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提塔二次蒸汽热能利用的研究与实践
1
作者 庞雪风 王喜刚 +3 位作者 薛宝臣 曲新 韩明忱 孙武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6-148,共3页
为节约蒸汽、降低循环水用量,以2 500 t/d大豆加工厂为例,对浸出车间汽提塔二次蒸汽热能利用进行了研究,设计将汽提塔产生的二次蒸汽与新鲜溶剂进行换热,可将新鲜溶剂的温度从52℃提升至56℃,经理论计算可节省蒸汽用量332 kg/h,节约循... 为节约蒸汽、降低循环水用量,以2 500 t/d大豆加工厂为例,对浸出车间汽提塔二次蒸汽热能利用进行了研究,设计将汽提塔产生的二次蒸汽与新鲜溶剂进行换热,可将新鲜溶剂的温度从52℃提升至56℃,经理论计算可节省蒸汽用量332 kg/h,节约循环水用量31.5 t/h。将该方案投入实践,发现可使新鲜溶剂的温度从51~53℃上升至57~59℃,二次蒸汽的温度降低至70℃左右,节约蒸汽用量2 kg/t,循环水温度降低3~4℃。综上,将浸出车间汽提塔二次蒸汽用于新鲜溶剂加热,可有效利用热能,提高大豆加工厂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提塔 二次蒸汽 热能利用 新鲜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包装食用油自动化立体库与平面仓库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蒋守业 王武晨 +3 位作者 张永远 李振兴 彭小磊 叶强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4,共5页
旨在为仓储物流行业及油脂加工厂中仓库设计提供借鉴,以库容量10万箱中小包装食用油(5 L小包装、10 L中包装成品油各5万箱)仓库为研究案例,系统分析了两种仓库(平面仓库和自动化立体库)的主要特点,从占地面积、生产成本、建设投资、运... 旨在为仓储物流行业及油脂加工厂中仓库设计提供借鉴,以库容量10万箱中小包装食用油(5 L小包装、10 L中包装成品油各5万箱)仓库为研究案例,系统分析了两种仓库(平面仓库和自动化立体库)的主要特点,从占地面积、生产成本、建设投资、运营费用等方面对两种仓库的技术方案进行了比较,并对两种仓库进行了经济分析。结果表明:自动化立体库相较于平面仓库能减少66.4%的占地面积,每年能够节约运营成本近50万元;自动化立体库的增量投资收益率为19.01%,增量投资回收期为5.26年,费用现值相比平面仓库低114万元。针对多品种、多拣选、年吞吐量大、产品可追溯性高、衔接工厂MES/ERP系统且持续运营在6年以上的仓库,使用自动化立体库能够显著降低项目总持有成本,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发货效率,改进客户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立体库 平面仓库 中小包装食用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榨油厂预处理车间前处理工艺除尘系统改造实践
3
作者 万成龙 冯彦军 +4 位作者 陈凤伟 杨东亮 王立宇 孙武 钱雨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I0012-I0014,共3页
榨油厂预处理车间前处理工艺除尘系统中的粉尘一旦无法有效回收,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引发食品安全事故,且存在粉尘燃爆等生产安全风险以及职业健康风险[1-3]。我司原有的预处理车间前处理工艺除尘系统较为简单,除尘效果较差。为了改善生... 榨油厂预处理车间前处理工艺除尘系统中的粉尘一旦无法有效回收,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引发食品安全事故,且存在粉尘燃爆等生产安全风险以及职业健康风险[1-3]。我司原有的预处理车间前处理工艺除尘系统较为简单,除尘效果较差。为了改善生产条件,保证食品安全及生产安全,对原有的除尘系统进行了改造,使粉尘排放达到当地标准,同时降低了粉尘积聚或外泄造成的安全风险。兹对我司大豆预处理车间前处理工艺除尘系统改造实践进行阐述,以期为行业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 前处理工艺 除尘系统 职业健康风险 粉尘排放 除尘效果 食品安全事故 安全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出车间第一蒸发器有效利用的验证方法及相关注意问题
4
作者 庞雪风 薛宝臣 +1 位作者 裴云生 孙武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8-132,共5页
浸出车间第一蒸发器的有效利用对整体的蒸发效果和热能的节约有着重要的意义。旨在为工厂的生产稳定和工艺的不断改进提供理论参考,介绍了混合油的基本特性,引用了两种方法验证第一蒸发器是否得到有效利用,并对蒸馏工艺中需要注意的问... 浸出车间第一蒸发器的有效利用对整体的蒸发效果和热能的节约有着重要的意义。旨在为工厂的生产稳定和工艺的不断改进提供理论参考,介绍了混合油的基本特性,引用了两种方法验证第一蒸发器是否得到有效利用,并对蒸馏工艺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总结。第一蒸发器是否得到有效利用的验证方法一是通过负压合理性进行验证,二是通过实际换热面积是否得到有效利用进行验证。工厂可以通过两种验证方法对第一蒸发器是否得到有效利用进行初步的判断,并对相关工艺条件作出相关调整。第一蒸发器的有效利用涉及多个工艺步骤,蒸发器进口混合油浓度、二次蒸汽中含粕量、混合油的杂质含量、冷凝系统的稳定性等因素在实际生产中均需被关注,以保证第一蒸发器的有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出车间 第一蒸发器 混合油浓度 混合油温度 负压 蒸发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花生粕的生产:一步浸出工艺研究
5
作者 梁椿松 方世文 管磊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5-147,共3页
为获得高氮溶解指数(NSI)的低温花生粕,以红衣花生为原料,通过实验室模拟花生一步浸出工艺,研究了调质对花生坯片质量、浸出过程和低温粕NSI的影响。结果表明:调质后,花生仁水分从7.22%降至6.06%,坯片粉末度提高;经5级梯度混合油浸出,... 为获得高氮溶解指数(NSI)的低温花生粕,以红衣花生为原料,通过实验室模拟花生一步浸出工艺,研究了调质对花生坯片质量、浸出过程和低温粕NSI的影响。结果表明:调质后,花生仁水分从7.22%降至6.06%,坯片粉末度提高;经5级梯度混合油浸出,调质后的花生坯片生产的低温粕残油在1.67%,而未调质的花生坯片生产的低温粕残油在3.67%,但未调质坯片得到的混合油固杂含量低;调质后得到的低温粕NSI在74%。综上,为了获得低残油、高NSI的低温花生粕,可以采用调质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低温花生粕 一步浸出 氮溶解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油的不同组分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其与微量有益成分含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6
作者 黄健花 宋志华 +4 位作者 刘慧敏 金青哲 王兴国 徐岩 荣臻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7-70,92,共5页
研究评估13种常见植物油的极性组分、非极性组分和全油样品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并将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与生育酚、多酚、植物甾醇等微量有益成分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橄榄油、芝麻油、小麦胚芽油和米糠油极性组分的DPPH自由... 研究评估13种常见植物油的极性组分、非极性组分和全油样品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并将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与生育酚、多酚、植物甾醇等微量有益成分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橄榄油、芝麻油、小麦胚芽油和米糠油极性组分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高于其他植物油,均大于200μmol TE/100 g;植物油非极性组分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在10.53~553.20μmol TE/100 g之间,小麦胚芽油和米糠油的清除能力较高;植物油全油的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比非极性组分的略高;植物油非极性组分、植物油全油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与生育酚含量、β-谷甾醇含量、菜油甾醇含量呈显著相关(P<0.01);植物油极性组分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则与多酚含量呈显著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微量有益成分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油精准适度加工关键新技术开发与示范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兴国 金青哲 +7 位作者 白长军 周胜利 徐斌 严有兵 黄健花 常明 刘方波 王小三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12,共6页
以"多出油、出好油"为目标,自主研发大豆油精准适度加工新工艺,开发出了大豆原料质量检测控制、大豆去皮-瞬时高压湿热酶钝化、双酶脱胶/超级脱胶-无水洗长混脱酸耦合、低活性脱色剂两步脱色、低温短时两级捕集回流脱臭,并进... 以"多出油、出好油"为目标,自主研发大豆油精准适度加工新工艺,开发出了大豆原料质量检测控制、大豆去皮-瞬时高压湿热酶钝化、双酶脱胶/超级脱胶-无水洗长混脱酸耦合、低活性脱色剂两步脱色、低温短时两级捕集回流脱臭,并进行有机集成,建成6 000 t/d大豆的精准适度加工生产线。生产实践表明,与传统工艺相比,新工艺的精炼率提高1.5%以上,吨溶耗降低7.7%,吨汽耗降低14%,吨电耗降低5%,脱色剂用量减少38%,软水消耗降低73%,反式脂肪酸含量小于0.3%,内源性VE和甾醇保留率大于90%,无需添加抗氧化剂,产品符合国家一级大豆油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精准适度加工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油甲醇萃取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及其与多酚、生育酚含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5
8
作者 黄健花 宋志华 +4 位作者 刘慧敏 金青哲 王兴国 徐岩 荣臻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8-31,共4页
研究评估10种常见植物油甲醇萃取物的ORAC、FRAP、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并将自由基清除能力与多酚、生育酚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对4种自由基平均清除能力依次为FRAP>ORAC>ABTS>DPPH;各种植物油甲醇萃取... 研究评估10种常见植物油甲醇萃取物的ORAC、FRAP、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并将自由基清除能力与多酚、生育酚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对4种自由基平均清除能力依次为FRAP>ORAC>ABTS>DPPH;各种植物油甲醇萃取物清除不同自由基的能力不同,芝麻油甲醇萃取物的ORAC清除能力最强,高达1 187.43μmol TE/100 g;植物油多酚含量较生育酚含量与其甲醇萃取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具有更好的相关性,ORAC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植物油多酚含量在P<0.01水平上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0.819和0.946;DPPH和FRAP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植物油多酚、生育酚含量均在P<0.05水平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甲醇萃取物 自由基清除能力 生育酚 多酚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器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娟 闫小康 +2 位作者 李晓恒 粟文兵 张玉胜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250-3257,共8页
旋流器以其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物理尺寸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化工分离行业。其内部流场情况对其分离精度及分离效率起着关键作用,准确模拟该流场具有重要意义。流场变量梯度高、旋流特征强,尤其中心空气柱的存在增加了其数值模拟的不确... 旋流器以其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物理尺寸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化工分离行业。其内部流场情况对其分离精度及分离效率起着关键作用,准确模拟该流场具有重要意义。流场变量梯度高、旋流特征强,尤其中心空气柱的存在增加了其数值模拟的不确定性。借助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软件,对75 mm经典旋流器系统地进行了气-液两相流非稳态数值模拟,研究了湍流模型,压力-速度耦合方式以及离散格式对旋流器内部流场计算结果的影响,并将其空气柱直径、切向速度以及轴向速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RSM(Reynolds Stress Model)湍流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旋流器流场,仅在空气柱附近区域预测的速度值偏低。RNG k-ε(RNG k-epsilon)、Realizable k-ε(Realizable k-epsilon)以及Standard k-ε(Standard k-epsilon)湍流模型预测的该流场与实际流场存在较大差异。其中,RNG k-ε模型误差较Realizable k-ε以及Standard k-ε模型稍低;QUICK与Second Order Upwind离散格式在预测旋流器内部流场时差别不大。Third-order MUSCL,Power Law以及First Order Upwind离散格式没有求解出流场中完整的空气柱;SIMPLE,PISO及Coupled三种压力-速度耦合方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不大,相比较而言SIMPLE算法为较适合计算旋流器流场的压力-速度耦合方式。Coupled较其他2种算法在溢流管段预测的空气柱直径偏大,速度偏小,部分锥段空气柱直径偏小,速度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器 数值模拟方法 空气柱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酸工艺对米糠油中功能因子含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明奎 胡志雄 +6 位作者 李吉 欧阳剑 郭芳 吕艳飞 彭小磊 齐玉堂 张维农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19,共4页
以脱胶米糠油为原料,研究了醇萃取脱酸以及醇萃取脱酸后再经过碱炼或自制吸附剂吸附脱酸对米糠油中功能因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醇和95%乙醇萃取脱酸均能较好地脱除游离脂肪酸(FFA),但从功能因子损失和米糠油得率来看,甲醇萃取脱酸... 以脱胶米糠油为原料,研究了醇萃取脱酸以及醇萃取脱酸后再经过碱炼或自制吸附剂吸附脱酸对米糠油中功能因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醇和95%乙醇萃取脱酸均能较好地脱除游离脂肪酸(FFA),但从功能因子损失和米糠油得率来看,甲醇萃取脱酸效果明显好于95%乙醇,甲醇4次萃取脱酸后米糠油得率为63.95%,FFA脱除率为92.57%,谷维素、维生素E、植物甾醇的损失率分别为8.56%、32.86%、20.28%;对甲醇4次萃取脱酸后的米糠油采用质量分数为8.07%的碱液(Na OH溶液)进行碱炼脱酸时,其酸值(KOH)可降至1 mg/g以内,功能因子损失相对较少;自制吸附剂对甲醇4次萃取脱酸后的米糠油吸附脱酸可降低酸值,并且功能因子基本无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油 脱酸 萃取 碱炼 吸附 功能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质离子对共晶冷冻结晶过程中冰晶结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超群 朱亮 +3 位作者 沙作良 王彦飞 杨立斌 赵楠楠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5-29,共5页
以硝酸钾水溶液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杂质离子对共晶冷冻结晶过程中冰晶结晶特性的影响。首先,建立并验证了共晶冷冻结晶过程冰点的测定方法,并基于Extend-UNIQUAN模型对硝酸钾体系的冰点进行模拟计算。同时考察了不同种类杂质离子对硝酸... 以硝酸钾水溶液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杂质离子对共晶冷冻结晶过程中冰晶结晶特性的影响。首先,建立并验证了共晶冷冻结晶过程冰点的测定方法,并基于Extend-UNIQUAN模型对硝酸钾体系的冰点进行模拟计算。同时考察了不同种类杂质离子对硝酸钾水溶液冰点、结晶点、以及冷冻介稳区宽度的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硝酸钾水溶液中离子杂质浓度越高,冰点、结晶点的温度越低,介稳区宽度越宽;杂质离子浓度相同的硝酸钾水溶液其冰点温度随着杂质离子半径减小而减小,结晶点温度和介稳区宽度与阳离子杂质价态成反比,与阴离子杂质价态成正比。并利用基于经典成核理论所推导的介稳区宽度模型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模拟计算,模拟结果与实验值符合较好,计算得到硝酸钾水溶液的冰晶成核级数为1.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晶 介稳区 硝酸钾 共晶冷冻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型六水合硫酸镍结晶过程粒度控制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艾芮玄 李先朝 +1 位作者 朱亮 沙作良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5-29,共5页
采用固液平衡法测定了31.5~53.0℃分析纯α型六水合硫酸镍在水中的溶解度,并利用固液平衡经验方程拟合出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方程。采用目测法测定了分析纯α型六水合硫酸镍在31.5~53.0℃的介稳区宽度,为结晶工艺条件优化提供了依据。系... 采用固液平衡法测定了31.5~53.0℃分析纯α型六水合硫酸镍在水中的溶解度,并利用固液平衡经验方程拟合出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方程。采用目测法测定了分析纯α型六水合硫酸镍在31.5~53.0℃的介稳区宽度,为结晶工艺条件优化提供了依据。系统考察了降温速率、晶种粒度、晶种添加量以及溶液初始p H对α型六水合硫酸镍结晶粒度的影响,初步确定了优化的结晶工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型六水合硫酸镍 结晶 粒度分布 介稳区 结晶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炔雌醇甲醇溶剂化合物热分解非等温动力学研究
13
作者 李先朝 朱亮 +2 位作者 沙作良 王彦飞 杨立斌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56-460,共5页
以炔雌醇为原料,甲醇为结晶溶剂,通过冷却结晶制备炔雌醇甲醇溶剂化合物,用差示量热扫描仪(DSC)、X-射线粉末衍射仪(XRPD)以及热重(TG)对结晶产物进行表征,采用非等温热重法对炔雌醇甲醇溶剂化合物热分解过程中溶剂热脱除过程进行了研究... 以炔雌醇为原料,甲醇为结晶溶剂,通过冷却结晶制备炔雌醇甲醇溶剂化合物,用差示量热扫描仪(DSC)、X-射线粉末衍射仪(XRPD)以及热重(TG)对结晶产物进行表征,采用非等温热重法对炔雌醇甲醇溶剂化合物热分解过程中溶剂热脱除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最小偏差法判定得到炔雌醇甲醇溶剂化合物热分解过程的反应动力学机理函数。结果表明,炔雌醇甲醇溶剂化合物热分解过程分三个阶段,运用KAS模型分析了三个阶段热分解动力学数据,获得了三个阶段的热分解机理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炔雌醇 非等温热重法 最小偏差法 甲醇溶剂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出车间筛孔式汽提塔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梁椿松 温小荣 +1 位作者 杭明 管磊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4-156,共3页
为降低汽提塔蒸汽消耗和提高毛油品质,对2 000 t/d大豆加工项目浸出车间新型筛孔式汽提塔进行设计。基于道尔顿分压定律和史密斯关联图,计算出理论直接蒸汽量为580 kg/h,空塔气速为0.94 m/s,塔盘直径为1 200 mm。对筛孔式汽提塔塔盘和... 为降低汽提塔蒸汽消耗和提高毛油品质,对2 000 t/d大豆加工项目浸出车间新型筛孔式汽提塔进行设计。基于道尔顿分压定律和史密斯关联图,计算出理论直接蒸汽量为580 kg/h,空塔气速为0.94 m/s,塔盘直径为1 200 mm。对筛孔式汽提塔塔盘和降液管进行设计,并利用化工模拟软件对其进行校核。校核结果显示,所设计的塔压降、液泛因子、降液管清液层高度合适。将所设计的筛孔式汽提塔应用于实际生产,与碟盘式汽提塔相比,毛油残溶明显降低,操作温度由原来的115℃降为105℃,直接蒸汽量节约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提塔 直接蒸汽 校核 残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酶法和化学法酯交换在油脂改性应用中的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温小荣 周二晓 +2 位作者 袁媛 段秀峰 梁椿松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8-81,共4页
酯交换是重要的油脂改性技术之一,其改性过程中不产生反式脂肪酸。酯交换方法可采用工业酶法和化学法,这两种方法对原料油的含磷量、含水量和过氧化值都有很高的要求,生产出的产品性能较为相近。化学法酯交换通常采用批次式生产,过程中... 酯交换是重要的油脂改性技术之一,其改性过程中不产生反式脂肪酸。酯交换方法可采用工业酶法和化学法,这两种方法对原料油的含磷量、含水量和过氧化值都有很高的要求,生产出的产品性能较为相近。化学法酯交换通常采用批次式生产,过程中需要采用碱性催化剂。酶法酯交换反应器一般由多个固定化床串联,可以实现连续生产,但酶需要定期更换。酯交换方法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投资费用、操作费用、操作稳定性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法酯交换 化学法酯交换 油脂改性 反式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出车间冷冻技术辅助矿物油吸收系统降低尾气残溶 被引量:3
16
作者 温小荣 梁椿松 袁媛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5-128,共4页
通过化工模拟软件Pro II,对浸出车间冷冻技术辅助矿物油吸收系统降低尾气残溶工艺进行模拟优化,并将其应用于5 000 t/d大豆浸出车间。结果表明:利用冷冻系统产生低温水,降低正己烷在尾气中的分压,可减小吸收塔的负荷。当进吸收塔尾气温... 通过化工模拟软件Pro II,对浸出车间冷冻技术辅助矿物油吸收系统降低尾气残溶工艺进行模拟优化,并将其应用于5 000 t/d大豆浸出车间。结果表明:利用冷冻系统产生低温水,降低正己烷在尾气中的分压,可减小吸收塔的负荷。当进吸收塔尾气温度由33℃降低至10℃时,尾气总质量流量下降41.6%,尾气中正己烷的质量流量下降73.2%。降低矿物油进入吸收塔的温度,尾气残溶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矿物油温度为25℃时尾气残溶达到最低。5 000 t/d大豆浸出车间尾气冷冻系统总冷凝负荷为578 379 kJ/h,需要配置的尾气冷冻冷凝器和矿物油冷冻水板式换热器的面积分别为90 m^(2)和15 m^(2)。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控制吸收塔进气温度和进油温度分别为10℃和25℃,尾气残溶由改造前的3 000 mg/m^(3)降低至800 mg/m^(3),尾气残溶降低7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系统 吸收塔 尾气残溶 浸出车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酸值废弃油脂脱酸系统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亿青 温小荣 +1 位作者 周二晓 段秀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1-134,共4页
为解决高酸值废弃油脂脱酸效果不佳的问题,根据生物柴油转酯化反应对原料油的要求,开发了废弃油脂深度脱胶—脱色—双塔串联脱酸工艺。利用化工模拟软件对废弃油脂脱酸系统进行了模拟,建立了脱酸系统流程模拟模块,输出了日处理900 t废... 为解决高酸值废弃油脂脱酸效果不佳的问题,根据生物柴油转酯化反应对原料油的要求,开发了废弃油脂深度脱胶—脱色—双塔串联脱酸工艺。利用化工模拟软件对废弃油脂脱酸系统进行了模拟,建立了脱酸系统流程模拟模块,输出了日处理900 t废弃油脂的脱酸塔和脂肪酸捕集塔的物料平衡表。对脱酸塔和脂肪酸捕集塔的塔直径、填料高度和填料类型进行选型,并进行了水力学校核,将其气相动能因子和运行负荷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将所开发的废弃油脂深度脱胶—脱色—双塔串联脱酸工艺应用于实际大型生产线,长时间运行表明,该工艺可以将废弃油脂含磷量和脂肪酸含量分别降至3 mg/kg和0.3%以下。采用深度脱胶—脱色—双塔串联脱酸工艺处理高酸值废弃油脂,脱酸效果好,处理后的废弃油脂可作为优质的生物柴油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酸值 废弃油脂 深度脱胶 双塔串联脱酸 生物柴油 技术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捕集回收干燥冷却机(DC)首层废热工艺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温小荣 袁媛 +1 位作者 管磊 梁椿松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8-160,共3页
水捕集回收干燥冷却机(DC)首层废热具有重要的节能和环保意义。DC首层出口废汽温度通常控制在74℃,水蒸气含量为22. 2%左右,相对湿度80. 6%。逆流捕集可将废汽中大部分粕沫捕集下来,并将水加热至70. 8℃,通过刮刀过滤器除去粕沫后,热水... 水捕集回收干燥冷却机(DC)首层废热具有重要的节能和环保意义。DC首层出口废汽温度通常控制在74℃,水蒸气含量为22. 2%左右,相对湿度80. 6%。逆流捕集可将废汽中大部分粕沫捕集下来,并将水加热至70. 8℃,通过刮刀过滤器除去粕沫后,热水给进干燥风机的进口冷风加热,可将冷风温度从25℃加热至64. 8℃。5 000 t/d大豆加工生产线,增加水捕集节能系统每吨大豆可节约蒸汽消耗7. 5 kg,对节约总蒸汽消耗具有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捕集 DC 废热回收 蒸汽消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业信息化技术实现大豆预处理调质工艺的精确控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立宇 陈凤伟 +4 位作者 万成龙 杨东亮 冯彦军 彭小磊 孙武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I0042-I0043,共2页
调质作为大豆预处理工艺中的关键一环,在生产过程中对其控制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后续的全部工艺,并最终影响产品质量。而油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经常面临物料理化指标或环境介质频繁变化的情况,若无法及时对调质工序作出准确调整,会导致能... 调质作为大豆预处理工艺中的关键一环,在生产过程中对其控制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后续的全部工艺,并最终影响产品质量。而油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经常面临物料理化指标或环境介质频繁变化的情况,若无法及时对调质工序作出准确调整,会导致能耗高、蒸汽潜热利用率低、软化效果达不到理想水平。本文通过工业信息化的手段实时推演调质塔工艺数据,参照推演结果进行调整,可保证在任何复杂变化条件下快速、精确地控制调质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质工艺 工艺数据 油脂企业 环境介质 工业信息化 产品质量 精确控制 理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出车间尾气吸收系统操作参数模拟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温小荣 梁椿松 +2 位作者 孙明奎 管磊 杨学洪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7-160,共4页
通过化工模拟软件对浸出车间尾气吸收系统进行流程模拟和操作参数优化。结果表明:解析温度、解析塔塔顶压力和直接汽量对解析效果影响很大,而解析效果的好坏影响着尾气吸收塔效果;尾气残溶随解析温度的升高、解析塔塔顶压力的降低和直... 通过化工模拟软件对浸出车间尾气吸收系统进行流程模拟和操作参数优化。结果表明:解析温度、解析塔塔顶压力和直接汽量对解析效果影响很大,而解析效果的好坏影响着尾气吸收塔效果;尾气残溶随解析温度的升高、解析塔塔顶压力的降低和直接汽量的增加而下降;在生产过程中解析温度宜控制在105℃以上,1 000 t/d油料浸出尾气系统常压解析(100 kPa)最低直接汽量为110 kg/h,负压解析(60 kPa)最低直接汽量为65 k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 尾气吸收 解析塔 吸收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