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患者为本的护理理念联合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孙丽娟 王青 +2 位作者 陈开祥 许美艳 陈小卫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4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究以患者为本的护理理念联合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及试验组,各42例。参照组行... 目的探究以患者为本的护理理念联合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及试验组,各42例。参照组行急诊护理路径干预,试验组采用以患者为本的护理理念联合急诊护理路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救治情况、心功能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试验组各项救治时长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心率、收缩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低于干预前,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心率、收缩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低于参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水平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心绞痛生活质量问卷各项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患者为本的护理理念联合急诊护理路径在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具有重要作用,患者的救治效果显著提高,心功能水平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患者为本 急诊护理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 救治效果 心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FLASH 评分联合左房心外膜脂肪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左房低电压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刘磊 燕宪亮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170-175,共6页
目的探讨DR-FLASH评分和左房心外膜脂肪(LA-EAT)体积的相关性及二者联合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左房低电压区域(LVZ)的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9月至2021年4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首次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非瓣... 目的探讨DR-FLASH评分和左房心外膜脂肪(LA-EAT)体积的相关性及二者联合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左房低电压区域(LVZ)的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9月至2021年4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首次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24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肺静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并测量LA-EAT体积。根据患者入院情况计算DR-FLASH评分。术前进行肺静脉CTA扫描,计算测量LA-EAT体积。在术中窦性心律下,进行左房高密度电压标测,根据有无低电压(双极电压<0.5 mV)将患者分为LVZ组和无LVZ组。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U检验、χ^(2)检验及方差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确定DR-FLASH评分与LA-EAT体积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R-FLASH评分、LA-EAT体积及其联合预测LVZ发生的价值。结果最终纳入患者246例,平均年龄(60.8±10.6)岁,其中56例(22.8%)患者出现至少1个LVZ。相关性分析显示DR-FLASH评分与LA-EAT体积呈正相关(r=0.439;P<0.001)。采用多因素分析显示DR-FLASH评分(OR=1.824,95%CI 1.390~2.394;P<0.001)和LA-EAT体积(OR=1.048,95%CI 1.013~1.085;P=0.007)是左房LVZ的独立危险因素。结合ROC曲线,LA-EAT体积、DR-FLASH评分、LA-EAT与DR-FLASH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2、0.750、0.796。结论DR-FLASH评分与LA-EAT体积呈正相关,DR-FLASH评分和LA-EAT体积均为非瓣膜性房颤左房LVZ的独立预测因子。二者联合可提高对非瓣膜性房颤左房LVZ的发生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心房颤动 心外膜脂肪组织 心房纤维化 双极电压标测 DR-FLASH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对COPD患者肺功能及CRP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贾嵘 刘磊 白巧红 《内科》 2014年第4期386-388,共3页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舒利迭)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COPD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用抗生素、二羟丙茶碱,口服多索茶碱、止...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舒利迭)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COPD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用抗生素、二羟丙茶碱,口服多索茶碱、止咳、雾化祛痰等常规治疗加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同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噻托溴铵干粉吸入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7个月。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和CRP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l、FVC、FEV1/FVC均明显改善(P<0.01),CRP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RP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噻托溴铵联合舒利迭吸入治疗COPD,能更明显地减轻患者气道高反应性,抑制炎症介质,改善患者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 噻托溴铵 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 肺功能 C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杨艳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8期108-109,共2页
目的 :探讨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4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 目的 :探讨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4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研究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经过30d的护理,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63.3%,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3.3%,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对照组30例患者中,能够坚持服药的患者有23例,能够坚持适度锻炼的患者有20例,能够坚持良好生活行为的患者有18例,能够坚持定期复查的患者有24例;在研究组30例患者中,能够坚持服药的患者有30例,能够坚持适度锻炼的患者有25例,能够坚持良好生活行为的患者有26例,能够坚持定期复查的患者有30例。研究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治疗 人性化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陈言智 王鹏福 +1 位作者 柏林刚 苏耀辉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6期944-945,共2页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严重开放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采用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的46例胫腓骨严重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创面浅表...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严重开放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采用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的46例胫腓骨严重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创面浅表软组织感染6例,经抗感染、换药、皮瓣转位及植皮后治愈。2例骨不连和1例骨缺损患者经再次手术加压固定植骨后骨愈合。无深部感染、骨髓炎等其它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随访10-20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愈合3-12个月,平均6个月。其中优13例、良24例、可7例、差2例。结论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牢靠、减少感染等特点,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是治疗严重胫腓骨开放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内固定 外固定架 胫腓骨 开放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前序贯评估路径表在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亚楠 张伟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0期165-169,共5页
目的探究院前序贯评估路径表在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抢救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院前急... 目的探究院前序贯评估路径表在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抢救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院前急救流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院前序贯评估路径表。观察并比较两组救治整体时间、医院反应时间、急救效果及并发症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整体救治时间、医院反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救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采用院前序贯评估路径表明显缩短医院反应和整体救治时间,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和并发症,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序贯评估 颅脑损伤 救治时间 致残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