋诗词意象里,诗人对夕阳情有独钟,夕阳不仅是感伤的,也是审美的。日暮西山的肃杀气氛吻合了离人的黯然神伤的情愫,温馨如画的夕阳晚照又让我们体验到了人类最深刻的... 夕阳的美学境界是神秘幽远的空间构成,表现为心灵与艺术的契合。在唐宋诗词意象里,诗人对夕阳情有独钟,夕阳不仅是感伤的,也是审美的。日暮西山的肃杀气氛吻合了离人的黯然神伤的情愫,温馨如画的夕阳晚照又让我们体验到了人类最深刻的审美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诗词 夕阳 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奇时空的意识形态趋向——“红色传奇”的时空叙事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卞永清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5-127,共3页
作为一种与中国传统小说叙事理念有着深远的渊源关系的小说叙事模式,当代十七年时期的"红色传奇"小说在叙事时空体的构建方面体现了较强的传统特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它们在执行政治意识形态教育功能时的效用,并进而决定... 作为一种与中国传统小说叙事理念有着深远的渊源关系的小说叙事模式,当代十七年时期的"红色传奇"小说在叙事时空体的构建方面体现了较强的传统特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它们在执行政治意识形态教育功能时的效用,并进而决定了其当代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传奇 时空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