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乳腺癌患者接受吡柔比星化疗后右心室心肌力学特性改变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燕 张平洋 +5 位作者 刘琨 张洁 马小五 李林 李妙 刘菁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32-1038,共7页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评价乳腺癌化疗后右室心肌力学特性。方法选择术后接受吡柔比星化疗的乳腺癌36例,采用3D-STI观察化疗前及化疗第2周期、第4周期、第6周期末(下简称C2、C4、C6)右室心肌力学改变,检测血hs-c Tn I、NT-pr...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评价乳腺癌化疗后右室心肌力学特性。方法选择术后接受吡柔比星化疗的乳腺癌36例,采用3D-STI观察化疗前及化疗第2周期、第4周期、第6周期末(下简称C2、C4、C6)右室心肌力学改变,检测血hs-c Tn I、NT-pro BNP水平,31例在C6进行^(99m)Tc-MIBI和^(18)F-FDG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测量参数:RV-V、FAC、TAPSE及S'、LV-V和LV-EF;RVGLS、RVGCS、RVGRS及RVGAS,根据核素显像评判心肌灌注和存活。结果 (1)与化疗前相比,C2时RVGLS明显降低,C4时RVGLS、RVGAS均明显降低(P<0.05),且C6时进一步下降,与药物剂量累计有关。TAPSE、hs-c Tn I水平及RV-FAC下降程度不同患者的RVGLS、RVGAS显著不同(P<0.05);(2)RVGLS、RVGAS与FAC,TAPSE,S'存在相关性(r=0.37,0.26;0.43,0.51;0.21,0.36;P<0.01),RVGAS、RVGLS判定RV-FAC下降>5%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3)核素显像:17例右室心肌灌注正常,14例右室出现灌注异常但18F-FDG显示为存活心肌节段,且后者的RVGLS、RVGAS较前者显著减小;hs-c Tn I明显增高(P<0.05)。ROC曲线显示:RVGLS绝对值小于18.2%判断RV受损的敏感度92.9%,特异度88.2%,曲线下面积0.87;RVGAS绝对值小于26.8%判断RV受损的敏感度94.8%,特异度86.6%,曲线下面积0.86。结论 3D-STI可为评判乳腺癌接受吡柔比星化疗时右室心肌力学改变提供早期、可靠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乳腺肿瘤 心脏毒性 吡柔比星 三维 斑点追踪成像 右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Tim-3及CD4^+、CD8^+的表达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莹 康秀文 +2 位作者 骆继业 尹德录 李小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847-2849,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外周血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3(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domain containing moleculesfamily-3,Tim-3)及CD4^+、CD8^+的表达。方法 51例CHD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外周血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3(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domain containing moleculesfamily-3,Tim-3)及CD4^+、CD8^+的表达。方法 51例CHD为研究对象,其中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4例,25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非CHD者为健康对照组,患者在起病入科时抽取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assay,ELISA)检测Tim-3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的表达。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稳定性心绞痛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外周血Tim-3浓度降低,且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浓度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稳定性心绞痛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外周血CD4^+比例升高,CD8^+比例降低,CD4^+/CD8^+比值升高,且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变化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起病时外周血Tim-3浓度降低,CD4^+比例升高,CD8^+比例降低,CD4^+/CD8^+比值升高,而且病情越重数值变化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TIM-3 CD4^+ CD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洁 尹德录 +4 位作者 徐惠民 韩建明 郭杨 周苏晋 孔祥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31-1032,共2页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在术前病例选择、术中监测中的价值。方法:42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经TTE或TEE检查确定适合行封堵术,并进一步术中监测和术后随访。结果:封堵手术成功率为100%,所有患者均根据超声测值选择封堵器,随访1~24...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在术前病例选择、术中监测中的价值。方法:42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经TTE或TEE检查确定适合行封堵术,并进一步术中监测和术后随访。结果:封堵手术成功率为100%,所有患者均根据超声测值选择封堵器,随访1~24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TTE是ASD封堵术前选择病例及术中监测常用的方法,但在一些病例中TEE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超声心动图测值选择封堵器也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房间隔缺损 心脏导管介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对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MACE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思 陈允安 +4 位作者 张洁 周莹 李明珠 龚晓璇 刘琨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25-1533,1549,共10页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3D-STE)、心肌做功(myo-cardial work,MW)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3D-STE)、心肌做功(myo-cardial work,MW)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90例行PPCI的首次STEMI患者,术后24 h内行3D-STE、MW检查,术后7 d内完善心脏磁共振晚期钆增强成像(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 imaging,CMR-LGE)检查,随访12个月MACE(再发心绞痛、因急性冠脉综合征行血运重建、急性心衰发作、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情况。结果:20例(22.2%)患者发生MACE,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梗死面积(infarction size,IS)、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整体做功指数(global work index,GWI)为预测MACE发生的独立参数,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显示上述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86、0.846、0.830,Delong法两两比较显示AU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GLS和GWI预测MACE发生的AUC值达0.939,显著优于GLS及GWI单一参数(P均<0.05),且与IS相当(P>0.05)。Kaplan-Meier曲线表明GLS<-10.5%、GWI>1298.5 mmHg%、IS<26.05%的患者有更高的生存率(P<0.05)。结论:3D-STE及MW能较好地预测STEMI患者PPCI术后MACE的发生,其中GLS及GWI诊断价值相似,二者联合优于单一指标,且与IS诊断效能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 心肌做功 心脏磁共振晚期钆增强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通过调控ADAM10表达抑制脓毒症血清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高通透性 被引量:4
5
作者 方晓玲 宋和鉴(指导) +3 位作者 任斐 李艳 丁婕 顾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46-650,共5页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脓毒症血清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高通透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收集本院脓毒症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血清。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Blank)、实验对照组(CON)、脓毒症组(Sep)、...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脓毒症血清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高通透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收集本院脓毒症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血清。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Blank)、实验对照组(CON)、脓毒症组(Sep)、NAC低剂量组(NAC-L)、NAC高剂量组(NAC-H)及高剂量NAC联合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0(ADAM10)抑制剂GI254023X组(NAC-H+GI254023X)。分组处理后,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q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ADAM10 mRNA表达水平;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各组单层细胞通透性;跨内皮细胞电阻法检测各组细胞跨膜电阻(TEER)值;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ADAM10、Occludin、ZO-1及V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Blank组和CON组比较,Sep组细胞增殖活性、TEER值、VE-cadherin、Occludin及ZO-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ADAM10 mRNA和蛋白表达量、细胞通透性明显升高(P<0.05);与Sep组比较,NAC-H组细胞增殖活性、TEER值、VE-cadherin、Occludin及ZO-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ADAM10 mRNA和蛋白表达量、细胞通透性明显降低(P<0.05),而NAC-L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AM10抑制剂GI254023X能显著增强NAC对脓毒症血清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高通透性的抑制作用。结论:NAC通过下调AD⁃AM10的表达水平,抑制脓毒症血清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高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半胱氨酸 脓毒症 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0 高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2
6
作者 苗兴妮 尹德录 +5 位作者 赵新华 陈宇 周艺 王莹 段平 李群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72-1176,共5页
目的:探究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人群中的预测风险价值,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选取入住我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15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49例为急性心肌梗死组,不... 目的:探究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人群中的预测风险价值,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选取入住我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15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49例为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性心绞痛106例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正常44例为正常对照组,纳入患者均通过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Lp-PLA2含量,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计算GRACE评分、SYNTAX评分及Gensini积分。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Lp-PLA2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GRACE评分,高危组中Lp-PLA2水平明显高于低危组(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Lp-PLA2与GRACE评分呈正相关(r=0.301,P<0.001)。Lp-PLA2在SYNTAX评分组间及Gensini积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p-PLA2水平对ACS患者在风险评估方面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与冠脉狭窄严重程度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磷脂酶类 GRACE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单纯主支支架置入术后分支基于Murray定律的定量血流分数对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姚月明 赵国力 +8 位作者 李群星 常媛 杨杰 彭献镇 姜春媛 程琪 刘佳雨 叶飞 尹德录 《中国循环杂志》 2025年第9期870-877,共8页
目的:探究非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单纯主支支架置入术后分支基于Murray定律的定量血流分数(μQFR)对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以期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手术策略的选择提供可能的功能学评估标准。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7月至2021年1月期间于连云... 目的:探究非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单纯主支支架置入术后分支基于Murray定律的定量血流分数(μQFR)对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以期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手术策略的选择提供可能的功能学评估标准。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7月至2021年1月期间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及南京市第一医院行单纯主支支架置入术的非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共408例,主要终点为3年随访期间靶血管失败(TVF,由心原性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和临床驱动的靶血管血运重建组成的复合终点),根据是否发生TVF将患者分为TVF组和非TVF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资料、手术前后靶血管解剖学和功能学参数。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TVF的预测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预测因子的诊断效能,并采用DeLong法进行比较。进一步根据术后分支μQFR的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两类,通过Cox回归分析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类患者的TVF发生率。结果:3年随访期间54例(13.24%)患者发生TVF(TVF组),其余354例(86.76%)患者组成非TVF组。TVF组与非TVF组患者相比,术后分支直径狭窄率较高[(32.93±17.80)%vs.(22.62±11.96)%],μQFR较低(0.80±0.10 vs.0.89±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在非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中,单纯主支支架置入术后分支μQFR较高是3年随访期间TVF的独立保护因素(μQFR每增加0.01,HR=0.903,95%CI:0.850~0.959,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在非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中,单纯主支支架置入术后分支μQFR对3年随访期间TVF具有中等预测效能(AUC=0.769,95%CI:0.678~0.861,P<0.001),其AUC显著高于术后分支面积狭窄率及最小管腔直径(P均<0.001),最佳截断值为0.8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单纯主支支架置入术后分支μQFR≤0.84的患者3年随访期间TVF发生率明显高于术后分支μQFR>0.84的患者(HR=4.007,95%CI:2.342~6.855,P<0.001;28.3%vs.7.9%,log-rank P<0.001)。结论:对于非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单纯主支支架置入术后即刻测量的分支μQFR较解剖学指标能更好地预测3年随访期间TVF。在使用单支架策略治疗分叉病变时,将术后即刻分支μQFR维持在0.84以上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血流分数 非左主干分叉病变 靶血管失败 截断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