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关联数据消费的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探索——以厦门大学图书馆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林静 陈和 +2 位作者 陈娟 李立焰 林智南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1-79,共9页
基于关联数据消费的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特点在于以科研人员和广大师生的需求为核心理念,以馆藏特色资源为优势,以关联数据消费为新兴技术,进行服务创新探索。文章以厦门大学图书馆参加上海图书馆2018年开放数据应用开发竞赛为例,借助与... 基于关联数据消费的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特点在于以科研人员和广大师生的需求为核心理念,以馆藏特色资源为优势,以关联数据消费为新兴技术,进行服务创新探索。文章以厦门大学图书馆参加上海图书馆2018年开放数据应用开发竞赛为例,借助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开发"厦大海洋人"安卓手机应用程序(APP),进行了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探索。通过对数据关系脉络的梳理,从关联数据消费技术角度解决馆藏资源向移动客户端应用资源的转化问题,提高用户兴趣度,增强用户体验度。从图书馆业务来角度,本案例是机构知识库服务的延伸,是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延伸;从内容延申服务的角度来说,则是集用户群体指向型、用户需求指向型和行业趋势指向型为一体的延伸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数据 上海图书馆 开放数据应用开发竞赛 关联数据消费 延伸服务 高校图书馆 厦门大学图书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鹭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17
2
作者 吝涛 薛雄志 +1 位作者 卢昌义 洪华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998-4006,共9页
白鹭的生态安全是指白鹭所处的生态系统能够维持白鹭种群持续生存的需求和条件,其中关键是白鹭生境的安全。白鹭生境安全从根本上取决于生境的适宜性和人为对生境的干扰程度,又可以理解为生境受到人类干扰后所能保持的生态适宜性。分别... 白鹭的生态安全是指白鹭所处的生态系统能够维持白鹭种群持续生存的需求和条件,其中关键是白鹭生境的安全。白鹭生境安全从根本上取决于生境的适宜性和人为对生境的干扰程度,又可以理解为生境受到人类干扰后所能保持的生态适宜性。分别选择白鹭在厦门的2个主要繁殖栖息生境———大屿岛和鸡屿岛和10个代表性觅食生境为研究对象,对白鹭生境的生态适宜性和人为干扰程度进行分别评价。其中,生境适宜性评价采用指标体系法,通过赋值、计算进行评价;人为干扰程度评价主要依靠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将人为干扰程度用不同土地利用形式代表,利用Mapinfo7.0和ArcView3.2a地理信息分析软件对白鹭生境的人为干扰程度进行计算评价。最后,结合生境适宜性评价和人为干扰程度评价结果,对厦门自然保护区白鹭的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鸡屿岛和大屿岛作为白鹭在厦门的繁殖栖息地的生态安全程度均处于安全等级,鸡屿岛的生态安全程度高于大屿岛。厦门白鹭的觅食生境总体来看处于较安全等级,但没有一处觅食地是属于安全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鹭 自然保护区 生态安全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线性优化在厦门湾水体总磷环境容量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宋微 廖恩惠 江毓武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5-180,共6页
在应用POM模型进行厦门湾水动力、污染物扩散和各排污口响应系数场模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最优化法对厦门湾水体总磷环境容量进行计算.根据厦门湾海区特征和使用功能,将厦门湾划分成5个海区,分别在5个海区选取水质控制点.分别以各海区水... 在应用POM模型进行厦门湾水动力、污染物扩散和各排污口响应系数场模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最优化法对厦门湾水体总磷环境容量进行计算.根据厦门湾海区特征和使用功能,将厦门湾划分成5个海区,分别在5个海区选取水质控制点.分别以各海区水质控制点总磷浓度作为约束条件,运用普通优化和模糊优化对厦门湾内22个排污口源强进行优化设计.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模糊线性优化方法进行排污口源强优化设计和环境容量计算可以实现排污口源强再分配,且能够更充分地利用厦门湾的纳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环境容量 模糊线性优化 响应系数 隶属度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累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刘亚雯 李有绅 +2 位作者 杨忆菁 陈茜茜 王新红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4,共14页
20世纪以来化工产业飞速发展,传统及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伴随着生产和使用进入到海洋环境,对全球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长期持续性的生态威胁。本文综述了POPs在海洋生物体内的富集浓度和特征,基于... 20世纪以来化工产业飞速发展,传统及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伴随着生产和使用进入到海洋环境,对全球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长期持续性的生态威胁。本文综述了POPs在海洋生物体内的富集浓度和特征,基于其理化性质、生物富集和食物链放大等相关参数评估了POPs在海洋环境中的生物富集和放大潜力,并探讨了环境和生物因素对POPs生物累积的影响。本文提出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全球海洋生态系统中POPs,特别是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物累积的相关研究,以期为海洋环境中POPs的生态风险管理和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海洋 生物富集 食物链放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周细平 蔡立哲 +3 位作者 梁俊彦 傅素晶 林和山 黄昆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02-906,共5页
2004年1月、4月、7月和10月4个航次在厦门海域22个取样站定量采集大型底栖动物.根据22个取样站的大型底栖动物栖息丰度和生物量,运用Brey(1990)的经验公式计算年次级生产力(P)和年次级生产力与年生物量的比值(P/B).结果表明,整个研究海... 2004年1月、4月、7月和10月4个航次在厦门海域22个取样站定量采集大型底栖动物.根据22个取样站的大型底栖动物栖息丰度和生物量,运用Brey(1990)的经验公式计算年次级生产力(P)和年次级生产力与年生物量的比值(P/B).结果表明,整个研究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年次级生产力为9.68[g(AFDM)/(m2.a)],其中位于鼓浪屿附近海域的次级生产力最高,为25.42[g(AFDM)/(m2.a)],这是因为该海域出现了大量的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而位于九龙江口海域的底质为砂且受疏浚的扰动,不利于大型底栖动物的栖息,其年次级生产力最低,为0.31[g(AFDM)/(m2.a)].厦门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P/B值为1.43,其中P/B值最高的出现在九龙江口海域,为2.50;最低出现在西海域,为1.26.在季节分布上,年平均次级生产力最高出现在夏季,达17.17[g(AFDM)/(m2.a)],最低出现在冬季,为3.45[g(AFDM)/(m2.a)];P/B值最高的是春季,为1.89,最低的是夏季,为1.22.通过估算得出,厦门海域每年大型底栖动物的次级生产力大约为3.8×103t去灰干质量,或是2.1×104t鲜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厦门海域 次级生产力 P/B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市大气PM_(2.5)中多环芳烃的昼夜变化特征 被引量:17
6
作者 叶翠杏 王新红 +2 位作者 印红玲 袁伟民 洪华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6-359,共4页
对厦门市冬季不同功能区大气PM2.5中多环芳烃(PAHs)的昼夜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检出的13种PAHs中,总浓度及其组分均呈现明显的差异.PAHs总浓度(ΣPAHs)分布在3.04—12.49ng.m-3;各功能区PAHs以菲、芘和含量相对较高,其中菲占优... 对厦门市冬季不同功能区大气PM2.5中多环芳烃(PAHs)的昼夜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检出的13种PAHs中,总浓度及其组分均呈现明显的差异.PAHs总浓度(ΣPAHs)分布在3.04—12.49ng.m-3;各功能区PAHs以菲、芘和含量相对较高,其中菲占优势,说明厦门市冬季大气PM2.5中PAHs以菲的污染为主.局部地区晚间ΣPAHs的浓度明显高于日间浓度,这可能与夜间大气混合层下降、污染物不易扩散传输、日间PAHs易光降解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PM2.5 多环芳烃 厦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AVHRR遥感SST的初步验证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娜 孙凤琴 +2 位作者 张彩云 商少凌 洪华生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3-387,共5页
采用现场走航数据与站点观测数据分别对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的高(1.1 km、每天)、低(9 km、月平均)时空分辨率遥感AVHRR MCSST和PFSST产品进行检验.结果表明,MCSST和PFSST产品与两种现场资料在时空变化趋势上都有着很好的一致性,相关... 采用现场走航数据与站点观测数据分别对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的高(1.1 km、每天)、低(9 km、月平均)时空分辨率遥感AVHRR MCSST和PFSST产品进行检验.结果表明,MCSST和PFSST产品与两种现场资料在时空变化趋势上都有着很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的平方(R2)在0.68以上.高分辨率MCSST精度为(0.11±0.97)℃,与美国沿岸海域验证精度相当,达到当前国际上利用NLSST算法反演LAC数据所能达到的水平.虽然低分辨率PFSST在探测强烈的温度梯度时存在不足,趋向于削弱实际的温度锋.但总体来看,AVHRR SST遥感数据可适用于分析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温度场的时间变动趋势及空间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海峡 AVHRR SST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沉积物DNA提取前的简易脱腐方法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席峰 傅莲英 +1 位作者 王桂忠 郑天凌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9-544,共6页
针对海洋沉积环境样品DNA提取中的腐殖酸去除难题,采取先脱除腐殖酸再提取DNA的策略,进行了海洋沉积物DNA提取前的简易脱腐方法研究.依据腐殖酸的理化性质, 遴选出由Tris-HCl、EDTA、Na4P2O7、NaCl、PVP、Triton X-100及脱脂奶粉组成脱... 针对海洋沉积环境样品DNA提取中的腐殖酸去除难题,采取先脱除腐殖酸再提取DNA的策略,进行了海洋沉积物DNA提取前的简易脱腐方法研究.依据腐殖酸的理化性质, 遴选出由Tris-HCl、EDTA、Na4P2O7、NaCl、PVP、Triton X-100及脱脂奶粉组成脱腐缓冲液,有效地脱除了腐殖酸.之后采用温和的溶菌酶-蛋白酶K-SDS直接裂解法,获取了大片段(分子量21kb以上)可进行rpoB 基因PCR扩增的海洋沉积物DNA,为海洋沉积环境分子生态学研究与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沉积物 DNA 腐殖酸 脱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海域岩相海岸带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与甲虫螺(Cantharus cecillei)性畸变 被引量:7
9
作者 汤丽 刘青坡 +7 位作者 施华宏 王新红 洪华生 吴水平 赵冬梅 罗慧 谢卫 方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640-4648,共9页
海产腹足类性畸变以其对有机锡的敏感性、特异性和不可逆性而成为海洋有机锡污染的理想指示种。调查研究了厦门海域岩相海岸带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和甲虫螺(Cantharus cecillei)的性畸变情况,通过生物学指标IOI(性畸变率)、RPSI(... 海产腹足类性畸变以其对有机锡的敏感性、特异性和不可逆性而成为海洋有机锡污染的理想指示种。调查研究了厦门海域岩相海岸带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和甲虫螺(Cantharus cecillei)的性畸变情况,通过生物学指标IOI(性畸变率)、RPSI(相对阴茎发展指数)、VDSI(输精管发展指数)及SRI(性比指数)综合评价其性畸变发展程度,间接指示厦门周边海域的有机锡污染程度。研究结果发现,在采集疣荔枝螺的17个站点中有5个站点种群性畸变率为100%,其中宝珠屿种群性畸变程度最为严重,VDSI达4,采集甲虫螺的4个站点的种群性畸变率均为100%。性畸变程度较严重的种群普遍集中于厦门西港,并且表现出由港内到港外逐渐减轻的趋势,而白城、会展中心和大嶝岛等位于开阔的厦门东海域的种群性畸变程度最轻,与往年厦门西海域有机锡污染监测数据相比一致,体现出性畸变程度与有机锡污染程度及海港码头远近之间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畸变 腹足类 疣荔枝螺 甲虫螺 有机锡化合物 厦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市大气PM_(10)中PAHs的健康风险评估—BEQ评估 被引量:17
10
作者 印红玲 洪华生 +1 位作者 叶翠杏 王新红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0-362,共3页
通过比较城市大气PM10中优控PAHs的总量、苯并(a)芘(BaP)的浓度水平和BaP的等效致癌毒性(BEQ),评估厦门市大气有机污染的程度及其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厦门市15种优控PAHs年平均浓度为16.08ng.m-3,BaP年平均浓度为0.70ng.m-3,BEQ... 通过比较城市大气PM10中优控PAHs的总量、苯并(a)芘(BaP)的浓度水平和BaP的等效致癌毒性(BEQ),评估厦门市大气有机污染的程度及其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厦门市15种优控PAHs年平均浓度为16.08ng.m-3,BaP年平均浓度为0.70ng.m-3,BEQ为1.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大气颗粒物 等效致癌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微生物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郑天凌 田蕴 +6 位作者 苏建强 李可 刘慧杰 杨小茹 郑伟 王桂忠 李少菁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A02期150-157,共8页
报道了本课题组近年来基于新理念、新技术在海洋污染环境的微生物修复、海洋赤潮灾害的微生物调控、海洋微生物对海域生物生产力的调控、海洋微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等研究方面的新成果;介绍了微生态制剂在海水养殖中的应用和海洋极端... 报道了本课题组近年来基于新理念、新技术在海洋污染环境的微生物修复、海洋赤潮灾害的微生物调控、海洋微生物对海域生物生产力的调控、海洋微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等研究方面的新成果;介绍了微生态制剂在海水养殖中的应用和海洋极端环境微生物研究的新趋势;展示了海洋中的微小生物对地球的巨大贡献.强调进一步开展海洋微生物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和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生物 生物修复 赤潮控制 水产微生态制剂 微食物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西海域典型站位二甲基硫化物的周日变化初探 被引量:7
12
作者 孙倩 金晓英 +1 位作者 李猛 袁东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1-355,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分析,探讨了厦门西海域某典型站位表层海水中二甲基硫(DMS)、二甲基巯基丙酸(DMSP)以及二甲基亚砜(DMSO)含量的周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DMS、总DMSP(DMSPt)、颗粒态DMSP(DMSPp)、溶解态DMSP(DMSPd)均呈现出...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分析,探讨了厦门西海域某典型站位表层海水中二甲基硫(DMS)、二甲基巯基丙酸(DMSP)以及二甲基亚砜(DMSO)含量的周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DMS、总DMSP(DMSPt)、颗粒态DMSP(DMSPp)、溶解态DMSP(DMSPd)均呈现出白天高、夜晚低的变化规律,与浮游生物昼夜活性的变化直接相关,DMSO则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浮游植物优势种和浮游植物生物量明显影响DMS,DMSPt,DMSPp和DMSPd的浓度,未见其对DMSO的影响.DMS,DMSPt和DMSPd的浓度与叶绿素a的浓度有较好的相关性.突如其来的暴雨使表层海水中DMS和DMSP的浓度显著增加,亦未见其对DMSO影响.海水中的盐度和硝酸盐浓度与DMS,DMSP和DMSO浓度的周日变化均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二甲基硫 二甲基巯基丙酸 二甲基亚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潮汐数值计算 被引量:9
13
作者 朱佳 胡建宇 +4 位作者 张文舟 曾淦宁 陈德文 陈金泉 商少平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5-176,共12页
建立二维潮波模式,模拟了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18-30°N,110-130°E)八个主要分潮(M2、S2、K1、O1、P1、Q1、K2、N2),并利用中国大陆及环台湾岛20多个潮位站的实测资料进行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良好.此外,给出了八个主要... 建立二维潮波模式,模拟了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18-30°N,110-130°E)八个主要分潮(M2、S2、K1、O1、P1、Q1、K2、N2),并利用中国大陆及环台湾岛20多个潮位站的实测资料进行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良好.此外,给出了八个主要分潮的同潮图,并逐个讨论了潮汐特征.结果显示:⑴台湾海峡中的潮波运动是北部蜕化了的旋转潮波系统和南部的前进潮波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⑵半日分潮南、北两支潮波在台湾海峽中部汇合,而全日分潮则在台湾海峽南部海域汇合后继续朝西南方向传播.⑶半日分潮振幅最高值发生在福建省湄洲湾—兴化湾一带,全日分潮最高值则出现在雷州半岛以东一带近岸海域.⑷N2、K2和O1、P1、Q1分潮的振幅、迟角分布分别同M2与K1分潮的整体分布趋势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海洋学 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 潮汐特征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市区10月份大气气溶胶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夏晓敏 汪建君 +1 位作者 陈立奇 张锐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82-687,共6页
为了全面准确地研究厦门大气气溶胶的细菌群落构成,使用不依赖于培养的分子生态学手段对厦门市区10月份大气气溶胶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通过气溶胶采样器在10月份3次收集了气溶胶样品,利用膜DNA提取试剂盒能够较有效地提... 为了全面准确地研究厦门大气气溶胶的细菌群落构成,使用不依赖于培养的分子生态学手段对厦门市区10月份大气气溶胶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通过气溶胶采样器在10月份3次收集了气溶胶样品,利用膜DNA提取试剂盒能够较有效地提取到气溶胶中的环境DNA,并且所提取的DNA能够用于后续的PCR扩增及细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的构建.克隆文库中的100个克隆子分别分布在3个细菌类群中,分别是:壁厚菌门(Firmicutes),β及γ变形细菌门(Proteobacteria).其中厚壁菌门的克隆子占71%,β变形细菌门占28%,γ变形细菌门占1%.细菌气溶胶的优势菌为Soli-bacillus属、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罗尔斯顿菌属(Ralstonia).在所构建的克隆文库中,发现有部分的克隆子的序列与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的16S rRNA基因的序列相似,包括引起医院血液感染的细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皮氏罗尔斯顿菌(Ralstonia pickettii),坏疽性口炎及口腔溃疡病原菌(Caryophanon sp.)等.为长期全面监测厦门市微生物气溶胶的组成与变化以及评估空气中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气溶胶 细菌群落结构 克隆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海域水体中有机锡的存在形态与含量分布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冬梅 王新红 +1 位作者 马建强 洪华生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6-81,共6页
利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SPE-GC-FPD)对厦门海域表、底层海水中的有机锡化合物进行了分析检测。其中表层海水中检出的有机锡化合物以二丁基锡(DBT)为主,底层海水中以三丁基锡(TBT)为主,且TBT的浓度显著高于表层水。表层海... 利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SPE-GC-FPD)对厦门海域表、底层海水中的有机锡化合物进行了分析检测。其中表层海水中检出的有机锡化合物以二丁基锡(DBT)为主,底层海水中以三丁基锡(TBT)为主,且TBT的浓度显著高于表层水。表层海水中总有机锡浓度在129.1—4 826.8 ng(Sn).L-1之间,底层海水则分布在321.6—1 954.5ng(Sn).L-1之间。结果显示,厦门港内及同安湾附近海域水体中的有机锡浓度远高于九龙江口及厦门西南海域,这与厦门海域船舶活动和网箱养殖密切相关。通过对鼓浪屿站点表层海水中有机锡化合物15 h的连续监测,推测光照对水体中有机锡的降解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锡 表层海水 底层海水 厦门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市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36
16
作者 欧健 卢昌义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83-888,共6页
通过对已有文献资料的分析、实地调研和专家咨询,整理了厦门市已入侵或值得警惕的外来植物名录,并结合前人在外来生物入侵的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针对厦门市的外来植物入侵现状,建立了适应厦门地区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选... 通过对已有文献资料的分析、实地调研和专家咨询,整理了厦门市已入侵或值得警惕的外来植物名录,并结合前人在外来生物入侵的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针对厦门市的外来植物入侵现状,建立了适应厦门地区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厦门及其周边地区20种已入侵或可能构成威胁的外来植物进行了评价、分析,并为管理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入侵植物 风险评价体系 厦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微生物技术在处理医院污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志江 张芳 +1 位作者 李姜维 郑天凌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2期268-272,277,共6页
我国每年产生大量医院污水,其中包含病原体等多种污染物,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隐患.目前对医院污水的处理主要包括污水的预处理、生物处理和消毒三部分.通过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膜生物反应器、曝气生物滤池法等环境微生物... 我国每年产生大量医院污水,其中包含病原体等多种污染物,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隐患.目前对医院污水的处理主要包括污水的预处理、生物处理和消毒三部分.通过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膜生物反应器、曝气生物滤池法等环境微生物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从而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破坏病原微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消毒效果.不同的处理工艺各有优缺,适合于不同规模的医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污水 活性污泥法 生物接触氧化法 膜生物反应器 曝气生物滤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湾有色溶解有机物光漂白的三维荧光光谱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程远月 郭卫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90-993,共4页
利用荧光激发-发射矩阵光谱(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spectroscopy,EEMs)研究了厦门湾九龙江河口中、低盐度区表层水样中有色溶解有机物在秋季天然太阳辐照下的光化学漂白。结果表明,光漂白未引起水样中类腐殖质(C,A,M)和类蛋白质(T... 利用荧光激发-发射矩阵光谱(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spectroscopy,EEMs)研究了厦门湾九龙江河口中、低盐度区表层水样中有色溶解有机物在秋季天然太阳辐照下的光化学漂白。结果表明,光漂白未引起水样中类腐殖质(C,A,M)和类蛋白质(T,B)荧光峰位置的移动。5个峰的荧光强度均随辐照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其中低盐度水样的降低幅度更大,并以指示陆源河流输入的特征荧光峰C的光漂白程度最大。根据漂白速率可将各荧光团区分出易漂白和难漂白两类组分。光漂白导致T、C峰及A、C峰之间的荧光强度比值增加,说明光漂白可引起海水中溶解有机物性质的明显改变,并且也是近海类蛋白质荧光相对类腐殖质荧光占优势的一个重要控制因素。研究结果对于探究陆源有机物在近海的转化及去除过程以及海洋光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溶解有机物 光漂白 三维荧光光谱 厦门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池沉积环境中若干功能菌及弧菌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晓颖 席峰 +3 位作者 袁建军 田蕴 王桂忠 郑天凌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5期250-256,共7页
2003年10月~2004年5月在泉州东海一新建虾池与一池龄15年的老旧虾池,采用平板计数方法研究底泥环境中可培养异养菌(HB)、淀粉降解菌(AB)、有机磷降解菌(OPB)、无机磷溶解菌(INP)、几丁质降解菌(CB)、油脂降解菌(LB)、纤... 2003年10月~2004年5月在泉州东海一新建虾池与一池龄15年的老旧虾池,采用平板计数方法研究底泥环境中可培养异养菌(HB)、淀粉降解菌(AB)、有机磷降解菌(OPB)、无机磷溶解菌(INP)、几丁质降解菌(CB)、油脂降解菌(LB)、纤维素降解菌(CLB)、硫氧化细菌(SOB)等各种功能菌以及弧菌(VB)数量的变化情况,并对它们与可培养异养菌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整个养殖期中,新池泥样中可培养异养菌总数范围在1.95×10^4~7.7×10^5 CFU/g之间,旧池泥样中可培养异养菌总数范围在2×10^4~1.88×10^5 CFU/g之间,两池的数量变化波动均较大,其它功能菌与异养菌相似,在整个养殖周期也是呈现较大的波动幅度,但统计分析表明淀粉降解菌、有机磷降解菌、油脂降解菌、弧菌等与可培养异养细菌之间呈现着明显的正相关,而几丁质降解菌、无机磷溶解菌、纤维素降解菌以及硫氧化细菌与异养菌之间则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池 可培养异养菌 功能菌 动态变化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海洋对局地生成热带气旋的响应 被引量:20
20
作者 孙璐 王东晓 +1 位作者 胡建宇 高荣珍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18,共9页
应用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海面高度距平(SSHA)资料以及TMI的逐日海表温度数据,对两个局地生成的热带气旋(1999年台风LEO和2000年台风WUKONG)引起的南海北部海洋响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热带气旋影响下,海面高度显著降低,SSHA... 应用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海面高度距平(SSHA)资料以及TMI的逐日海表温度数据,对两个局地生成的热带气旋(1999年台风LEO和2000年台风WUKONG)引起的南海北部海洋响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热带气旋影响下,海面高度显著降低,SSHA平均减少30cm,流场上出现气旋型环流,海表温度显著降低,降低幅度为2℃左右,在其尾迹上出现冷涡;相对于降温过程,海表温度的恢复过程非常缓慢;热带气旋强度突变或移行较缓时易引起海洋的强烈响应,这种响应的空间和时间尺度都较大,持续时间至少1周,发生响应的海域范围也很广,甚至可以跨越3个纬度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局地生成热带气旋 卫星高度计资料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