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微生物实验室检验质量控制结果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杨梅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24期18-18,20,共2页
目的分析微生物实验室间质量控制结果,探讨提高实验室技术水平及能力的方法。方法收集该院收到的盲样菌种予以分离培养,并进行生化鉴定以及血清学鉴定。结果本组盲样抽检出蜡样芽孢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
目的分析微生物实验室间质量控制结果,探讨提高实验室技术水平及能力的方法。方法收集该院收到的盲样菌种予以分离培养,并进行生化鉴定以及血清学鉴定。结果本组盲样抽检出蜡样芽孢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果均完全正确。结论加强室间质控考核可促进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确保测定数据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控制
微生物实验室
质量管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多层螺旋CT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
5
2
作者
杨霖
王龙英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41-46,共6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60例NSCLC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肺部良性病变患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25(CA125)...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60例NSCLC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肺部良性病变患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25(CA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MSCT灌注成像参数[血容量(BV)、对比剂达峰时间(TTP)、强化峰值(PEI)]比较,评价血清肿瘤标志物及MSCT灌注成像参数对NSCLC的诊断价值,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与MSCT灌注成像参数,以NSCLC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MSCT灌注成像参数平均值为界分为低水平与高水平患者,比较NSCLC患者3年生存情况,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及MSCT灌注成像参数对3年死亡危险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血清AFP、CA125、NSE水平及BV、PEI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C患者血清AFP、CA125、NSE水平与MSCT定量参数BV、PEI呈正相关关系(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肿瘤标志物AFP、CA125、NSE及MSCT灌注成像参数BV、PEI诊断NSCLC的AUC分别为0.763、0.833、0.709、0.816、0.714,联合诊断AUC为0.932,较各指标单独诊断价值明显提高;血清AFP、CA125、NSE与MSCT定量参数BV、PEI高水平患者3年病死率高于低水平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FP、CA125、NSE与MSCT定量参数BV、PEI高水平患者3年死亡风险是低水平患者的3.167倍、5.654倍、2.953倍、3.860倍、4.144倍。结论NSCLC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MSCT参数BV、PEI值明显升高,且二者关系密切,可无创、准确诊断NSCLC,预测生存情况,使得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从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甲胎蛋白
糖类抗原125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种不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临床应用及比较
被引量:
1
3
作者
宋莉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13期24-25,共2页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3种不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准确性、稳定性,为以后检测乙型肝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32例乙肝患者作为观察组,138例非乙肝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用荧光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胶体金法对乙...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3种不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准确性、稳定性,为以后检测乙型肝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32例乙肝患者作为观察组,138例非乙肝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用荧光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胶体金法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进行检测,检测完毕后记录检测结果,对比三种方法的监测结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三种方法的准确度由高到低分别为,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胶体金法;三种方法的灵敏度与特异度为,辨荧光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胶体金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间分辨时间荧光分析法能准确的检测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误差小,无放射性污染,是目前公认的最好的检测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检测
荧光免疫分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胶体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生物实验室检验质量控制结果分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杨梅
机构
四川省
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检验科
出处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24期18-18,20,共2页
文摘
目的分析微生物实验室间质量控制结果,探讨提高实验室技术水平及能力的方法。方法收集该院收到的盲样菌种予以分离培养,并进行生化鉴定以及血清学鉴定。结果本组盲样抽检出蜡样芽孢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果均完全正确。结论加强室间质控考核可促进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确保测定数据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
质量控制
微生物实验室
质量管理体系
Keywords
Quality control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分类号
R446.5 [医药卫生—诊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多层螺旋CT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
5
2
作者
杨霖
王龙英
机构
四川省
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检验科
出处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41-46,共6页
基金
四川省医学(青年创新)科研课题(编号:Q20073)。
文摘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60例NSCLC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肺部良性病变患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25(CA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MSCT灌注成像参数[血容量(BV)、对比剂达峰时间(TTP)、强化峰值(PEI)]比较,评价血清肿瘤标志物及MSCT灌注成像参数对NSCLC的诊断价值,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与MSCT灌注成像参数,以NSCLC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MSCT灌注成像参数平均值为界分为低水平与高水平患者,比较NSCLC患者3年生存情况,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及MSCT灌注成像参数对3年死亡危险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血清AFP、CA125、NSE水平及BV、PEI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C患者血清AFP、CA125、NSE水平与MSCT定量参数BV、PEI呈正相关关系(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肿瘤标志物AFP、CA125、NSE及MSCT灌注成像参数BV、PEI诊断NSCLC的AUC分别为0.763、0.833、0.709、0.816、0.714,联合诊断AUC为0.932,较各指标单独诊断价值明显提高;血清AFP、CA125、NSE与MSCT定量参数BV、PEI高水平患者3年病死率高于低水平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FP、CA125、NSE与MSCT定量参数BV、PEI高水平患者3年死亡风险是低水平患者的3.167倍、5.654倍、2.953倍、3.860倍、4.144倍。结论NSCLC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MSCT参数BV、PEI值明显升高,且二者关系密切,可无创、准确诊断NSCLC,预测生存情况,使得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从而改善预后。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甲胎蛋白
糖类抗原125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Keyword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lpha-fetoprotein
Glycoantigen 125
Neuron-specific enolase
Tomography,X-ray computed
分类号
R734.2 [医药卫生—肿瘤]
R814.4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种不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临床应用及比较
被引量:
1
3
作者
宋莉
机构
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检验科
出处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13期24-25,共2页
文摘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3种不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准确性、稳定性,为以后检测乙型肝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32例乙肝患者作为观察组,138例非乙肝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用荧光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胶体金法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进行检测,检测完毕后记录检测结果,对比三种方法的监测结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三种方法的准确度由高到低分别为,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胶体金法;三种方法的灵敏度与特异度为,辨荧光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胶体金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间分辨时间荧光分析法能准确的检测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误差小,无放射性污染,是目前公认的最好的检测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检测
荧光免疫分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胶体金法
Keywords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Detection
Fluoroimmunoassay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Colloidal goldmethod
分类号
R446.6 [医药卫生—诊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微生物实验室检验质量控制结果分析
杨梅
《中国卫生产业》
201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多层螺旋CT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杨霖
王龙英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三种不同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临床应用及比较
宋莉
《中国卫生产业》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