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肢体离断、开放骨折伴大血管损伤40例体会
1
作者 付彦春 汤传海 +1 位作者 刘向宇 李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9期147-148,共2页
目的:探讨肢体离断、开放骨折伴大血管损伤治疗。方法:对我科肢体离断、开放骨折伴大血管损伤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无一例骨髓炎发生,3例出现局部感染,经过局部换药,全身应用抗生素后,伤口达到乙级愈合。结论:血液循环的建立依... 目的:探讨肢体离断、开放骨折伴大血管损伤治疗。方法:对我科肢体离断、开放骨折伴大血管损伤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无一例骨髓炎发生,3例出现局部感染,经过局部换药,全身应用抗生素后,伤口达到乙级愈合。结论:血液循环的建立依赖于血管的条件和吻合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离断 血管移植 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同指指腹创面 被引量:9
2
作者 汤传海 付彦春 +1 位作者 蔡萍 付忠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25期108-109,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同指指腹创面的效果。方法:应用改良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同指指腹创面36例,皮瓣面积0.9cm×3.5cm~2.0cm×4.0cm。结果:36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伤指外观接近正常,功能恢复好,感... 目的:探讨改良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同指指腹创面的效果。方法:应用改良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同指指腹创面36例,皮瓣面积0.9cm×3.5cm~2.0cm×4.0cm。结果:36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伤指外观接近正常,功能恢复好,感觉好,两点分辨觉达到或接近正常。结论:改良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同指指腹创面血运可靠,成活率高,伤指外观、感觉和功能恢复好,是修复指腹创面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动脉 顺行皮瓣 移植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第二套血供系统的外踝上血管降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足背创面 被引量:1
3
作者 汤传海 蔡萍 +2 位作者 付彦春 付忠田 孙宏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33期119-120,共2页
目的:探讨前足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应用蒂部加强含外踝上血管降支、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双重血供的逆行外踝上降支岛状皮瓣修复前足足背皮肤缺损12例,皮瓣面积最大10 cm×8 cm,最小6 cm×6 cm。皮瓣远端可达跖趾... 目的:探讨前足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应用蒂部加强含外踝上血管降支、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双重血供的逆行外踝上降支岛状皮瓣修复前足足背皮肤缺损12例,皮瓣面积最大10 cm×8 cm,最小6 cm×6 cm。皮瓣远端可达跖趾关节平面。结果:12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12个月,皮瓣色泽良好,质地柔软,耐磨,功能基本恢复。结论:该皮瓣血供可靠,提高了皮瓣成功率,操作简单、安全,不损伤主要血管,有可供吻合的神经,是修复前足创面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前足 组织缺损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微创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联合下肢反馈训练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孙宏伟 顾雪松 李贺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5期79-81,共3页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微创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联合下肢反馈训练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88例髌骨骨折患者,根据单盲分组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关节镜下微创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关节镜...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微创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联合下肢反馈训练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88例髌骨骨折患者,根据单盲分组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关节镜下微创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关节镜下微创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联合下肢反馈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7.7%,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为(137.72±3.99)°,明显优于参照组的(120.06±3.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骨骨折患者应用关节镜下微创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联合下肢反馈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膝关节活动度,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值得研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 下肢反馈训练 髌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溶核术微创介入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与传统保守治疗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尚保华 欧阳鸿玮 +1 位作者 宫会全 史克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3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臭氧溶核术微创介入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与传统保守方法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 132例颈、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根据其治疗意愿分为臭氧治疗组(58例)与传统治疗组(74例)。臭氧治疗组给予臭氧溶核术微创介入治疗,传统治疗组给予传统... 目的探讨臭氧溶核术微创介入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与传统保守方法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 132例颈、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根据其治疗意愿分为臭氧治疗组(58例)与传统治疗组(74例)。臭氧治疗组给予臭氧溶核术微创介入治疗,传统治疗组给予传统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臭氧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的6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臭氧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7.2±0.5)d、治疗费用(3.7±0.5)千元均明显低于传统治疗组(8.6±0.8)d、(4.6±0.7)千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溶核术微创介入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效果良好,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节省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溶核术 微创介入治疗 颈椎间盘突出 传统保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指离体组织块再植治疗体会
6
作者 付彦春 张健 +2 位作者 付忠田 王玉 赵双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9期166-167,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手指离体复合组织块的再植经验与技巧。方法:对16例手指离体复合组织块分别采用单纯血管吻合,血管缺损采用静脉移植桥接、邻指指固有动脉顺行转位等方法再植。结果:本组16例,术后手指离体复合组织块全部存活。术后平均... 目的:回顾性分析手指离体复合组织块的再植经验与技巧。方法:对16例手指离体复合组织块分别采用单纯血管吻合,血管缺损采用静脉移植桥接、邻指指固有动脉顺行转位等方法再植。结果:本组16例,术后手指离体复合组织块全部存活。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5年,手指长度及外观满意。手指功能平均值比术前增加了45%。结论:熟练掌握显微外科技术、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复合组织块再植就会获得成功,既改善功能又解决美观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 复合组织块 再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