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域社会经济与水环境质量耦合协调度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饶清华 林秀珠 +2 位作者 李家兵 陈琪 陈文花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84-1792,共9页
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构建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力学平衡模型,对闽江流域各个地区2006~2016年耦合协调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三明、南平、福州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环境保... 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构建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力学平衡模型,对闽江流域各个地区2006~2016年耦合协调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三明、南平、福州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环境保护水平总体上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在空间上大体表现为福州>三明>≈南平.三明、南平、福州等地区的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现递增趋势,在空间上表现为福州>三明≈南平.从时间变化看,可以将闽江流域耦合协调度划分成3个阶段:阶段Ⅰ (2006~2009年)、阶段Ⅱ (2009~2013年)、阶段Ⅲ (2013~2016年).根据闽江流域各地区耦合协调度偏离方向θ的大小,将闽江流域各地区不同年限的耦合协调发展划分为环境保护滞后型(Ⅰ象限)、经济发展滞后型(Ⅱ象限)、社会发展滞后型(Ⅲ象限),并对不同滞后类型分别提出改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 水环境质量 耦合协调 闽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环境容量的闽江流域跨界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饶清华 林秀珠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3-77,82,共6页
采用基于水环境容量的流域跨界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方法,并以闽江流域为例,根据2011-2015年闽江流域的情况,测算了流域内的跨行政区生态补偿量。结果表明,上游地区基本上均是接受补偿者,龙岩、宁德、泉州等3地市获得的补偿额分别为2 045.82... 采用基于水环境容量的流域跨界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方法,并以闽江流域为例,根据2011-2015年闽江流域的情况,测算了流域内的跨行政区生态补偿量。结果表明,上游地区基本上均是接受补偿者,龙岩、宁德、泉州等3地市获得的补偿额分别为2 045.82~3 023.91万元、3 037.71~4 009.84万元及6 205.73~6 605.81万元,中游地区三明及南平市既需要向上游地区支付生态补偿费用,同时也应得到下游地区的生态补偿,最终支付/获得的生态补偿额分别为-2 476.78~1 967.35万元及-5 062.21~4 091.23万元,下游地区福州市总共需要支付的生态补偿额为10 426.13~16 148.56万元。针对补偿标准测算结果提出了水体污染控制方式、生态补偿模式、资金筹措相结合的闽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水环境容量 补偿标准 闽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2011—2020年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绩效综合评估 被引量:3
3
作者 饶清华 游武 +5 位作者 赵天予 林秀珠 陈芳 邱雪芬 陈文花 林云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1-388,共8页
[目的]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5个维度构建乡村振兴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为乡村振兴绩效评估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引入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模型,对福建省2011—2020年的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绩效水平进行综合... [目的]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5个维度构建乡村振兴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为乡村振兴绩效评估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引入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模型,对福建省2011—2020年的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绩效水平进行综合评估。[结果]福建省“十二五”期间的产业兴旺指数总体优于“十三五”期间(p<0.05),与之相反,“十二五”期间的乡风文明指数总体小于“十三五”期间(p>0.05)。“十三五”期间的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指数均处于较高水平,其绩效水平均优于“十二五”期间(p<0.01)。2011—2020年福建省乡村振兴绩效综合评估指数分别为0.001~1.458,总体上呈“上升—下降—上升”的N形变化趋势。2011—2015年的乡村振兴绩效综合评估指数总体小于2016—2020年(p<0.05)。[结论]研究期内,福建省乡村振兴推进绩效水平优劣顺序为:2020,2019,2018,2015,2016,2017,2014,2013,2012,2011年。2018—2020年福建省乡村振兴绩效综合评估指数相对较高。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过程中,应结合各个地市实际情况,细化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乡村振兴绩效考核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分析——以福建省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饶清华 游武 +4 位作者 林秀珠 陈芳 邱雪芬 陈文花 邱宇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2年第4期77-82,共6页
开展乡村振兴绩效水平评估研究,识别乡村发展的掣肘因子,有助于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针对我国乡村振兴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总结乡村振兴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福建省为例,构建乡村... 开展乡村振兴绩效水平评估研究,识别乡村发展的掣肘因子,有助于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针对我国乡村振兴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总结乡村振兴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福建省为例,构建乡村振兴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从“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3个方面构建了37个二级指标,并对评估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的权重计算以及绩效评估模型进行了理论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绩效评估 指标体系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配体有机骨架同时检测食品接触塑料中双酚A、双酚S的迁移量
5
作者 林谦 林根龄 +2 位作者 代莉莉 黄迪惠 黄小洲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51-259,共9页
实验采用溶剂热法将硝酸铜(Cu(NO3)2)、1,3,5-苯三甲酸(H3BTC)和2,3,6,7,10,11-六羟基三苯(HHTP)合成金属双配体有机骨架,并将其负载于多壁碳纳米管(MWCNT)上,制备一种具有优异导电性能的新型复合材料Cu-BTC-HHTP/MWCNT。通过扫描电镜、... 实验采用溶剂热法将硝酸铜(Cu(NO3)2)、1,3,5-苯三甲酸(H3BTC)和2,3,6,7,10,11-六羟基三苯(HHTP)合成金属双配体有机骨架,并将其负载于多壁碳纳米管(MWCNT)上,制备一种具有优异导电性能的新型复合材料Cu-BTC-HHTP/MWCNT。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其形貌及结构;利用新型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GCE)构建电化学传感器Cu-BTC-HHTP/MWCNT/GCE,运用循环伏安法探究具有最佳检测性能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条件,并优化了电解质的选择、检测体系pH、累积电位、累积时间等检测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作条件下,在双酚A(BPA)、双酚S(BPS)浓度为5~400μmol/L区间,传感器响应的峰电流与浓度呈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7、0.998,检出限分别为76.4、18.5 nmol/L。对实际样品的检测中,BPA、BPS的加标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63%~103.69%、98.29%~101.18%。表明新构建的Cu-BTC-HHTP/MWCNT/GCE电化学传感器可为研究食品接触材料中BPA、BPS等污染物迁移量的检测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配体金属有机骨架 多壁碳纳米管 电化学传感器 双酚A 双酚S 同时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用水源水中嗅味化合物去除及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董国文 周亮 +2 位作者 金亮 黄金阳 陈铮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共5页
饮用水源水的异味问题是净水工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在分析国内外现阶段除臭进展的基础上,综述了水源水中嗅味化合物的来源、种类及对人体的危害。同时介绍了现阶段水源水的除臭治理中常见的工艺方法,对各种工艺技术的特点及功效进... 饮用水源水的异味问题是净水工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在分析国内外现阶段除臭进展的基础上,综述了水源水中嗅味化合物的来源、种类及对人体的危害。同时介绍了现阶段水源水的除臭治理中常见的工艺方法,对各种工艺技术的特点及功效进行了评述,探讨了其存在的问题。展望认为采用高级氧化来取代传统的氯消毒工艺是今后净水工艺发展的方向,同时对该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及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源水 嗅味化合物 水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排污量分配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饶清华 林秀珠 +3 位作者 陈芳 陈文花 林云杉 曾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828-2834,共7页
为体现“差异性公平”,本研究通过构建流域排污量分配指标体系及分配模式,采用熵权法确定分配指标的权重,根据不同地区的分配比例,结合流域可分配排污量,确定流域内不同地区分配排污量.以闽江流域为例,对流域内各个地区2010~2019年的排... 为体现“差异性公平”,本研究通过构建流域排污量分配指标体系及分配模式,采用熵权法确定分配指标的权重,根据不同地区的分配比例,结合流域可分配排污量,确定流域内不同地区分配排污量.以闽江流域为例,对流域内各个地区2010~2019年的排污量进行分配,根据排污量分配情况分别测算2010~2019年闽江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结果表明,福州地区实际COD排放量均高于理论COD排放量,其超量排放范围分别为871~20857t;南平地区除2010年的实际COD排放量略高于理论COD排放量外,其余年份均低于理论COD排放量;三明地区实际COD排放量均低于理论COD排放量,其损失的排放量范围分别为1479~12507t.2010~2019年福州地区需要支付的生态补偿额度分别为1175~28139万元;南平地区除2010年需要支付生态补偿外(补偿值为821万元),其余年份均获得其他地区的生态补偿,补偿值分别为1253~13157万元;三明地区获得生态补偿额度分别为1996~16874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污量 分配 生态补偿 闽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聚乙烯醇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玉 郑永灵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177,共6页
以可食用木薯淀粉和聚乙烯醇(PVA)为原材料,添加增塑剂甘油以及冰醋酸,采用流延成膜法,制备木薯淀粉/聚乙烯醇复合膜,并对力学性能进行测定。采用了单因素法对聚乙烯醇添加量、淀粉添加量、甘油添加量、冰醋酸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 以可食用木薯淀粉和聚乙烯醇(PVA)为原材料,添加增塑剂甘油以及冰醋酸,采用流延成膜法,制备木薯淀粉/聚乙烯醇复合膜,并对力学性能进行测定。采用了单因素法对聚乙烯醇添加量、淀粉添加量、甘油添加量、冰醋酸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复合膜性能影响进行了探究。通过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对实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制备淀粉/聚乙烯醇复合膜最优方案的工艺参数为聚乙烯醇为6.0g,可食用木薯淀粉为3.5g,甘油为0.5g,冰醋酸为0.15g,反应体系温度为85℃,反应时间为70min;测定最优条件下制备复合膜的拉伸强度为25.66MPa、断裂伸长率为157.60%,得到综合力学性能较好的淀粉/聚乙烯醇复合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可食用木薯淀粉 流延法 复合膜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硒、钨元素对猪粪厌氧发酵的促进机制 被引量:8
9
作者 陈彪 郭绍英 +2 位作者 陈芳 黄婧 肖艳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80-1388,共9页
为更精确地了解微量元素硒(Se)、钨(W)在厌氧发酵系统中的影响效应,提高发酵底物的生物产甲烷效率(BDA),以猪粪为发酵底物,添加微量元素Se、W,应用一级动力学模型和Gompertz模型拟合厌氧发酵过程。研究显示:适量添加微量元素Se、W对厌... 为更精确地了解微量元素硒(Se)、钨(W)在厌氧发酵系统中的影响效应,提高发酵底物的生物产甲烷效率(BDA),以猪粪为发酵底物,添加微量元素Se、W,应用一级动力学模型和Gompertz模型拟合厌氧发酵过程。研究显示:适量添加微量元素Se、W对厌氧发酵产甲烷过程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M组(Se 0.8 mg·L-1、W 1.8 mg·L-1)促进作用最为显著,累积产气量、平均甲烷体积分数和甲烷产率(以挥发性固体计)分别为177001 mL、68.3%和398.3 mL·g^-1,比CK组分别提高了10.2%、6.1%和21.4%。相关性分析表明:添加微量元素Se、W能够加快产甲烷菌对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s)的利用率(对丙酸降解作用最为显著),促进产甲烷进程,TVFAs浓度与甲烷产率呈负相关,M组具有最低TVFAs累积量(809 mg·L-1)、最大产甲烷速率(31.0 mL·g^-1·d-1),相比CK组水力停留时间(HRT)缩短了4 d、BDA提高了21.4%,厌氧发酵过程符合Gompertz模型(R2=0.99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 微量元素 厌氧发酵 影响效应 产甲烷潜力 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闽江口及其近岸水域水质评价 被引量:14
10
作者 林秀珠 饶清华 +2 位作者 陈琪 林茂兹 林云杉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8-86,共9页
选取2016年4月、7月和10月闽江口及其近岸水域7个调查点位的盐度、悬浮物、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氮营养盐和重金属等15项监测指标数据,采取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该水域的水质,明确影响该水域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结果表明:15项监测指... 选取2016年4月、7月和10月闽江口及其近岸水域7个调查点位的盐度、悬浮物、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氮营养盐和重金属等15项监测指标数据,采取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该水域的水质,明确影响该水域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结果表明:15项监测指标转换提取为4个主成分,解释82.153%的方差。从时间分布来看,闽江口及其近岸水域在4月份水质较差、10月份次之、7月份较好。从空间分布来看,近河口水质较差而远离河口水质较好。影响该水域污染水质的主要驱动因子是pH、COD、氮营养盐和Cd。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了解闽江口及其近岸水域水质情况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福建省海洋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江口 近岸水域 水质评价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2)O_(3)-TiO_(2)/UV/O_(3)+PSAF协同处理猪场废水效果及其除碳脱氮机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艳春 陈彪 +1 位作者 黄婧 刘瑞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224-231,共8页
为实现低碳高氨氮猪场废水深度除碳脱氮,该研究提出了Fe_(2)O_(3)-TiO_(2)/UV/O_(3)+PSAF组合处理工艺技术。应用响应面法确立了组合工艺的最优工况条件,采用三维荧光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了有机物的荧光和分子结构变化特征,并结合... 为实现低碳高氨氮猪场废水深度除碳脱氮,该研究提出了Fe_(2)O_(3)-TiO_(2)/UV/O_(3)+PSAF组合处理工艺技术。应用响应面法确立了组合工艺的最优工况条件,采用三维荧光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了有机物的荧光和分子结构变化特征,并结合碳、氮形态变化探明了其协同处理特性及除碳脱氮机制。结果表明,Fe_(2)O_(3)-TiO_(2)投加量为1.06 g/L、O3流量为3.02 g/h、曝气时间为90.75 min、聚硅酸铝铁(PSAF)用量为833.29 mg/L,COD及NH3-N去除效果最好,试验值与预测值偏差0.75%和0.56%,拟合性良好;组合工艺对猪场废水中的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和类腐殖质处理效果显著,溶解性有机碳和总溶解性氮去除率分别达77.7%和82.6%,协同因子分别为1.11和1.50。其中,Fe_(2)O_(3)-TiO_(2)/UV/O_(3)对类腐殖质削减效果显著,O3和·OH协同氧化类腐殖质、NH3-N为小分子物质、NO_(3)^(-)-N和N_(2)(N_(2)转化率达39.71%),提高了富氧官能团的数量,促进了氮素的转化和矿化,利于PSAF对小分子物质和NO_(3)^(-)-N等污染物的去除,组合工艺协同互补作用明显。研究结果为深度处理低碳高氨氮有机废水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 猪场 光催化臭氧氧化 混凝 3DEEMs UV-VIS DOC TDN D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粘类芽孢杆菌S960对番茄生长与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金美芳 林茂兹 +1 位作者 陈春香 雷晓玲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41-948,共8页
为研究多粘类芽孢杆菌S960对番茄植株生长和枯萎病防治效果,将多粘类芽孢杆菌S960进行不同倍数稀释(0.5×、10×、50×、100×、500×)对番茄幼苗连续灌根4次(每周1次),满28 d后,测定植株倒数第4片叶片叶绿素含量... 为研究多粘类芽孢杆菌S960对番茄植株生长和枯萎病防治效果,将多粘类芽孢杆菌S960进行不同倍数稀释(0.5×、10×、50×、100×、500×)对番茄幼苗连续灌根4次(每周1次),满28 d后,测定植株倒数第4片叶片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常数及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参数,同时测定植株地上生物量、根系生物量、株高、茎周长、枯萎高度占株高比例、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多粘类芽孢杆菌S960灌根使用后,番茄叶绿素a、PN、植株地上生物量、根系生物量、株高、茎周长均显著(P<0.05)升高,而枯萎高度占株高比例显著(P<0.05)降低,其中10×稀释的处理最明显; PIabs明显升高,而其他荧光动力学参数指标变化不大;叶片丙二醛含量显著(P<0.05)降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P>0.05)变化。因此,多粘类芽孢杆菌S960能促进番茄植株生长,对枯萎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以10×稀释(3.55×10~7cfu/mL)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粘类芽孢杆菌S960 番茄 气体交换常数 叶绿素A荧光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锌复合胁迫对包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子叶若干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邹文桐 曹智 林茂兹 《种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2-95,共4页
以不同铜锌复合浓度为变量,采用包菜种子进行萌发试验,试验设8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来探讨包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对铜锌复合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铜锌复合浓度的增加,包菜种子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萌发活力指数及相对... 以不同铜锌复合浓度为变量,采用包菜种子进行萌发试验,试验设8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来探讨包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对铜锌复合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铜锌复合浓度的增加,包菜种子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萌发活力指数及相对萌发活力指数、主根长、根干重、苗高、子叶光合色素含量均显著下降,相对伤害率极显著上升,发芽指数、发芽势、发芽率在较低浓度(Cu 100mg/kg+Zn 100mg/kg)有所提高,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苗干重和子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表现出低促高抑效应。结论:铜锌复合胁迫不利于包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子叶光合色素含量的累积;中低浓度铜锌复合胁迫有利于提高包菜子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浓度的使包菜子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大幅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锌复合胁迫 包菜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量子点荧光猝灭法检测Hg^(2+)及其猝灭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丁玲 肖文 +4 位作者 钱诗卉 周进 周尽晖 李世迁 唐欣伟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1-116,共6页
以焦粉为原料,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荧光碳量子点,用合成的碳量子点对水中Hg^(2+)进行检测,并对Hg^(2+)与碳量子点的结合方式、反应机理等进行研究,探讨Hg^(2+)对碳量子点的荧光猝灭机理。结果表明,合成的碳量子点在用于Hg^(2+)检测时具... 以焦粉为原料,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荧光碳量子点,用合成的碳量子点对水中Hg^(2+)进行检测,并对Hg^(2+)与碳量子点的结合方式、反应机理等进行研究,探讨Hg^(2+)对碳量子点的荧光猝灭机理。结果表明,合成的碳量子点在用于Hg^(2+)检测时具有较好的单一选择性;Hg^(2+)对该碳量子点的荧光有猝灭效应;用碳量子点荧光猝灭法检测Hg^(2+),灵敏度高,对Hg^(2+)浓度的检测范围为1.0×10^(-8)~1.0×10^(-7) mol/L,检出限为1.0×10^(-8) mol/L;Hg^(2+)对碳量子点荧光猝灭的方式为静态猝灭,二者相互作用是自发进行的焓驱动过程,相互结合位点约为1,反应结合常数为1.0×10~5 L/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Hg^2+检测 荧光猝灭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韦伯-费希纳模型在湖泊(水库)预警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林秀珠 饶清华 欧晓敏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5-291,共7页
[目的]对福建省的莆田东圳水库、福清东张水库、三明东牙溪水库水环境质量及预警等级进行评价,为湖泊(水库)水环境预警评价提供一种过程简单,结果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方法]根据韦伯—费希纳模型(Weber-Fechner’s model)的基本原理,... [目的]对福建省的莆田东圳水库、福清东张水库、三明东牙溪水库水环境质量及预警等级进行评价,为湖泊(水库)水环境预警评价提供一种过程简单,结果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方法]根据韦伯—费希纳模型(Weber-Fechner’s model)的基本原理,以表征水库水环境的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Mn),总磷(TP),NH_3-N,总氮(TN)等参数作为评价指标,利用水环境综合指数ki来评价水库水环境质量及预警等级。[结果]莆田东圳水库2010年第1,2季度以及2012年第3季度处于中重警。福清东张水库2013年第3季度为轻警,2012年第1季度处于中重警。三明东牙溪水库2010年第4季度、2011第3季度、2012年第3季度、2013第3,4季度为轻警。其余季度上述水库水质预警等级为中警。[结论]韦伯—费希纳模型能够定量描述湖泊(水库)水环境质量的感觉强度变化关系,客观反映湖泊(水库)水环境质量变化的影响;该模型具有计算过程简单,评价精度高,应用性强等优点,为湖泊(水库)水质预警等级综合评价提供了新方法,拓展了评价模型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伯—费希纳模型 湖泊(水库) 水环境质量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淀粉酶对猪粪厌氧发酵产甲烷的影响及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彪 黄婧 肖艳春 《中国沼气》 2020年第6期37-43,共7页
为有效提高厌氧发酵底物的生物产甲烷效率(BDA),探析外源水解酶对厌氧发酵产甲烷过程的影响效应,该研究以猪粪为发酵底物,添加外源α-淀粉酶,采用2种模型拟合厌氧发酵过程。研究显示:在适当范围内添加α-淀粉酶(添加量≤30 mg·g-1... 为有效提高厌氧发酵底物的生物产甲烷效率(BDA),探析外源水解酶对厌氧发酵产甲烷过程的影响效应,该研究以猪粪为发酵底物,添加外源α-淀粉酶,采用2种模型拟合厌氧发酵过程。研究显示:在适当范围内添加α-淀粉酶(添加量≤30 mg·g-1)对猪粪厌氧发酵产甲烷具有促进作用,α-淀粉酶的添加量与甲烷产率增加呈正相关性。α-淀粉酶添加量为30 mg·g-1的试验组对甲烷产率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其日产气峰值,甲烷产率,BDA,最大反应速率分别为13829 mL,384.9 mL·g-1VS,69.69%,32.63 mL·g-1d-1,与对照组比分别提高了18.1%,22.1%,22.1%,24.6%,厌氧发酵过程符合Gompertz模型(R2=0.9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 厌氧发酵 Α-淀粉酶 甲烷产率 Gompertz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焦粉为碳源所制荧光碳量子点的表征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尽晖 丁玲 +3 位作者 彭泽泽 李世迁 赵希然 方红明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9-273,共5页
以焦粉为碳源,混合酸(浓H_2SO_4和浓HNO_3)为氧化剂,采用水热法制备荧光碳量子点。利用UVVis、FTIR、TEM、XRD等对其进行表征,并分析碳量子点的合成条件对碳量子点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条件对碳量子点性能的影响由主到次... 以焦粉为碳源,混合酸(浓H_2SO_4和浓HNO_3)为氧化剂,采用水热法制备荧光碳量子点。利用UVVis、FTIR、TEM、XRD等对其进行表征,并分析碳量子点的合成条件对碳量子点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条件对碳量子点性能的影响由主到次的顺序为:混合酸体积>反应温度>pH值>反应时间;合成该碳量子点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为95℃、混合酸体积为12mL、反应时间为9h及pH值为9,所制荧光纳米碳量子点的粒径较小且分布均匀,具有良好的水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粉 碳量子点 荧光性能 混合酸 水热法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锌复合胁迫对菜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子叶生理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邹文桐 曹智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32-639,共8页
【目的】研究铜锌复合胁迫对菜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子叶生理代谢的影响,为探索菜薹生长发育的耐铜锌范围提供参考。【方法】以菜薹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通过种子萌发试验研究铜锌复合胁迫处理(Cu^(2+)和Zn^(2+)的8个复合... 【目的】研究铜锌复合胁迫对菜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子叶生理代谢的影响,为探索菜薹生长发育的耐铜锌范围提供参考。【方法】以菜薹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通过种子萌发试验研究铜锌复合胁迫处理(Cu^(2+)和Zn^(2+)的8个复合浓度分别为0 mmol/L+0 mmol/L、0.20 mmol/L+0.17 mmol/L、0.40 mmol/L+0.34 mmol/L、0.80 mmol/L+0.68 mmol/L、1.20 mmol/L+1.02 mmol/L、1.60 mmol/L+1.36 mmol/L、2.00 mmol/L+1.70 mmol/L和2.40 mmol/L+2.04 mmol/L)对菜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等指标的影响。菜薹子叶中的SOD活性、CAT活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的含量均随铜锌复合胁迫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均以处理T4 (0.80 mmol/L Cu^(2+)+0.68 mmol/L Zn^(2+))的最大,其值分别为30.76 U/(g·min)、327.81 U/(g·min)、11.24 nmol/g、15.46 mg/g、452.96μg/g;MDA含量、氧负离子产生速率(O2–)呈先减后增的趋势,以处理T4 (0.80 mmol/L Cu^(2+)+0.68 mmol/L Zn^(2+))的最小,其值分别为15.17 nmol/g和17.86 nmol/(g·min);POD活性和相对电导率呈上升趋势;发芽率、苗高、最长根长、单株鲜重和子叶光合色素含量均呈下降的趋势,均以处理T1(CK)的最大,其值分别为68.00%、1.64 cm、2.99 cm、18.32 mg、0.79 mg/g、0.20 mg/g、0.99 mg/g、0.19 mg/g。【结论】在受到铜锌复合胁迫时,菜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抑制,但同时菜薹对较低的铜锌复合胁迫(0.80 mmol/L Cu^(2+)+0.68 mmol/L Zn^(2+))表现出一定的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锌复合污染 菜薹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生理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对4-硝基苯酚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金杯 叶银钕 赖衍斌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18-723,共6页
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了石墨烯,研究其吸附水中4-硝基苯酚的性能。结果表明,pH为1.0时石墨烯对4-硝基苯酚的吸附量最大;4-硝基苯酚的吸附率随石墨烯用量增加而增大,随4-硝基苯酚初始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温度的提高有利于石墨烯对4-硝... 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了石墨烯,研究其吸附水中4-硝基苯酚的性能。结果表明,pH为1.0时石墨烯对4-硝基苯酚的吸附量最大;4-硝基苯酚的吸附率随石墨烯用量增加而增大,随4-硝基苯酚初始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温度的提高有利于石墨烯对4-硝基苯酚的吸附。4-硝基苯酚在石墨烯上的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分别符合Redlich-Peterson等温吸附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该吸附过程是吸热的且为单分子层吸附。热力学参数吉布斯自由能ΔG<0证实4-硝基苯酚在石墨烯上的吸附过程可自发进行,熵变ΔS>0表明该吸附是一个熵驱动过程,焓变ΔH=75.88 kJ/mol和活化能E=51.87 kJ/mol表明该吸附是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4-硝基苯酚 吸附 热力学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草莓的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金美芳 曹智 +1 位作者 蔡俊杰 林茂兹 《广西植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95-1405,共11页
以红花草莓叶片为外植体,通过筛选诱导愈伤组织、不定芽及壮苗、生根的培养基,建立一套实用且易推广的红花草莓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在愈伤组织的诱导过程中TDZ的诱导效果优于6-BA,TDZ与NAA配合使用效果优于与IBA的组合。6-BA浓... 以红花草莓叶片为外植体,通过筛选诱导愈伤组织、不定芽及壮苗、生根的培养基,建立一套实用且易推广的红花草莓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在愈伤组织的诱导过程中TDZ的诱导效果优于6-BA,TDZ与NAA配合使用效果优于与IBA的组合。6-BA浓度为0.5 mg·L^(-1)时不定芽诱导率高达86.6%。低浓度的6-BA和8 g·L^(-1)的琼脂更有利于壮苗培养,NAA比IBA更有利诱导生根。综上述,最适红花草莓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1)TDZ+0.5 mg·L^(-1)NAA+30 g·L^(-1)蔗糖+7 g·L^(-1)琼脂;最适不定芽分化的培养基为MS+0.5 mg·L^(-1)6-BA+0.1 mg·L^(-1)NAA+30 g·L^(-1)蔗糖+7 g·L^(-1)琼脂;最适壮苗培养基为MS+0.1 mg·L^(-1)6-BA+0.1 mg·L^(-1)NAA+30 g·L^(-1)蔗糖+8g·L^(-1)琼脂;最适生根培养基为MS+0.5mg·L^(-1)NAA+30 g·L^(-1)蔗糖+8 g·L^(-1)琼脂。试管苗移栽生长20 d后,成活率高达93%,且后期草莓苗生长壮健。此体系的建立为优质红花草莓种苗大规模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草莓 组织培养 快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