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界哲学:冯契与超越 被引量:1
1
作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188,共10页
遵循冯契倡导的“世界哲学”理念,以兼顾系统性和基础性的方式融汇中西方哲学,无疑能焕发哲学研究的新生机。为此,有必要激活“阴阳”这对古老的中国哲学范畴,把“阴”界定成接应性,“阳”则为有指向的主动目的,阴阳两者须臾不可分离且... 遵循冯契倡导的“世界哲学”理念,以兼顾系统性和基础性的方式融汇中西方哲学,无疑能焕发哲学研究的新生机。为此,有必要激活“阴阳”这对古老的中国哲学范畴,把“阴”界定成接应性,“阳”则为有指向的主动目的,阴阳两者须臾不可分离且互补共生。一旦纳入更新后的阴阳理念,那么西方哲学在认识论、心智哲学、伦理学乃至形而上学领域里的诸多困境便能迎刃而解,相应地,西方哲学中的心灵、移情、实践理性、物理过程以及抽象实体等核心概念亦能得到更加有效的说明。尽管从事世界哲学工作需要研究者们着力进行概念辨析、文本互证和理论构建,但出入于各种传统的交互合作将会把哲学探索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此即为世界哲学的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哲学 冯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研究中交互性机器伦理问题的透视及应对 被引量:11
2
作者 崔中良 王慧莉 +1 位作者 郭聃 布蕾特·布罗嘉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3-132,共10页
交互性机器人是当前人工智能研究中的焦点,与此同时,交互性机器伦理也成为机器伦理研究的新的问题涌现点。当前的交互性机器伦理问题主要涉及交互性机器人对世界的态度、与虚拟社会的融入、与自然人的交互、机器身份和伦理植入等五个方... 交互性机器人是当前人工智能研究中的焦点,与此同时,交互性机器伦理也成为机器伦理研究的新的问题涌现点。当前的交互性机器伦理问题主要涉及交互性机器人对世界的态度、与虚拟社会的融入、与自然人的交互、机器身份和伦理植入等五个方面,这与经典范畴的划分方式、现代社会中的自我封闭以及人机之交互的不充分性有直接关系。因此,本文通过对人的生存状态、交互性机器人的存在方式以及人与机器的交互方式这三个方面的分析,从现象学的视角指出人与机器共在、人与机器和世界的统一、人机在交互中融合、人机之间的伦理一致是解决交互性机器伦理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机器伦理 交互性机器人 人机交互 生存方式 后人类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求中西德性问题的共识——关于德性伦理学的对话 被引量:5
3
作者 江畅 迈克尔.斯洛特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共5页
德性论与伦理学的关系、实践理性的纯粹性、德性品质在人格中的地位及其来源、社会是否存在德性等问题,是伦理学的德性论需要回答的基本理论问题。在如下问题上我们比较一致地认为:伦理学研究的内容不只是德性问题,尽管德性问题是其中... 德性论与伦理学的关系、实践理性的纯粹性、德性品质在人格中的地位及其来源、社会是否存在德性等问题,是伦理学的德性论需要回答的基本理论问题。在如下问题上我们比较一致地认为:伦理学研究的内容不只是德性问题,尽管德性问题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实践理性具有阴与阳两个方面,没有纯粹的理性;德性是品质的德性,而品质与人格相关联,德性品质的内容主要来自人内在的善良因素;社会像个人一样也存在德性问题。当然,在对人格如何理解、对道德的基础是人性还是人的同情和共感等问题上,我们则有着不同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 实践理性 品质 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识论的阴与阳 被引量:2
4
作者 迈克尔·斯洛特 李家莲 江畅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9-37,148,共9页
德性认识论是最近几年产生的一种新的认识论研究方法,阴阳概念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德性认识论中的核心问题,对德性认识论而言至关重要。接受力和决断力构成了认识论的阴与阳,阴阳是共感证实和知觉证实的基础,离开了阴阳以及阴阳必... 德性认识论是最近几年产生的一种新的认识论研究方法,阴阳概念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德性认识论中的核心问题,对德性认识论而言至关重要。接受力和决断力构成了认识论的阴与阳,阴阳是共感证实和知觉证实的基础,离开了阴阳以及阴阳必然具有的复杂关系,推理性的和非推理性的认识论证实或知识就会变得无法理解。在心灵的运转过程中,认识论王国作为一个整体,在更狭义的和更具体的不可分的阴阳关系上,其主要特征体现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阴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认识论 阴阳概念 接受力 决断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处不在的情感:以阴阳观之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家莲(译) 付长珍(审校)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176,共10页
通过更新并在哲学上纯化中国古老的阴阳概念,心灵或心可被视为阴阳情感实体。这种被更新或纯化后的阴阳观可使我们更好地解释所有功能良好的心的概念结构,从而为心、信念、欲望、价值、道德敬重、理性乃至非理性奠定情感基础。据此言之... 通过更新并在哲学上纯化中国古老的阴阳概念,心灵或心可被视为阴阳情感实体。这种被更新或纯化后的阴阳观可使我们更好地解释所有功能良好的心的概念结构,从而为心、信念、欲望、价值、道德敬重、理性乃至非理性奠定情感基础。据此言之,西方对心灵的理解以及标准的分析哲学对信念的看法需作出重大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概念 情感实体 信念 欲望 接应性 原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伦理学理论谱系 被引量:3
6
作者 迈克尔.斯洛特 郦平 +1 位作者 付长珍 李家莲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0-26,共7页
当人们对伦理学理论进行分类或加以对比时,通常是以一种相对零散的方式或仅仅将其局限于两两对比中进行的,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的分类研究,因而无法得到一个统摄所有观念流派的类别。对不同的伦理学理论谱系进行系统性分类或元哲学分析,... 当人们对伦理学理论进行分类或加以对比时,通常是以一种相对零散的方式或仅仅将其局限于两两对比中进行的,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的分类研究,因而无法得到一个统摄所有观念流派的类别。对不同的伦理学理论谱系进行系统性分类或元哲学分析,并探讨它们之间的联动关系,可以使规范伦理学呈现更丰富的类别和区位,而不再局限于任何一种二元模型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学理论 谱系 元哲学 分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伦理意义下的“阴阳”概念再认识 被引量:2
7
作者 迈克尔.斯洛特 郭金鸿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5-81,共7页
近来,伦理学家们还未能更多地关注中国阴阳互补,这需要重新考虑阴阳互补并进而使之成为当前伦理学思考的基础所在。笔者在《从启蒙到感受性》一书中,讨论了西方过分强调理性控制和自主性,而以牺牲感受性价值为代价的问题。阴阳互补已经... 近来,伦理学家们还未能更多地关注中国阴阳互补,这需要重新考虑阴阳互补并进而使之成为当前伦理学思考的基础所在。笔者在《从启蒙到感受性》一书中,讨论了西方过分强调理性控制和自主性,而以牺牲感受性价值为代价的问题。阴阳互补已经预示与廓清了近年来西方哲学思想所呈现出来的重视感受性和理性控制间互补的发展趋势。但是正像西方哲学过于强调理性自主一样,中国思想还没有完全领会理性自主的重要性,中西方思想都需要寻找一种自主控制和感受性之间的平衡。不过我们认为这样一个平衡观念更多地来自中国阴阳而不是以往西方哲学的其它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 感受性 理性控制 自主性 互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研究中“他心问题”研究对人机交互的启示--从维特根斯坦对“他心问题”的论述谈起 被引量:2
8
作者 崔中良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共9页
“他心问题”是人机交互得以实现的核心问题之一。通过详细分析维特根斯坦对于“他心问题”的论述,认为维特根斯坦是一种经验实在论的“他心”观。通过借助维特根斯坦对于“他心问题”的解释路径来探讨人机交互过程中“他心问题”的解... “他心问题”是人机交互得以实现的核心问题之一。通过详细分析维特根斯坦对于“他心问题”的论述,认为维特根斯坦是一种经验实在论的“他心”观。通过借助维特根斯坦对于“他心问题”的解释路径来探讨人机交互过程中“他心问题”的解决方案,指出人机交互研究应该摆脱行为主义而接近现象学,从而走向维特根斯坦的经验实在论,需要更注重交际氛围、生活形式和生活经验的作用,人机交互的实现依赖感知的、直接的和经验生成的方式通达“他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交互 他心问题 行为主义 现象学 经验实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阳认识论 被引量:1
9
作者 迈克尔.斯洛特 白照杰 《哲学分析》 CSSCI 2017年第3期30-40,共11页
将古代中国的阴阳互补理论进行现代诠释,将阴解释为良性的接受能力,将阳解释为良性的果决能力,古老的二元互渗理论就能够在认识论方面展现新的智慧。这反映了以往为中国传统思想所忽视的认识论问题,实际可以在中国思想的语境中获得新的... 将古代中国的阴阳互补理论进行现代诠释,将阴解释为良性的接受能力,将阳解释为良性的果决能力,古老的二元互渗理论就能够在认识论方面展现新的智慧。这反映了以往为中国传统思想所忽视的认识论问题,实际可以在中国思想的语境中获得新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 认识论 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的非理性与开明
10
作者 陈欢(译)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I0002,共9页
作为哲学家,我们无法确认人们心智的保守程度。这些保守之人不局限于哲学家,还覆盖其他学科的研究者或是生活中的普通人。比如,究竟出于何种原因,使一位哲学家从一开始拥护康德主义伦理学,到改旗易帜,并最终成为了关怀伦理学者?抑或是相... 作为哲学家,我们无法确认人们心智的保守程度。这些保守之人不局限于哲学家,还覆盖其他学科的研究者或是生活中的普通人。比如,究竟出于何种原因,使一位哲学家从一开始拥护康德主义伦理学,到改旗易帜,并最终成为了关怀伦理学者?抑或是相反?同样,何种意义上的自由主义者曾被成功说服,并且投靠了自由意志的兼容主义阵营?或反之亦然?心智保守的程度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理解科学的历史。库恩和费耶阿本德告诉我们:在使用一些相同的理论术语时,旧理论的拥护者所表达的含义会与新理论的支持者的想法截然不同。可以说,此两派栖居于不同的世界。但更有意义的是,我们不妨去假设如下命题——并没有所谓的新旧意义或世界的变迁,新科学家们之所以无法成功地说服老理论的追随者,或许源于后者的保守心态。尽管美德知识论者视开明为一项重要的认知美德,但却没能成功地说明为何这一美德如此弥足珍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守 开明 美德知识论 托马斯·库恩 希拉里·普特南 科学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阳与道德情感主义
11
作者 迈克尔.斯洛特 李家莲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1,共5页
阴阳观是中国哲学中的古老观点,一种根本性的中国观点。在古代中国,情感主义者,如孟子和王阳明,都没有把阴阳作为其道德理论的基础。但实际上,中国的阴阳观能为18世纪的西方情感主义、儒家情感主义以及新儒家情感主义提供令人满意的基... 阴阳观是中国哲学中的古老观点,一种根本性的中国观点。在古代中国,情感主义者,如孟子和王阳明,都没有把阴阳作为其道德理论的基础。但实际上,中国的阴阳观能为18世纪的西方情感主义、儒家情感主义以及新儒家情感主义提供令人满意的基础。在情感主义伦理学中,阴可以理解为接受能力,阳可以理解为定向的理性目标,二者具有必然的互补性。阴阳可以视为个体和整体意义上道德情感主义的基础所在。对接受能力重要性的强调能够逐渐转变成对阴阳规范意义的信仰,从而使情感主义伦理学成为规范情感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能力 规范情感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