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生物体突变抑制机制”的教学探索 被引量:2
1
作者 马沛勤 苏仙绒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7-259,共3页
本文将《遗传学》教材中有关遗传物质的复制、传递、突变、表达等内容用“生物体的突变抑制机制”贯穿起来 ,并将其分为细胞、DNA、密码子、修复、细胞质遗传、表达、个体、群体水平上的突变抑制机制进行教学。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的理... 本文将《遗传学》教材中有关遗传物质的复制、传递、突变、表达等内容用“生物体的突变抑制机制”贯穿起来 ,并将其分为细胞、DNA、密码子、修复、细胞质遗传、表达、个体、群体水平上的突变抑制机制进行教学。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思索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学 突变抑制 机制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药景天花蜜腺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滕红梅 张书锋 +1 位作者 刘文哲 胡正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261-265,共5页
长药景天花蜜腺5枚,呈侧向扁平的舌形或弯月形,分别位于5枚离生心皮的外侧,两者的基部相连,属于子房蜜腺。蜜腺由分泌表皮、产蜜组织和仅含韧皮部的维管束组成。长药景天花蜜腺起源于心皮外侧基部的表层细胞。产蜜组织在发育过程... 长药景天花蜜腺5枚,呈侧向扁平的舌形或弯月形,分别位于5枚离生心皮的外侧,两者的基部相连,属于子房蜜腺。蜜腺由分泌表皮、产蜜组织和仅含韧皮部的维管束组成。长药景天花蜜腺起源于心皮外侧基部的表层细胞。产蜜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细胞中的液泡体积及淀粉粒呈现有规律的消长变化。泌蜜后期,蜜腺组织从上往下液泡化,具明显的方向性。根据其结构及多糖变化分析,来自韧皮部的原蜜汁以淀粉粒形式贮存于产蜜组织中,泌蜜期水解为可溶性糖类而成为蜜汁的主要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药景天 花蜜腺 结构 发育 景天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刺花外蜜腺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滕红梅 胡正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812-816,T015-T016,共7页
应用扫描电镜、石蜡制片及组织化学技术对虎刺花外蜜腺的形态、结构及发育过程中结构及多糖变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 ,虎刺花外蜜腺位于杯状花序外的总苞顶部 5枚椭圆形裂端上 ,属于总苞上的蜜腺 ,由分泌表皮、产蜜组织和主... 应用扫描电镜、石蜡制片及组织化学技术对虎刺花外蜜腺的形态、结构及发育过程中结构及多糖变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 ,虎刺花外蜜腺位于杯状花序外的总苞顶部 5枚椭圆形裂端上 ,属于总苞上的蜜腺 ,由分泌表皮、产蜜组织和主要由韧皮部筛管组成的维管束构成。虎刺花外蜜腺起源于总苞裂片顶端表面的 4~ 5层原始细胞。根据蜜腺结构特点及多糖变化分析 ,原蜜汁的贮存及多糖的降解主要在产蜜组织细胞中进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刺 花外密腺 发育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钠应用于蛋鸡效果 被引量:7
4
作者 杜炳旺 韩战荣 +3 位作者 解晓鹏 王英博 李安民 郭永福 《中国饲料》 1996年第11期30-31,共2页
本研究用384只35周龄京白904商品蛋鸡分为4组,每组96只,1、2、3组为试验组,4组为对照组。1、2、3、4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Na_2SO_40.3%、0.4%、0.5%和0。70天的试验结果表明,3个试验组的饲养效果均好于对照组,以添加0.3%Na_2... 本研究用384只35周龄京白904商品蛋鸡分为4组,每组96只,1、2、3组为试验组,4组为对照组。1、2、3、4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Na_2SO_40.3%、0.4%、0.5%和0。70天的试验结果表明,3个试验组的饲养效果均好于对照组,以添加0.3%Na_2SO_4的1组效果最好,产蛋数、蛋重和经济收入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4%、3.7%和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钠 生产性能 经济效益 卵用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球盖菇液体培养碳氮营养源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张琪林 王红 《食用菌》 2002年第1期6-6,共1页
本文比较了多种碳源、氮源、碳氮比对大球盖菇液体培养菌丝生物量的影响 ,提出碳源以蔗糖为佳 ,氮源以铵盐为好 ,碳氮比以 2
关键词 大球盖菇 液体培养 碳氮营养源研究 食用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球盖菇液体培养胞外酶初步测定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红 张琪林 《食用菌》 2003年第2期8-9,共2页
本文报道大球盖菇液体培养时胞外酶活性与pH值的关系,漆酶最适pH3.8,淀粉酶最适pH为5.8。液体培养7天时无多酚氧化酶及纤维素酶活力。
关键词 大球盖菇 液体培养 胞外酶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原地区植物区系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滕崇德 上官铁梁 张峰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1年第4期347-354,共8页
太原地区植物资源丰富,共有维管植物1000种,隶属543属,139科。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系的地理成分复杂多样,与世界和全国其它植物区系有着广泛的联系,是各种分布区类型交汇的地带,有较明显的交错渗透现象。其中以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具... 太原地区植物资源丰富,共有维管植物1000种,隶属543属,139科。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系的地理成分复杂多样,与世界和全国其它植物区系有着广泛的联系,是各种分布区类型交汇的地带,有较明显的交错渗透现象。其中以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具典型的温带性质。该区系主要起源于古北大陆,现存区系的主要成份是第三纪古热带的后裔和残遗,或更古老的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区系 山西 太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补铁剂硫酸亚铁镁复混盐的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孙鸿 《无机盐工业》 CAS 2002年第3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植物被铁剂 硫酸亚铁镁复混盐 合成 性能 化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