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9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本科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的路径与对策——以运城学院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滕红梅 孙元琳 +1 位作者 王艳萍 刘瑞 《农产品加工》 2019年第23期106-109,共4页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但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存在诸多困境。以运城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为例,通过在学科团队建设、学科方向凝练、研究平台、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多渠道的路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可为地...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但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存在诸多困境。以运城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为例,通过在学科团队建设、学科方向凝练、研究平台、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多渠道的路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可为地方本科院校食品及相关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食品科学与工程 学科建设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ketchup下的景观漫游动画制作——以运城学院盐湖校区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光耀 程朝霞 赵振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第22期98-100,共3页
园林景观三维动画表现目前已经成为景观设计效果展示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应用领域逐渐超越了效果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影视科技与三维动画结合到一起,能够更加生动地表现园林景观作品的风... 园林景观三维动画表现目前已经成为景观设计效果展示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应用领域逐渐超越了效果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影视科技与三维动画结合到一起,能够更加生动地表现园林景观作品的风格和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该文以运城学院主景区为例,通过利用草图大师强大的建模功能和场景优化功能,与其他专业绘图软件的合理配合,探索制作大型场景园林景观动画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漫游 三维表现 园林景观动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城市“八景”景观资源及旅游价值探析
3
作者 程朝霞 李光耀 关维刚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4期159-161,164,167,共5页
运城古“八景”景观资源融合了自然与人文双重特征,是地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以运城“八景”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考证与实地调研,系统梳理其景观资源构成与文化价值。概述了运城古“八景”的历史形成与现存状态,明确其地理分布及历史... 运城古“八景”景观资源融合了自然与人文双重特征,是地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以运城“八景”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考证与实地调研,系统梳理其景观资源构成与文化价值。概述了运城古“八景”的历史形成与现存状态,明确其地理分布及历史地位;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两大维度展开分析:自然景观涵盖地文、水域、生物及天象气候资源,人文景观则包括宗教文化、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古迹遗存及民俗活动等内容,揭示其多元复合性特征;探讨了“八景”的文化内涵与旅游价值。以期为运城古“八景”的系统保护与文旅产业升级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城古“八景” 景观资源 文化内涵 旅游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配施氮肥对玉米根系生长、氮素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费聪 张开祥 +1 位作者 马宏秀 孙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34,共9页
【目的】研究有机肥与氮肥配施对玉米根系生长、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索玉米生产中有机肥与氮肥配施的最佳比例,为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1和2022年,采用大田试验与微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设置不施氮... 【目的】研究有机肥与氮肥配施对玉米根系生长、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索玉米生产中有机肥与氮肥配施的最佳比例,为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1和2022年,采用大田试验与微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设置不施氮处理(T0)、常规施氮量(T1)、有机肥替代15%氮肥(T2)、有机肥替代30%氮肥(T3)、有机肥替代45%氮肥(T4)共5个处理,在玉米成熟后,测定不同处理的土壤理化性质(体积质量、速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玉米根系形态(根长、根表面积、根直径)和根系活力以及与氮代谢相关酶(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硝酸还原酶(NR)和亚硝酸还原酶(NiR))活性、氮肥利用率与损失率以及玉米籽粒产量和品质(淀粉、蛋白质含量)。【结果】2021和2022年,与T0处理相比,T1~T4处理均明显降低了土壤体积质量,增加了土壤速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其中以T3处理的土壤速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最高。2021和2022年,随着有机肥替代氮肥比例的增加,玉米根长、根表面积、根直径、根系活力和氮代谢相关酶(GS、GOGAT、NR和NiR)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上指标均以T3处理最大。2021和2022年,成熟期玉米植株氮分别有32.17%~40.86%和11.04%~14.87%来源于氮肥。与T1处理相比,T2~T4处理明显提高了氮肥利用率,降低了氮肥损失率。2021和2022年,与T0处理相比,T1~T4处理均明显提高了玉米籽粒产量及淀粉和蛋白质含量;随着有机肥替代氮肥比例的增加,玉米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以上指标均以T3处理最大。【结论】当有机肥替代30%氮肥(T3)时,明显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促进根系生长及对土壤氮素的吸收与利用,进而提高了玉米籽粒产量和品质,是最佳的有机肥与氮肥配施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15)N示踪 玉米根系 氮素吸收利用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氮对晋西南旱区玉米根系生长及其生理活性的影响
5
作者 费聪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4-103,共10页
为探究玉米根系分布、生理活性及产量和品质对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氮的响应,于2021—2022年在山西省西南部旱区,以登海605为试验材料,设置当地农户施氮量(210 kg·hm^(-2),N1)、有机肥替代15%化学氮肥(施入化学氮178.5 kg·hm^(-... 为探究玉米根系分布、生理活性及产量和品质对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氮的响应,于2021—2022年在山西省西南部旱区,以登海605为试验材料,设置当地农户施氮量(210 kg·hm^(-2),N1)、有机肥替代15%化学氮肥(施入化学氮178.5 kg·hm^(-2),N2)、有机肥替代30%化学氮肥(施入化学氮147 kg·hm^(-2),N3)、有机肥替代45%化学氮肥(施入化学氮115.5 kg·hm^(-2),N4)处理,有机肥施用量根据替代比例计算。通过测定玉米生育期内的土壤水分分布、根系生长特性、根系生理活性及籽粒产量和品质,探究不同比例的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对土壤水分、根系生长和根系生理活性的影响,及其与收获期籽粒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提高了40~80 cm土层中的土壤含水量,尤其在N3处理下,40~60 cm土层中的土壤含水量比其他处理平均高出11.3%~22.6%;有机替代增加了0~40 cm土层中的根长和根表面积,其中,N3处理下的根干重较其他处理提高了6.4%~20.6%;此外,有机替代还通过提高根系活力和氮代谢酶活性促进水肥吸收利用,尤其是0~40 cm土层的根表面积、20~60 cm的根系活力以及氮代谢酶活性的提高对产量产生了正向效应,N3处理的籽粒产量、蛋白质和淀粉含量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了4.4%~9.3%、3.3%~12.7%和7.4%~22.4%。因此,在晋西南旱地玉米种植区,推荐将30%的无机氮替换为有机肥,该有机替代比例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的贮水能力,还通过提高根系生长和根系的生理活性促进水肥吸收利用,提高籽粒产量和品质,这对该地区的玉米可持续性生产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有机替代 根表面积 籽粒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采后致腐病原菌 Diaporthe noblis 的鉴定及室内杀菌剂的筛选
6
作者 冯宝珍 李培谦 +2 位作者 陈丹丹 丁春爽 陈存坤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5-551,共7页
为有效防控葡萄采后病害,对储藏期葡萄致腐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果实离体进行致病性测定,利用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联合建树对菌株进行种类鉴定;同时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该病原菌对6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所分离到的菌株形态特征... 为有效防控葡萄采后病害,对储藏期葡萄致腐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果实离体进行致病性测定,利用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联合建树对菌株进行种类鉴定;同时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该病原菌对6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所分离到的菌株形态特征一致,致病性测定符合科赫氏法则,同时结合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钙调蛋白(calmodulin,cal),转录延伸因子(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s,tef)和β-微管蛋白(β-tubulin,tub)的四基因联合建树系统发育分析,将病原菌鉴定为Diaporthe nobilis。杀菌剂敏感性测定发现,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和50%嘧霉胺可湿性粉剂抑菌效果最佳,EC_(50)分别为0.01 mg/L和0.02 mg/L;其次是腐霉利可湿性粉剂,EC_(50)为3.25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采后腐烂 间作壳菌 鉴定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校企联合培养提升食品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
7
作者 刘瑞 李倩 +1 位作者 张悦瑶 孙元琳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0期115-117,共3页
食品工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提供智力支持,而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食品企业是食品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的就业单位,企业需要人才注入创新活力,从而萌生相应的创新成果,进而将其实际运用,产生经... 食品工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提供智力支持,而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食品企业是食品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的就业单位,企业需要人才注入创新活力,从而萌生相应的创新成果,进而将其实际运用,产生经济效益,因此食品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参与。通过分析导致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强的原因,包括招生选拔方式不合理、课程体系不合理、科研实践不足和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等,提出基于校企合作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即校企协同培养、共同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和设立研究生创新项目等,从而为基于校企联合培养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创新能力 食品 专业硕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法红芸豆皮膳食纤维结构、理化性质和降血糖活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蔡文强 崔嘉航 +3 位作者 朱慧慧 刘瑞 李楠 孙元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7-243,共7页
以红芸豆皮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水法、高压辅助水法、微波辅助水法和酶法提取红芸豆皮膳食纤维,并对不同提取方法所得膳食纤维的结构、理化性质和降血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水提组分相比,高压水提组分得率显著提高(12.20%),且多... 以红芸豆皮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水法、高压辅助水法、微波辅助水法和酶法提取红芸豆皮膳食纤维,并对不同提取方法所得膳食纤维的结构、理化性质和降血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水提组分相比,高压水提组分得率显著提高(12.20%),且多糖纯度增加。结合单糖组成和红外光谱可知,4种膳食纤维组分的单糖组成主要为Ara、Gal、GalA、Rha、Xyl和Glc,且具有果胶的特征吸收峰,是果胶和其他半纤维素的混合物。不同提取方法所得膳食纤维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存在一定的差异。相比水提组分,其他3种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均有所提高,高压水提组分相对分子质量最高为1.13×10^(6)Da,其次为酶提组分4.67×10^(5)Da。黏度分析结果表明,酶提组分黏度最高,且酶提组分黏度随着剪切速率增加而降低,表现为假塑性流体的剪切稀化。微波水提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最强为82.86%,高压水提组分对α-淀粉酶抑制能力最强为35.04%。微波和高压辅助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红芸豆皮膳食纤维的得率和降血糖活性,为红芸豆功能性产品的开发与资源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芸豆皮 膳食纤维 结构 理化性质 降血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芽对黑小麦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小东 李倩 +4 位作者 张悦瑶 于章龙 蔡岳 刘瑞 孙元琳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7,共10页
发芽可以提高种子的生物活性成分和功能。通过测定发芽黑小麦蛋白质、脂肪、可溶性糖、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和γ-氨基丁酸(GABA)、酚酸、膳食纤维、植酸等生物活性成分变化,研究发芽时间对运黑161营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芽过程中,蛋... 发芽可以提高种子的生物活性成分和功能。通过测定发芽黑小麦蛋白质、脂肪、可溶性糖、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和γ-氨基丁酸(GABA)、酚酸、膳食纤维、植酸等生物活性成分变化,研究发芽时间对运黑161营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芽过程中,蛋白质、脂肪和植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亚麻酸、必需氨基酸、可溶性膳食纤维、GABA、VB_(1)、VB_(2)和VB_(3)含量与未发芽黑小麦对照相比分别提高42.16%、26.97%、11.97%、70.35%、69.34%、86.74%、43.53%和67.82%,总酚含量、酚酸类物质种类和含量均显著增加。因此,发芽处理能提高运黑161营养及活性成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小麦 发芽 营养成分 活性成分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脉冲电场对麦麸吸附亚硝酸钠特性的影响
10
作者 来思彤 崔清亮 +3 位作者 孙元琳 刘瑞 张燕青 孙静鑫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8-253,共6页
亚硝酸钠作为食品添加剂,被称为国际上公认的一级致癌物。为探究高压脉冲电场对麦麸吸附亚硝酸钠特性的影响,该研究利用高压脉冲电场对麦麸进行处理,解析麦麸吸附亚硝酸钠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麦麸对亚硝酸钠的吸附在120 mi... 亚硝酸钠作为食品添加剂,被称为国际上公认的一级致癌物。为探究高压脉冲电场对麦麸吸附亚硝酸钠特性的影响,该研究利用高压脉冲电场对麦麸进行处理,解析麦麸吸附亚硝酸钠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麦麸对亚硝酸钠的吸附在120 min后达到平衡,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模型能更好地描述吸附过程,说明该吸附过程既存在物理吸附,又存在化学吸附。麦麸吸附亚硝酸钠的反应为非自发进行,升高温度提高了麦麸对亚硝酸的吸附量和吸附速率,有利于提高麦麸对亚硝酸钠的吸附能力。随电场强度由10 kV/cm增加至40 kV/cm,麦麸对亚硝酸钠的吸附量和吸附速率分别增加10.91%、12.82%。但当电场强度由40 kV/cm增加至50 kV/cm,麦麸对亚硝酸钠的吸附量和吸附速率分别下降7.46%、16.45%。因此,40 kV/cm的脉冲电场可应用于提高麦麸对亚硝酸钠的吸附能力,该研究结果可为麦麸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脉冲电场 麦麸 亚硝酸钠 吸附动力学模型 等温吸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粉方式对小麦全麦粉及其面条品质的影响
11
作者 来思彤 崔清亮 +2 位作者 王键美 孙元琳 刘瑞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13-121,130,共10页
小麦全麦粉营养价值高,但全麦粉货架期短,全麦制品口感差。为探究制粉方式对小麦全麦粉及其面条品质的影响,该研究利用直接粉碎法和回添法制备全麦粉,比较了全麦粉的营养组成、淀粉组成、面筋特性、糊化特性、货架期及其面条的微观结构... 小麦全麦粉营养价值高,但全麦粉货架期短,全麦制品口感差。为探究制粉方式对小麦全麦粉及其面条品质的影响,该研究利用直接粉碎法和回添法制备全麦粉,比较了全麦粉的营养组成、淀粉组成、面筋特性、糊化特性、货架期及其面条的微观结构、蒸煮特性、质构特性、感官品质。结果表明,全麦粉的总黄酮、总酚含量显著高于精制麦粉(P<0.05),但麦麸在形成面团的过程中会干扰面筋蛋白的聚合,形成不连续的网状结构,导致全麦面条的断条率和蒸煮损失率高,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差。随回添全麦粉中麦麸粒径的减小,面筋蛋白的聚合程度增加,面条的断条率和蒸煮损失率降低,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提高。直接粉碎法和回添法所制全麦粉的干面筋和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乳酸保留力差异不显著(P>0.05),但直接粉碎全麦粉破损淀粉含量高,吸水率高,面条的弹性差、蒸煮损失率高、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差。此外,回添全麦粉的货架期长于直接粉碎全麦粉,减小回添麦麸的粒径不影响全麦粉的货架期。因此,回添法有利于延长全麦粉的货架期,减小回添麦麸粒径可改良全麦粉的加工品质,该研究结果可为全麦粉的加工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粉方式 直接粉碎法 回添法 粒径 全麦粉 麦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方法对黑小麦麸皮戊聚糖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的影响
12
作者 朱慧慧 郭佳怡 +2 位作者 刘瑞 李楠 孙元琳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81-89,共9页
以黑小麦麸皮为原料,对其进行微波-挤压和微波-挤压-酶解处理,采用水法和碱法提取戊聚糖,探究改性方法对戊聚糖理化性质和功能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各戊聚糖组分均主要由阿拉伯糖(arabinose,Ara)、木糖(xylose,Xyl)、葡萄糖(glucose,G... 以黑小麦麸皮为原料,对其进行微波-挤压和微波-挤压-酶解处理,采用水法和碱法提取戊聚糖,探究改性方法对戊聚糖理化性质和功能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各戊聚糖组分均主要由阿拉伯糖(arabinose,Ara)、木糖(xylose,Xyl)、葡萄糖(glucose,Glc)以及微量半乳糖(galactose,Gal)组成,改性后戊聚糖组分中Ara和Xyl含量降低,Glc含量增加。戊聚糖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随着改性处理有所下降,其微观结构变得疏松多孔,表面粗糙,颗粒化或碎片化明显。改性后戊聚糖的理化性质得到改善,体外抗氧化、降糖降脂活性显著增强。微波-挤压-酶解碱提组分的亚硝酸根离子吸附能力、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最强。体外降血糖结果显示,微波-挤压-酶解碱提组分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最高,较未处理组分提高了69%;微波-挤压-酶解水提组分的α-淀粉酶率最高为49.77%。此外,微波-挤压-酶解水提组分对牛磺胆酸钠的吸附率最高为65.62%,是未处理组分的2.08倍。综上,微波-挤压-酶解处理能有效改善戊聚糖的理化性质和功能活性,为黑小麦麸皮资源的利用及其功能食品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小麦麸皮 戊聚糖 改性 理化性质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城盐湖4种藜科盐生植物叶的比较解剖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滕红梅 苏仙绒 崔东亚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0-255,共6页
应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山西运城盐湖周围盐渍环境中4种藜科(Chenopodiaceae)盐生植物叶的结构进行了比较解剖研究。结果表明,碱蓬(Suaeda glauca Bunge)和盐地碱蓬(Suaeda salsa(Linn.)Pall.)属真盐生植物,结构特征相似:叶线形、... 应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山西运城盐湖周围盐渍环境中4种藜科(Chenopodiaceae)盐生植物叶的结构进行了比较解剖研究。结果表明,碱蓬(Suaeda glauca Bunge)和盐地碱蓬(Suaeda salsa(Linn.)Pall.)属真盐生植物,结构特征相似:叶线形、肉质化,表皮上气孔器密集,叶肉具有发达的储水组织细胞和栅栏组织。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 Linn.)和西伯利亚滨藜(Atriplexsibirica Linn.)为泌盐盐生植物,其中,灰绿藜具有双细胞构成的盐腺,西伯利亚滨藜则具有盐囊泡,此外,两种泌盐盐生植物中存在的异细胞和含晶细胞,对适应盐生环境有积极意义。从表皮细胞来看,4种植物的叶都有相同的适盐特征。总之,4种藜科盐生植物的叶片结构具有适盐的共同性和个体的多样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城盐湖 藜科 盐生植物 比较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精胺及其抑制剂对冷藏甜樱桃果实贮藏品质及其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14
作者 齐英舰 张国强 +1 位作者 王锋 杨青珍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2-300,共9页
为探究亚精胺(spermidine,SPD)对甜樱桃采后果实凹陷、贮藏品质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用SPD及两种多胺合成抑制剂甲基乙二醛双脒基腙(methylglyoxal-bis(guanylhydrazone),MGBG)和二环己胺(dicyclohexylamine,DCHA)分别对‘萨米脱’甜樱... 为探究亚精胺(spermidine,SPD)对甜樱桃采后果实凹陷、贮藏品质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用SPD及两种多胺合成抑制剂甲基乙二醛双脒基腙(methylglyoxal-bis(guanylhydrazone),MGBG)和二环己胺(dicyclohexylamine,DCHA)分别对‘萨米脱’甜樱桃进行处理,定期测定相关理化指标。结果表明,SPD处理能够显著抑制甜樱桃贮藏期间凹陷率、凹陷指数及腐烂率的上升,保持较高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贮藏结束时,SPD处理组果实凹陷率、凹陷指数和腐烂率分别比对照组低28.69%、27.28%、19.97%,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高38.74%、9.23%、11.20%。同时,SPD处理促进了甜樱桃内源SPD、腐胺(putrescine,PUT)和精胺(spermine,SPM)的积累,显著提高了甜樱桃贮藏期间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还原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促进了总酚及还原型谷胱甘肽积累,并保持较高水平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有效抑制了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和丙二醛积累,减缓了相对电导率上升。而MGBG和DCHA处理均抑制了甜樱桃内源SPD、PUT和SPM积累,降低了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含量,抑制了自由基清除能力,造成活性氧大量积累,引发细胞膜的损伤,导致果实凹陷率及腐烂率显著增加,果实品质严重下降。综上,SPD处理能显著提高甜樱桃冷藏期间抗氧化能力,减轻活性氧对细胞膜的损伤,从而抑制果实凹陷的发生,保持果实较高的贮藏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樱桃 凹陷 亚精胺 活性氧代谢 贮藏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落叶松纯林和混交林土壤细菌群落β多样性及其环境解释
15
作者 牛亚洁 李新 +3 位作者 韩有志 梁文俊 王传旭 王卓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5-245,共11页
华北落叶松是黄土高原中东部典型生态脆弱区的造林先锋树种,深入理解其林下土壤细菌群落β多样性及其环境解释可为山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管理提供理论支撑。运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华北落叶松林区6个海拔梯度(1720... 华北落叶松是黄土高原中东部典型生态脆弱区的造林先锋树种,深入理解其林下土壤细菌群落β多样性及其环境解释可为山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管理提供理论支撑。运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华北落叶松林区6个海拔梯度(1720、1850、1950、2050、2150、2250 m)不同林分类型表层(0~10 cm)和亚表层(10~20 cm)土壤为对象,研究细菌群落β多样性及其环境解释。结果表明:林分类型对土壤细菌群落β多样性的影响强于海拔和土层深度,且华北落叶松纯林中土壤细菌群落的β多样性高于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土壤环境因子(主要是碱解氮和全氮)是影响纯林下土壤细菌群落β多样性的关键因素,总效应值和直接效应值均为0.378,为正影响,其次为土层深度;土壤环境因子(主要是容重和全磷)是影响混交林下土壤细菌群落β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凋落物未分解层厚度,总效应值分别为-0.890和0.3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土壤细菌群落 Β多样性 海拔 林分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培与土培红掌根系结构比较 被引量:5
16
作者 原红娟 尉淑珍 +1 位作者 李鸿俊 陈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7-118,共2页
[目的]研究水培条件下红掌根系结构的变化。[方法]以红掌为材料,制作徒手切片,用水培与土培2种培养方式比较不同培养环境对红掌根系结构的影响。[结果]红掌土培根的表皮细胞近外侧有角质层,水培根没有。水培根的薄壁细胞比土培根排列更... [目的]研究水培条件下红掌根系结构的变化。[方法]以红掌为材料,制作徒手切片,用水培与土培2种培养方式比较不同培养环境对红掌根系结构的影响。[结果]红掌土培根的表皮细胞近外侧有角质层,水培根没有。水培根的薄壁细胞比土培根排列更为疏松,细胞间隙增大。经过番红染色后,植物根的木质化细胞壁呈红色。红掌的土培根比水培根的红色区域要多,维管柱直径相对大。土培和水培的根伸长区细胞没有明显区别,但土培根伸长区很短,成熟区根毛长短大小不一。水培根的根毛排列整齐。[结论]水培环境中根系内部结构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并不影响植物体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掌 根系结构 水培 土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米糠蛋白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17
作者 高颖 吴海霞 +1 位作者 孙元琳 王娇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6,共7页
采用酶法分级提取小米糠各组分蛋白(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小米糠蛋白提取工艺;通过ABTS^(+)·、·OH和DPPH·清除试验评价4种组分蛋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小... 采用酶法分级提取小米糠各组分蛋白(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小米糠蛋白提取工艺;通过ABTS^(+)·、·OH和DPPH·清除试验评价4种组分蛋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小米糠蛋白提取最优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2.10%(以脱脂小米糠质量计)、酶解温度51℃、pH 9.2、酶解时间2.0 h,在此条件下小米糠蛋白提取率为56.83%。4种组分蛋白对ABTS^(+)·、·OH和DPPH·均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其中,在样品质量浓度为2.50 mg/mL时,谷蛋白对ABTS^(+)·清除能力最强,清除率达81.60%;醇溶蛋白对·OH、DPPH·的清除能力均最强,清除率分别为63.63%、96.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米糠 蛋白质 蛋白酶 响应面法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麸皮稳定化对‘运黑161’全麦粉特性影响
18
作者 于章龙 刘瑞 +3 位作者 蔡岳 宋昱 孙元琳 关硕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0,共8页
[目的]黑小麦麸皮是黑小麦制粉过程中的副产物,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色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但麸皮的添加往往导致产品品质降低,所以其利用率较低。本研究旨在研究不同稳定化处理‘运黑161’麸皮后回添制备全麦粉的稳定性及加工特性,... [目的]黑小麦麸皮是黑小麦制粉过程中的副产物,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色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但麸皮的添加往往导致产品品质降低,所以其利用率较低。本研究旨在研究不同稳定化处理‘运黑161’麸皮后回添制备全麦粉的稳定性及加工特性,以提高黑小麦全麦粉稳定性及综合利用效率。[方法]以‘运黑161’为原料,对其麸皮进行微波、高压蒸汽、常压蒸汽及电解水4种方法的预处理后,回添制备全麦粉,测定全麦粉的脂肪酶活动度、脂肪氧化酶活性、脂肪酸值以及流变学特性。[结果]经4种稳定化处理后全麦粉的蛋白质、脂肪含量和脂肪酶活动度及脂肪氧化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且微波处理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最低,分别为11.53%和1.93%,高压蒸汽处理组脂肪氧化酶活性以及脂肪酸值最低,分别为10.89 U/g,21.98 mg/g;高压蒸汽处理组发酵高度、总体积、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均最大,分别为15 mm、1767 mL、3.77 min、7.20 min和75;常压蒸汽处理组稠度最小值、最低黏度、最终黏度以及回生值最大,分别为0.81 Nm、1.80 Nm、3.45 Nm和1.65 Nm,且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与高压蒸汽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经高压蒸汽处理黑小麦麸皮回添制备的‘运黑161’全麦粉加工特性得到较大改善,对商业化生产具有较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小麦 麸皮 稳定化 流变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运城盐湖植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8
19
作者 崔东亚 杨美玲 裴广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1877-11879,共3页
对运城盐湖周边的植物进行全面调查,发现共生长着24种植物,分属于13科,21属,以草本植物占优势;对3个代表样带分析发现,土壤的盐渍化对植物生长有着强烈的抑制作用,藜科植物在高盐环境植物群落中的主导地位增强,植物茎叶趋向肉质化,盐湖... 对运城盐湖周边的植物进行全面调查,发现共生长着24种植物,分属于13科,21属,以草本植物占优势;对3个代表样带分析发现,土壤的盐渍化对植物生长有着强烈的抑制作用,藜科植物在高盐环境植物群落中的主导地位增强,植物茎叶趋向肉质化,盐湖植物种类趋向贫乏和单一化。调查中还发现大量具有药用经济价值的中草药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资源 调查 运城盐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对大球盖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琪林 王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076-2079,共4页
为了了解大球盖菇对铜胁迫的耐受和应答,进一步研究铜对大球盖菇的毒害机理及避免大球盖菇铜污染提供参考,通过液体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铜(Cu)(0、50、100、200、400μmol.L-1)对大球盖菇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影响和过氧化物酶、过... 为了了解大球盖菇对铜胁迫的耐受和应答,进一步研究铜对大球盖菇的毒害机理及避免大球盖菇铜污染提供参考,通过液体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铜(Cu)(0、50、100、200、400μmol.L-1)对大球盖菇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影响和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基质Cu2+浓度增加,菌丝体内的可溶性总糖和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当Cu2+浓度达到400μmol.L-1时,其含量分别下降至对照组的24.03%和33.91%。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活性最大时的铜离子浓度分别是200μmol.L-1和100μmol.L-1。大球盖菇在铜胁迫下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没有像高等植物那样随铜浓度升高而先升高后下降的现象,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与植物相同,但活性最高对应的铜浓度比植物偏低,二者说明大球盖菇对铜胁迫敏感,在栽培时应注意环境及基质的铜污染程度不能高于100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抗氧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