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Overhauser传感器的近地表UXO磁梯度法探测技术 被引量:16
1
作者 葛健 陆承达 +6 位作者 董浩斌 刘欢 袁志文 赵志卓 刘咏华 朱俊 张海洋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61-974,共14页
实现对UXO的有效探测对保障战时己方人员安全与装备机动,以及战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地区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在UXO探测领域,方法理论研究方面,存在基础相对较薄弱、相关文献很少的问题;探测仪器方面,存在传感器灵敏度... 实现对UXO的有效探测对保障战时己方人员安全与装备机动,以及战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地区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在UXO探测领域,方法理论研究方面,存在基础相对较薄弱、相关文献很少的问题;探测仪器方面,存在传感器灵敏度低(不能分辨小型航弹产生的微弱异常场)、信号提取手段落后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采用磁梯度探测方法、高精度Overhauser传感器来提高UXO探测灵敏度。首先,建立了适合航弹磁法探测的三度体的圆柱体模型,并对航弹的ΔT磁异常和垂直磁梯度异常进行了数值模拟和比较;然后,进行了背景磁场干扰和物理模型实验,验证了磁梯度法的可行性和优势;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动态核极化效应、自由基物质、Larmor信号的处理和抗干扰设计,并最终研制了基于动态核极化效应的Overhauser传感器及样机,在人工磁场发生空间中的测试结果表明其不确定度和国外主流传感器一致,均为0.3 nT。最后,在野外进行了对25 kg航弹的探测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其极限探测距离可以达到2.5 m,优于国产现役的探测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verhauser传感器 近地表UXO 磁梯度法 三度体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自混合测振技术在声共振探雷实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驰 马辉 +3 位作者 李金辉 张小青 栾信群 方东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10-720,共11页
利用激光自混合干涉测振技术,研究一种非接触式声共振探雷方法。在论述激光自混合测振技术原理的基础上,以69式防坦克塑壳地雷、72式防坦克金属地雷、58式防步兵橡胶地雷和砖块作为测量对象,构建其声学特征测量实验系统,设计并搭建地雷... 利用激光自混合干涉测振技术,研究一种非接触式声共振探雷方法。在论述激光自混合测振技术原理的基础上,以69式防坦克塑壳地雷、72式防坦克金属地雷、58式防步兵橡胶地雷和砖块作为测量对象,构建其声学特征测量实验系统,设计并搭建地雷在埋设情况下的探测实验系统,利用激光自混合测振技术研究不同类型埋设地雷及同一地雷在不同埋深和土壤条件下的声振特性。实验结果显示,地雷在外界激励下表现出独特的多模态振动特性,在不同埋设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声振特征,地表振动强度随着深度的增加和土壤孔隙度的减小而减小,而对土壤湿度的变化不明显。利用激光自混合测振技术可进行地雷振动特征的非接触式检测,埋设地雷的声振特征不同于砖块等干扰物,与地雷的类型及埋设条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自混合干涉 声共振 地雷探测 声-地震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穿墙雷达的多目标自动检测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梁啸 叶盛波 +5 位作者 宋晨阳 袁玉冰 张群英 刘小军 姜和俊 李红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43,共16页
超宽带雷达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穿透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穿墙人体目标探测。单发单收雷达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优势,但是无法实现目标的二维定位。MIMO阵列雷达能够实现对于目标的定位,但是存在着体积与分辨率之间的相互制约,同时运... 超宽带雷达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穿透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穿墙人体目标探测。单发单收雷达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优势,但是无法实现目标的二维定位。MIMO阵列雷达能够实现对于目标的定位,但是存在着体积与分辨率之间的相互制约,同时运算时间较长。该文基于分布式穿墙雷达,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雷达的多目标自动检测方法。首先,对回波信号进行时域预处理、时频转换等,基于恒虚警检测的目标距离测量方法获取目标候选距离单元,使用滤波矩阵进行候选信号增强;基于生命信息对增强后信号进行关联,实现目标匹配;最后使用定位模块来实现雷达位置自确定,进而实现生命目标位置的快速、自动检测。为了避免偶发误差对最终定位结果的影响,该文使用定位场景剖分的方法实现穿墙场景下的生命目标二维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所提方法可以实现穿墙场景下多目标的检测定位,在实测数据中运算时间为0.95 s,优于其他对比方法4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墙雷达 分布式雷达 无线组网 信号增强 目标检测 目标匹配 联合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典型近地表有限导体瞬变电磁特征响应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曙东 郭树旭 +4 位作者 张爽 袁志文 朱俊 张海洋 方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03-412,共10页
近地表有限导体的瞬变电磁响应中包含其形状、结构特征,如何建立这些特征与其响应之间的关系是近地表有限导体探测与识别的核心问题.本文建立了几种典型有限导体响应的三维感应偶极子模型,通过有限导体早期幂函数衰减的幅度与速率、晚... 近地表有限导体的瞬变电磁响应中包含其形状、结构特征,如何建立这些特征与其响应之间的关系是近地表有限导体探测与识别的核心问题.本文建立了几种典型有限导体响应的三维感应偶极子模型,通过有限导体早期幂函数衰减的幅度与速率、晚期指数衰减的幅度与时间常数共四个模型参数表征有限导体的形状和结构特征,利用最小二乘拟合算法提取这些模型参数,揭示有限导体的形状、结构特征与模型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论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具有绕球心旋转对称性的球形目标体,其三维感应偶极子响应完全相同,早期响应呈幂函数衰减,晚期呈e指数衰减,信号幅度和时间常数均能很好反映球体半径与材料特性;具有绕轴旋转对称性目标体,其三维感应偶极子响应部分相同,早期幂函数衰减的幅度与速率主要体现目标体的长度特征,晚期e指数衰减的时间常数体现了目标体的外径与壁厚特征;非轴对称性目标体,其三维感应偶极子响应均不相同,各个感应偶极子参数差异较大.本文的研究对提高瞬变电磁系统区分轴对称目标体与金属碎片能力,降低系统探测虚警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表地球物理 未爆弹药 瞬变电磁 三维感应偶极子模型 特征响应 目标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放物气候效应指标GWP和GTP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陈琪 张华 +3 位作者 柳丽婷 王秋艳 周喜讯 谢冰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7,共9页
衡量排放物气候效应的指标有两种最为常见:全球增温潜能(GWP)和全球温变潜能(GTP)。这些指标是制定排放政策的基本科学依据,对制造业和相关经济部门的政策制定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对理解排放和减排水平对过去和未来气候变化的定量... 衡量排放物气候效应的指标有两种最为常见:全球增温潜能(GWP)和全球温变潜能(GTP)。这些指标是制定排放政策的基本科学依据,对制造业和相关经济部门的政策制定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对理解排放和减排水平对过去和未来气候变化的定量影响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文中围绕IPCC第五和第六次评估报告针对GWP和GTP的讨论,对排放物气候效应指标的基本概念及其30余年的发展史进行了综述,详细介绍了常见排放物气候效应指标GWP和GTP的概念和算法,并系统分析了两者的区别和适用性。GTP与全球平均地表气温变化的关系更密切,因此在评估温室气体对地表气温的影响方面具有潜在优势。然而,GTP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例如气候敏感性因素的影响、地球系统中的热交换以及目标时间点的选择。此外,还介绍了一些新的排放物气候效应指标,并探讨了排放物气候效应指标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物气候效应指标 全球增温潜能(GWP) 全球温变潜能(G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小GRIN光纤探头的F-P干涉仪测振实验 被引量:4
6
作者 孙建美 陈斐璐 +4 位作者 杨辰烨 李金辉 方东 温珠莉 王驰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18-1526,共9页
搭建基于超小GRIN光纤探头的F-P干涉仪测振的实验系统,采用高精度纳米位移台作为被测振动体目标,在解析基于超小GRIN光纤探头的集成化F-P干涉仪工作性能的基础上,对被测振动体的微小振动进行多次实验测量,采集实验测量数据并分析该集成... 搭建基于超小GRIN光纤探头的F-P干涉仪测振的实验系统,采用高精度纳米位移台作为被测振动体目标,在解析基于超小GRIN光纤探头的集成化F-P干涉仪工作性能的基础上,对被测振动体的微小振动进行多次实验测量,采集实验测量数据并分析该集成化F-P干涉仪的实验性能。实验结果显示,在给定实验条件下,该F-P光纤干涉仪在振幅为200~300 nm时的性能参数较好,线性度最小为0.42%,对应的灵敏度为7.507 V/μm,重复性标准差最大为0.232 V;在10~100 nm与350~500 nm,干涉仪测振系统有较好的重复性,其标准差小于0.102 V。该F-P干涉仪系统具有测量微小振动的可行性,有望应用在微小振动和位移等精确测量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 F-P干涉仪 超小光纤探头 微小振动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态学变换的建筑物布局雷达环视图像融合方法
7
作者 谢洪途 邹鹏 +3 位作者 张琳 胡俊 朱楠楠 姜和俊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1-591,共11页
针对建筑物布局雷达成像存在墙体虚焦展宽、边缘毛刺和墙体空洞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态学变换的建筑物布局环视图像多尺度多方位融合方法,能够有效实现建筑物布局的高精度重构。采用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将各视角雷达图像进行多尺... 针对建筑物布局雷达成像存在墙体虚焦展宽、边缘毛刺和墙体空洞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态学变换的建筑物布局环视图像多尺度多方位融合方法,能够有效实现建筑物布局的高精度重构。采用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将各视角雷达图像进行多尺度多方位分解;对低频图像采用基于形态学变换的融合方法进行处理,对高频图像采用区域方差取大的融合方法进行处理;分别将融合后的低频图像和高频图像进行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逆变换,获得高质量的建筑物布局图。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能够获得高精度的建筑物布局图像,从而证明了本文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与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墙雷达 建筑物布局 环视成像 多尺度多方位融合 形态学变换 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 展宽抑制 空洞填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战场低空目标的轻量化识别方法
8
作者 徐图南 高昂 +2 位作者 陈昱成 闫守成 邓斌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4-134,共11页
针对在战场目标识别过程中存在的图像较少、对比度低、资源受限等问题,提出一种名为YOLOF的战场低空目标识别算法。该算法基于YOLOv5s网络模型,使用循环对抗网络应用于图像增强;通过融合RepVGG模块和SiLU激活函数,依靠结构重参数化和更... 针对在战场目标识别过程中存在的图像较少、对比度低、资源受限等问题,提出一种名为YOLOF的战场低空目标识别算法。该算法基于YOLOv5s网络模型,使用循环对抗网络应用于图像增强;通过融合RepVGG模块和SiLU激活函数,依靠结构重参数化和更高效的激活函数,提升了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和推理速度;再以基于滤波器重要性的剪枝算法,精确评估和删除权重影响较低的滤波器,优化了模型的结构,提升了计算和存储效率;最后通过基于特征层次的知识蒸馏方法,使教师模型向学生模型的特征层进行知识传递,保持了剪枝后模型的高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的YOLOF算法相较初始YOLOv5s算法,可以在保证高精度目标识别的同时,实现网络结构的轻量化,即参数量仅有3.6×10^(6),平均精度均值在自制数据集中达到86.3%,已满足战场低空目标的识别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识别 YOLOv5s网络 剪枝 网络轻量化 知识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抛撒地雷的夜视智能探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驰 于明坤 +5 位作者 杨辰烨 李思远 李富迪 李金辉 方东 栾信群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02-1211,共10页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抛撒地雷的夜视智能探测方法。首先,根据YOLO系列机器学习算法,设计并优化了抛撒地雷的智能检测网络模型;其次,根据几何光学成像的相似性原理,研究抛撒地雷的测距模型。最后,搭建抛撒地雷的夜视智能探测系统...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抛撒地雷的夜视智能探测方法。首先,根据YOLO系列机器学习算法,设计并优化了抛撒地雷的智能检测网络模型;其次,根据几何光学成像的相似性原理,研究抛撒地雷的测距模型。最后,搭建抛撒地雷的夜视智能探测系统进行实验测试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优化后抛撒地雷智能探测网络模型的准确度达到98.97%、召回率达到99.22%、均值平均精度为99.2%;在给定的实验条件下,利用优化后的抛撒地雷测距模型,对抛撒地雷的距离测算误差为±10 cm,表明利用机器学习可以用于对抛撒地雷进行智能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撒地雷探测 机器学习 微光夜视 单目测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收支框架下从辐射强迫-气候反馈到气候敏感度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于晓超 张华 +7 位作者 王秋艳 赵树云 王菲 柳丽婷 刘梦婷 马馨宇 杨冬冬 李帅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9-185,共17页
从能量框架出发,对地球能量收支、有效辐射强迫、气候反馈和气候敏感度的相关研究做出系统的梳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地球能量收支增加0.28~0.52 W/m^(2),主要来源于大气顶反射太阳辐射持续减少,这是该时期全球升温的重要决定性因素... 从能量框架出发,对地球能量收支、有效辐射强迫、气候反馈和气候敏感度的相关研究做出系统的梳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地球能量收支增加0.28~0.52 W/m^(2),主要来源于大气顶反射太阳辐射持续减少,这是该时期全球升温的重要决定性因素。这些能量收支的改变与人为强迫及其气候影响密切相关。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指出,1750—2019年,总的人为有效辐射强迫的最佳估计为(2.72±0.76)W/m^(2),引起的全球地表温度变化预计可达1.29(1.00~1.65)℃。气候反馈总体上能够抵消辐射强迫对地球系统的整体扰动,使气候状态趋于稳定。IPCC AR6给出的净反馈最佳估计结果为-1.16(-1.81~-0.51)W/(m^(2)∙℃)。为了预估未来气候变化,IPCC AR6给出了平衡态气候敏感度和瞬态气候响应的最佳估计值,分别为3.0(2.0~5.0)℃和1.8(1.2~2.4)℃。依据能量收支平衡下强迫-反馈理论框架,科学界通过量化地球能量收支及其长期变化、区分辐射强迫与气候反馈,厘清了人为和自然等外部强迫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依据气候反馈参数和气候敏感度的估算结果,可量化气候对强迫的响应幅度,实现对未来气候的合理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能量收支 有效辐射强迫 气候反馈 气候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声-地震耦合探雷的激光测振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金辉 马辉 +3 位作者 杨辰烨 张小青 罗欣宇 王驰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87-502,共16页
基于地雷独特机械特性和声-地震耦合原理的声-地震耦合探雷技术,在埋设地雷的安全有效探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针对实用工程探雷系统的研究还需要做大量工作。其中,声波耦合的地表振动信号非常微弱复杂,如何对其进行精确快速测量... 基于地雷独特机械特性和声-地震耦合原理的声-地震耦合探雷技术,在埋设地雷的安全有效探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针对实用工程探雷系统的研究还需要做大量工作。其中,声波耦合的地表振动信号非常微弱复杂,如何对其进行精确快速测量是一个关键难题。本文在声-地震耦合探雷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对地表振动的非接触激光测量技术(包括激光多普勒干涉技术、电子散斑干涉技术和激光自混合干涉技术)进行综述分析,并分析了电子剪切散斑干涉技术用于声-地震耦合探雷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地震耦合 地雷探测 声共振 激光干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线性调频连续波探测抗欺骗式干扰方法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铭伟 肖泽龙 +1 位作者 高雯 荣英佼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53-761,共9页
针对用于亚音速弹载探测的毫米波线性调频连续波(LFMCW)探测体制,采用射频存储转发技术,提出一种基于高分辨率一维距离像(HRRP)并结合线性调频Z变换(CZT)频谱细化算法以及动态时间弯曲(DTW)匹配算法的抗欺骗式干扰方法。分析了LFMCW探... 针对用于亚音速弹载探测的毫米波线性调频连续波(LFMCW)探测体制,采用射频存储转发技术,提出一种基于高分辨率一维距离像(HRRP)并结合线性调频Z变换(CZT)频谱细化算法以及动态时间弯曲(DTW)匹配算法的抗欺骗式干扰方法。分析了LFMCW探测体制下多散射中心目标回波模型以及基于数字射频存储技术(DRFM)的干扰信号模型;在常规恒虚警(CFAR)检测基础上,利用CZT获取目标信号细化频谱,提取出目标HRRP特征,并采用DTW进行特征匹配,对真实目标与干扰目标进行区分。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对采用毫米波LFMCW体制探测的亚音速弹载探测器,所提的CZT-DTW联合检测方法能够有效区分真实目标与采用DRFM的干扰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调频连续波 抗欺骗式干扰 高分辨率一维距离像 线性调频Z变换 动态时间弯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配电柜字符识别的YOLOv7-MSBP目标定位算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呈 王炀 荣英佼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91-3199,共9页
通过机器视觉算法精确定位配电柜仪表的位置是实现仪表智能化识别的关键。针对配电柜背景复杂、字符尺度多样和相机像素低而导致的目标定位精度不高问题,提出一种面向配电柜字符识别的YOLOv7-MSBP目标定位算法。首先,设计Micro-branch... 通过机器视觉算法精确定位配电柜仪表的位置是实现仪表智能化识别的关键。针对配电柜背景复杂、字符尺度多样和相机像素低而导致的目标定位精度不高问题,提出一种面向配电柜字符识别的YOLOv7-MSBP目标定位算法。首先,设计Micro-branch检测分支,改进初始锚框铺设间隔,从而提高对小目标的检测精度。其次,引入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BiFPN)跨尺度融合不同层特征值,以改善因下采样造成的细节特征丢失、特征融合不充分的现象;同时,设计同步混合阈卷积注意力模块(Syn-CBAM),加权融合通道和空间注意力特征,以提升算法的特征提取能力;并且,在主干网络引入部分卷积(PConv)模块,以降低算法冗余和延迟,提高检测速度。最后,将YOLOv7-MSBP的定位结果送入Paddle 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模型识别字符。实验结果表明,YOLOv7-MSBP算法的平均精度均值(mAP)达到93.2%,与YOLOv7算法相比提高了4.3个百分点,可见所提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定位识别配电柜字符,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LOv7算法 仪表识别 注意力机制 双向特征金字塔 机器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BP: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探地雷达自聚焦后向投影成像方法
14
作者 雷文太 隋浩 +1 位作者 姜和俊 吕荣其 《电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023-4036,共14页
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GPR)作为一种非破坏性的电磁探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市政工程、交通、军事等领域的探测.复杂的地下环境中,电磁波传播规律变得复杂,背景介质的介电常数难以准确获得.后向投影(Back Projection,BP)成... 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GPR)作为一种非破坏性的电磁探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市政工程、交通、军事等领域的探测.复杂的地下环境中,电磁波传播规律变得复杂,背景介质的介电常数难以准确获得.后向投影(Back Projection,BP)成像算法需要预知背景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且需逐个计算各成像网格的散射强度值,计算效率低.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探地雷达自聚焦后向投影(Deep learning based Auto focusing BP,DABP)成像方法,设计了目标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的检测模块,基于地下目标的空间稀疏特征,将YOLOX网络和BP成像机理相结合,快速检测出目标潜在区域,仅对该区域中的成像网格进行成像处理,避免全域的后向投影计算,大幅降低运算量.其次,针对介电常数未知情况下BP成像难以聚焦的问题,设计了一个自聚焦后向投影(Auto Focusing BP,AF-BP)成像模块,构建了BS-YOLOv5网络和相应的数据集,实现基于改进二分法的地下介质介电常数估计和自聚焦成像.然后,设计了一个基于双阈值和积分聚焦的伪影抑制(artifact suppression based on Double Threshold and Integral Focusing,DTIF)模块,进一步提高成像结果的聚焦度.开展了仿真和实测数据的成像处理和对比分析,与BP成像方法相比,仿真数据成像结果的ISLR指标下降了250%、SCR指标提升了131%;实测数据成像结果的ISLR指标下降了322%、SCR指标提升了72%,仿真实验和实测实验的成像速度均提升了300%,验证了所提方法在提高GPR成像效率和成像质量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深度学习 后向投影 自聚焦成像 伪影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分布式声阵的装甲目标协同定位方法研究
15
作者 唐坤 丁锦鸿 +2 位作者 丁凯 郭唐仪 邵飞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7-614,共8页
对目标的精确定位是地面值守武器系统的重要任务。针对单个声传感阵列对目标准确定位难、作用距离有限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随机分布式声阵的装甲目标协同定位方法。该方法是一种无源的被动探测方法,通过无线组网技术将随机散布的声传感... 对目标的精确定位是地面值守武器系统的重要任务。针对单个声传感阵列对目标准确定位难、作用距离有限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随机分布式声阵的装甲目标协同定位方法。该方法是一种无源的被动探测方法,通过无线组网技术将随机散布的声传感节点组成探测网络,测量目标的方位角和信号的到达时间差(TDOA),使用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实现声目标定位,分析单节点定位误差、自组网误差和节点规模对定位精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方位角误差和TDOA误差对协同定位精度影响较大。在同等条件下,协同定位误差比单节点定位误差平均减少了10 m,协同定位精度明显提升,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探测 装甲目标 卡尔曼滤波 分布式节点 协同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双目信息的队列姿态检测
16
作者 赵继发 王呈 荣英佼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60-2866,共7页
为实现队列姿态动作的准确评估,针对训练场景中踢腿高度等三维人体姿态特征难以准确测量的问题,提出融合双目信息的队列三维姿态特征检测方法。方法分为2D姿态估计和双目立体匹配两个阶段。为提高2D人体姿态检测精度,设计基于改进HRNet... 为实现队列姿态动作的准确评估,针对训练场景中踢腿高度等三维人体姿态特征难以准确测量的问题,提出融合双目信息的队列三维姿态特征检测方法。方法分为2D姿态估计和双目立体匹配两个阶段。为提高2D人体姿态检测精度,设计基于改进HRNet网络的2D姿态估计模型。首先,在主干网络引入空间通道注意力,增强特征提取能力。特征融合层采用自适应空间特征融合模块,融合网络多尺度特征。其次,采用无偏数据处理方法进行热图编解码,减小数据统计误差。最后,在模型训练时采用由粗到细的多阶段监督方法,提高关键点的检测准确率。在2D姿态估计模型基础上,采用标准相关匹配函数实现双目立体匹配,再通过坐标变换得到三维人体姿态。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姿态估计网络有较好的精度,在COCO数据集上精度达到77.1%,在自制的队列训练数据集上精度达到86.3%,相比原网络分别提升2.2%和3.1%。在三维人体姿态的踢腿高度实验中,该方法测得平均相对误差为2.5%,充分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双目视觉 注意力机制 姿态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图像纹理的自适应透射率修正去雾算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景荣 陈哲哲 +2 位作者 王健凯 宋诗斌 赵静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5-405,共11页
图像去雾算法在户外智能监控及交通导航等领域普遍应用,通过去雾后提高图像的清晰度以提高目标的识别效果。暗通道及其改进算法在天空等景深灰色较亮区域的透射率估计存在偏差,易导致图像失真、细节模糊等问题,对智能交通领域图像识别... 图像去雾算法在户外智能监控及交通导航等领域普遍应用,通过去雾后提高图像的清晰度以提高目标的识别效果。暗通道及其改进算法在天空等景深灰色较亮区域的透射率估计存在偏差,易导致图像失真、细节模糊等问题,对智能交通领域图像识别有严重影响。本文提出了自适应透射率去雾方法对透射率进行补偿,采用对数变换获得对数补偿算子调节景深区域透射率,根据图像信息丰富程度计算出暗通道的置信度,结合图像纹理信息构造出纹理补偿算子,通过自适应透射率补偿参数调整灰色亮部区域的初始透射率,可有效改善图像去雾后失真等问题。本算法的平均梯度、信噪比、信息熵等客观指标较其他去雾算法均有所提高,图像中灰色亮部区域透射率补偿效果良好,复原图像细节清晰自然、亮度适中,有效提升了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射率 对数变换 图像纹理信息 图像去雾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墙体补偿的快速重聚焦算法
18
作者 袁玉冰 叶盛波 +7 位作者 纪奕才 林波 梁啸 李心慧 刘小军 方广有 罗朝鹏 吕荣其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2-837,共16页
超宽带穿墙雷达具备穿透墙体的能力,结合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可以实现墙体后侧隐蔽目标的成像,为建筑物内人员检测和定位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该文基于调频连续波(FMCW)体制下的多发多收超宽带穿墙雷达系统,提出了一种闭环干涉校准方法... 超宽带穿墙雷达具备穿透墙体的能力,结合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可以实现墙体后侧隐蔽目标的成像,为建筑物内人员检测和定位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该文基于调频连续波(FMCW)体制下的多发多收超宽带穿墙雷达系统,提出了一种闭环干涉校准方法,校正了由系统内部误差产生的图像散焦。墙体的存在会导致目标成像位置偏离真实位置,该文推导了联合通道和像素点的三维墙体补偿算法,并基于其几何特性,提出快速重聚焦算法。首先去除墙体影响、确定目标存在区域;鉴于区域几何特性,选择适应区域形状的球坐标网格划分;分区域进行局部重聚焦,避免了因电磁波衰减导致成像结果中出现强目标掩盖弱目标的现象,并且球坐标形式的网格划分和局部成像大大缩减了算法耗时。通过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该文提出的系统校准方法能有效补偿系统误差,快速重聚焦算法可以实现墙后人体多目标三维定位,各维度定位精度优于10 cm,计算效率相对其余算法提升了5倍左右。从目标检测概率方面,所提算法相比其余算法不会出现弱目标的漏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带穿墙雷达 调频连续波 闭环干涉校准 三维墙体补偿 快速重聚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量自聚焦光纤透镜聚焦常数的曲线拟合算法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驰 许婷婷 +2 位作者 毕书博 朱俊 袁志文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309-3315,共7页
提出了基于曲线拟合的光纤透镜聚焦常数的测试方法,用于超小自聚焦光纤探头研制过程中聚焦常数的直接测试。基于自聚焦光纤透镜模型及其折射率分布特征,研究了测量自聚焦光纤透镜聚焦常数的二次多项式拟合和线性化拟合算法。论述了聚焦... 提出了基于曲线拟合的光纤透镜聚焦常数的测试方法,用于超小自聚焦光纤探头研制过程中聚焦常数的直接测试。基于自聚焦光纤透镜模型及其折射率分布特征,研究了测量自聚焦光纤透镜聚焦常数的二次多项式拟合和线性化拟合算法。论述了聚焦常数对超小自聚焦光纤探针传光性能的影响。利用光纤端面折射率测试仪测试自聚焦光纤的折射率分布轮廓曲线,根据二次多项式拟合和线性化拟合算法分别求得聚焦常数和中心折射率。实验结果显示,利用二次多项式拟合算法和线性拟合算法求出的聚焦常数分别为5.587mm-1和5.513mm-1,与厂家的标称值5.5mm-1基本吻合,表明曲线拟合算法适用于对自聚焦光纤透镜聚焦常数的测量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聚焦透镜 光纤透镜 微小光学探头 曲线拟合 聚焦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小自聚焦光纤探头的研究进展(英文)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驰 旷滨 +4 位作者 孙建美 朱俊 毕书博 蔡楹 于瀛洁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75-888,共14页
梯度折射率(Gradient-index,GRIN)光纤探头是一种全光纤型超小光学镜头,在心血管等狭小空间组织内窥影像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发展一直缺少系统的理论体系。本文讨论探头设计、制作和性能测试等方面的关键问题。基于GRIN光纤... 梯度折射率(Gradient-index,GRIN)光纤探头是一种全光纤型超小光学镜头,在心血管等狭小空间组织内窥影像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发展一直缺少系统的理论体系。本文讨论探头设计、制作和性能测试等方面的关键问题。基于GRIN光纤探头聚焦性能的特征参数,对解析设计方法与数值仿真设计方法进行比较分析。针对超小GRIN光纤探头的制作难题,研究一种光纤熔接和切割的高精度一体化集成装置,描述GRIN光纤探头的制作方法。此外,分析了超小GRIN光纤探头聚焦性能检测的方法及装置。本文为超小GRIN光纤探头的设计、制作及性能测试提供了一个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层析 微小光学探头 自聚焦光纤镜头 GRIN光纤探头 光纤熔接与切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