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物学行为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新丽 陈昊 +2 位作者 王巧 张昶 杨聪颖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29-831,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收集3例乳腺ACC,标本均充分取材,完善临床及预后资料,观察临床病理学特点,行PAS、AB-PAS法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检... 目的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收集3例乳腺ACC,标本均充分取材,完善临床及预后资料,观察临床病理学特点,行PAS、AB-PAS法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果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9~65岁,平均56岁,临床以乳腺无痛性肿块或触痛为主要症状就诊,肿块多位于乳晕区。眼观:肿块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清楚,无包膜,切面呈灰白、淡黄、棕褐或粉红色;直径1.0~3.0 cm,平均2.2 cm。镜检:肿瘤细胞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管腔结构,肿瘤细胞较小,胞质少,核深染,核分裂象少见,核仁不明显。间质可见疏松黏液样改变。免疫表型:CD117、CK5/6、CK(34βE12)、SMA、Calponin、p63均强阳性,S-100呈局灶表达,Ⅳ型胶原基膜阳性,ER、PR、HER-2均呈阴性,Ki-67增殖指数5%~8%。AB-PAS和PAS染色均阳性。结论ACC多见于唾腺,发生于乳腺者罕见,属于低度恶性、生长缓慢的实体肿瘤,预后较好,但免疫表型将其大多数归入三阴型乳腺癌中,常误诊为其他类型的癌,结合临床特征、HE形态、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有助于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腺样囊性癌 PAS染色 AB-PAS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系肉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 被引量:6
2
作者 江亚军 王红霞 +5 位作者 庄万传 陈昊 张昶 李秀梅 朱贵华 何耀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26-931,共6页
目的:探讨髓系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髓系肉瘤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和临床转归等资料。10例中男5例,女5例,中位年龄36(23-71)岁。结果:2例继发于慢性髓系白血病,1例发生... 目的:探讨髓系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髓系肉瘤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和临床转归等资料。10例中男5例,女5例,中位年龄36(23-71)岁。结果:2例继发于慢性髓系白血病,1例发生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7例没有前驱恶性血液病史;发生部位包括骨、脑、皮肤、乳腺、附睾、宫颈、小肠、卵巢和淋巴结。镜下肿瘤细胞呈弥漫性浸润或列兵样排列;形态一致,圆形或卵圆形;细胞质少,胞核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核分裂象易见,可见幼稚嗜酸粒细胞散在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表达MPO、CD34、CD43、CD45、CD99和CD117。4例在髓系肉瘤诊断后2-10个月发展成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化疗后均达完全缓解,但有3例在缓解后3-12个月复发,生存时间仅14-23个月;4例髓系肉瘤在骨髓受累前接受化疗,无病生存1-48个月。结论:髓系肉瘤需与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等相鉴别,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依赖于病理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应用如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化疗以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髓系肉瘤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肉瘤 髓系白血病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皮质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网状纤维染色的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王红霞 王巧 +1 位作者 杨聪颖 陈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28-1233,共6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癌(adrenocortical carcinoma,A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网状纤维染色意义。方法收集20例肾上腺皮质腺瘤(adrenocortical adenoma,ACA)和16例ACC,分析两者的临床、影像学、病理特点、网状纤维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癌(adrenocortical carcinoma,A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网状纤维染色意义。方法收集20例肾上腺皮质腺瘤(adrenocortical adenoma,ACA)和16例ACC,分析两者的临床、影像学、病理特点、网状纤维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ACA中位病程21个月,肿瘤最大中位直径2.6 cm;ACC中位病程5个月,肿瘤最大中位直径9.5 cm,9例诊断时已发生远处转移。ACA瘤细胞呈巢团状、粗梁状排列,胞质嗜酸或透明,核异型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无包膜、窦隙、静脉侵犯,出血、坏死、粗大胶原纤维少见。Weiss积分均≤2分,平均(0.85±0.81)分。ACC癌细胞呈巢团状、粗梁状、条索状或弥漫性排列,多数胞质嗜酸性,可见不同程度的核异型以及非典型核分裂,可见包膜、窦隙、静脉侵犯,出血、坏死、粗大胶原纤维易见。Weiss积分均≥3分,平均(5.2±1.3)分。免疫表型:ACA、ACC中vimentin、Syn、NSE、CK、CR、Melan-A、α-inhibin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网状纤维染色:20例ACA网状纤维结构规则完整,未见断裂、塌陷、稀疏或消失;16例ACC网状纤维结构破坏,不同程度的断裂、塌陷、稀疏或消失,两者网状纤维结构破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CC的免疫表型缺乏特征性,直径增大、远处转移、粗大胶原纤维、网状纤维结构破坏对判断恶性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肾上腺皮质癌 肾上腺皮质腺瘤 临床病理 网状纤维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春芳 刘毅 +1 位作者 王巧 陈昊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12-913,共2页
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是一种肝脏的胚胎性恶性肿瘤,占儿童肝脏原发恶性肿瘤的50%~62%,发病率百万分之0.5~1.5。发病年龄0~5岁,男孩多见,是5岁以下儿童仅次于神经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后第3位的腹部恶性肿瘤,占所有儿童肿瘤... 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是一种肝脏的胚胎性恶性肿瘤,占儿童肝脏原发恶性肿瘤的50%~62%,发病率百万分之0.5~1.5。发病年龄0~5岁,男孩多见,是5岁以下儿童仅次于神经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后第3位的腹部恶性肿瘤,占所有儿童肿瘤的1%。本文回顾性分析2例HB患儿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特点、免疫表型及术后随访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母细胞瘤 腹部恶性肿瘤 肾母细胞瘤 原发恶性肿瘤 免疫表型 发病年龄 胚胎性肿瘤 儿童肿瘤 核分裂像 形态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沙康唑联合肺叶切除术成功治疗肺小孢根霉合并曲霉菌混合感染1例
5
作者 段圆方 徐采云 +2 位作者 潘引鹏 张春芳 宋甲富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59-863,共5页
本文报告1例肺部小孢根霉合并曲霉混合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过程。患者既往有2型糖尿病,本次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肺炎入院,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伴发热;影像学显示双肺炎性病变(右肺为主)伴局部实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涂... 本文报告1例肺部小孢根霉合并曲霉混合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过程。患者既往有2型糖尿病,本次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肺炎入院,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伴发热;影像学显示双肺炎性病变(右肺为主)伴局部实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涂片及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GM试验)均为阴性,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早期检出小孢根霉及曲霉核酸序列,同时合并肺炎克雷伯菌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最终病理确诊为肺毛霉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经艾沙康唑抗真菌治疗联合右肺中下叶切除术,患者获得临床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孢根霉 肺曲霉病 艾沙康唑 肺叶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甲外恶性血管球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红霞 陈昊 +2 位作者 闫蓉 张昶 江亚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1-582,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甲外恶性血管球瘤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儿童甲外恶性血管球瘤病例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结果。结果患者女童,13岁,以背部皮肤肿块为主要表现,镜下肿瘤组织由纤维组织或薄壁血管分隔... 目的探讨儿童甲外恶性血管球瘤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儿童甲外恶性血管球瘤病例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结果。结果患者女童,13岁,以背部皮肤肿块为主要表现,镜下肿瘤组织由纤维组织或薄壁血管分隔成器官样和结节样结构,与周边组织界限不清,结节中心无大片出血坏死,瘤细胞大小一致,圆形或卵圆形,胞膜界清,胞质丰富透亮,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核深染,核质比增大,小核仁易见,核分裂象10个/10HPF,可见非典型性核分裂。免疫表型:瘤细胞SMA和CD34均(+)、vimentin和BCL-2均(),而p53、HMB-45、S-100蛋白、Syn、CgA、CK、desmin均(-)。肿块扩大切除术后随访至今无复发和转移。结论甲外恶性血管球瘤临床罕见且缺乏特征性的临床症状体征,结合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有助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方案以肿瘤扩大切除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管球瘤 免疫表型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红霞 陈昊 +1 位作者 闫蓉 张昶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0-462,共3页
目的探讨小肠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小肠KHE患儿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以肠梗阻、肠套叠为主要表现... 目的探讨小肠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小肠KHE患儿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以肠梗阻、肠套叠为主要表现,不伴有Kasabach-Merritt综合征。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呈多结节状或多小叶状排列,向肠壁浸润生长,可见梭形细胞区、毛细血管瘤样结构和特征性的肾小球样结构。免疫表型:肿瘤细胞中CD31、CD34均强阳性,SMA灶阳性,GLUT1、D2-40、S-100、CKpan、CK5/6、CR、desmin、DOG1和CD117均阴性。结论小肠KHE是一种罕见的中间型血管肿瘤,好发于婴幼儿和儿童,应与婴幼儿毛细血管瘤、丛状血管瘤、卡波西肉瘤、胃肠道间质瘤和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瘤等鉴别,诊断依靠典型的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完整切除是治疗小肠KHE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肿瘤 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 免疫表型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肺多发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并肝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1例
8
作者 李锦豪 李霄 +1 位作者 唐锦玲 潘敏鸿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8-420,共3页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是一种低度恶性血管源性肿瘤,可多脏器同时受累。肝、肺多发EHE并肝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术前易误诊为转移,当穿刺活检与临床表现不相符时,需仔细充分取材,以免误、漏诊。
关键词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荧光原位杂交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管膜瘤伴脂肪瘤分化2例并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红霞 陈昊 +1 位作者 杨聪颖 闫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10-812,共3页
目的探讨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伴脂肪瘤分化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2例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伴脂肪瘤分化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以神经功能障碍为主,头颅MRI示幕上脑实质囊实性肿物。光镜下... 目的探讨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伴脂肪瘤分化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2例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伴脂肪瘤分化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以神经功能障碍为主,头颅MRI示幕上脑实质囊实性肿物。光镜下肿瘤细胞呈巢、片状散在分布于脂肪组织内,可见假菊形团样结构、胞质空泡样肿瘤细胞和瘤巨细胞。免疫表型:肿瘤细胞GFAP、EMA、S-100和vimentin均阳性,Syn、CgA、NF、Neu N、Olig-2、SMA、desmin、Myo D1和Myogenin均阴性。2例均行开颅病损切除术,分别随访17、26个月,无复发。结论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伴脂肪瘤分化需与其他脑肿瘤鉴别,诊断依赖典型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管膜瘤 幕上脑实质 脂肪瘤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新丽 杨聪颖 陈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34-739,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标本70例和同期诊断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28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两组预后差异,并对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分... 目的探讨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标本70例和同期诊断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28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两组预后差异,并对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分期、免疫组化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平均发病年龄(56.17±12.41岁)比非特殊型浸润性癌(52.77±11.07岁)高(P=0.039);与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相比,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具有更低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较低的ER、PR阳性率(P<0.05);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患者与非特殊型浸润性癌患者相比,5年总生存率(P=0.221)和无病生存率(P=0.3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学分期、淋巴结外软组织浸润与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患者预后有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与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患者不良预后有关(P<0.05)。结论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与浸润性癌临床病理特征不同,但预后无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可作为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伴大汗腺分化的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晶兰苷通过调节NF-κB/NLRP3炎症小体通路改善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和功能障碍
11
作者 王巧 强静超 +2 位作者 卞乐 赵盼盼 刘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目的:探讨水晶兰苷(monotropein,MON)对盲肠结扎穿孔(cecum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诱导的小鼠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sepsis-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S-AKI)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9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negativ... 目的:探讨水晶兰苷(monotropein,MON)对盲肠结扎穿孔(cecum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诱导的小鼠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sepsis-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S-AKI)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9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negative control,NC)组、假手术(Sham)组、CLP组、CLP+MON组、Sham+MON组和CLP+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组。小鼠CLP术后连续5 d腹腔注射药物或等量的生理盐水,第5天安乐死全部小鼠后,采集血清和肾脏组织。使用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清中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和肌酐(creatinine,CRE)浓度,以及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HE染色评估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二氢乙啶(dihydroethidium,DHE)染色的肾组织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ELISA和RT-qPCR检测血清和肾脏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和IL-6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LR家族Pyrin域蛋白3(NLR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此外,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腺苷三磷酸(adenosinetriphosphate,ATP)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uman kidney-2,HK-2)建立体外脓毒症模型,分为NC组、LPS/ATP组、LPS/ATP+MON组、NL-RP3^(OE)+LPS/ATP+MON组和IKKβ^(OE)+LPS/ATP+MON组。CCK-8检测细胞活力,ELISA检测HK-2细胞中炎症因子分泌水平。结果:与CLP组相比,CLP+MON组小鼠存活率显著增加,血清BUN和CRE水平显著降低,黑色的肾组织外观恢复至鲜红色,肾组织病理学变化明显改善。与CLP组相比,CLP+MON组TNF-α、IL-1β和IL-6水平显著降低,GSH、CAT和T-AOC水平升高,MDA和ROS含量显著下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LP组相比,CLP+MON组NLRP3、Caspase-1、Cleaved-caspase-1和p-NF-κB P65蛋白表达显著下降,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hibi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B,IκBα)表达明显增加。此外,与LPS/ATP+MON组相比,NLRP3^(OE)+LPS/ATP+MON组和IKKβ^(OE)+LPS/ATP+MON组NLRP3炎症小体和NF-κB通路激活,逆转了MON对LPS/ATP刺激的HK-2细胞中炎症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结论:MON通过抑制NF-κB/NLRP3炎症小体通路减少炎症因子释放,从而改善小氧S-AKI和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晶兰苷 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 NLRP3炎症小体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Ig蛋白重链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林海月 王红霞 +1 位作者 胡东东 陈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7-152,共6页
目的探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oma)中Ig蛋白重链表达及其鉴别诊断价值和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5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作为实验组,包括30例MALToma、1... 目的探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oma)中Ig蛋白重链表达及其鉴别诊断价值和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5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作为实验组,包括30例MALToma、10例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10例浆细胞瘤(plasmacytoma,PC),并以10例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reactive lymphoid hyperplasia,RLH)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两组中IgM、IgA、IgD、IgG、IgE的表达,分析两组间及实验组3种肿瘤中Ig蛋白重链的表达,并分析MALToma中5种Ig蛋白重链表达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IgM、IgA在实验组、MALToma及PC中的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IgG、IgA在FL中的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IgM在FL、MALToma、PC中的阳性率及表达强度呈升高趋势(P<0.05);IgG的阳性率呈下降趋势(P>0.05)。Ig蛋白重链在两组表达模式有3种:单种Ig重链、全阴性Ig重链缺失及多种Ig重链表达。MALToma、FL、PC中单种Ig重链/全阴性Ig重链缺失阳性率分别为86.7%、60%、80%,对照组中均为多种Ig重链表达,3种肿瘤与RLH中单种Ig重链/全阴性Ig重链缺失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LToma中IgG阳性率与肿瘤细胞类型相关(P<0.05)。结论 IgM和IgG在FL、MALToma、PC表达呈此消彼长趋势,支持生发中心后来源的MALToma和PC大多经历了抗体类别转换,且高频表达单种IgG。MALToma中单种Ig重链/全阴性Ig重链缺失表达是一种常见高频事件,有助于MALToma与RLH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免疫球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黏膜下腺导管腺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姗姗 陈昊 +1 位作者 张强 聂艳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53-1255,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黏膜下腺导管腺瘤(esophageal submucosal gland duct adenoma,ESGD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ESGDA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3例ESGDA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 目的探讨食管黏膜下腺导管腺瘤(esophageal submucosal gland duct adenoma,ESGD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ESGDA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3例ESGDA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2岁,均发生于食管下段,平均最大径6.7 mm。超声内镜表现为低回声结节,均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镜检:病变位于黏膜下层,边界清楚,由大小不一、扩张的囊腔或腺腔排列组成。腺腔或囊腔由双层细胞组成,内层细胞呈柱状、立方或扁平,局灶增生呈乳头状突起,细胞质嗜酸性、核小,位于细胞底部;外层基底层细胞呈梭行、扁平状或立方形,细胞质嗜酸性、稀少,两层细胞形态温和,未见病理性核分裂。病变周围间质内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免疫表型:双层细胞CK7、CK5/6均阳性,内层细胞CK8/18阳性,基底层细胞p63、SMA阳性,CK20、CDX-2、黏蛋白抗体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1%。患者均未见复发,预后良好。结论ESGDA是一种好发于食管下段的良性上皮源性肿瘤,起源于食管黏膜下腺导管,具有腺导管组织学及免疫表型特征,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黏膜下腺导管腺瘤 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基底层型高级别异型增生9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聂艳红 聂平会 +2 位作者 宋姗姗 张春芳 陈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71-973,共3页
目的 探讨食管基底层型高级别异型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9例食管基底层型高级别异型增生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D2-40、p53、Ki-67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男性6例,女性3例;男女比为... 目的 探讨食管基底层型高级别异型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9例食管基底层型高级别异型增生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D2-40、p53、Ki-67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男性6例,女性3例;男女比为2∶1,发病年龄52~76岁,中位年龄65岁。内镜下病变区黏膜微发红,碘染色不着色或淡染,边缘不规整。窄带光成像病变呈褐色或茶褐色,放大内镜下黏膜血管清晰可见,并且增粗,不同于食管炎的表现。鳞状上皮基底层细胞核大、多形、深染、极性丧失、核重叠、核分裂可见,染色质粗糙。部分病例可出现正常上皮下方收缩裂隙样改变,类似于乳腺Paget样浸润模式生长,与非肿瘤区有明显的界限。结论 食管基底层型高级别异型增生为结构低级别异型、细胞高级别异型,易误诊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或不典型增生等,发展成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风险较大。熟悉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联合检测D2-40、p53、Ki-67有助于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病变 基底层 高级别异型增生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内镜引导细针穿刺细胞学联合组织病理学对胰腺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媛 聂艳红 +2 位作者 赵永刚 张春芳 张智弘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99-903,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EUS-FNA)细胞学联合组织病理学对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EUS-FNA检查同时行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测的51例胰腺占位性病例...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EUS-FNA)细胞学联合组织病理学对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EUS-FNA检查同时行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测的51例胰腺占位性病例资料,将细胞学、组织病理学及联合诊断结果与最终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不同诊断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细胞学诊断胰腺占位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1.11%、100.00%和0.981;组织病理学对应的指标为75.56%、83.33%和0.852;两者联合检测的指标为95.56%、83.33%和0.987。两者联合诊断效能优于组织病理学(χ^(2)=4.55,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内镜引导细针穿刺细胞学联合组织病理学可提高胰腺占位病变的诊断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细针穿刺 胰腺占位 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髓系肉瘤遗传学和分子学改变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江亚军 张春芳 +3 位作者 王红霞 赵兰 张飞飞 韩秀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髓系肉瘤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21年12月于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的14例原发性髓系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其AML1-ETO... 目的:探讨原发性髓系肉瘤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21年12月于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的14例原发性髓系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其AML1-ETO融合、PML-RARα融合、CBFβ断裂情况,应用下一代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其NPM1、CEBPA、FLT3、RUNX1、ASXL1、KIT、TP53等基因突变情况。结果:14例患者的髓系肉瘤发生于骨、乳腺、附睾、肺、胸壁、宫颈、小肠、卵巢、淋巴结、中枢神经系统等组织器官,肿瘤细胞表达MPO(13例)、CD34(7例)、CD43(8例)、CD68(7例)、CD99(8例)、CD117(6例)。4例检测出细胞遗传学异常(AML1-ETO融合3例,CBFβ断裂1例),未检出PML-RARα融合。发生AML1-ETO融合/CBFβ断裂病例的总体生存期、无白血病生存期与未发生AML1-ETO融合/CBFβ断裂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有5例、3例、5例、3例、2例、2例和1例患者发生NPM1、CEBPA、FLT3-ITD、RUNX1、ASXL1、KIT、TP53基因突变,其中7例至少发生FLT3-ITD、RUNX1、ASXL1、TP53基因中的一个突变。发生FLT3-ITD/RUNX1/ASXL1/TP53突变患者的总体生存期、无白血病生存期均明显短于未发生突变者(P<0.01)。结论: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下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可以检出原发性髓系肉瘤的遗传学和分子学异常。FLT3-ITD/RUNX1/ASXL1/TP53突变提示预后更差,但仍需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肉瘤 免疫组化 遗传学 分子生物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组织中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国仁 戴建华 +5 位作者 王燕青 陈光辉 刘晓峰 苗福禄 白玲 陈玉林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 探讨肺癌组织耐药相关基因产物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S P对 60例肺癌组织及 30例癌旁肺组织中Pgp、MRP、GST π、TopoⅡ进行检测。结果 肺癌组织中Pgp、MRP、GST π、TopoⅡ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40 .0 % (2 ... 目的 探讨肺癌组织耐药相关基因产物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S P对 60例肺癌组织及 30例癌旁肺组织中Pgp、MRP、GST π、TopoⅡ进行检测。结果 肺癌组织中Pgp、MRP、GST π、TopoⅡ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40 .0 % (2 4 / 60 )、61 .7% (37/ 60 )、45 .0 % (2 7/ 60 )、81 .7% (49/ 60 ) ,均明显高于癌旁肺组织 (P <0 .0 1 ) ,上述耐药相关基因表达阳性率与肺癌TNM分期、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状态均无明显关系 (P >0 .0 5)。结论 肺癌在癌变发生过程中其耐药相关基因均有不同程度的过度表达 ,联合检测这些基因的表达水平有助于指导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多药耐药 基因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肺癌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vin在口腔鳞癌浸润前沿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8
作者 蒋蕾 李向新 +2 位作者 白玲 张来健 张昶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98-1400,共3页
目的检测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口腔鳞癌浸润前沿和非前沿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的意义。方法对48例口腔鳞癌浸润前沿和非前沿部分分别病理分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快捷二步法检测Livin在口腔鳞癌浸润前... 目的检测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口腔鳞癌浸润前沿和非前沿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的意义。方法对48例口腔鳞癌浸润前沿和非前沿部分分别病理分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快捷二步法检测Livin在口腔鳞癌浸润前沿及非前沿部分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8例口腔鳞癌浸润前沿和非前沿病理分级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1);Livin在浸润前沿中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非前沿部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表达情况与浸润前沿病理分级情况呈正相关(rs=0.329,P=0.022)。结论口腔鳞癌浸润前沿中Livin蛋白的高表达提示在浸润前沿部分肿瘤的凋亡抑制现象更为显著,其表达情况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和复发转移倾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鳞状细胞癌 浸润前沿 LIV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LL4、D2-40和Glypican-3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春芳 齐冬雪 +5 位作者 杨聪颖 王红霞 张洪兰 刘毅 张昶 陈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50-854,共5页
目的探讨SALL4、D2-40和Glypican-3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testicular germ cell tumors,TGCT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SALL4、D2-40和Glypican-3蛋白在56例原发性TGCTs中的表达,包括5例小管内生殖细胞肿瘤、1... 目的探讨SALL4、D2-40和Glypican-3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testicular germ cell tumors,TGCT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SALL4、D2-40和Glypican-3蛋白在56例原发性TGCTs中的表达,包括5例小管内生殖细胞肿瘤、10例精原细胞瘤、14例胚胎性癌、14例卵黄囊瘤、1例绒毛膜癌、5例未成熟性畸胎瘤和12例成熟性畸胎瘤。另选取10例正常睾丸组织及5例睾丸淋巴瘤作为对照。结果 SALL4在小管内生殖细胞肿瘤(5/5)、精原细胞瘤(10/10)、胚胎性癌(14/14)和卵黄囊瘤(14/14)中均弥漫强阳性,在绒毛膜癌(1/1)、未成熟畸胎瘤(3/5)和成熟性畸胎瘤(3/12)中局灶阳性。D2-40在小管内生殖细胞肿瘤(5/5)、精原细胞瘤(10/10)中弥漫强阳性,在胚胎性癌(4/14)中局灶阳性,在绒毛膜癌、卵黄囊瘤和畸胎瘤中均阴性。Glypican-3在卵黄囊瘤(13/14)中弥漫强阳性,在胚胎性癌(2/14)中灶性弱阳性,在小管内生殖细胞肿瘤、精原细胞瘤、绒毛膜癌和畸胎瘤中均阴性。10例正常睾丸组织和5例睾丸淋巴瘤中均未见SALL4、D2-40和Glypican-3的表达。结论 SALL4是诊断TGCTs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的免疫标志物;SALL4、D2-40和Glypican-3联合应用有助于TGCT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细胞肿瘤 睾丸 SALL4 GLYPICAN-3 D2-40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中ERCC1和BRCA1的表达及其与铂类化疗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20
作者 徐光辉 李玉 +1 位作者 叶胜龙 刘毅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5-318,323,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错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gene 1,ERCC1)及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错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gene 1,ERCC1)及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ERCC1及BRCA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ERCC1阳性表达率为43.1%;ERCC1表达与组织病理学分级有关;ERCC1阴性患者术后应用奥沙利铂为主的方案化疗后,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 me,MST)高于阳性患者,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直肠癌组织中BRCA1阳性表达率为52.8%;BRCA1表达与组织病理学分级有关;BRCA1阴性患者术后应用奥沙利铂为主的方案化疗后,MST高于阳性患者,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ERCC1和BRCA1均为阴性的患者术后应用奥沙利铂为主的方案化疗后,MST高于ERCC1和BRCA1均为阳性的患者,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ERCC1和BRCA1的表达在结直肠癌中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485,P=0.007)。结论 ERCC1阴性患者应用奥沙利铂为主的方案化疗可获得生存受益,但BRCA1阴性患者生存获益不明显;ERCC1和BRCA1的表达水平有可能作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ERCC1基因 BRCA1基因 奥沙利铂 耐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