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市水资源承载力分析及障碍度诊断
1
作者 石奇伟 段利民 +7 位作者 杨璐 苗平 郝蓉 王瑞东 芦小燕 罗艳云 刘晓民 刘廷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9-140,共12页
近些年鄂尔多斯市经济社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也愈加突出.本研究基于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3个层面22项评价指标,构建了鄂尔多斯市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体系.采用AHP-熵权组合权重TOPSIS模型,开展2010-2021年鄂... 近些年鄂尔多斯市经济社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也愈加突出.本研究基于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3个层面22项评价指标,构建了鄂尔多斯市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体系.采用AHP-熵权组合权重TOPSIS模型,开展2010-2021年鄂尔多斯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应用障碍度模型诊断了评价结果的主要障碍因子及障碍度.结果表明:近10年鄂尔多斯市水资源承载力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鄂托克旗和达拉特旗增速最快,年均可达2.5%;9个旗区水资源承载力多为临界可承载,时空分异显著,准格尔旗和杭锦旗的水资源承载力分别为最强和最弱;最主要的障碍因子为供水模数、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生态环境用水率.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水资源高效利用、人口产业结构调整等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SIS模型 障碍度模型 鄂尔多斯市 水资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电站建设对西北荒漠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雅婧 王丹阳 +5 位作者 常旭 安景源 牧仁 李新乐 徐涛 杨波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7,共9页
近年来,我国西北荒漠区建立了大量的光伏电站,这些光伏电站的建立对西北荒漠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笔者从光伏电站的建立对水文调控、水土保持、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综述,得出以下结论:光伏电站... 近年来,我国西北荒漠区建立了大量的光伏电站,这些光伏电站的建立对西北荒漠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笔者从光伏电站的建立对水文调控、水土保持、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综述,得出以下结论:光伏电站建设期机械碾压和填挖方会造成土壤板结和土壤肥力下降,加剧光伏电站内风沙活动和水土流失;光伏电站运营期光伏阵列的防风固沙和遮阴保湿作用能够促进光伏电站内植被恢复。不同的立地类型和气候环境都会导致光伏电站对其所处环境的土壤、植被、小气候以及生物多样性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深入研究西北生态脆弱区光伏电站及其环境的互馈机制对于降低因光伏电站的建立造成的其所处区域的不良影响以及维持当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光伏电站 水土流失 植被恢复 西北荒漠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蒙古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4
3
作者 超宝 赵媛媛 +2 位作者 武海岩 李媛 苏宁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77-1586,共10页
客观理解蒙古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对于气候变化背景下制定科学的生态系统保护和利用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土地利用/覆盖和气象观测等数据,综合运用模型模拟、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等方法,探究蒙古高原主要生态系统服... 客观理解蒙古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对于气候变化背景下制定科学的生态系统保护和利用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土地利用/覆盖和气象观测等数据,综合运用模型模拟、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等方法,探究蒙古高原主要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格局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蒙古高原生态系统生境质量、产水量、碳储量、绿地休闲服务均呈现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空气净化服务呈现西高东低、中部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2000—2020年,除空气净化服务总体呈降低趋势外,生境质量、产水量、碳储量、绿地休闲服务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增长率分别为9.76%、36.02%、7.96%、7.37%,各类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幅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3)年均降水量、温度和风速等气候因子与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均呈现出显著相关性,总体上来看,降水量对生境质量、产水量、碳储量、绿地休闲等服务变化的影响贡献最大,风速对空气净化服务变化产生的贡献最大;不同亚区内,各类因子的贡献也存在一定差异。研究从生态系统服务的角度较全面地评估了蒙古高原生态系统状况,结果能够为中蒙合作开展适应气候变化的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时空格局 气候变化 InVEST模型 蒙古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IC水文模型的黄河典型支流径流模拟及演变归因
4
作者 邱宇昊 段利民 +6 位作者 陈思易 王东华 张文瑞 杨璐 高瑞忠 王国强 刘廷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4期506-515,共10页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导致径流变化的主因,近几十年,大黑河流域径流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已严重威胁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生态系统健康维持.本研究基于大黑河流域4个典型水文站的实测径流资料,开展了径流演变及归因研究.首先,采用Man...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导致径流变化的主因,近几十年,大黑河流域径流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已严重威胁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生态系统健康维持.本研究基于大黑河流域4个典型水文站的实测径流资料,开展了径流演变及归因研究.首先,采用Mann-Kendall和Pettitt突变检验方法确定出大黑河流域实测径流序列的突变年份,店上村、旗下营和美岱3个水文站径流突变年为1999年,三两水文站径流突变年为1995年;其次,构建了大黑河流域VIC水文模型,在率定期和验证期模型的NSE和R2均在0.6以上,对径流的模拟效果较好;最后,基于VIC模型建立了径流变化归因分析的水文模拟法,结果表明:大黑河流域径流变化的主导因素为人类活动,贡献率占77.1%~90.1%,气候变化占9.9%~22.9%.本研究可为黄河流域典型气候区径流演变及环境变化应对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突变诊断 水文模型 径流模拟 归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