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腹部射频热疗对老年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9
1
作者 王爱红 赵菊梅 +3 位作者 杜娟 房德芳 房新建 王明全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83-588,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腹部局部射频热疗对细胞减灭术后的老年晚期卵巢癌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甲壳质酶蛋白(YKL)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探讨其对癌性腹水的影响及抗肿瘤效应。方法:选择72例老年晚... 目的:通过观察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腹部局部射频热疗对细胞减灭术后的老年晚期卵巢癌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甲壳质酶蛋白(YKL)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探讨其对癌性腹水的影响及抗肿瘤效应。方法:选择72例老年晚期卵巢癌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6例。对照治疗组患者给予细胞减灭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联合治疗组在行对照治疗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腹部局部射频热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临床有效率、腹水控制有效率,测定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CA125、HE4和YKL含量及T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评价安全性。结果:两组的手术情况无差异。联合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0.6%,显著优于对照治疗组的55.6%(χ~2=5.175,P<0.01)。联合治疗组的腹水控制有效率80.0%显著高于对照治疗组的52.4%(χ~2=3.962,P<0.05)。治疗后,两组的CA125、HE4、YKL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联合治疗组下降程度较对照治疗组更加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CD3^+、CD4^+、CD4^+/CD8^+均较治疗前提高,CD8^+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治疗组各指标改善程度较对照治疗组更加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S、IPHC细胞减灭术联合腹部局部射频热疗能显著改善卵巢癌的免疫抑制,降低CA125、HE4、YKL水平,提高老年晚期卵巢癌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疗 细胞减灭术 腹腔热灌注 老年 卵巢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BRCA1和β-tubulin Ⅲ mRNA表达与紫杉类耐药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姜维美 叶维 +1 位作者 蒋华 朱志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288-1291,共4页
目的:检测食管癌组织BRCA1、β-tubulinⅢmRNA的表达,探讨与紫杉类耐药性的关系。方法:收集36例晚期食管癌组织标本,采用RTq-PCR方法检测组织中BRCA1、β-tubulinⅢmRNA表达,分析二者与紫杉类药物耐药性的关系。结果:BRCA1相对于内参基... 目的:检测食管癌组织BRCA1、β-tubulinⅢmRNA的表达,探讨与紫杉类耐药性的关系。方法:收集36例晚期食管癌组织标本,采用RTq-PCR方法检测组织中BRCA1、β-tubulinⅢmRNA表达,分析二者与紫杉类药物耐药性的关系。结果:BRCA1相对于内参基因β-actin的中位值为6.27;β-tubulinⅢ相对于内参基因β-actin的中位值为4.44。以中位值作为cutoff值,36例标本根据cutoff值分为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BRCA1高表达组的有效率66.7%(12/18)稍高于低表达组55.6%(10/18),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3)。β-tubulinⅢ低表达组的有效率83.3%(15/18)显著高于高表达组38.9%(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BRCA1 mRNA表达水平与紫杉类药物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β-tubulinⅢmRNA表达水平与紫杉类药物敏感性之间存在相关性。提示β-tubulinⅢ可以作为紫杉烷类药物在晚期食管癌中疗效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BRCA1 β-tubulinⅢ 紫杉类药物 化疗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甲外恶性血管球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红霞 陈昊 +2 位作者 闫蓉 张昶 江亚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1-582,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甲外恶性血管球瘤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儿童甲外恶性血管球瘤病例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结果。结果患者女童,13岁,以背部皮肤肿块为主要表现,镜下肿瘤组织由纤维组织或薄壁血管分隔... 目的探讨儿童甲外恶性血管球瘤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儿童甲外恶性血管球瘤病例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结果。结果患者女童,13岁,以背部皮肤肿块为主要表现,镜下肿瘤组织由纤维组织或薄壁血管分隔成器官样和结节样结构,与周边组织界限不清,结节中心无大片出血坏死,瘤细胞大小一致,圆形或卵圆形,胞膜界清,胞质丰富透亮,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核深染,核质比增大,小核仁易见,核分裂象10个/10HPF,可见非典型性核分裂。免疫表型:瘤细胞SMA和CD34均(+)、vimentin和BCL-2均(),而p53、HMB-45、S-100蛋白、Syn、CgA、CK、desmin均(-)。肿块扩大切除术后随访至今无复发和转移。结论甲外恶性血管球瘤临床罕见且缺乏特征性的临床症状体征,结合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有助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方案以肿瘤扩大切除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管球瘤 免疫表型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手术胃癌血清HER-2/neu ECD水平与临床特征及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成 李秀翠 +5 位作者 陈丽 孙咏梅 苗永昌 姜德清 鲁凯 王忠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1期1457-1459,1464,共4页
目的:探讨可手术胃癌患者血清HER-2/neu胞外域部分(ECD)水平与临床特征及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01月至2010年12月,可手术胃癌患者46例进入研究,术前、术后收集血清,同时获取15例正常人、22例胃良性病... 目的:探讨可手术胃癌患者血清HER-2/neu胞外域部分(ECD)水平与临床特征及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01月至2010年12月,可手术胃癌患者46例进入研究,术前、术后收集血清,同时获取15例正常人、22例胃良性病变患者血清为对照组。另外收集7例血清HER-2/neuECD阳性患者四周期化疗后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血清HER-2/neu ECD水平。结果:胃癌患者中,7/46(15%)血清HER-2/neu ECD水平高于正常;血清HER-2/neu ECD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T分期,淋巴结转移,术后病理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均无相关性(P>0.05);胃癌术后血清HER-2/neu ECD水平较术前有明显的降低,四周期辅助化疗后较术后血清HER-2/neu ECD水平无明显降低。结论:可手术胃癌患者血清HER-2/neu ECD水平与年龄,性别,T分期,淋巴结转移,术后病理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均无相关性;血清HER-2/neu ECD水平可以作为疗效判断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血清HER-2/NEU ECD 化疗 手术 酶联免疫吸附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CA1、TUBB3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铂类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阮芳芳 姜维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32-734,共3页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BRCA1和TUBB3的表达及其与铂类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66例晚期NSCLC组织中BRCA1和TUBB3的表达,并回顾性分析其表达与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BRCA1、TUBB3高表达率分别为34.8%(23/...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BRCA1和TUBB3的表达及其与铂类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66例晚期NSCLC组织中BRCA1和TUBB3的表达,并回顾性分析其表达与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BRCA1、TUBB3高表达率分别为34.8%(23/66)、48.5%(32/66);BRCA1高表达组化疗有效率为30.4%(7/23),低表达组的化疗有效率为67.4%(29/4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TUBB3高表达组化疗有效率为59.4%(19/32),低表达组的化疗有效率为50.0%(17/3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CA1表达可预测铂类药物敏感性,有利于个体化化疗方案的制定。而TUBB3表达对晚期NSCLC患者接受铂类方案化疗的疗效没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BRCA1 TUBB3 铂类耐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脱敏疗法在预期性呕吐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云 贾建英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3年第3期174-175,共2页
将 4 0例肿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在化疗前常规应用止吐剂 ,观察组在常规应用止吐剂的基础上加用系统脱敏疗法 ,即让病人逐步接近能引起焦虑、恐惧的客体或特定的情景 ,同时进行想象、放松 ,使焦虑反应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将 4 0例肿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在化疗前常规应用止吐剂 ,观察组在常规应用止吐剂的基础上加用系统脱敏疗法 ,即让病人逐步接近能引起焦虑、恐惧的客体或特定的情景 ,同时进行想象、放松 ,使焦虑反应逐渐减弱直至消失。结果观察组预期性呕吐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提示应用系统脱敏疗法能减少预期性恶心、呕吐的程度 ,提高病人在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脱敏作用 免疫性 呕吐 预期发生 药物疗法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桥接治疗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17
7
作者 陆小小 许磊 +3 位作者 苏浩波 赵伯翔 顾建平 缪正飞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95-599,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大动脉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IVT)后血管内取栓术(EVT)治疗(桥接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南京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3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桥接治疗组... 目的探讨急性大动脉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IVT)后血管内取栓术(EVT)治疗(桥接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南京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3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桥接治疗组(n=64)和单纯EVT治疗组(n=71)。根据改良溶栓治疗脑梗死(mTICI)血流分级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比较预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桥接治疗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桥接治疗组与单纯EVT治疗组相比,侧支循环更丰富[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会(ASITN)分级3.13±0.54对2.27±1.22,t=4.463,P=0.035];治疗后血管再通成功率(mTICI血流分级2b~3级)稍高(67.2%对52.1%)、出血转化比例稍高(42.2%对40.9%),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桥接治疗组出院mRS评分0~2分比例(54.69%对36.62%,χ^(2)=4.436,P=0.039)、3个月mRS评分0~2分比例(64.06%对43.66%,χ2=5.628,P=0.025)显著高于单纯EVT治疗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DWI梗死体积(OR=0.723,95%CI=0.254~1.698,P=0.032)、侧支循环(OR=6.062,95%CI=1.563~26.971,P=0.012)、血管再通程度(OR=0.091,95%CI=0.024~0.489,P=0.035)和EVT术前IVT(OR=9.514,95%CI=1.832~35.245,P=0.008)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EVT术前IVT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综合评估入院DWI梗死体积、侧支循环、血管再通程度及是否行IVT有助于预测EVT治疗预后,指导临床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取栓术 静脉溶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组织BRCA1和β-tubulin Ⅲ的表达与紫杉醇疗效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叶维 姜维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35-1437,共3页
目的:检测食管癌组织BRCA1、β-tubulin Ⅲ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紫杉醇疗效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BRCA1和β-tubulin Ⅲ的蛋白表达水平,分析表达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BRCA1的高表达率为47%,BRCA1高表达组化疗有效率为... 目的:检测食管癌组织BRCA1、β-tubulin Ⅲ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紫杉醇疗效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BRCA1和β-tubulin Ⅲ的蛋白表达水平,分析表达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BRCA1的高表达率为47%,BRCA1高表达组化疗有效率为57%、低表达组的化疗有效率为6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3);β-tubulinⅢ的高表达率为57%,β-tubulin Ⅲ高表达组的化疗有效率41%、低表达组化疗有效率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β-tubulin Ⅲ可以作为紫杉类在晚期食管癌中疗效的预测因子,β-tubulin Ⅲ低表达的食管癌患者是紫杉类化疗的最适人群。本研究未体现出BRCA1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BRCAL Β-TUBULIN 紫杉类 化疗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