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苓白术散联合多磺酸黏多糖封包对老年慢性湿疹血虚风燥证患者炎症因子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33
1
作者 刘影 董燕 +1 位作者 孙道红 张学玲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6-169,共4页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多磺酸黏多糖封包对老年慢性湿疹血虚风燥证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其对炎症因子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诊治的120例血虚风燥证慢性湿疹患者作为研...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多磺酸黏多糖封包对老年慢性湿疹血虚风燥证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其对炎症因子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诊治的120例血虚风燥证慢性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多磺酸黏多糖封包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参苓白术散口服治疗,1周为1个疗程,服用4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2、4个疗程时两组症状总积分变化值,炎症因子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情况;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0%(54/60),对照组为71.67%(43/60),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个疗程,两组症状总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症状总积分均低于同时期对照组(P<0.05),治疗4个疗程,两组总积分均低于2个疗程(P<0.05);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s,IL)-β1,IL-2,IL-4,IL-5,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D+4,CD+4/CD+8水平比治疗前升高,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未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多磺酸黏多糖封包可抑制患者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力,能有效治疗老年慢性湿疹血虚风燥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血虚风燥证 慢性湿疹 炎症因子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骨密度水平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包勤文 高健 +2 位作者 龚晨 董燕 白学玲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27-1131,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分期老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骨密度水平的关系,为CKD不同分期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相关的理论及临床指导。方法以本院门诊及住院的老年CKD非透析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健康老人为对照组... 目的研究不同分期老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骨密度水平的关系,为CKD不同分期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相关的理论及临床指导。方法以本院门诊及住院的老年CKD非透析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健康老人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腰椎骨和股骨区的骨密度水平(BMD),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斑块的情况;应用SPSS18.0软件包,统计分析骨密度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 CKD患者骨密度水平均比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2.4SD±0.18比-0.8SD±0.24,P<0.01);在非透析CKD患者中,肾小球滤过率(GFR)与骨密度水平呈现正相关,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KD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0.78±0.21比0.71±0.24 mm,P<0.01)及斑块形成(66.6%比36%,P<0.01)、颈动脉硬化的患病率(66.6%比36%,P<0.01)较健康对照组均显著升高;直线相关分析显示,骨密度水平与hs CRP、TG、血磷、i PTH、血红蛋白(Hb)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GFR、血钙、血白蛋白(SAlb)、IMT、斑块形成、颈动脉硬化的患病率呈负相关(P<0.05或P<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糖尿病、吸烟、药物以及BMD是CKD患者颈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CKD患者IMT比对照组显著增厚(P<0.01),其颈动脉粥样斑块总检出率66%,对照组的总检出率仅为36%(P<0.01),CKD中晚期患者的颈动脉IMT增厚和粥样斑块的阳性率更为明显(P<0.05)。结论各期CKD患者骨密度水平均显著降低,且与颈动脉病变相关,骨质疏松可能是CKD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患者的年龄、血脂、CKD不同分期及骨密度均有显著相关性,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与之亦有共同点。骨质疏松与动脉粥样硬化高度相关,二者互为因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慢性肾脏病 骨密度 颈动脉 I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营养支持对社区获得性肺炎高龄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包勤文 龚晨 +1 位作者 申潇竹 董燕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3期292-295,共4页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支持对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80例高龄(≥80岁)CAP患者按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两组各90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除常规治疗外,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GB)、总蛋白(...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支持对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80例高龄(≥80岁)CAP患者按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两组各90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除常规治疗外,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GB)、总蛋白(TP)、白蛋白(ALB)、微型营养评价(MNA)评分及免疫指标(CD^+4、CD^+8、CD^+4/CD^+8、Ig G、Ig A、Ig M)差异。结果 A组HGB、TP、ALB及MNA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治疗7,14 d后,HGB、TB、ALB、MNA评分及免疫指标与A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显著增加(P<0.05);各时间点两组体重指数(BMI)、上臂围(AMC)、小腿围(CC)以及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比较,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CAP患者选择合适肠内营养支持,可提高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支持 肺炎 社区获得性 患者 高龄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