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山西3个地方牛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
1
作者 李超杰 蒙萌 +6 位作者 李博 靳光 王坤 车雷杰 乔晓春 张元庆 牛晓艳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6-237,共12页
[目的]研究晋南牛、平陆山地牛和“太行云牛”3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情况,为山西地方牛品种保护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12个微卫星标记对3个群体共230个个体进行PCR扩增、测序和分型,并对各群体的等位基因数、遗传... [目的]研究晋南牛、平陆山地牛和“太行云牛”3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情况,为山西地方牛品种保护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12个微卫星标记对3个群体共230个个体进行PCR扩增、测序和分型,并对各群体的等位基因数、遗传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以及群体间的遗传距离等参数进行评估。[结果]12个微卫星标记中等位基因数为2~15个。3个群体的有效等位基因数、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3.205~4.611、0.680~0.735、0.646~0.750和0.601~0.716。Hardy-Weinberg平衡(HWE)检测结果显示,除晋南牛在HAUT27座位上显著偏离HWE外(P<0.05),其余标记均未偏离HWE(P>0.05)。F统计量结果显示,群体内近交系数(F_(IS))为―0.012,群体平均近交系数(F_(IT))为0.043,群体分化系数(F_(ST))为0.054。UPGMA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平陆山地牛和晋南牛聚为一支,“太行云牛”则单独为一支。主坐标分析(PCoA)结果显示,晋南牛和平陆山地牛两个群体间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且不同群体间存在一定的遗传交流。STRUCTURE结果进一步发现,3个群体间存在一定的群体混杂现象。[结论]山西3个地方牛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各种群的系统发育关系相对独立,且晋南牛与平陆山地牛之间存在较多的基因交流。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山西地方牛群体的遗传结构,并对品种保护方案的制订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牛群体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南牛不同生长阶段体重和体尺性状遗传参数估计 被引量:11
2
作者 呙明鹏 孟源 +4 位作者 王宏浩 王元 车雷杰 申莉 王曦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52-1464,共13页
旨在利用从山西省运城市国家级晋南牛遗传资源基因保护中心采集的2011—2021年564头晋南牛(公牛279头,母牛285头)共1937条体重和体尺性状数据,对晋南牛初生、6、12、18、24月龄阶段体重和体尺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本研究运用ASREML软... 旨在利用从山西省运城市国家级晋南牛遗传资源基因保护中心采集的2011—2021年564头晋南牛(公牛279头,母牛285头)共1937条体重和体尺性状数据,对晋南牛初生、6、12、18、24月龄阶段体重和体尺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本研究运用ASREML软件中的REML算法配合多性状动物模型,以出生年份、出生季节和性别为固定效应,估计晋南牛5个不同生长阶段体重和体尺性状的遗传力、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结果表明,出生年份对晋南牛不同生长阶段的体重和体尺性状有着极显著影响(P<0.01);出生季节和性别对晋南牛生长发育前期影响较小,对其生长发育后期有着较大影响。晋南牛初生至24月龄体重遗传力估计值范围为0.22~0.35,体高遗传力估计值范围为0.18~0.31,十字部高遗传力估计值范围为0.17~0.43,体斜长遗传力估计值范围为0.10~0.24,胸围遗传力估计值范围为0.22~0.29,腹围遗传力估计值范围为0.25~0.33,管围遗传力估计值范围为0.16~0.56。晋南牛不同生长阶段体重和体尺性状均呈现出较强的遗传正相关和表型正相关。其中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的范围分别为0.37~0.97和0.47~0.96。本试验对晋南牛生长发育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了系统的评估与分析,发现晋南牛在不同生长阶段体重和体尺性状均属于中高遗传力性状,且各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均呈现较强的正相关性。其中,18月龄体重、十字部高和管围性状因其较高的遗传力与较强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可考虑作为构建晋南牛选择指数的目标性状。本试验结果可为晋南牛的科学保种与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南牛 生长发育性状 遗传参数 遗传相关 表型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芯片技术在晋南牛种公牛选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宏浩 任小康 +3 位作者 张毅 高会江 车雷杰 王曦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803-2813,共11页
为了更好的保护开发利用晋南牛,确保晋南牛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晋南牛进行群体遗传特性的检测及后备种公牛的遗传评估,为晋南牛的分子辅助选育与保种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采集18月龄健康、体重相近((350±20)kg... 为了更好的保护开发利用晋南牛,确保晋南牛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晋南牛进行群体遗传特性的检测及后备种公牛的遗传评估,为晋南牛的分子辅助选育与保种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采集18月龄健康、体重相近((350±20)kg)的荷斯坦牛、和顺肉牛、西门塔尔牛、延边牛及利木赞牛血样各10份,及晋南牛后备公牛血样25份,根据不同牛品种分为6组,其中前5组每组10个重复,晋南牛后备公牛25个重复。应用Illumina SNP 50K高密度牛SNP芯片进行基因型检测,分析比较晋南牛的群体遗传特征,运用亲缘矩阵计算晋南牛后备公牛的亲缘系数,同时用BLUP进行遗传评估。结果表明,晋南牛在遗传结构上与荷斯坦牛、和顺肉牛、西门塔尔牛及利木赞牛关系较远,与延边牛较近,为中国地方品种群体;对晋南牛后备公牛进行遗传评估,得出了牛的基因组胴体重方差育种值排名,JN23的胴体重倍数性状标准差最大,从基因组水平可选作肉用种公牛;应用亲缘分析对晋南牛后备公牛家系进行分类,避免群体间的近交。本研究对晋南牛后备公牛进行了遗传评估、近交家系分析、传统表型选择及遗传疾病检测,最终选留的种公牛为JN07、JN23、JN05、JN08、JN02、JN13、JN19、JN14,通过多种选育方法结合提高了公牛的选择准确性,为晋南牛的群体选育提高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晋南牛 遗传结构 遗传评估 分子辅助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南牛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测定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李苗 张岱阳 +4 位作者 王泽昭 车雷杰 张晓贝 葛菲 陈燕 《中国畜禽种业》 2023年第7期29-36,共8页
全面测定晋南牛的生长性能对于精准鉴定和保护利用晋南牛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该试验选取24~36月龄的晋南牛,对其生长性状、屠宰性状及肉品质性状进行了测定统计,并与和牛杂交群体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生长性状上,晋南牛各项... 全面测定晋南牛的生长性能对于精准鉴定和保护利用晋南牛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该试验选取24~36月龄的晋南牛,对其生长性状、屠宰性状及肉品质性状进行了测定统计,并与和牛杂交群体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生长性状上,晋南牛各项体尺指标均显著低于和牛杂交群体(P<0.05);在屠宰性状上,晋南牛的屠宰率、净肉率和胴体产肉率分别可达到62.76%、56.77%和90.43%,均高于和牛杂交群体,但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肉质性状上,晋南牛嫩度(剪切力)和系水力(35kg失水率)均高于和牛杂交群体。在营养成分上,晋南牛必需氨基酸、非必须氨基酸及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和牛杂交群体,另外,6种呈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和牛杂交群体,其中丙氨酸和门冬氨酸含量分别是和牛杂交群体的17.33倍和1.37倍,说明晋南牛蛋白含量丰富,风味独特。在微量元素含量上,晋南牛锌、镁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和牛杂交群体,锌含量比和牛杂交群体高出24.26%,镁含量高出18.94%,总微量元素含量高出16.45%。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其中亚油酸(C18:2 n6c)及EPA(C20:5n3)含量极显著高于和牛杂交群体(P<0.01)。可见,晋南牛屠宰性能较优,且营养丰富,肉质风味佳,但在体型上与和牛等国外专门化肉牛品种相比还存在差距,需要在加强保种的同时,进行持续挖掘选育和性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南牛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南牛的保种、选育与利用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宏浩 王曦 +3 位作者 车雷杰 吕怀信 闫琪 明仕清 《中国畜禽种业》 2023年第7期97-101,共5页
晋南牛是中国地方品种,其肉用性能好、适应性强、繁殖性能及疾病抗性强。该文根据晋南牛现状,探究了晋南牛的保种、选育与利用,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以期进一步促进对晋南牛地方品种的资源化利用。
关键词 晋南牛 保种 选育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青贮玉米秸秆的品质及其对肉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车雷杰 郝王宝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8-22,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纤维素酶(EN)对玉米秸秆青贮品质及肉牛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能力的影响。试验设置空白对照组(CK组),各处理组的EN添加量分别为100 (EN1组)、200 (EN2组)、300 U/g FM(EN3组)。选择48头肉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2个重复... 试验旨在探究纤维素酶(EN)对玉米秸秆青贮品质及肉牛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能力的影响。试验设置空白对照组(CK组),各处理组的EN添加量分别为100 (EN1组)、200 (EN2组)、300 U/g FM(EN3组)。选择48头肉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各组肉牛分别饲喂不同组别青贮玉米秸秆(即CK组、EN1组、EN2组、EN3组)。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添加EN的玉米秸秆青贮感官评定得分均高于CK组,且不同添加量的组间差异较小,等级评定均为1级优良。CK组与EN1组青贮乳酸含量显著低于EN2和EN3组(P<0.05)。各EN添加组青贮乳酸菌和酵母菌数量显著低于CK组(P<0.05)。与CK组相比,各EN组肉牛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指标均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与CK组相比,EN2组和EN3组肉牛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各EN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CK组相比,各EN组肉牛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 (IgG)和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添加EN能够明显改善玉米秸秆的青贮品质,添加EN的玉米秸秆青贮能够改善肉牛的生长性能,在一定限度上增强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玉米秸秆 青贮品质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