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沿空煤巷超前工作面段冲击机理及卸压防治技术 被引量:3
1
作者 曹文涛 杜凌云 湛莲香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2-84,共3页
基于宝积山煤矿705工作面开采阶段回风平巷超前段冲击显现频发,从动静载荷叠加诱发冲击压力型巷道冲击地压的角度对冲击机理进行了分析。结合强弱强结构防冲机理,提出在巷道一次支护的基础上二次补强支护,并同时采用高压水射流巷帮卸压... 基于宝积山煤矿705工作面开采阶段回风平巷超前段冲击显现频发,从动静载荷叠加诱发冲击压力型巷道冲击地压的角度对冲击机理进行了分析。结合强弱强结构防冲机理,提出在巷道一次支护的基础上二次补强支护,并同时采用高压水射流巷帮卸压的协同防治技术。数值模拟和现场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巷道围岩控制效果良好,研究成果为受动压扰动影响强烈的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煤巷 动静载 二次支护 水射流卸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家岭矿综放沿空掘巷合理煤柱宽度与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曹文涛 闫亚鹏 杨增强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2-149,共8页
针对高强度开采综放工作面区段煤柱合理宽度留设问题,以王家岭煤矿为工程背景,通过钻孔窥视勘探基本顶断裂线位置阐明了巷道围岩的非对称破坏特征,建立了综放工作面侧向基本顶破断结构模型,推导出了沿空侧巷道顶板范围内弯矩表达式;采用... 针对高强度开采综放工作面区段煤柱合理宽度留设问题,以王家岭煤矿为工程背景,通过钻孔窥视勘探基本顶断裂线位置阐明了巷道围岩的非对称破坏特征,建立了综放工作面侧向基本顶破断结构模型,推导出了沿空侧巷道顶板范围内弯矩表达式;采用FLAC 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不同煤柱宽度下巷道围岩应力与屈服区演化特征,确定了合理煤柱宽度为8 m;基于N2103回风平巷留设8 m护巷煤柱时顶板弯矩变化规律,提出了巷道围岩的非对称控制技术,并进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顶板、煤柱帮和实体煤帮位移量在工作面回采期间分别为216 mm、198 mm和121 mm,巷道控制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柱宽度 数值模拟 力学模型 巷道支护 矿压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瓦斯易自燃煤层采空区自燃与瓦斯综合防治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曹文涛 吴超 张连昆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3-66,70,共5页
阐述了高瓦斯易自燃煤层采空区自燃与瓦斯灾害难题,以N220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室内实验、数值模拟和井下工业性试验等手段,研究了注入CO_2气体进行防治采空区自燃发火以及提高瓦斯抽采效率综合方法技术。结果说明,CO_2气体的注入使... 阐述了高瓦斯易自燃煤层采空区自燃与瓦斯灾害难题,以N220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室内实验、数值模拟和井下工业性试验等手段,研究了注入CO_2气体进行防治采空区自燃发火以及提高瓦斯抽采效率综合方法技术。结果说明,CO_2气体的注入使得采空区内CH_4气体浓度梯度分布向采空区深部移动,采空区中窒息带范围增大,进而减小了采空区氧化自燃的可能性;同时,采空区内原吸附于煤体中的部分CH_4气体被置换出来,提高了采空区内游离状态瓦斯浓度,使瓦斯抽采浓度由原平均浓度35.61%增高至49.25%。研究成果为高瓦斯易自燃煤层采空区综合防治提供了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瓦斯 采空区自燃 水平分支井 CO_2 CH_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融合的矿用电缆状态检修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胡媛媛 李乐乐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7-51,共5页
针对矿用电缆单一参数在线监测方法准确度低、多参数监测方法未根据专家经验进行权重分配并进行信息融合等问题,提出了基于信息融合的矿用电缆状态检修方法。通过多个分布式传感器实时监测电缆运行时的表面温度、护套接地电流、局部放电... 针对矿用电缆单一参数在线监测方法准确度低、多参数监测方法未根据专家经验进行权重分配并进行信息融合等问题,提出了基于信息融合的矿用电缆状态检修方法。通过多个分布式传感器实时监测电缆运行时的表面温度、护套接地电流、局部放电量,根据模糊理论对多源信息进行初步融合诊断,将融合结果作为D-S证据理论的识别框架和证据体;根据专家经验确定各运行参数的权重,结合初步诊断结果,确定证据理论的合理信度函数分配值,根据信度最大准则判断被测电缆的工作状态。实例分析结果验证了该方法能有效融合处理矿用电缆的多源信息,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用电缆 状态检修 故障诊断 信息融合 模糊理论 D-S证据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水射流卸压防治复合动力灾害机理及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曹文涛 杨增强 +1 位作者 张连昆 李常浩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23,共6页
为研究高压水射流卸压防治复合动力灾害的可行性,以余吾煤业高瓦斯矿井东翼采区内首采N2105工作面工程地质条件为背景,通过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业性试验等方法,对N2105进风平巷两帮采取高压水射流卸压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 为研究高压水射流卸压防治复合动力灾害的可行性,以余吾煤业高瓦斯矿井东翼采区内首采N2105工作面工程地质条件为背景,通过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业性试验等方法,对N2105进风平巷两帮采取高压水射流卸压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巷帮煤体采取高压水射流卸压技术,煤体在高压水射流的冲击力和扰动应力波共同作用下瞬间发生破坏;巷帮侧支承应力分布曲线由原有的“单高峰值”转变为“内低外高双峰值”,受以上支承应力变化的影响,底板煤岩体内难以形成范围较大且连续的塑性应力状态区;现场电磁辐射和矿压监测结果表明高压水射流技术对煤层卸压增透效果显著,降低了巷道发生复合动力灾害的可能性。研究结果可为同类矿井复合动力灾害的防治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水射流 卸压增透 复合动力灾害 高瓦斯 冲击地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