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闽台交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现状与合作模式分析
1
作者 王敦星 张堂贤 +2 位作者 何森凯 刘小靖 杨煜翔 《福建交通科技》 2024年第10期168-171,共4页
闽台交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作为致力于促进福建省与台湾地区在交通科技领域内深度交流与合作、加速交通科技成果转化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旨在激发交通科技创新潜能,推动交通科技进步与创新,为闽台两地交通体系建设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闽台交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作为致力于促进福建省与台湾地区在交通科技领域内深度交流与合作、加速交通科技成果转化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旨在激发交通科技创新潜能,推动交通科技进步与创新,为闽台两地交通体系建设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基于闽台交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现状,深入分析了闽台交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在平台建设和合作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深化闽台交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的策略建议,有利于破解闽台交通技术壁垒,增强转化平台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与技术融合创新能力,推动闽台交通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与应用,为两地交通科技协同发展与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台交通科技 成果转化 平台建设 合作模式 架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预养护的钢渣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梦林 吴少鹏 +2 位作者 谢君 刘同 王家主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4年第5期964-968,共5页
文中采用钢渣和玄武岩两种集料类型制备两种级配类型的薄层罩面,探究不同集料种类、不同级配类型对薄层罩面水稳定性、抗滑性能.层间剪切性能和抗弯拉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钢渣的掺入提高了薄层罩面的抗水损害能力.抗滑性能和抗弯... 文中采用钢渣和玄武岩两种集料类型制备两种级配类型的薄层罩面,探究不同集料种类、不同级配类型对薄层罩面水稳定性、抗滑性能.层间剪切性能和抗弯拉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钢渣的掺入提高了薄层罩面的抗水损害能力.抗滑性能和抗弯拉强度.高碱度有助于与沥青之间形成更加牢固的界面强度,使得其不易受到水分的侵蚀.SMA间断级配的混合料类型具有更优的抗水损害性能.集料类型对层间抗剪切强度的试验结果影响微弱,但受级配类型的影响十分显著.AC10材料的表面更加平滑,在粘层油的作用下能更好地与基底材料进行粘合.钢渣丰富的棱角特征有助于薄层罩面材料内部形成更多的集料接触点,从而获得更加稳定的内部结构,而SMA间断级配中粗集料相互接触,形成的骨架密实结构能比AC10的悬浮密实结构更有效地抵抗外部荷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养护 薄层罩面 钢渣 层间剪切 服役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破波冲击新型桩板桥梁结构水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3
作者 徐普 张晟宇 +2 位作者 郑中凯 刘秋江 邱俊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5-364,共10页
依托福建省滨海国道涉海浅滩段新型桩板桥梁结构工程,通过波浪水槽开展卷破波冲击桩板桥梁结构水动力特性试验,研究了三个阶段卷破波冲击作用下波浪爬高和桩板桥梁结构所受波浪力水动力特征,并与规则波冲击作用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 依托福建省滨海国道涉海浅滩段新型桩板桥梁结构工程,通过波浪水槽开展卷破波冲击桩板桥梁结构水动力特性试验,研究了三个阶段卷破波冲击作用下波浪爬高和桩板桥梁结构所受波浪力水动力特征,并与规则波冲击作用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入射波高、波浪周期、水深对波浪爬高和波浪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三个阶段卷破波冲击新型桩板桥梁结构的水动力特性显著不同,破碎前阶段和破碎中阶段卷破波会出现明显的波浪爬高现象,破碎前阶段卷破波爬高后的波面高程可达规则波的1.99倍;破碎前阶段的水平波浪力最强,是同阶段竖向波浪力幅值的4.48倍,可达规则波水平波浪力的3.08倍。波浪特征参数和水深对三个阶段卷破波冲击水动力特性影响显著,入射波高和水深的增加会使破碎中阶段卷破波的波面高程和竖向波浪力超过其他阶段;波浪周期的增加会使破碎后阶段卷破波冲击前波面高程和破碎前阶段的竖向波浪力超过破碎中阶段卷破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破波 桩板桥梁结构 水动力特性 波浪力 波浪爬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行业博士后工作站“产学研用”发展困局及强化措施分析
4
作者 何森凯 《福建交通科技》 2023年第6期86-88,共3页
博士后工作站是引进高层次人才、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重要平台,是人才强企及企业全面、协调、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结合交通领域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设现状,针对创新机制不健全、科研经费不足等产学研用的发展困局,系统分析了博士后工作站... 博士后工作站是引进高层次人才、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重要平台,是人才强企及企业全面、协调、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结合交通领域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设现状,针对创新机制不健全、科研经费不足等产学研用的发展困局,系统分析了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在推动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发展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了产学研一体化提升的四大措施。经研究发现:通过规范完善博士后工作站管理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及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能够显著提升产学研用成效;通过以项目为载体推进技术创新,以技术为核心推动产业升级,能够充分发挥工作站汇聚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资源的平台优势,加速推进企业重大、重点科研成果工程化、产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后工作站 企业转型 成果转化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浪溅区桥涵工程创新设计分析
5
作者 邱俊峰 《公路与汽运》 2024年第5期108-112,共5页
为保障沿海浪溅区桥涵结构在海浪冲击下的安全性、耐久性及使用功能,开发新型RC(Reinforce Concrete Construction,钢筋混凝土)-UHPC(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框架桥涵,并依托福建省滨海国道项目开展工程... 为保障沿海浪溅区桥涵结构在海浪冲击下的安全性、耐久性及使用功能,开发新型RC(Reinforce Concrete Construction,钢筋混凝土)-UHPC(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框架桥涵,并依托福建省滨海国道项目开展工程创新设计及应用分析。为保证设计的准确性,针对海浪问题开展整体波浪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确定浪高、波浪顶托力等参数,并分别从滨海风景道景观功能、结构安全及耐久性等角度进行桥涵方案设计分析,最终得出由桩基接框架承台、镂空侧墙及RC-UHPC顶板组成的新型框架桥涵结构,解决沿海浪溅区公路建设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涵 框架桥涵 装配式RC-UHPC组合空心板 预制管桩基础 波浪物理模型试验 滨海浪溅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作用下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抗氯离子腐蚀寿命预测
6
作者 王坛华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00-108,共9页
为了预测干湿循环下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ECC)的使用寿命,首先,基于氯盐溶液传输边界条件、氯离子扩散侵蚀边界条件等建立以饱和度和时间为变量的氯离子侵蚀模型;然后,考虑腐蚀龄期、温度、物理吸附、化学结合以及饱和度等因素对混凝... 为了预测干湿循环下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ECC)的使用寿命,首先,基于氯盐溶液传输边界条件、氯离子扩散侵蚀边界条件等建立以饱和度和时间为变量的氯离子侵蚀模型;然后,考虑腐蚀龄期、温度、物理吸附、化学结合以及饱和度等因素对混凝土的影响,并对氯离子扩散系数进行修正;最后,结合试验数据模拟氯离子侵蚀过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ECC表层氯离子浓度和氯离子侵蚀深度随之增加;随着腐蚀龄期的增加,钢筋发生锈蚀的范围越来越大。当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50 mm时,内部钢筋不发生锈蚀的临界年限为7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循环 ECC 氯离子侵蚀 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水泥路面骨料全再生水稳碎石强度增长规律及机理分析
7
作者 王家主 钟培鑫 张朋娟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5年第1期123-128,共6页
文中对比研究了两种不同破碎方式的再生水泥混凝土集料与天然集料水泥稳定碎石强度的增长规律.结果表面:再生集料强度与原始路面强度有关,全再生集料可以满足各公路等级的基层设计要求;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受再生集料表面水泥砂浆的影响,... 文中对比研究了两种不同破碎方式的再生水泥混凝土集料与天然集料水泥稳定碎石强度的增长规律.结果表面:再生集料强度与原始路面强度有关,全再生集料可以满足各公路等级的基层设计要求;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受再生集料表面水泥砂浆的影响,且随养护龄期的增加而增加;在工程设计前应提前验证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集料的级配和强度是否满足交通等级要求;采用就地破碎再生技术时,应延长养生时间以提高再生水稳基层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 破碎方式 水泥稳定碎石 再生集料 就地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压致裂法的深埋山岭隧道地应力特征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坛华 《路基工程》 2023年第3期165-170,共6页
以莆田至永定高速公路白鸽岭隧道地应力测试为例,介绍地应力测试基本原理和过程。通过分析多年积累的福建地区16个隧道实测地应力测试成果,采用回归分析法建立最大和平均侧压力系数与埋深的函数关系,并用于预测隧道地应力水平和判定岩... 以莆田至永定高速公路白鸽岭隧道地应力测试为例,介绍地应力测试基本原理和过程。通过分析多年积累的福建地区16个隧道实测地应力测试成果,采用回归分析法建立最大和平均侧压力系数与埋深的函数关系,并用于预测隧道地应力水平和判定岩爆等级。研究表明:乘幂函数能较好地反映600 m以内埋深地应力变化规律。其成果可供福建地区隧道地应力评价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压致裂法 地应力 回归分析 侧压力系数 岩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隧道火灾损伤快速检测与加固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叶晨峰 《福建交通科技》 2021年第9期55-58,共4页
以福建某高速公路特长隧道火灾损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火灾损伤检定与加固程序的制定,并在分析相关隧道火灾损伤检测方法基础上,根据隧道特点和交通通行要求,制定火灾损伤检测与加固方法,实现交通快速恢复,保障高速公路通行安全。结合2... 以福建某高速公路特长隧道火灾损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火灾损伤检定与加固程序的制定,并在分析相关隧道火灾损伤检测方法基础上,根据隧道特点和交通通行要求,制定火灾损伤检测与加固方法,实现交通快速恢复,保障高速公路通行安全。结合2年的运营观测,认为该方法效果良好,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隧道火灾 隧道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和磷石膏对淤泥强度及饱和渗透系数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清松 曾佑荣 +1 位作者 刘阳光 刘红位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4年第2期1-6,31,共7页
为了将产生的淤泥重复利用,开展改良淤泥废土试验。以纤维和磷石膏为固化剂固化处理淤泥,进行不同养护龄期下不同掺量的纤维、磷石膏-淤泥混合土的无侧限抗压试验和渗透试验,探究不同纤维和磷石膏掺量下的力学性质以及饱和渗透系数变化... 为了将产生的淤泥重复利用,开展改良淤泥废土试验。以纤维和磷石膏为固化剂固化处理淤泥,进行不同养护龄期下不同掺量的纤维、磷石膏-淤泥混合土的无侧限抗压试验和渗透试验,探究不同纤维和磷石膏掺量下的力学性质以及饱和渗透系数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对强度的增强效果显著,且随着聚丙烯纤维掺量的增加,纤维固化淤泥土的强度逐渐提高。固化淤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着磷石膏掺量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磷石膏的最优掺量为1.84%(干重量之比)。磷石膏-固化淤泥土混合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养护时间的增加而增大,14d之后趋于稳定。固化淤泥土的饱和渗透系数随着纤维和磷石膏掺量增加而提高。磷石膏-固化淤泥土饱和渗透系数随着养护龄期增加而提高,养护14d后其值趋于稳定。淤泥的饱和渗透系数均随着纤维和磷石膏掺量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 纤维 磷石膏 无侧限抗压强度 饱和渗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成孔植入管桩竖向抗压承载性能试验研究
11
作者 陈礼榕 邱俊峰 +2 位作者 王坛华 邓涛 赖鹏安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4年第6期52-60,67,共10页
为探究新型桩基结构—预成孔植入管桩的竖向承载特性,以福建近海典型地区某公路桥梁工程为依托,开展竖向承载力现场试验,并采用ABAQUS数值模拟进一步探讨加固体参数对其竖向承载特性的影响。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在近海典型地层中,预成孔... 为探究新型桩基结构—预成孔植入管桩的竖向承载特性,以福建近海典型地区某公路桥梁工程为依托,开展竖向承载力现场试验,并采用ABAQUS数值模拟进一步探讨加固体参数对其竖向承载特性的影响。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在近海典型地层中,预成孔植入管桩表现出摩擦端承桩的工作性状,其桩顶荷载-桩顶沉降曲线呈缓降型变化,非极限状态下桩顶沉降略大于等外径的混凝土灌注桩;旋挖植入管桩与桩周土(岩)界面的抗剪性能最佳,其桩侧极限摩阻力普遍高于其他桩型30%以上。在工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加固体对桩端岩层的强化嵌固效应以及桩基承载特性的影响,采用150 mm~200 mm、100 mm~200 mm作为水泥土桩、细石混凝土桩的设计厚度;建议对粉质黏土、强风化凝灰岩层处的旋挖植入管桩侧摩阻力标准值调整系数分别取1.3和1.4~1.7,并以《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混凝土预制桩极限桩端阻力标准值为基数进行桩端阻力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工程 预成孔植入管桩 现场试验 承载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镍铁渣粉水泥土动应力-应变特性研究
12
作者 何森凯 张必胜 陈峰 《山西交通科技》 2024年第2期35-39,共5页
为研究复合镍铁渣粉的掺入对水泥土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在不同土质、复合镍铁渣粉掺量、养护龄期的基础上,开展了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的复合镍铁渣粉掺入水泥土后,能够增加... 为研究复合镍铁渣粉的掺入对水泥土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在不同土质、复合镍铁渣粉掺量、养护龄期的基础上,开展了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的复合镍铁渣粉掺入水泥土后,能够增加水泥土的动态强度,且其发挥最佳效果的掺入值在40%左右;复合镍铁渣粉的掺入没有提升水泥土的延性,水泥土破坏过程可分为近似弹性阶段、脆性变形阶段和脆性破坏阶段;随着养护时间的增长,不同掺量、不同土质的复合镍铁渣粉水泥土的动态应力和动应力峰值都实现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镍铁渣粉 水泥土 SHPB试验 动态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复合改性沥青性能分析
13
作者 邹晓斌 《福建交通科技》 2024年第5期16-21,共6页
针对超薄加铺混合料对沥青提出的高性能技术指标要求,采用复合改性的方式制备了5种高性能沥青,并对其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温度敏感性、抗老化性、热储存稳定性等进行了测试,通过与一种超薄加铺用市售高黏改性沥青的性能进行对比,评估... 针对超薄加铺混合料对沥青提出的高性能技术指标要求,采用复合改性的方式制备了5种高性能沥青,并对其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温度敏感性、抗老化性、热储存稳定性等进行了测试,通过与一种超薄加铺用市售高黏改性沥青的性能进行对比,评估了所制备的5种改性沥青用作制备超薄加铺混合料的可行性,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指标标准。结果表明,以SBS为基础的复合改性剂可以显著提高基质沥青的综合路用性能,但不同复合方式的改性效果差异较大,需要综合考虑性能需求和生产成本以确定合适的改性方法。同时,由于SBS掺量较高,复合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也应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改性沥青 高温性能 低温性能 温度敏感性 抗老化性 热储存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光谱的沥青混合料抗疲劳性能快速评估
14
作者 洪茂枝 《福建交通科技》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为了探究红外光谱技术在沥青混合料抗疲劳性能测试方面的应用,采用70#沥青、90#沥青和SBS改性沥青,以及辉绿岩和石灰岩,制备6种沥青混合料。通过四点小梁疲劳试验仪获取试件的无损及疲劳损伤数据,通过计算分析,结合能量平衡方程与帕里... 为了探究红外光谱技术在沥青混合料抗疲劳性能测试方面的应用,采用70#沥青、90#沥青和SBS改性沥青,以及辉绿岩和石灰岩,制备6种沥青混合料。通过四点小梁疲劳试验仪获取试件的无损及疲劳损伤数据,通过计算分析,结合能量平衡方程与帕里斯公式,得到可用于表征沥青混合料抗疲劳性能的参数,并建立红外光谱峰面积与抗疲劳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540 cm^(-1)与1600 cm^(-1)位置特征峰在不同沥青之间具有差异,该区域特征峰面积与沥青混合料抗疲劳性能有较强相关性,通过获取该区域的红外光谱特征峰面积可以实现对沥青混合料抗疲劳性能的快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沥青混合料 四点小梁疲劳试验 疲劳寿命 抗疲劳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湿接缝的预制UHPC⁃NC组合板试验与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轶 张阳 +1 位作者 刘颖峰 邱俊峰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3-69,共7页
为研究新型装配式超高性能混凝土-普通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Normal Concrete,UHPC-NC)组合湿接缝板受力性能,设计制作了1块UHPC-NC组合湿接缝板模型,开展四点弯曲性能试验,并通过ABAQUS软件进行精细化建模分析。结... 为研究新型装配式超高性能混凝土-普通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Normal Concrete,UHPC-NC)组合湿接缝板受力性能,设计制作了1块UHPC-NC组合湿接缝板模型,开展四点弯曲性能试验,并通过ABAQUS软件进行精细化建模分析。结果表明:组合湿接缝板主裂缝位于弯剪段预制板部位,发生弯剪破坏,湿接缝部位未产生较大破坏,结构抗弯性能良好;通过有限元模拟及参数分析计算,组合湿接缝板的底层UHPC板厚改变对组合板整体抗弯性能影响不大,增大UHPC层配筋率后组合板的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有所提升,提升幅度分别为8.3%-31.5%、12.5%-49.1%,高配筋率(3.91%-5.11%)下提升幅度分别达到43.6%-46.5%、111.8%-153.6%。为避免发生界面破坏,湿接缝UHPC层配筋率建议取值不低于2%;综合考虑接缝性能与施工便捷,建议采用企口形湿接缝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桥梁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 弯曲性能试验 数值模拟 组合板 湿接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沥青对花岗岩改性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与相位角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卜力平 王家主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52-56,共5页
为充分利用福建本地储量丰富的花岗岩,降低工程造价,为沥青路面设计提供动态参数,采用花岗岩改性沥青混合料,选择3种品牌基质沥青与花岗岩骨料分别制作AC-16C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动态模量和动稳定度试验,分析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加载频率... 为充分利用福建本地储量丰富的花岗岩,降低工程造价,为沥青路面设计提供动态参数,采用花岗岩改性沥青混合料,选择3种品牌基质沥青与花岗岩骨料分别制作AC-16C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动态模量和动稳定度试验,分析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加载频率综合作用下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与相位角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和加载频率的减小,3种品牌基质沥青AC-16C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均逐渐减小;相位角的变化规律随温度变化较复杂,高硫沥青品牌的基质沥青AC-16C改性沥青混合料在高温低频时动态模量相对较大,相位角相对较小。试验结果可用于预测和分析不同温度与加载频率条件下的沥青路面行为特征,为沥青路面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沥青 花岗岩 改性沥青混合料 动态模量 相位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破波冲击下透空式面板受力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宇 邱俊峰 +2 位作者 张必胜 郑中凯 徐普 《水道港口》 2023年第1期39-46,共8页
卷破波是近海环境中常见的破碎波浪,对近海结构物具有较大的破坏性。基于CFD软件FLOW-3D建立二维波浪水槽,对比5种形态的卷破波冲击下透空式面板的受力特性和波浪爬高情况,并讨论了面板相对净空高度、相对水深和迎浪面倾角的影响。研究... 卷破波是近海环境中常见的破碎波浪,对近海结构物具有较大的破坏性。基于CFD软件FLOW-3D建立二维波浪水槽,对比5种形态的卷破波冲击下透空式面板的受力特性和波浪爬高情况,并讨论了面板相对净空高度、相对水深和迎浪面倾角的影响。研究表明:5个形态的卷破波中,P2形态卷破波的水平波浪力最大,P3形态卷破波的爬高最显著,P1至P3形态卷破波的竖向波浪力趋于相等;面板相对净空高度、相对水深和迎浪面倾角对卷破波冲击作用力和爬高有较大影响,相对净空高度的增大能有效削减卷破波冲击力和爬高,而相对水深的增加将导致透空式面板受到的卷破波水平、竖向波浪力和波浪爬高增大;随着迎浪面倾角从0°增大到60°,波浪爬高逐渐减小,卷破波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P1形态卷破波的水平、竖向波浪力的变化幅度最大,P4形态卷破波的竖向波浪力减小幅度最大,P3形态卷破波的爬高减小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破波 透空式面板 净空高度 迎浪面倾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侵蚀下复掺矿粉和镍铁渣粉的水泥土力学性能分析
18
作者 蔡隆文 刘同 陈峰 《河南科技》 2023年第14期82-86,共5页
【目的】研究地基处理采用的水泥土在海水侵蚀环境影响下的力学性能,为沿海地区地基处理工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将复合镍铁渣粉以等质量替代的方式掺入到水泥土中,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进行抗侵蚀系数分析。【结果】海洋环境对... 【目的】研究地基处理采用的水泥土在海水侵蚀环境影响下的力学性能,为沿海地区地基处理工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将复合镍铁渣粉以等质量替代的方式掺入到水泥土中,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进行抗侵蚀系数分析。【结果】海洋环境对水泥土的强度具有劣化作用,而掺入复合镍铁渣粉能提升水泥土的强度性能,缓解海洋环境对其强度的劣化作用。【结论】复合镍铁渣粉能起到微集料效应、形貌效应和活性效应,提升水泥土的密实程度,对水泥土的性能产生有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镍铁渣粉 水泥土 抗压强度 海洋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国道装配式桩板桥梁方案设计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邱俊峰 刘海青 黄金局 《福建交通科技》 2022年第12期49-52,共4页
以福建省某滨海国道装配式桩板桥梁为工程背景,分析了该项目的技术标准、建设条件、工程特点、方案构思、总体方案设计等,在考虑项目用地、填料来源、地质条件、交通水系、社会影响等因素的情况下,采用了挡墙路基、常规路基、常规高架... 以福建省某滨海国道装配式桩板桥梁为工程背景,分析了该项目的技术标准、建设条件、工程特点、方案构思、总体方案设计等,在考虑项目用地、填料来源、地质条件、交通水系、社会影响等因素的情况下,采用了挡墙路基、常规路基、常规高架桥梁、新型桩板桥梁进行比选分析,最终确定装配式桩板桥梁的建设方案。相关技术成果可为类似滨海公路建设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国道 装配式桩板桥梁 软土路基 常规桥梁 方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钟培鑫 《福建交通科技》 2022年第12期1-7,共7页
通过对2个二级路改造工程的就地再生混合料的相关性能试验,确定了全深式碎石化就地再生混合料最佳级配的选择方法,并基于再生集料吸水率、浸润时间、击实试料质量和大骨料分布位置等因素影响,对再生混合料的分样方法和击实方法进行了调... 通过对2个二级路改造工程的就地再生混合料的相关性能试验,确定了全深式碎石化就地再生混合料最佳级配的选择方法,并基于再生集料吸水率、浸润时间、击实试料质量和大骨料分布位置等因素影响,对再生混合料的分样方法和击实方法进行了调整,最后通过室内击实和无侧限抗压试验,验证了采用调整后的方法能提升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深式碎石化 就地再生水稳层 再生集料 配合比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