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猕猴桃果实发育期主要生理指标变化规律及与果肉颜色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
作者 涂美艳 廖明安 +7 位作者 陈栋 徐子鸿 李靖 孙淑霞 王玲利 宋海岩 刘春阳 江国良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144-2153,共10页
【目的】探讨猕猴桃果肉颜色差异的生理机制,为猕猴桃果肉颜色定向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省6个猕猴桃主栽品种为试材,选择果实发育代表性时期采样,测试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总酸、Vc、可溶性蛋白、可溶性淀粉、总酚、类黄... 【目的】探讨猕猴桃果肉颜色差异的生理机制,为猕猴桃果肉颜色定向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省6个猕猴桃主栽品种为试材,选择果实发育代表性时期采样,测试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总酸、Vc、可溶性蛋白、可溶性淀粉、总酚、类黄酮和主要色素含量,以及ABTS自由基清除率、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研究各主要生理指标变化规律及与果肉颜色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品种果实发育期主要生理指标变化规律基本趋于一致。‘红实2号’和‘金实1号’整个果实发育期保持着较高总酚、Vc和总酸含量,且在DPPH、ABTS以及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上显著高于其他4个品种。果实采收前期,‘红阳’干物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5个品种且酸含量最低,‘翠玉’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各相关生理指标与色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类黄酮含量与各品种果实色素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羟自由基清除率、Vc含量以及可滴定酸含量与多个品种果实色素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以及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各品种果肉色素含量相关性不一致。【结论】猕猴桃果肉呈色差异与部分生理指标存在明显相关性,选育时可通过父母本果肉颜色相关生理指标测试,选择与目标性状相匹配的亲本配置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果实发育期 品质 抗氧化活性 果肉颜色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猕猴桃品种果肉色素含量及关键酶活性变化规律 被引量:1
2
作者 涂美艳 陈栋 +6 位作者 廖明安 李靖 孙淑霞 宋海岩 徐子鸿 刘春阳 江国良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395-2404,共10页
【目的】探讨不同猕猴桃品种果实发育期果肉色素含量及关键酶活性变化规律,为猕猴桃果肉颜色调控提供参考。【方法】以‘红阳’‘红实2号’‘海沃德’‘翠玉’‘金艳’和‘金实1号’6个猕猴桃品种为试材,从花蕾期开始每2 d观测果肉颜色... 【目的】探讨不同猕猴桃品种果实发育期果肉色素含量及关键酶活性变化规律,为猕猴桃果肉颜色调控提供参考。【方法】以‘红阳’‘红实2号’‘海沃德’‘翠玉’‘金艳’和‘金实1号’6个猕猴桃品种为试材,从花蕾期开始每2 d观测果肉颜色变化规律,选择果实发育的代表性时期采样测试果肉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含量及4个色素代谢关键酶活性,研究色素含量与酶活性相关性。【结果】红肉品种‘红阳’和‘红实2号’从花蕾期至盛花后10 d左右中果皮均着红色或淡红色,内果皮着淡绿白色,盛花后55 d左右两品种内果皮开始着红色,且随着果实发育,颜色不断加深;绿肉品种‘海沃德’整个发育期果肉颜色变化小;黄肉品种‘金艳’随着果实发育,果肉颜色由深绿—淡绿—淡黄—黄转变;首次发现绿肉品种‘翠玉’和黄肉品种‘金实1号’在花蕾期至盛花后3~5 d与红肉品种一样存在中果皮着红色的现象;果实发育后期叶绿素降解和花青素积累是红肉品种着红色的主要因素,而果实发育后期较高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值(≥6.0)是绿肉品种呈绿色的主因,红肉和黄肉品种整个果实发育期均含有较高类胡萝卜素,但黄肉品种在果实采收前期更低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值(2.6~4.4)可能是果肉呈黄色或深黄色的主因;脱镁螯合酶在红肉和黄肉品种色素代谢中作用不明显,叶绿素酶、苯丙氨酸裂解酶和二氢黄酮醇还原酶是不同果肉颜色猕猴桃品种色素代谢途径中调控的关键酶。【结论】猕猴桃果肉呈色差异并不是单一色素含量的多少造成,而与色素间比值和多个酶活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果肉颜色 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花青素 关键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避雨栽培对猕猴桃园小气候环境及主要病害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飘 林立金 +7 位作者 宋海岩 陈栋 孙淑霞 李靖 徐子鸿 刘春阳 江国良 涂美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613-2620,共8页
【目的】四川是世界红肉猕猴桃最大生产基地,避雨栽培成为四川红肉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必备技术之一,本研究重点探讨避雨栽培对猕猴桃果实发育期果园小气候环境及主要病害的影响。【方法】以露地栽培为对照,比较连栋钢架拱型棚(MS)和夯链... 【目的】四川是世界红肉猕猴桃最大生产基地,避雨栽培成为四川红肉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必备技术之一,本研究重点探讨避雨栽培对猕猴桃果实发育期果园小气候环境及主要病害的影响。【方法】以露地栽培为对照,比较连栋钢架拱型棚(MS)和夯链复膜屋脊棚(RS)两种栽培条件下空气温湿度、树冠上下光照强度、0~20 cm土层化学性质以及秋季褐斑病、春季溃疡病发生情况。【结果】与露地栽培(CK)相比,MS和RS栽培的树冠上下光照强度均明显下降,最高减少67.66%;盖棚后春季棚内温度较露地高,但夏秋季较露地低;空气相对湿度以MS栽培最高,露地栽培(CK)次之,RS栽培最低;棚内土壤pH值较露地有所上升,且在夏季高温季节表现最突出;MS和RS栽培对0~20 cm土层中全氮、全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影响较小,但能显著提高5、6月份土壤中碱解氮含量和7、8月份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并降低7、8月份土壤碱解氮含量,从而为猕猴桃果实品质形成提供有利营养条件;MS和RS栽培的猕猴桃褐斑病和溃疡病发病株率与病情指数较CK显著下降。【结论】避雨栽培虽然一定程度降低了果实发育期树冠上下光照强度,增加了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但能有效控制猕猴桃褐斑病和溃疡病的发生,并为猕猴桃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提供较为适宜的土壤营养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阳’猕猴桃 避雨栽培 微环境 病害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避雨栽培对猕猴桃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飘 涂美艳 +7 位作者 宋海岩 陈栋 孙淑霞 李靖 徐子鸿 刘春阳 林立金 江国良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3-49,共7页
【目的】研究避雨栽培对猕猴桃果实叶片生理指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露地栽培(CK)为对照,比较连栋钢架拱型棚(MS)和夯链复膜屋脊棚(RS)两种栽培条件下猕猴桃果实发育期百叶重、叶片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果实内外品质指... 【目的】研究避雨栽培对猕猴桃果实叶片生理指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露地栽培(CK)为对照,比较连栋钢架拱型棚(MS)和夯链复膜屋脊棚(RS)两种栽培条件下猕猴桃果实发育期百叶重、叶片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果实内外品质指标等变化规律。【结果】与CK相比,MS和RS栽培均能显著提高猕猴桃果实发育期内百叶重、果实糖酸比、果实发育前期叶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总量,果实发育后期叶片CAT活性、果实Vc含量和单果重,且MS栽培提升作用更突出;与CK相比,MS和RS栽培均能显著降低果实可滴定酸含量,但对果实发育期叶片叶绿素b含量、SOD和POD活性、果形指数等的影响无明显规律,且多数时期与CK间差异不显著。【结论】避雨栽培有利于猕猴桃叶片生长,并提高猕猴桃果实品质,改善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避雨栽培 生理指标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