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及其下游信号探讨有氧运动对小鼠心梗模型心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志天 朱永刚 +2 位作者 朱秀华 王璐 曹雪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0-237,共8页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训练(AET)对心肌梗死(MI)小鼠的心脏保护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是否与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激活有关。方法:在实验1(研究AET对MI小鼠的心脏保护作用及对心脏组织中GLP-1R表达的影响)中,67只小鼠分为3组:假手术(...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训练(AET)对心肌梗死(MI)小鼠的心脏保护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是否与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激活有关。方法:在实验1(研究AET对MI小鼠的心脏保护作用及对心脏组织中GLP-1R表达的影响)中,67只小鼠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n=14)、MI组(n=28)和MI+AET组(n=25)。MI组和MI+AET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MI模型,且MI+AET组在模型建立后进行为期4周的AET处理。在实验2[研究GLP-1R敲除(GLP-1R KO)对AET心脏保护作用的影响]中,将24只小鼠分为4组:野生型(WT)组、GLP-1R KO组、GLP-1R KO+MI组和GLP-1R KO+MI+AET组(均n=6)。将GLP-1R KO+MI组和GLP-1R KO+MI+AET组建立MI模型,且GLP-1R KO+MI+AET组在模型建立后进行为期4周的AET处理。在实验3(研究GLP-1R敲除减弱AET心脏保护作用的相关机制)中,将36只小鼠分为6组:WT、MI组、MI+AET组、GLP-1R KO组、GLP-1R KO+MI组和GLP-1R KO+MI+AET组(均n=6)。MI组、MI+AET组、GLP-1R KO+MI组和GLP-1R KO+MI+AET组建立MI模型,且MI+AET组和GLP-1R KO+MI+AET组在模型建立后进行为期4周的AET处理。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小鼠心脏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心脏组织中GLP-1R表达;TUNEL染色评估心肌细胞凋亡;DHE荧光检查心脏组织中活性氧(ROS)水平;试剂盒检测心肌ATP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心脏组织中AMPK-mTOR-p70S6K通路和氧化磷酸化复合物的表达。结果:AET提高了MI后的存活率(P<0.01)。与MI组相比,MI+AET组心重与胫骨长比降低了20.4%,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均显著增加(P<0.05),并且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此外,MI+AET组小鼠的GLP-1R染色面积较MI组显著增加(P<0.01)。与GLP-1R KO+MI组小鼠相比,GLP-1R KO+MI+AET组小鼠TUNEL阳性细胞核和左室收缩功能均无显著差异。在接受MI的正常小鼠中,AET显著促进心脏组织中AMPK-mTOR-p70S6K通路的激活,增加线粒体Ⅰ、Ⅱ、Ⅲ、Ⅳ和Ⅴ复合物编码基因的表达和ATP含量,并减少ROS产生,而GLP-1R敲除完全消除了AET诱导的这些改变。结论:AET可能通过改善线粒体代谢、减少氧化应激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来发挥对MI小鼠的心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GLP-1R-AMPK依赖性机制调节线粒体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心肌梗死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针结合耳穴贴压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朱永刚 赵秦 +3 位作者 白昕予 苏清伦 徐英达 杨晋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3-325,共3页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耳穴贴压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血清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耳压组、头针+耳压组和对照组3组,3组患者除了脑卒中常规治疗外,耳压组接受耳穴贴...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耳穴贴压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血清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耳压组、头针+耳压组和对照组3组,3组患者除了脑卒中常规治疗外,耳压组接受耳穴贴压治疗,头针+耳压组接受头针结合耳穴按贴压治疗,对照组口服帕罗西汀治疗。3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4周、8周进行观察,测量各组血清5-HT含量的变化,并采用汉密尔顿(HAMD)抑郁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血清5-HT含量及HAMD评分组内比较均有明显差异,组间比较头针+耳压组治疗组明显优于其他2组。结论头针结合耳穴贴压是临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针 耳穴 脑卒中后抑郁症 5-HT HAMD抑郁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疗结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3
作者 苏清伦 秦入结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39-940,共2页
急性踝关节扭伤是青壮年常见的软组织损伤之一,早期有效的治疗是避免出现踝关节失稳及后期持续性疼痛的重要手段。通常急性期以冷疗、云南白药气雾剂外用、制动、患肢抬高为主,口服三七片、云南白药等为辅;后期以理疗、针灸等促进血... 急性踝关节扭伤是青壮年常见的软组织损伤之一,早期有效的治疗是避免出现踝关节失稳及后期持续性疼痛的重要手段。通常急性期以冷疗、云南白药气雾剂外用、制动、患肢抬高为主,口服三七片、云南白药等为辅;后期以理疗、针灸等促进血液循环、恢复功能为主。本组采用冷疗结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治疗,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踝关节扭伤 加压包扎治疗 弹力绷带 临床观察 冷疗 云南白药气雾剂 软组织损伤 持续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B超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素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刘臻 苏清伦 +3 位作者 刘多 孙皓 朱永刚 王慧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1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B超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素(botulinumtoxin type A,BTX-A)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肱二头肌痉挛的可操作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8例脑卒中偏瘫后肱二头肌痉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9例,采取在B超下5位点注射技术注射A型肉毒素;... 目的探讨采用B超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素(botulinumtoxin type A,BTX-A)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肱二头肌痉挛的可操作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8例脑卒中偏瘫后肱二头肌痉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9例,采取在B超下5位点注射技术注射A型肉毒素;对照组9例,采取传统"盲打"取5点注射A型肉毒素。每点注射剂量相同。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观察两组疗效,记录各例患者起效时间。结果治疗组注射21d后改良Ashworth评分、药物平均起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在B超引导下5位点注射技术注射A型肉毒素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肱二头肌痉挛,定位准确,可操作性强,临床疗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 引导 位点注射 A型肉毒素 脑卒中 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超动态检测颈椎不稳症患者椎动脉血流的临床意义
5
作者 于明 秦入结 +2 位作者 苏清伦 张天艳 刘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检测颈椎不稳症患者椎动脉(VA)血流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颈椎不稳症患者100例,按年龄、性别分为5组,进行不同的保守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和治疗后2周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VA血流,观察在颈椎前屈...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检测颈椎不稳症患者椎动脉(VA)血流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颈椎不稳症患者100例,按年龄、性别分为5组,进行不同的保守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和治疗后2周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VA血流,观察在颈椎前屈、中立、后伸动态体位下的椎动脉形态、内径、走行、血流等变化。并选择同期30例颈椎病(无颈椎不稳症)患者做对照。结果治疗前治疗组88.0%的患者发现椎动脉形态或各检测指标异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左右两侧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治疗前后PSV、EDV及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即刻和治疗后2周,不稳组中E组(综合治疗组)PSV、EDV、RI检测结果与其他4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椎不稳症患者的VA血流可进一步了解病情,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颈椎不稳症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不稳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椎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动按压髌尖粗面治疗原发性早期髌下脂肪垫损害性膝前痛 被引量:9
6
作者 刘雪洁 朱贵芹 +3 位作者 刘辉 董言斌 刘岳鹏 宋学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9-273,共5页
目的:评价滑动按压髌尖粗面治疗原发性早期髌下脂肪垫损害性膝前痛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了62例原发性早期髌下脂肪垫损害性膝前痛的病人,随机分配成2组,髌尖粗面滑动按压组(按压治疗组)和磁疗组。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3月和6月用疼... 目的:评价滑动按压髌尖粗面治疗原发性早期髌下脂肪垫损害性膝前痛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了62例原发性早期髌下脂肪垫损害性膝前痛的病人,随机分配成2组,髌尖粗面滑动按压组(按压治疗组)和磁疗组。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3月和6月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膝痛强度,并用VAS加权值法评估总有效率。结果:两组病人在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按压治疗组较磁疗组下降显著(P<0.05)。按压治疗组在治疗后2周、3月和6月总有效率分别为93.5%、96.7%和93.5%,磁疗组分别为67.7%、64.5%和58.1%,疗效显著差异(P<0.05)。结论:滑动按压髌尖粗面治疗原发性早期髌下脂肪垫损害性膝前痛具有良好的效果且近远期疗效显著优于磁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前痛 髌下脂肪垫损害 滑动按压髌尖粗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