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云港近海海洋环境营养状态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以斌 邵帅 +6 位作者 马永星 刘军 冉祥滨 张爱军 周德山 郭佩芳 臧家业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899-3909,共11页
依据2009年5月~2010年1月在连云港附近海域进行的4个航次海洋环境综合调查结果,对该海域的海洋环境因子、营养状态水平、有机污染状况的空间分布、季节间变化及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合历史资料探讨了近年间主要污染因子的变化趋势与海洋... 依据2009年5月~2010年1月在连云港附近海域进行的4个航次海洋环境综合调查结果,对该海域的海洋环境因子、营养状态水平、有机污染状况的空间分布、季节间变化及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合历史资料探讨了近年间主要污染因子的变化趋势与海洋环境现状.结果表明:该海区春夏季海洋环境质量状况较好,秋冬季的污染程度有所加强,石油类是秋冬季节主要的污染因子.评价显示春、夏季呈现富营养化和有机污染的状态,且二者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有一定共性.相关性分析显示叶绿素a与营养盐和化学耗氧量呈现显著正相关,但与溶解氧呈显著负相关(P<0.01),表明浮游生物生长与环境要素含量之间的关联性.数据显示日益增强的人类活动对近海海洋环境的显著影响,相关结果可为连云港海域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同时为海洋管理部门开展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海洋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云港海域 海洋环境 生态环境调查 营养状态 环境现状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云港近岸海域2011~2016年环境变化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以斌 刘军 +5 位作者 邵帅 张爱军 陈金凤 周德山 臧家业 郭佩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430-3440,共11页
依据2011年2月~2016年1月在连云港近岸海域进行的19个季节航次海洋环境综合调查结果,分析探讨了该海域主要海水要素的季节变化趋势和相关性,结合历史资料阐述和评价了海域的营养状态水平、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对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 依据2011年2月~2016年1月在连云港近岸海域进行的19个季节航次海洋环境综合调查结果,分析探讨了该海域主要海水要素的季节变化趋势和相关性,结合历史资料阐述和评价了海域的营养状态水平、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对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水质状况总体良好;水质评价结果显示无机氮(DIN)是海域内最主要的环境污染因子,且DIN含量近年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年均值已经超过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此外其他环境污染因子是活性磷酸盐(DIP)、化学需氧量(COD)和油类.调查期间研究海域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潜在富营养化分析显示氮磷比值(N/P)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绝大多数季节的有机污染状况为轻度污染状态.研究结论对科学、系统的认识和评估连云港近海生态环境现状及预测未来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连云港近海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云港海域 海洋环境长期变化 水质现状评价 富营养化 陆海统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海水中抗生素多残留 被引量:10
3
作者 孙晓杰 李兆新 +3 位作者 董晓 邢丽红 周德山 宋新成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39-643,共5页
本文采用固相萃取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技术,建立了海水样品中抗生素多残留(氯霉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的同时测定方法。样品经PLS-3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后,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选择反应监测(SRM)离子模式定性,... 本文采用固相萃取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技术,建立了海水样品中抗生素多残留(氯霉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的同时测定方法。样品经PLS-3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后,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选择反应监测(SRM)离子模式定性,外标法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被测组分在对应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检出限(S/N=3)为1.00-10.0ng/L;以空白海水作为基质进行回收率评价,18种抗生素在不同加标浓度时的回收率范围为71.6%-117%,相对标准偏差(n=6)为3.04%-9.65%。将所建立的方法应用于近岸海域表层水样中目标抗生素残留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海水中抗生素多残留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抗生素 多残留 固相萃取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牡蛎中汞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克红 王敏 《水产养殖》 CAS 2020年第3期5-7,共3页
探索微波消解-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牡蛎中的汞,选择最佳微波消解条件和原子荧光测定条件对牡蛎中的汞进行微波消解前处理和上机测定,相关系数达到0.9997,线性方程为If=156.9141*C+2.3118,线性范围为0~1.6μg/L,方法检出限为0.0412... 探索微波消解-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牡蛎中的汞,选择最佳微波消解条件和原子荧光测定条件对牡蛎中的汞进行微波消解前处理和上机测定,相关系数达到0.9997,线性方程为If=156.9141*C+2.3118,线性范围为0~1.6μg/L,方法检出限为0.0412μg/kg,仪器检出限为0.0914μg/kg。加标回收率为92.5%-130.1%,RSD为0.007,测定标准物质GBW 08573中汞的含量均在不确定度范围内,其平均值为0.167 mg/kg,在设定的微波消解条件下,提取牡蛎中Hg准确度和精密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 牡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