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Ⅱ类骨质中正畸微种植体锥度及植入角度对支抗稳定性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董晶 张哲湛 周国良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锥度和植入角度对Ⅱ类骨质下颌骨中支抗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微种植体最佳锥度与植入角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包含正畸微种植体的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植入角度为30°、45°、60°、75°、90&...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锥度和植入角度对Ⅱ类骨质下颌骨中支抗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微种植体最佳锥度与植入角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包含正畸微种植体的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植入角度为30°、45°、60°、75°、90°时分别植入不同锥度的微种植体(直径为1.1~1.6mm,锥度为0~0.0625),分析在2N水平力作用下颌骨应力、种植体应力和位移的变化规律。结果植入角度对骨皮质、种植体应力和位移影响较大,植入角度为60。时,应力和位移水平均较小;微种植体锥度的影响与植入角度相关,植入角度为60°时D模型出现应力最小值,分别为5.0134MPa(骨皮质)和25.1310MPa(微种植体),种植体位移与锥度变化趋势呈正比。结论植入角度对支抗稳定性影响显著,60°为较适宜的植入角度;微种植体锥度对稳定性的影响与植人角度相关,锥度为0.0375(最大直径为1.6mm,最小直径为1.3mm)的微种植体更加适用于Ⅱ类骨质颌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体 植入角度 锥度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树脂多层修复术和间接导板技术在前牙间隙美容修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沈艳 刘晓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10-912,共3页
目的:探讨纳米复合树脂多层修复术结合间接导板技术在前牙间隙美容修复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于2011年01月~2011年12月在我科前牙间隙患者,采用纳米光固化复合树脂多层修复术及间接导板技术充填修复,术后对患者从2012... 目的:探讨纳米复合树脂多层修复术结合间接导板技术在前牙间隙美容修复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于2011年01月~2011年12月在我科前牙间隙患者,采用纳米光固化复合树脂多层修复术及间接导板技术充填修复,术后对患者从2012年1月开始随访,每半年1次至2014年6月,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截止2014年6月,50例患者有48例临床效果理想,2例脱落。结论:纳米复合树脂多层修复技术结合间接导板技术用于前牙间隙美容修复,临床效果理想。纳米复合树脂多层修复术结合间接导板技术修复前牙间隙美学效果良好,且成本相对低廉,操作过程不复杂,耗时短,符合微创理念,方便再次修复,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树脂 多层修复 牙间隙 间接导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激光对正畸牙齿移动的疗效及对龈沟液IL-1β,RANKL和OPG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董晶 张哲谌 李凌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3-247,共5页
目的:探讨低强度激光(LILT)对正畸牙齿移动的疗效及龈沟液白细胞介素-1β(IL-1β),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剂配体(RANKL)和骨保护素(OPG)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正畸治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牙齿正畸治疗,实验... 目的:探讨低强度激光(LILT)对正畸牙齿移动的疗效及龈沟液白细胞介素-1β(IL-1β),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剂配体(RANKL)和骨保护素(OPG)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正畸治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牙齿正畸治疗,实验组加用LILT治疗。比较治疗后牙齿累积移动距离(CMD)和平均回缩速度(ARS),以及不同时间段疼痛VAS评分和龈沟液IL-1β,RANKL和OPG水平。结果:试验组7、14、21 d,28 d牙齿CMD均大于对照组(P<0.05),7、14和21 d ARS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24 h,7、14、21 d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7 d OPG低于对照组,7、14和21 d RANKL高于对照组,21 d和28 d IL-1β高于对照组,7 d RANKL/OPG比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LILT可通过影响骨代谢加速正畸牙齿的移动,并缓解治疗过程中的牙齿疼痛与牙周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激光 正畸牙齿移动 IL-1Β RANKL OP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