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践思维方式研究论纲 被引量:6
1
作者 张金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5,共5页
实践思维方式问题是近几年来我国哲学界越来越关注的理论前沿问题。本文对这个问题发表了四点探索性意见:一、实践思维方式是以社会实践为中心、为对象、为目的的思维方式,是人类理性思维方式的重要形式,也是社会实践的重要环节。二、... 实践思维方式问题是近几年来我国哲学界越来越关注的理论前沿问题。本文对这个问题发表了四点探索性意见:一、实践思维方式是以社会实践为中心、为对象、为目的的思维方式,是人类理性思维方式的重要形式,也是社会实践的重要环节。二、实践思维方式具有先导性、前瞻性、创造性和操作性等特点。三、实践思维方式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的动态系统,有着生生不息的运行机制。四、深入研究实践思维方式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实践思维方式 理性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乡村城镇化发展的道路选择——准城市化
2
作者 唐阳昭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8-70,共3页
“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准城市化是我国加强城镇化建设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途径。进行准城市化建设有利于调动乡村居民资金投资城镇... “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准城市化是我国加强城镇化建设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途径。进行准城市化建设有利于调动乡村居民资金投资城镇化建设,加快乡村城镇化进程;有利于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小康建设效益;有利于实现农业产业化,繁荣农村经济;有利于提高我国乡村居民防卫现代战争的能力。但是准城市化建设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逐步推进,分步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城市 准城市化 农业产业化 乡村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全球化”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3
作者 张金成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9-21,共3页
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就有了“全球化”思想,马克思的“全球化”思想经受了150多年的检验而被证明具有科学性,现在它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和现实意义。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马克思的“全球化”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进行了论述:马克思的“全... 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就有了“全球化”思想,马克思的“全球化”思想经受了150多年的检验而被证明具有科学性,现在它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和现实意义。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马克思的“全球化”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进行了论述:马克思的“全球化”思想的丰富内容;马克思的“全球化”思想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当代“全球化”的新特征和马克思的“全球化”思想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全球化 现实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民主执政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道坤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7-49,共3页
民主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提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内容和目标之一个方面。基于目前理论界对民主执政研究有待深入的现状,文章对民主执政的内涵、功能和实现条件作了一定的理论探讨。论文试图通过这几个方面的观点呈... 民主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提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内容和目标之一个方面。基于目前理论界对民主执政研究有待深入的现状,文章对民主执政的内涵、功能和实现条件作了一定的理论探讨。论文试图通过这几个方面的观点呈现,展示其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执政 内涵 功能 实现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道坤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9-101,共3页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为加强法制建设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的一项新任务。这对推进政治文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 ,除了要将其放在宣传思想工作...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为加强法制建设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的一项新任务。这对推进政治文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 ,除了要将其放在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位置外 ,还要在制度和运行机制上给予保障 ,在思路和方法上予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宣传教育 法律素质 公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司违反担保限制的法律后果——兼论《担保法司法解释》的价值取向
6
作者 周梅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65,共5页
《公司法》第六十条第三款通说认为是对公司担保能力的限制。对违反这一限制的法律后果,无论是学界还是司法实践中都存在认识上的分歧。在当事人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而导致担保合同无效的情况下,课以公司严格责任,不利于保护公司及其股... 《公司法》第六十条第三款通说认为是对公司担保能力的限制。对违反这一限制的法律后果,无论是学界还是司法实践中都存在认识上的分歧。在当事人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而导致担保合同无效的情况下,课以公司严格责任,不利于保护公司及其股东的利益,《担保法司法解释》体现了保护债权人利益的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 担保 法律后果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人财产权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7
作者 周梅 《中州学刊》 CSSCI 2003年第1期177-180,共4页
本文从古典企业的产权及其治理结构的分析出发 。
关键词 法人财产权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