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学习重建算法的扩散加权成像在颅脑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张晏华 郁仁强 +5 位作者 郁斌 吴治伟 赵春刚 万露 万承鑫 张志伟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5-71,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重建算法(deep learning reconstruction,DLR)的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颅脑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比较激励次数(number of e...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重建算法(deep learning reconstruction,DLR)的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颅脑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比较激励次数(number of excitations,NEX)为2和1时常规重建(c2-DWI,c1-DWI)与DLR(DL2-DWI,DL1-DWI)4组图像的质量差异,比较灰质、白质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病灶区域及对侧正常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由两位医师采用双盲法对整体图像质量、噪声水平和磁敏感伪影分别使用5分法评分。结果DLR序列灰质和白质的SNR、CNR均高于常规重建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DC值在病变区域及对侧正常区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LR的整体图像质量和噪声水平评分均高于常规重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磁敏感伪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LR可显著提升DWI图像SNR、CNR及主观评分,有效降低图像噪声,在NEX减半,缩短扫描时间的同时,虽对磁敏感伪影改善有限,但不影响ADC值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激励次数 深度学习重建 颅内占位性病变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8)F-FDG PET/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鉴别淋巴瘤及淋巴炎性增生
2
作者 谢亮 秦甲霖 +5 位作者 吴瑞雪 向春锋 方鹏飞 寿晨锋 陈鸿 庞小溪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4-963,共10页
目的建立并验证^(18)F-FDG PET/CT影像组学与临床特征联合模型鉴别淋巴瘤及淋巴炎性增生的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232例淋巴瘤及淋巴炎性增生的患者。分析组间临床与传统影像指标的差异。通过3D-Slicer、Lifex等医学软件勾画并提取特征,... 目的建立并验证^(18)F-FDG PET/CT影像组学与临床特征联合模型鉴别淋巴瘤及淋巴炎性增生的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232例淋巴瘤及淋巴炎性增生的患者。分析组间临床与传统影像指标的差异。通过3D-Slicer、Lifex等医学软件勾画并提取特征,筛选特征,构建PET/CT影像组学Logistic回归模型及PET/CT影像组学与临床特征联合的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模型鉴别诊断效能。结果患者一般临床特征组间差异分析显示,年龄、CT_(mean)和肿瘤代谢体积(MTV)在淋巴瘤与淋巴炎性增生患者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PET/CT影像组学Logistic回归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4(95%CI:0.884~0.960)和0.863(95%CI:0.774~0.939)。基于PET/CT影像组学与临床特征联合Logistic回归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933(95%CI:0.889~0.969)和0.884(95%CI:0.792~0.964)。决策曲线分析(DCA)表明影像组学与临床联合模型具有最高的临床净收益。结论基于PET/CT影像组学与临床特征联合模型在淋巴瘤与淋巴炎性增生具有良好的鉴别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淋巴瘤 淋巴炎性增生 PET/CT ^(18)F-FDG 核医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性假瘤的CT诊断(附17例报告) 被引量:3
3
作者 向明 符正秀 刘宗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243-244,248,共3页
目的:分析肺炎性假瘤的CT表现,以便与周围型肺癌和结核球等球形病灶鉴别。方法:搜集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的CT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病灶多位于肺的边缘部胸膜下,多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整,直径2~4cm,密度均匀... 目的:分析肺炎性假瘤的CT表现,以便与周围型肺癌和结核球等球形病灶鉴别。方法:搜集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的CT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病灶多位于肺的边缘部胸膜下,多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整,直径2~4cm,密度均匀;②病灶基底可广泛贴于胸膜,局部胸膜粘连增厚,无胸水;③边缘可见粗短毛刺、棘状突起或呈浅分叶状;④可有纵隔淋巴结肿大,但无融合征象。结论:全面分析肺炎性假瘤的CT特征,重视肺部感染病史,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很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